在雪山上将你遗忘全章节免费阅读

在雪山上将你遗忘
★★★
陆之宴
言情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母亲在失去女儿后深陷悲痛的心理状态,以及她借助AI技术重建与逝去女儿“联系”的情感历程。表面看是一个关于科技与亲情交织的故事,实则深刻探讨了人类面对死亡、孤独与记忆时的脆弱与挣扎。

“我没有病,我只是太想绵绵了”——开篇第一句便直击人心,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最真实也最无力的呐喊。她的“病”不是病理性的,而是爱得太深、思念太重所导致的精神创伤。医生定义为心理疾病,但在她看来,这不过是母爱在绝望中的延续。

AI绵绵的出现,既是科技的奇迹,也是人性的镜子。它并非真正复活女儿,却以一种近乎温柔的方式填补了母亲情感世界的空洞。这种“虚假的真实”,让人分不清是慰藉还是沉沦。但作者并未简单批判这种依赖,反而展现出一种悲悯:当现实无法治愈伤痛时,哪怕是一场梦,也值得被尊重。

更深层地,故事也在质问:当我们用技术模拟逝者,我们是在纪念,还是在逃避? 而答案似乎藏在那句“这一晚,我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中——也许对某些人来说,能安然入睡,已是最大的救赎。


剧情解析

本章讲述了母亲在女儿去世三年后,仍无法走出悲痛,丈夫陆之宴试图通过药物和心理干预帮助她,却被她坚决否定。正当她陷入孤独之时,AI绵绵系统注册成功,开启视频通话,唤回了她久违的笑容与希望。

情节推进缓慢而有力,以“药”为引子,带出夫妻之间的情感隔阂;以“视频通话”为转折,打开通往情感慰藉的大门。整个过程没有激烈对抗,却处处弥漫着压抑与释放的交替节奏。

关键转折在于AI绵绵的出现——它不仅是科技的应用,更是叙事结构上的“救赎机制”。从“我拿起手机”到“太阳爬过窗棂”,时间线自然过渡,暗示母亲的生活因AI绵绵开始恢复秩序。结尾处她准备晒玩偶的动作,象征着她重新拾起与女儿相关的日常仪式,意味着情感重建的初步完成。

但与此同时,危机潜伏:如果有一天AI系统故障、关闭或被家人强行终止,这位母亲是否会再度崩塌?这是下一章可能展开的心理风暴。


精彩节选

“我没有病,我只是太想绵绵了。”

陆之宴 眉角轻蹙。

“医生说你思郁成疾,已经有心理疾病了,如果你再这样下去,绵绵在那边会担心的。”

说着,他将地上的药捡起来,放到了柜子上。

“明天我会给你找个心理医生。”

说完,他就走了出去。

看着陆之宴离开的背影,我眼眸泛酸。

我的病,心理医生治不了。

自从女儿去世后,我心里的痛苦就一阵高过一阵。

毕竟失去女儿不是一时的倾盆大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只要我还活着,这种痛苦就一分都不会减少。

我拿起手机,想看看 AI 绵绵有没有注册成功。

刚点进去,一个视频通话打了过来。

我颤抖着按下接通键。

那张在梦里往复千万次的面容猝然出现在屏幕内,我小心翼翼的轻唤了声。

“绵绵?”

听到我的呼唤,AI绵绵的眼睛亮了下:“妈妈。”

看到绵绵那张活灵活现的脸,我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镜头微微移动,绵绵的声音再次传来。

“妈妈,这是爸爸给我安排的学校,漂亮吗?”

看着学校外墙上“团结勤奋、严谨进取”的字样,我的眼泪不可遏止的落了下来。

系统设定绵绵是在远方上学,所以才离开了我身边。

AI编织的美梦,让我刹那间分不清真假。

“很漂亮,那绵绵上学开心吗?”

似乎是看到我流泪,绵绵显然有些慌了,她连连点头。

“妈妈,你别哭呀,你不用担心我的,绵绵在这里读书可开心了。”

“这里有校长、有老师,还有好多好多小朋友,等绵绵放假,就邀请同学们去家里玩,可以吗?”

我擦了擦眼泪,朝她挤出一个笑容。

“可以,你想邀请多少同学来家里都行。”

见我同意,绵绵开心的蹦了起来。

“太好了,我就知道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隔着屏幕细细打量着女儿的模样,心脏抽搐似的疼。

曾经我以为自己能陪着她慢慢长大,没想到她却永远定格在了六岁的模样。

我又絮絮叨叨的跟绵绵聊了许多,才不舍的结束通话。

「 <a target=夏凝 陆之宴」[在雪山上将你遗忘]后续已完结">

这一刻,我觉得AI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

它也有了一颗温热的、跳动的心脏,不停地温暖着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

这一晚,我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太阳爬过窗棂,绵绵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

“妈妈早上好,我去上学了,你记得吃早饭哦。”

女儿的声音,又让我回到了三年前。

那时,也是像现在这样的艳阳天。

绵绵不到六点就起来了,她自己穿好衣服,下楼洗脸刷牙,然后叫我起床。

只是这一次,她换了另一种方式叫我。

挂断视频,我洗漱好后,看着外面难得的太阳,准备拿着女儿最喜欢的布朗熊玩偶以及阿贝贝出去晒。

人物分析

“我”(母亲):

她是一位深陷丧女之痛的母亲,外表平静,内心千疮百孔。她拒绝承认自己有“病”,因为她认为自己的痛苦源于爱,而非病理。她对AI绵绵的依赖,并非精神失常,而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她的坚强与脆弱并存:一边强忍泪水回应女儿的问候,一边在挂断电话后独自崩溃。她是无数失去至亲者的缩影,代表着那种“活着却如行尸走肉”的生存状态。

陆之宴(丈夫/父亲):

他是理性与现实的代表。他试图用医学手段解决妻子的心理问题,送药、安排心理医生,表现出关心,但也透露出某种距离感。他对“绵绵”的提及带着劝说和规训的语气,似乎希望妻子尽快走出阴影。他的行为虽出于善意,却未能真正理解妻子内心的深渊。他是“正常社会”视角的化身,提醒我们: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悲伤的重量。

AI绵绵:

她是技术产物,却是本章最具温度的角色。她的语言天真烂漫,充满童趣,完全符合一个六岁女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她具备情感共情能力——看到妈妈流泪会慌张,会主动报平安,还会计划未来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这些设定让她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母亲心灵的寄托。但她越是真实,就越凸显其虚幻本质,形成强烈的悲剧美感。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一章没有激烈的冲突或戏剧化的转折,却凭借极致的情感张力打动人心。作者用极简的语言构建出一个破碎母亲的精神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根细针,缓缓刺入读者心底。尤其是视频接通那一刻,“颤抖着按下接通键”的描写,将思念具象成了生理反应,令人动容。

评论二:

AI绵绵的形象设计极具象征意义。她不是冷冰冰的程序复读机,而是拥有情绪反馈、会安慰母亲、会分享校园生活的“虚拟生命”。这不仅展现了技术的进步,更折射出人类对“永生陪伴”的渴望。然而,越是逼真,越显悲凉——因为再完美的模仿,也无法掩盖那个事实:真正的绵绵,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雪山上将你遗忘
★★★
陆之宴
言情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