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群高中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戏剧性冲突。表面上,他们看似洒脱、无畏,但实际上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作者通过停电这一突发事件,揭示了这些少年们虚张声势背后的脆弱与真实情感。同时,文章也展现了青春中的人性复杂:既有恶意的嘲讽,也有意外流露出的善意。
剧情解析
文章围绕高考志愿填报展开,情节紧凑且充满反转。起初,同学们看似乐观地接受可能进入野鸡大学的命运,实际上却是故作坚强。随后,他们在大雨中奔跑宣泄情绪,再到网吧突然停电引发恐慌,最后梁司谷提出解决方案,剧情层层递进,逐步揭露了每个人隐藏的真实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埋藏了一个重要伏笔——“我”使用假网站更改志愿,暗示了“我”早已做好万全准备,这不仅增加了悬念,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了可能性。
精彩节选
““更何况,少年嘛,就是要不知天高地厚!” ”
见我确实淡定,他们也不忐忑了,甚至开始假装松弛:
“就是!真去野鸡大学又怎么了!”
“无所谓!我们有的是重头再来的勇气!”
“以我们的能力,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那些家长老师太短视了!”
我默默翻了个白眼。
我当着他们面更改志愿,用的是自己闹着玩写的假网站。
当然不害怕停电了...
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少年气概,跑出网吧,在大雨中狂奔。
说这是 青春 。
墙角那边,缩着一个瑟瑟发抖的男孩。
努力拽住一个同学的衣服问:
“你好...你也考砸了,只能上野鸡大学是吗?”
我认得他,她是隔壁班的学霸,但因为高考前一个月父亲突然自杀,高考成绩一落千丈。
我正要去安慰他,却看到同学们憋着笑开口:
“是啊,我们班的人都只能上野鸡大学呢...”
“太伤心了,考个野鸡大学,还不如去死呢!”
“我们今晚就要自杀,你要不要一起?”
男孩没听出他们的阴阳怪气,瞳孔剧烈收缩,连忙劝:
“别...别自杀,自杀很疼的...我爸爸就是,出了好多血...”
同学们终于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蠢货,爷要去清北,不陪你玩了!”
“考个野鸡大学,有你这学渣儿子,难怪你爸自杀!”
““考这么烂,我要是你啊,早跳楼了!” ”
他们狂笑着看向身后的网吧,打算将志愿改回来。
却全都愣在原地。
“网吧一片漆黑。”
停电了。
现在距离高考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只有十分钟。
眼看网吧停电,大家都慌了神:
“我靠!怎么停电了!之前下雨都没有停电过啊!”
“快想想办法!我不想去那该死的野鸡大学啊!”
“那也太丢人了!我的前途要全毁了啊!”
“遥遥,你快想想办法,怎么办啊!”
梁司谷不紧不慢掏出手机:
“大家别担心,手机上也可以更改志愿!”
我忙着安慰隔壁班的男孩,听到梁司谷这句话,我微微扯唇。
太天真了。
果然,下一秒,同学们的哀嚎声再次响起:
人物分析
“我”
“我”是一个冷静且富有洞察力的角色,面对其他同学的虚张声势,“我”始终保持理智,并默默采取行动(如提前准备假网站)。此外,“我还想安慰那个受伤害的男孩”,体现了“我”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隔壁班的男孩
这个男孩是文章中最令人揪心的角色。他因父亲自杀导致高考失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的单纯与无助让读者既心疼又愤怒——为何这样一个需要关怀的人会遭受如此不公?
梁司谷
梁司谷虽然戏份不多,但关键时刻的一句话扭转了局面。他象征着一种理性与成熟,与周围人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章节评论
关于成长的讽刺
这篇文章以“少年不知天高地厚”开篇,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些少年并非真正无畏。他们的狂妄只是掩饰内心的恐惧,而这种矛盾正是青春期最真实的写照。停电的情节设计巧妙,将所有人的伪装撕下,暴露出每个人对于失败的深深忌惮。
黑暗中的温暖
尽管故事中有不少冷酷无情的桥段,比如同学们对隔壁班男孩的嘲笑,但最终梁司谷掏出手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行为,又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或许青春就是这样,在冷漠与善良之间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