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请我杯奶茶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1-08 14:37:14
状态: 完结
字数: 7.17万字
阅读人数: 5.3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低武世界,绑定读书就变强系统。沈青本以为能悠闲读书,兑换神功秘籍,从此逍遥世间。可系统商城里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是什么东西?直到他看见兑换列表里《核裂变拳法基础理论》与《量子修仙入门指南》时,才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更诡异的是,这低武世界竟无人能伤他分毫,仿佛有股无形力量在庇护。沈青放下书卷,第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1-08 14:37:14
【原文摘录】
门内,是“沈氏书铺”。铺面不大,陈设古旧,靠墙立着几个顶到房梁的书架,密密麻麻塞满了线装书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纸张、墨锭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此刻铺子里没有客人,只有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的年轻身影,正就着柜台上那盏如豆的油灯,埋首书卷。
他叫沈青,或者说,这具身体现在的主人叫沈青。
来到这个名为“大炎”的王朝,这个听起来像是某个低武小说背景的云山城,已经三天了。原主是个父母双亡的落魄书生,守着这家几乎难以为继的祖传书铺,前几日一场风寒要了他的小命,再醒来,内核就换成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灵魂。
最初的茫然、惊恐、难以置信,在三天清汤寡水、对着寥寥无几的顾客强颜欢笑的日子里,渐渐沉淀为一种更深沉的无措。这个世界,文字与他熟悉的古代华夏相似,但细节处处不同,历史脉络似是而非。所谓的“低武”,他尚未亲眼得见,只是从原主零碎的记忆里,知道这世上有能飞檐走壁、开碑裂石的“武者”,地位尊崇,远非他这样的穷酸书生可比。
前途似乎一片灰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除了认得几个字,似乎别无长处。难道真要守着这间破书铺,重复原主穷困潦倒、最终悄无声息病死的命运?
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了一下,将沈青的影子在身后书架上拉得忽长忽短。他揉了揉发涩的双眼,正准备合上手中那本早已翻烂的《云山地方志》,一个绝无可能听错、冰冷且毫无情绪波动的声音,直接在他脑海深处响了起来。
【叮!检测到宿主持续阅读行为超过72小时,符合‘万卷归流’系统绑定条件……系统绑定中……1%… 50%… 100%……绑定成功!】
【欢迎来到‘读书就变强’系统!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请宿主积极探索知识海洋,获取积分,兑换万物,踏上至高之路!】
沈青整个人僵住了,手里的书差点滑落。他猛地抬头,四下张望,昏黄的灯光下,只有书架投下的幢幢黑影,寂静无声。
幻觉?因为饿的?还是……穿越者福利虽迟但到?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尝试着在脑海里默问:“系统?”
【在的,宿主。】冰冷的电子音即刻回应。
不是幻觉!沈青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一股热流从脚底直冲头顶,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动,继续问道:“‘读书就变强’?具体怎么操作?”
—— 引自章节:第1章
他走到门口,费力地将那扇被踹得有些歪斜的木门扶正,勉强闩上。门轴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仿佛在提醒他,无论是这具身体,还是这个烂摊子,都脆弱得经不起太多风雨。
背靠着冰凉的门板,沈青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刚才那一幕太过诡异,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混混的手腕是怎么断的?那股无形之力从何而来?是系统附带的保护机制?还是……这具身体本身有什么秘密?
他尝试再次呼唤系统,界面应念而出。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角落,属性栏没有异常,系统空间依旧空荡,商城里《五年高考》和那两本名称骇人的书籍静静地躺着,积分还是100点,没有任何变化或提示。没有“新手保护期”的说明,也没有“被动防御技能”的标注。
仿佛刚才那惊悚的一幕,与这系统毫无关系。
这种未知,比明确的威胁更让人不安。沈青蹙紧眉头,一种身陷迷雾、脚下可能就是深渊的寒意萦绕不去。他强迫自己停止无意义的猜测。想不通,暂时就不想了。这是他在前世职场练就的本能,与其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内耗,不如先做好眼前能把握的事。
“眼前能把握的事……”沈青环顾这间家徒四壁的书铺,苦笑了一下。生存,是眼下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原主留下的铜板,掰着手指头算,也撑不了几天。王老五那群地痞虽然被吓跑,但绝不会善罢甘休,迟早会卷土重来,下次来的,恐怕就不止是几个混混了。这书铺,看似是个产业,实则是个需要倒贴钱的无底洞。
必须尽快找到安身立命、获取资源的路子。
科举!
这个念头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原主就是个童生,读书考功名是刻在这具身体骨子里的执念,也是这个时代寒门子弟几乎唯一的上升通道。更重要的是,对于绑定了“读书就变强”系统的沈青而言,科举这条路,简直是量身定做——既能解决生存和地位问题,又能名正言顺、高效率地获取积分!
想到这里,沈青精神微微一振。他走到书架前,手指拂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籍。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这些都是获取积分的“矿藏”。而科举,就是将这些“矿藏”转化为现实力量的熔炉。
“云山城……下次院试是在何时?”沈青搜索着原主的记忆。大炎朝的科举制度与他所知的历史类似,童生试(县试、府试)每年都有,院试(考秀才)三年两次,今年秋闱(乡试)刚过,下一次院试,就在来年二月!距今不过四个多月时间。
—— 引自章节:第2章
赵蟠几人惊疑不定的目光,如同芒刺,黏在沈青渐行渐远的背影上,直到巷口拐角,才被彻底隔绝。沈青能感觉到那视线里的怨毒与恐惧,但他并未回头。鼻尖似乎还萦绕着赵蟠摔倒时扬起的尘土味,混合着一丝淡淡的血腥气,这让他胃里有些不适,却也更加清醒。
那无形的力量,如影随形,却又捉摸不定。它两次出现,都化解了直接的物理攻击,方式却略有不同——一次是反击致伤,一次是巧劲引偏。这差异是随机的,还是依据威胁程度或攻击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沈青毫无头绪。他尝试在脑海中向系统提问,得到的依旧是沉默。这力量仿佛一个独立的、拥有低级智能的守护灵,只负责在他遭受攻击时被动触发,除此之外,不提供任何解释和交流。
“罢了,既然暂时无法理解,便先当作一种……有利的异常现象吧。”沈青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现实。当务之急,是应对明日青松书院的考校。陈山长给了机会,但这机会需要凭实力去抓取。
他没有直接回书铺,而是绕道去了城西的集市。清晨的集市已是人声鼎沸,贩夫走卒的吆喝声、鸡鸭鹅的鸣叫声、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成一片,充满了市井的鲜活与喧嚣。沈青穿梭其间,与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擦肩而过,恍惚间有种奇异的疏离感。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每一张面孔后的生活也是真实的,而他,一个异乡的魂魄,必须在这里扎根下去。
他先找到一家粮铺,用几十文钱买了最次的糙米和一小包粗盐。又在一个老农的担子上,挑了几个品相不佳但便宜的萝卜。最后,才走到一个卖文房四宝的摊子前。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正拿着鸡毛掸子拂拭着砚台上的灰尘。
沈青的目光扫过摊子上的物品。最好的宣纸洁白如雪,价格令他咋舌;普通的毛边纸也要数文钱一张。他最终选了一刀最便宜、纸质粗糙泛黄的书信纸,又挑了两支秃了毛的便宜毛笔和一块质地最劣、杂质颇多的墨锭。就这几样,又花去了他近百文钱。怀里那当砚台得来的一两多银子(约合一千多文),迅速缩水。
“读书,果然是穷家子弟的奢侈事。”沈青掂量着手中轻飘飘又沉甸甸的纸笔,心中暗叹。没有系统,原主想靠科举出头,真是千难万难。
回到“沈氏书铺”,已近午时。阳光勉强透过糊窗的桑皮纸,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晕。铺子里依旧冷清,空气中那股混合着陈旧纸张、墨锭和霉味的气息,此刻却让沈青感到一丝奇异的安心。这里是他在这个世界的起点,是他的“安全区”。
—— 引自章节:第3章
两个热腾腾的肉包子下肚,油脂的香气和面粉的实在感,暂时驱散了肠胃的空虚和精神的疲惫。沈青站在熙攘的街角,慢慢将最后一口包子咽下,感受着那点微不足道的暖意从胃部扩散开来。花费四文钱换来的这片刻满足,让他更清晰地意识到这具身体以及所处环境的真实窘迫。
他没有在街上多做停留。怀揣着通过考校的些许轻松和明日即可进入书院旁听的期待,沈青加快脚步,回到了城西那间冷清的书铺。推开依旧有些歪斜的木门,熟悉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竟让他生出几分“家”的错觉。或许是因为,这里是目前唯一完全属于他、能让他暂时卸下心防的方寸之地。
闩好门,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街市的嘈杂被隔绝在外,只有阳光透过窗纸,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投下几道朦胧的光柱,光柱中无数微尘缓缓浮沉。
沈青没有立刻坐下读书。他先是将铺子里里外外稍微收拾了一下,拂去书架和柜台上的积尘,将散乱的书籍归置整齐。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有助于平复因考校和与赵蟠对峙而略显激荡的心绪。同时,他也借此机会,更仔细地审视这个“安身立命”的资本。
书架上的书籍种类,比他想象的更为芜杂。除了科举必备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各种刻本、抄本之外,还有不少杂书:地方志、山水游记、医卜星相、甚至还有一些笔法拙劣的话本小说。书籍的品相也差异极大,有的封面破损,纸页泛黄脆化;有的则相对完好,墨迹清晰。这大概是沈家几代人零零散散积累下来的结果,像一个微缩的、未经整理的知识库。
“这些……都是积分。”沈青的手指拂过一排排书脊,心中盘算着。通过系统获取积分,显然与阅读的“量”和“质”有关。蒙学基础提供的积分很少,那么这些更深入的经史子集,乃至这些看似无用的杂书,又能带来多少收益?这需要他日后逐一验证。
收拾停当,他洗净手,坐到柜台后。没有急于去啃那些高深的经义,而是再次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基础拿出来,进行第二轮的精读和巩固。昨日的复习是为了应对考校,难免有些急功近利。如今压力稍减,他需要更扎实地打下根基,真正做到烂熟于心,理解透彻。
这一次阅读,心态更为平和。他逐字逐句地品味,结合原主残留的记忆碎片和自身的前世认知,去理解文字背后的历史典故、伦理观念和哲学思辨。高效记忆法不再仅仅是快速记住的工具,更成为深化理解的桥梁。他尝试将不同的蒙书内容相互印证,比如《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脉络,与《千字文》中蕴含的天地宇宙观进行对比思考。
—— 引自章节:第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