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做替身小说精彩节选试读

不再做替身
★★★★
温书宁
言情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揭示了一个长期处于“影子”中的个体在面对昔日压迫者归来时的心理挣扎。叙述者与薛以珩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兄弟或朋友,而是一种深刻的身份替代、情感剥夺与心理操控的共生关系。薛以珩象征着被宠溺的“天之骄子”,他凭借家庭资源和社会宽容肆意妄为,而“我”则作为那个默默付出、被牺牲的“替身”存在。

从童年作业被冒名顶替,到成年后婚姻、孩子甚至人生都被其觊觎和介入,这种压迫是层层递进的。更深层的是,“我”早已内化了这种不公——写两份作业成了习惯,承担后果成了本能。这不仅是个体悲剧,更是对原生家庭偏心、社会纵容特权式人格的控诉。

而“元元是他的儿子”这一句,暗示了更大的伦理危机:或许连亲子关系都曾被扭曲或篡改。“鸠占鹊巢”的比喻极具讽刺意味——真正侵占者反指受害者为“鸠”,显示出施害者如何通过话语霸权重构现实。


剧情解析

本章为故事的关键转折点:薛以珩正式回归,打破叙述者苦心维持的平静生活。开篇对话即充满火药味,薛以珩以“解释”为名,实则宣示主权。他提及“元元是他的儿子”,暗示亲子关系可能存在争议,也可能是在心理战中制造混乱。

回忆部分揭示了两人成长轨迹的根本差异:一个是被纵容的巨婴,一个是被迫早熟的影子。这些过往并非闲笔,而是解释为何“我”无法简单地报警或离婚——因为整个系统(家庭、教育、情感)早已默认薛以珩拥有优先权。

结尾处,“我”回到办公室,意味着战斗尚未结束,而是转入更隐蔽的心理战场。这场较量不只是关于爱情或家庭,更是关于身份认同与生存权利的争夺。


精彩节选

> > > 他笑道:

“怎么?嫌丢脸?还是怕书宁知道我回来,会不要你?”

我声音像淬了冰,“ 薛以珩 ,你现在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别再来找我。”

薛以珩丝毫没有将我的警告放在眼里。

他露出势在必得的笑容。

“别装了,你就是害怕了,毕竟你从小就活在我的阴影下,对我嫉妒,想要取代我也是人之常情。”

他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接着上前几步,附在我耳边说:

“可惜,鸠占鹊巢总会被赶走的,我就等在这里,等见到书宁,我会和你解释清楚,她一定会原谅我的。”

“还有元元,他是我的儿子,我和他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你永远都别想取代我!”

我没说话,转身上了车。

这次,薛以珩没再拦我。

后视镜中,我看见他嘴角含笑的看着我的车。

我浑身发寒。

薛以珩从小被溺爱,做事一向不知章法,只要有人不顺他的心,他就像个巨婴一般作天作地。

我深呼一口气,拼命将自己的意识从他身上拉回来。

这些年,我苦心经营婚姻和事业。

如果离婚,不仅是我,还有 温书宁 ,我们的利益都会受到打击。

温书宁尚且有退路。

不再做替身「 <a target=薛聿琛 温书宁薛以珩」小说章节分享">

而我的身后只有我自己。我坐在办公室里,思绪飘得很远。

小学时,每次寒暑假,薛以珩出去疯玩,等到开学时,他的作业一笔未动。

他怕老师责怪他,便想拿我写好的作业当成他的。

而爸妈也找了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我的学习成绩好,就算不写作业,老师也不会责怪我。

而薛以珩不一样,他如果不写作业,老师肯定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怪他。

为了薛以珩的面子,我的成果可以肆意被拿走。

从那以后,每次假期我都识趣的写两份作业。

高中时,薛以珩开始早恋,他轰轰烈烈的追校花、打架、与各科老师处好关系。

虽然他的学习不好,但他性格开朗,朋友自然也多。

从小到大,他的所有任性都有人给他兜底。

而我,却要活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要仔细斟酌。

人物分析

“我”(叙述者):

冷静、克制、高度理性,但内心充满创伤。从小活在薛以珩的阴影下,形成了过度负责、隐忍妥协的性格。他努力经营婚姻与事业,实则是试图用成就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对温书宁的感情复杂,既有爱也有责任,更有利益捆绑。他是典型的“高功能创伤者”——表面成功,内心千疮百孔。

薛以珩:

极度自我中心,具有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特征。他将所有关系工具化:亲情用来索取,爱情用来掌控,血缘用来威胁。他所说的“解释清楚”并非悔过,而是重新夺回主导权的宣言。他的“笑”贯穿全文,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胜利姿态,而非善意。

温书宁:

虽未直接出场,却是整个情感结构的核心。她是薛以珩心中“应得的归属”,也是“我”拼命守护的尊严象征。她的名字反复出现,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连接着三个命运纠缠的人。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一章以极简的语言构建出巨大的心理张力。没有激烈的争吵,却处处弥漫着寒意。薛以珩轻描淡写的笑容比咆哮更具威胁,而“我”沉默上车的动作,正是多年压抑后的典型反应——不是愤怒,而是疲惫与恐惧交织下的自我保护。这是一种“冷静的崩溃”,令人窒息。

评论二:

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个体:一个可以任性妄为却永远有人兜底,另一个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勉强立足。尤其是“写两份作业”这个细节,极具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童年的委屈,更是贯穿一生的生存模式:你必须多做一份,只为让别人能安然偷走那一份。


不再做替身
★★★★
温书宁
言情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