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段充满爱恨交织的情感关系。主角与顾寒阳曾是“圈子里出了名的怨侣”,十年的纠缠与折磨,最终在生命的尽头才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主角身患绝症,已知时日无多,却在顾寒阳回国后选择主动联系他,不是为了复合,而是“收尸”这样极致而讽刺的请求。这种情感的表达极具张力:爱已成灰,恨却未散,只剩下一地狼藉与回忆。
文中通过“砸店”、“划伤”、“疤痕”等意象,具象化了两人之间曾经的激烈冲突;而“酒馆”、“雨夜”、“电视新闻”等场景则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宿命交织的氛围。故事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两个曾经深爱彼此、却因性格与命运错位而彼此伤害的灵魂,最终在死亡边缘重逢。
剧情解析
故事从主角与顾寒阳的“怨侣”身份切入,迅速带出两人之间长达十年的情感纠葛。在顾寒阳回国后,主角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拨通了那个存了十年的号码,提出“帮我收个尸”的请求。这个请求既是对过去的一种清算,也是对未来的某种托付。
随后的场景中,顾寒阳的“未婚妻”出现在酒馆,试图重现他喜欢的氛围。而主角作为酒馆老板,默默旁观这一切,内心波澜却未起。“不是紧张,也不是期待,而是我的病,无药可治了。” 这句台词极具冲击力,揭示了主角的现实处境,也暗示了她对重逢早已没有期待。
顾寒阳在电视中冷笑,说“我也很期待跟她重逢”,这句话充满讽刺,也暗示着两人之间未了的情感纠葛。而最后,顾寒阳与“未婚妻”的亲密互动,则为后续的剧情冲突埋下伏笔。
精彩节选
折磨了十年后,互相和解。
顾寒阳回国第一天,为博美人一笑,砸了我的店。
我撕了他的嘴。
“啧,砸你店砸爽了,你想要什么赔偿,可以随便提。”
快死的人能有什么要求。
直到最后一次复查,我知道自己没时间了。
同期康复的母女怜悯的望着我。
“那人真可怜,这么年轻,到最后连个能收尸的都没有。”
我坐在冰冷的走廊,按下了那串存了十年的号码。
““真想赔偿的话,就帮我收个尸吧。””
......
雨夜,来酒馆喝酒的人很少。
电视机播报着顾寒阳回国的新闻。
准备关店的时候,进来一个小姑娘。
她收了雨伞,期待的指着柜台的酒,“这些,我都要了。”
她身后进来的,是顾寒阳的好兄弟,秦墨。
他看见我,神色一愣。
“呃,要不我们换一家?”
“我之前给寒阳带过酒,他特别喜欢她家这款。”
说着,小姑娘看向我,“老板,今天我包场了,一会儿把这几款酒给我上了。”
我应了一声,低头挖着冰块的手在轻微颤抖。
不是紧张,也不是期待。
而是我的病,无药可治了。
“秦墨,你帮我点一下蜡烛,一会儿寒阳过来一定会高兴吧?”
秦墨没接这句话。
他清楚,只要见到我,顾寒阳就不会高兴。
新闻里,顾寒阳看着镜头冷笑。
“ “她一定也在看新闻,我也很期待跟她重逢呢。””
这个机位,顾寒阳眉骨上的 疤痕 格外的明显。
那是我拿菜刀砍的。
也没有为什么,心情不好,就砍了。
“我虎口上狰狞的疤,是他徒手撕开,反复感染留下的疤痕。”
“那您一会儿准备去哪呢?看您抱着玫瑰花,是要去见女朋友吗?”
他顿了一瞬,“是未婚妻。”
小姑娘精心的布置着场景,闻声回头看着电视。
“秦墨,你见过他那个谈了十年的初恋么?”
我低头晃着调酒壶,余光却看扫见秦墨投过来的眸光。
“寒阳!”
小姑娘着急的跑出去,伞都没有拿。
姜迎 顾寒阳最新章节列表">
“栀栀。”
顾寒阳的伞朝她偏了偏。
她踮起脚,激动期待的吻在他的唇角。
人物分析
主角(叙述者):
她是一个极度坚韧却又内心柔软的人。与顾寒阳的十年纠葛让她变得冷漠与疏离,但她的内心依旧保留着对那段感情的执念。她身患绝症,面对死亡的态度冷静而决绝,甚至在最后选择用“收尸”这种方式与顾寒阳重新建立联系。这反映出她对顾寒阳的依赖早已超越了爱情,成为了一种情感上的归属。
顾寒阳:
他是一个强势、偏执、却又深藏感情的男人。他对主角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过去的暴力行为(如撕裂她的虎口)反映了他极端的情绪控制欲。但同时,他对她的执着也从未消失,甚至在出国多年后仍保留着她店里的酒。他回国后的“冷笑”与“未婚妻”的宣告,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也可能是对过往的一种掩饰。
秦墨:
作为顾寒阳的好兄弟,他在文中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他对主角与顾寒阳之间的情感有着清醒的认知,因此在面对“布置场景”的提议时选择沉默。他的存在让故事更具层次感,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段文字像是一首写给过往的挽歌。主角与顾寒阳之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爱与恨,而是变成了一种宿命般的羁绊。即使在生命尽头,他们依然无法彻底割舍彼此,哪怕只是为了“收尸”这样的请求。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正是这段文字最动人的地方。
评论二: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通过“疤痕”、“酒馆”、“电视新闻”等细节,构建出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命运轮回的氛围。尤其是“我虎口上狰狞的疤,是他徒手撕开,反复感染留下的疤痕”这一句,不仅具象化了过往的暴力与纠缠,也象征着两人之间难以愈合的情感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