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爱古武的机甲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1-08 16:45:50
状态: 连载
字数: 11.63万字
阅读人数: 5.7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三年前我以右手为代价将家族送上全球八强的神坛,也与我的武道梦想一同碎裂。三年后我是家族食之无味的“英雄”,是只能用左手刀徘徊百强的“废人”。直到我进入了由外星遗物改造的网游——《玄荒纪元》。别人在游戏里追求快意恩仇,我却只能在一次次跌倒中,用左手重铸我的刀道。但当我意外触发隐藏传承,成为唯一被系统关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1-08 16:45:50
【原文摘录】
然后,便是右肩胛骨彻底碎裂,经脉寸断时那清晰可闻的、令人牙酸的“咔嚓”声,混合着一种灵魂被瞬间抽空的剧痛,淹没了一切。
刘恩帅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上沁满了冷汗,左手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己完好无损,却仿佛依旧残留着幻痛的右肩。
窗外,天色将明未明,一片沉沉的靛蓝色,只有东方天际透着一丝微弱的鱼肚白。房间里很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有些紊乱的心跳声。
五年了
距离那场决定家族命运的全球武道大赛决赛,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但那场改变了他人生的比赛,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用滚烫的烙铁印刻在他的灵魂深处,每逢夜深人静,或是意志稍有松懈时,便会清晰地浮现出来,反复拷问着他。
那时的他,年仅十六岁,是刘氏一族百年不遇的武道天才,一手“流云刀法”快如闪电,诡谲难测,被誉为少年刀王。所有人都将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指望他能在全球瞩目的舞台上,为这个已经跌出百强行列数十年的没落家族,挣回一份荣光。
他做到了。
代价是他的右手,以及他那本应光芒万丈的武道前途。
决赛场上,面对实力远超预料、出身顶级武道世家的对手,他在鏖战数百招后,清晰地认识到,按部就班地打下去,刘家没有丝毫胜算。在家族荣誉与个人未来之间,他做出了选择——一式被族老们列为禁术的“舍身戮魂刀”。
以燃烧部分生命潜力和绝对会重创施术者为代价,换取刹那间的极致攻击。他成功了,那惊艳决绝的一刀,洞穿了对手的防御,也将刘氏一族的名号,重新钉回了全球家族排行榜的第八位!
英雄归来,却已是残躯。
家族祠堂,灯火通明,香气缭绕。
那场庆功宴仿佛就在昨日。族中长辈们脸上洋溢着多年未见的红光,觥筹交错,笑声朗朗。他被簇拥在中间,接受着所有人的敬酒与赞誉。
“恩帅,你是我们刘家的功臣!”时任族长,他的大伯,用力拍着他的左肩,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从今天起,你的名字将刻入族史宗谱,受后代子孙香火供奉!”
“没错!以后家族资源,优先向你倾斜!就算你右手……我们也养你一辈子!”另一位族老高声附和,引来一片赞同。
彼时,少年心性,虽知前路已断,但那份为家族挣来荣耀的成就感,以及长辈们真挚(至少当时看来是如此)的承诺,依旧让他心中滚烫。他用还能活动的左手,端起酒杯,忍着右肩传来的阵阵隐痛,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族人,声音清朗而坚定:
—— 引自章节:第1章
那台流线型设计、闪烁着幽蓝色呼吸灯的“玄荒纪元”专用虚拟头盔,被静静地放置在铺着暗红色绒布的黑檀木托盘上,成了整个厅堂目光汇聚的焦点。它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无限可能,也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厅内众人复杂难言的心思。
刘恩帅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身姿依旧挺拔,但左手却不自觉地微微蜷缩在身侧。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有多少是惋惜,有多少是权衡,又有多少,是几乎不加掩饰的、认为他已是“废人”的判定。
族长,他的大伯,端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椅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嗒嗒声。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位,‘盖亚’集团分配给我们刘家的首批头盔,仅此一个。”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在刘恩帅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移开,“《玄荒纪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是未来武道竞争的主战场,谁能率先在其中立足,谁就能为家族抢占先机。”
他的话音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因此,这第一个头盔的归属,必须慎之又慎。需授予最有潜力,最能带领家族在新世界中开创局面之人。”
厅内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几位族老交头接耳,目光时不时瞥向站在前排的几个年轻子弟,其中以三房的刘恩浩最为引人注目。他年仅十五,天赋确是不凡,被誉为家族新一代的希望,此刻正挺直腰板,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期待与傲气。
没有人看向刘恩帅。
他就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家具,曾经光鲜,如今却蒙尘碍眼。五年前那掷地有声的誓言犹在耳边,但五年来的“碌碌无为”,早已将那份英雄光环消磨殆尽。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家族资源,从来只会向“未来”倾斜,而非“过去”,哪怕这个“过去”曾为他们流尽鲜血。
一位族老终于开口,声音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恩帅为家族立下过大功,这一点,族史不会忘记。但……《玄荒纪元》关乎家族未来数十年的气运。恩帅右臂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即便进入游戏,恐怕……也难以发挥出足够的实力。依老夫看,不如将机会留给更年轻、更有可塑性的孩子,比如恩浩……”
附和声渐渐响起。
“三叔公所言极是。”
“恩浩天赋上佳,正值武道黄金年龄,定能更快适应。”
“恩帅,家族会记住你的贡献,日后资源也不会短了你的,但这头盔……还是以大局为重。”
—— 引自章节:第2章
左手的震颤并非源于恐惧,而是一种近乎共鸣的、源自骨髓深处的悸动。仿佛那柄沉寂的断刀,是一段被遗忘的古老战歌,而他的左手,他的刀魂,便是那唯一能与之应和的弦。更让他心神剧震的,是右臂那微弱却真实的悸动!五年来,这条手臂除了无休止的幻痛和绝对的无力感,再无其他。此刻这如同死水微澜般的触动,简直如同黑夜中的一道惊雷!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那柄断刀。他没有贸然上前,而是缓缓移动脚步,以断刀为中心,谨慎地绕着圈子,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暗红色的土地范围不大,直径约莫十步,与周围青翠的草地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界限。土地上没有任何植物,甚至连苔藓都没有,只有干裂的泥土和一些细碎的、类似金属碎屑的黑色颗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像是铁锈混合着古老血痂的腥涩气味,那股沉重的压抑感正是源于此。
确认附近没有潜伏的怪物或其他危险后,刘恩帅才一步步,极其缓慢地靠近那柄断刀。
越近,左手的震颤就越发明显,那并非失控的抖动,而是一种充满渴望的、规律的轻鸣。他残破的右臂,那微弱的悸动也似乎清晰了一丝,像是一颗即将彻底熄灭的星辰,回光返照般闪烁了一下。
终于,他在断刀前站定。离得近了,更能感受到这柄刀的残破与古老。刀柄上的缠绳早已腐烂殆尽,只留下斑驳的木芯。刀锷锈蚀得几乎与刀身融为一体。那断口参差不齐,绝非利刃斩断,更像是承受了无法想象的巨力后崩碎所致。黝黑的刀身上布满了细密的裂纹,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彻底瓦解。
然而,就是这样一柄看似废铁的断刀,却散发着一股不屈的意志,一种历经万劫而不灭的苍凉与骄傲。
刘恩帅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了五年前决赛场上,那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宁折不弯的自己。
他伸出左手,动作缓慢而坚定,向着那布满锈迹的刀柄握去。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刀柄的瞬间——
“嗡——!”
一声低沉却仿佛能穿透灵魂的刀鸣,猛地自断刀中响起!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他脑海深处震颤!
与此同时,他眼前的景象骤然扭曲、变幻!
—— 引自章节:第3章
月光如水,流淌在少年紧握木刀的指节上,那坚定的誓言仿佛还萦绕在谷中,与溪流的潺潺声交织,化作一股无形却真实不虚的力量,注入刘恩帅的四肢百骸。他保持着举刀向月的姿势,并非为了抒发豪情,而是在细细体味刚才那一系列行云流水动作后,身体残留的余韵与左手中那柄木刀传来的、前所未有的“贴合感”。
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将五年沉沦与不屈,尽数化为脚下基石,真正踏上左手刀道的开始。
他缓缓收刀,动作沉稳,目光落在属性面板上闪烁的新提示:
【系统提示:恭喜您,在月光下于无名山谷中勤修不辍,意志与刀法初步交融,领悟特殊状态“刀心初立”(初级)—— 心无旁骛,刀意自凝。小幅提升对刀类武器的领悟速度与施展稳定性。】
没有额外的属性加成,但这个状态却比任何即时提升都更让刘恩帅心中一定。它印证了他的路没有走错,心性与意志,在这个世界同样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刀心初立……”他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感受着内心那份愈发沉静坚定的力量。随即,他的目光投向了技能栏里已然提升至Lv.2的【基础刀法(左手)】。
“还不够。”他对自己说。Lv.2只是熟练度积累的量变,是身体初步适应了左手运刀的轨迹。但真正的“质变”,在于对每一式基础招式的深刻理解,并将其彻底化为属于左手、属于他刘恩帅的本能。他决定将接下来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这“基础刀法十三式”的重新锤炼与深度挖掘上。这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场与自我、与刀道本质的对话。
晨曦刺破山谷的薄雾,带来清冷而新鲜的空气。刘恩帅早已立在溪边空地上,开始了新一天的修炼。他没有立刻挥刀,而是闭目凝神,在脑海中将“劈”字诀的每一个细节拆解、重构。
右手“劈”刀,力从地起,经腰、背、肩、肘、腕,节节贯通,最终由手掌紧握刀柄,将全身之力集中于刀锋一线,雷霆而下。这是最正统,也最符合大多数人身体结构的发力方式。
但左手呢?
他睁开眼,左脚微微前踏,身体侧转,右肩(残肩)自然向后微沉,将身体的重心更多地交付给稳健的下盘和灵动的左半身。他尝试挥出木刀,不再是模仿右手的轨迹,而是寻找最适合左臂伸展、发力最顺畅的那个角度。
一次,两次……十次……他不断微调着脚步的跨度、转腰的幅度、左臂挥出的弧度。他不再追求力量的最大化,而是追求“力”的传递效率,追求那种力量毫无滞碍、如水银泻地般从脚底直达刀尖的感觉。
—— 引自章节:第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