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青岚[我的修仙实在太稳健了]章节试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13d980f5f8afd5eb6c1d78b97ce9da63.jpg)
作者: 爱吃西瓜的猪灬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6 18:33:23
状态: 完结
字数: 5.13万字
阅读人数: 5.3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陆明,字“慎之”,人送外号“陆老六”,从蓝星穿越而来。表面上是光风霁月、急公好义的正道楷模,背地里却是雁过拔毛、算无遗策的“苟道宗师”。他将“稳健”刻入DNA,永远留有后手,在令人捧腹的“贱操作”与震撼人心的“正时刻”间无缝切换。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6 18:33:23
【原文摘录】
无数少年少女,怀揣着对仙道的憧憬,或紧张,或激动,或傲然地等待着决定命运的考核。
人群中,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的少年,显得格外不起眼。他身材匀称,面容清秀,眼神清澈,看上去约莫十五六岁,正是最好的年纪。他叫陆明。
与周围或兴奋战栗、或强行镇定的同龄人不同,陆明的眼神里是一种近乎过分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
他微微抬头,望着那高耸入云、散发着磅礴威压的青岚宗山门,心里嘀咕的却不是对仙家的敬畏,而是另一番计较:
“山门设计得如此宏伟,灵力波动却外显而不内敛,防御阵法的几个关键节点看似隐蔽,实则对于懂行的人来说,一目了然。嗯,这青岚宗的护宗大阵,至少有十三处可以改进的地方,防护等级能提升三成不止……不过,关我屁事。”
没错,陆明并非此界土著。他的灵魂来自一个名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前世作为一名顶尖的结构工程师兼资深生存狂,他精通数理逻辑、风险管控以及……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穿越至此已有月余,凭借成年人的心智和谨慎,他很快摸清了这个世界的部分规则——弱肉强食,危险无处不在。而想要活下去,并且活得好,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足够大的靠山,然后……苟住发育。
青岚宗,就是他精心挑选的“新手安全区”。
“考核第一关,测灵根!”一位身着青袍的宗门执事声音洪亮,压下了所有嘈杂。
人群开始向前移动,队伍最前方,一块巨大的测灵石闪烁着各色光芒。
“李铁,金木土三灵根,中等!”
“王芸,水火双灵根,上等!好!”
“赵昊,金系天灵根!天佑我青岚宗!”
每当有优质灵根出现,便会引起一阵惊呼,高台上的宗门长老们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
陆明默默地看着,心中毫无波澜。灵根?他早就用那面随他穿越而来的神秘镜子——【诸天宝鉴】自测过了。
那镜子在他识海中沉浮,镜面混沌,背面是玄奥难言的符文。它不仅自带一个可以调节时间流速的修炼空间,更有推演、解析之能。虽然目前大部分功能还处于封印状态,但测个灵根绰绰有余。
【无垢道体】,万法亲和,先天无漏。这是【诸天宝鉴】给出的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最顶级的修炼体质,什么天灵根在其面前都是渣渣。
—— 引自章节:第1章
陆明被分配到了一处靠近山壁的小木屋,屋内除了一张硬板床、一张木桌,别无他物。同院的还有另外三名新晋杂役弟子,都是三灵根或四灵根的资质,脸上还残留着通过考核的兴奋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我叫张大山,以后咱们就是同院了!”那个在登仙路上被陆明“拉”过一把的胖少年,热情地打着招呼。
另外两人也简单介绍了自己,一个叫李二狗,一个叫王麻子,名字都带着凡间的泥土气息。
陆明脸上挂着温和而略带腼腆的笑容,一一回应:“在下陆明,往后还请各位师兄多多关照。”姿态放得极低,充分表现了一个“劣等灵根”弟子该有的谦卑。
负责管理这片杂役区的,是一位炼气六层的老弟子,姓赵,面相刻薄。他丢给四人每人一块玉简,冷冰冰地道:“这是杂役区的规矩,以及你们每月的任务份额。完不成任务,扣除当月修炼资源,严重者,逐出宗门!”
陆明神识探入玉简,里面信息涌入脑海:每日需完成“挑水百担”、“砍柴千斤”或“照料灵田三亩”等基础体力任务之一,每月需上缴十块下品灵石或等价物资。
任务繁重,对于刚刚踏入炼气期,甚至还未引气入体的新人来说,堪称严苛。
张大山三人顿时愁眉苦脸起来。
陆明却是心中一动。这些任务……似乎很有操作空间。
第二天,天还未亮,同院的张大山三人就唉声叹气地拿着工具出门了。陆明也紧随其后,肩上扛着宗门配发的制式柴刀。
他选择的任务是去后山砍“铁木”,这种树木质地坚硬,千斤分量着实不易。
来到后山铁木林,已有不少杂役弟子在奋力劈砍,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个个累得满头大汗。铁木坚硬,往往十几刀才能砍出一道浅痕。
陆明找了个僻静的角落,看似随意地选了一棵铁木。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运足力气猛砍,而是先伸出手掌,轻轻贴在粗糙的树皮上。
识海中,【诸天宝鉴】微微流转,一丝极其微弱的神识探出,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分析着这棵铁木的结构。
“纹理走向……年轮密度……木质纤维的灵力节点……”无数信息在他心中闪过。
几个呼吸后,他眼中精光一闪,举起柴刀,并非用蛮力,而是沿着某个特定的角度,灌注一丝微不可察的灵力,轻轻一劈!
“咔嚓!”
一声轻响,那需要旁人砍上小半个时辰的铁木,应声而断,断口平滑如镜。
陆明动作不停,如法炮制,手起刀落,又是几刀,便将巨大的树干分解成整齐的木柴。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千斤铁木柴便已备好,捆扎整齐。
—— 引自章节:第2章
陆明悄无声息地翻身下床,如同暗夜中的狸猫,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他并未换上夜行衣——那太过显眼,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依旧穿着那身朴素的杂役灰衣,只是用一块深色布巾蒙住了口鼻。
白天“闲逛”时,他已将巡夜弟子的路线、换岗时间摸得一清二楚。借助【诸天宝鉴】对灵气和生命波动的敏锐感知,他总能提前一步隐匿身形,完美避开所有视线。
他的目标,正是位于外门东侧的——传功阁。
传功阁并非只是一座阁楼,而是一片建筑群。主阁收藏核心功法,非内门弟子或立下大功者不得入内。而陆明此次的目标,是紧邻主阁的“副阁”,又称“万卷楼”,里面存放着大量基础功法、法术秘籍、宗门历史、地理志异乃至修真百艺的入门典籍的副本。
这些副本虽非原本,蕴含的威能有限,但对于现在的陆明而言,却是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最宝贵的养分。
万卷楼亦有阵法守护,但比起库房,其防护更侧重于警示与记录,强度反而不如。毕竟,这里面的东西,算不得宗门绝密。
陆明蹲在距离万卷楼百丈外的一处假山阴影中,双眸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光。识海里,【诸天宝鉴】悬浮中央,将白天观察到的阵法灵力流向清晰地投射出来。
“戌时三刻,西北角阵眼灵力会有一次周期性波动衰减,持续约十二息。”
“巡逻队交叉路过的时间间隔是六十息,下一次同时远离万卷楼正门在……就是现在!”
心念电转间,陆明动了。
他并未直接冲向大门,而是如同鬼魅般贴着墙角的阴影移动,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阵法感知的盲区边缘。在接近西北角的瞬间,他身形猛地一矮,如同滑溜的泥鳅,从一个看似绝无可能通过的、被藤蔓半遮掩的通风口钻了进去。
动作行云流水,没有触发任何警报。
阁内光线昏暗,只有几颗镶嵌在墙壁上的月光石散发着清冷的光辉。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整齐排列,上面堆满了玉简、兽皮卷乃至纸质书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旧纸特有的味道。
时间紧迫!
陆明没有丝毫耽搁,神识如同潮水般铺开,但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避免触动可能存在的神识感应装置。他双手疾速而动,并非去翻阅,而是直接触摸那些书册、玉简。
在他指尖接触到典籍的瞬间,识海中的【诸天宝鉴】便会产生一丝微不可察的吸力,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将其中蕴含的信息瞬间复制、烙印下来。
《基础五行法术详解》、《青岚剑诀(入门篇)》、《灵草辨识图录(卷一)》、《炼器材料初解》、《低阶阵法图解》……
—— 引自章节:第3章
他被分配到的,是位于山坳处的三亩下品灵田,负责照料一种名为“聚气草”的低阶灵植。这种灵草是炼制“聚气丹”的主药之一,生长周期短,但颇为娇贵,对水分、灵气乃至周围环境都有要求。
与陆明一同负责这片区域的,还有另外两名老资历的杂役弟子。他们看着陆明这个新来的“五行伪灵根”,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视。
“新来的,看好你自己的田就行,别把晦气带到我们这边。”一个马脸弟子斜着眼说道。
陆明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腼腆的样子,连连点头:“是,是,两位师兄,我一定小心,绝不越界。”
他走到分配给自己的那块田边。田里的聚气草长势稀疏,叶片微黄,明显是照料不善,灵气供应不足。
若按常规方法,他需要每日施展“云雨诀”凝聚灵雨浇灌,并小心翼翼地将自身微薄的灵力注入灵田的特定节点,滋养灵草。这对于一个刚入门、灵力微弱的杂役弟子来说,效率极低,且极易耗尽自身。
但陆明没有立刻动手。
他蹲下身,看似在观察聚气草的长势,实则右手手指已悄然插入湿润的泥土中。一丝微弱的神识,顺着指尖探入地下,如同灵蛇般在泥土和灵草根系间穿梭。
识海中,【诸天宝鉴】光华流转,将感知到的信息迅速分析、推演。
“灵田下方三寸,土质板结,灵气流通不畅。”
“东南角地下五尺,有一处微小的天然灵石碎屑,灵气正在缓慢逸散,未被利用。”
“聚气草根系彼此缠绕,形成灵力内耗……”
种种细微的、寻常灵植夫根本无法察觉的问题,在【诸天宝鉴】的解析下无所遁形。
片刻后,陆明收回手,心中已有定计。
他没有像旁边两名老弟子那样,笨拙地掐诀念咒,耗费大量时间凝聚稀薄的灵雨。而是从怀中(实则是从【诸天宝鉴】的储物空间一角)取出几块最普通的下品灵石——这是他完成砍柴任务时,顺手在后山某个偏僻角落“捡”到的几块无人注意的零散灵石。
他看似随意地将这几块灵石,按照某种特定的方位和深度,埋入了自己那三亩灵田的几个角落。接着,他又找来一些枯枝落叶,覆盖在田垄之间,并非为了保暖,而是为了改变地表的光照和湿度。
最后,他双手掐诀,施展的却并非标准的“云雨诀”,而是经过【诸天宝鉴】推演、结合了基础阵法原理改良后的“小云雨润泽阵”。灵力输出极其微弱,却精准地引动了埋下的那几块灵石,形成一个覆盖三亩灵田的、持续而温和的灵气循环场。
—— 引自章节:第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