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虾米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6-12 10:57:14
状态: 连载
字数: 7.10万字
阅读人数: 11.9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致敬80-90+重生+东北年代+赶山打猎+乡村美食+宠妻+家长里短+单女主+回味童年经典】带着上一世的遗憾重生到80年代的陈铭,发现他瘸了一辈子的腿还有的治。愧对的爱人,亲人,还有机会弥补!曾经的他,胆小,懒惰,怕事!身为村长家的上门女婿,妻子也是貌美如花,可是他却不懂得珍惜!这一世重生,他主动扛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6-12 10:57:14
【原文摘录】
眼前,女人跪在地上,大冷天只穿件跨栏背心,双臂紧抱,冻得浑身哆嗦,因恐惧抖得愈发厉害。
他揉了揉眼,以为出现幻觉......
女人皮肤天生雪白,却满是憔悴,长期营养不良,使得皮肤干涩无光。
精致立体的五官,眼睛里满是泪痕,俊俏脸蛋上印着手掌印。
此刻,她瑟缩在地,眼神充满恐惧。
陈铭倒吸一口凉气,抬手搓搓脸,看着满是老茧干裂的双手,大脑记忆一片混乱。
自己不是在病床上病逝了吗?
因在极限运动的过程中,攀岩坠落,全身粉碎性骨折,抢救失效,最后还是最恨他的女儿签的名字,拔掉的氧气管儿......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眼前女人,正是妻子韩秀梅啊。
可她不是早就被自己害死了吗!
这是哪儿?陈铭本能扫视四周,陌生又熟悉。
屋子破旧沧桑,泥墙灰扑扑,墙皮剥落露出稻草杆!
支撑房梁的柱子裹着脏污的大花布!
木框窗糊着泛黄发脆的旧报纸,被风一吹哗啦作响,窗棂掉漆,坑洼不平。
屋内土炕占了大半空间,炕沿木头磨得油亮,有一道道深划痕。
炕席破洞露出麦秸,踩上去嘎吱响。
墙上挂着白霜,角落堆着破旧农具,锄头木柄腐朽,铁锹刃口锈迹斑斑。
这是......20 年前东北的老丈人家,他作为上门女婿,曾机缘巧合救过韩秀梅,否则以他家的条件,根本说不起媳妇,注定只能打光棍儿。
没有哪个女人能看得上他们家啊。
陈铭确定自己重生了,这般天方夜谭的事竟发生在身上。
难道是临死前回忆往昔,满心遗憾,老天给了重生弥补的机会?
“媳妇儿,我,对不起你!” 终于回过神的陈铭伸手想扶起韩秀梅。
“别,别碰我......” 他刚伸手,韩秀梅吓得忙捂着脸,抖得更厉害。
陈铭这才看到手中抽马的鞭子,又瞧见韩秀梅身上浮现的血痕,这都是自己干的!
这一幕他再熟悉不过,上辈子家里没粮食交公粮,加上韩秀梅饿极了,回娘家借粮,被他知道后一顿暴打,还用鞭子抽得她遍体鳞伤。
只因他是上门女婿,和老丈人闹掰,老丈人瞧不上他,丈母娘也不待见他。
虽没分家,两家却矛盾重重,他还和老丈人韩金贵大打出手。
此后家里断粮,他没本事,上门女婿赚的工分不够交公粮,一家人常挨饿。
上辈子的他自私、自卑、敏感又胆小,靠着救韩秀梅才娶到媳妇。
媳妇爱他、维护他,却因他和家里闹掰,吃苦受累,还遭他冤枉,含羞而死。
这是陈铭心中最深的痛。
—— 引自章节:第1章
那个厢房是四姐家,韩秀梅上面还有四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母亲一共生了她们六姐妹,就是为了想要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可是一直没能如愿。
所以,这几个姐姐该出嫁的出嫁,而她和四姐韩秀娟都是招揽了上门女婿。
此时听到父亲的咒骂,韩秀梅缓缓地低着头,趁着父亲不注意,就朝着正房走去,打开门就钻进了屋子,内心却紧张的不行。
外面的韩金贵一脚踹着门,扯着大嗓门骂了起来。
“你个王八羔子给我出来,偷家里的口粮去赌,我看你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我们老韩家怎么招你这么一个畜生,那赌桌是你能往上爬的吗,有千万家财,都得赔进去!”
“人家债主都找上门来了,我这才知道,张玉祥,你躲过了初一,你躲不过十五,你瞅瞅我逮住你不把你的狗腿和狗爪子给你打折!”
韩金贵骂的有些累了,这手里的鞭子就朝着窗户抽了过去,把上面糊着的报纸全都抽出一条条口子。
不一会儿,这紧闭的大门就被推开了,一个穿花棉袄,身材微胖,大脸盘子的女人走了出来。
“爸,你这是干啥玩意啊,这大冬天的你把窗户砸了,我和玉祥不得冻死啊,你咋这么狠心!”
“妈,出来呀,快管管我爸。”
韩秀娟也是敞着嗓门大喊了几声。
刚才父亲在气头上,她和丈夫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甚至连头都不敢露,眼看着父亲这气也撒的差不多了,才跑出来喊救命。
“你吵吵啥,那个瘪犊子呢,赶紧给我滚出来!”
“不然今儿个我跟你们两个没完!”
“我韩金贵,惯吃惯喝,还能惯出你这个毛病,出去耍钱,喝大酒?!”韩金贵冲着四闺女喊了一声,但可没动手,毕竟闯祸的那是四姑爷,跟闺女没啥关系。
只是看着闺女,还护着这么个孽,更是一种恨铁不成钢。
“爸,你要干啥啊,他都知道错了,骂一顿出出气就行了呗。”
“那咋的,你还要把他打死啊?”
“再者说了,你又不是只养我们这一家,陈铭那个瘸子你不是养的也挺好的吗,我家张玉祥是耍钱了,那改过来不就行了!”
“那陈铭能改吗,他那腿瘸成啥样了,这辈子都是拖累,不也是在家白吃饱, 窝窝囊囊的!”韩秀娟说到这的时候撇了撇嘴,很是不服气的样子。
看向对面的房子,脸上也充满了不屑,因为这屋子里住着的就是陈铭和韩秀梅小两口。
因为陈铭腿有毛病的问题,最近一年也都一直在家养着,到现在也没有痊愈的征兆!
—— 引自章节:第2章
“妈,我我我......我先回去了。”韩秀梅低着头转身就要走。
“梅子啊,你等会儿啊,这锅里还有窝窝头呢,你带两个回去,可不能再饿着了!”
“要么你就在这屋子吃完的。”母亲罗海英急忙就冲上前去,一把就拽住了姑娘的手,说什么也不撒开。
眼瞅着姑娘遭着罪,饿着肚子,这么大冷的天,当妈的能不心疼吗?
“妈,你快松开,我得回去......”此时的韩秀梅倔强的抬起头来,眼眶红润,泪水转动,就紧紧的盯着父亲韩金贵。
嘴唇都跟着哆嗦在颤抖。
她心里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早点和陈铭打八刀,把这个婚给离了。
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种程度。
现在连父亲都跟自己闹掰了,也不管她这个姑娘死活了,韩秀梅更是没有脸再去面对父亲。
特别是刚才,被发现母亲偷偷给自己拿窝窝头,这让韩秀梅内心最后的一丝尊严,也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这日子咋就过成了这样?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啊!
看着韩秀梅委屈的眼神儿,韩金贵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他皱了皱眉头,然后缓缓的蹲到了地上,把那个窝窝头捡了起来!
“今儿个别走了,吃完饭再走......”
当韩金贵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就一屁股坐到了炕烧那边,然后拽来了小簸箕,里面装着烟丝,还有去年的旧的挂历,撕开一张来,卷吧卷吧就是一根旱烟叼进嘴里,点燃之后深深的吸了一口。
韩秀梅听到父亲的话,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的噼里啪啦往下掉,母亲罗海英也急忙用手帮闺女擦去眼泪!
一边擦着还一边说:“老五啊,你爸都让你在家吃,就别犟了,行不行,听妈的......你瞅瞅你都饿啥样了!”
“赶紧坐炕上,妈这就给你去拿饭,你先吃饱了嗷。”罗海英说到这的时候也是低着头朝着外屋地走,一边用袖子擦着眼泪。
而另一头的陈铭,久久也等不到媳妇回来,而他已经饿的有些头昏脑胀,特别是刚重生回来,这身体还有些不适。
他急忙起身,来到了外屋地,翻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能吃的东西。
看了看堆在墙边的柴禾垛,上面有几个苞米杆儿,上面长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急忙跑了过去。
这玩意儿叫乌米,就是苞米杆上长的瘤,一种菌子粉,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很糊嗓子。
可是陈铭都已经饿得眼睛冒星星了,又舍不下这个脸去找老丈人要,就只能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 引自章节:第3章
天空中飘着点儿细碎的雪花,地上早就积了老厚一层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直响,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脚下的雪被压实。
村子里静悄悄的,除了时不时传来几声鸡叫狗吠,啥动静都没有。
大多数人家的烟囱里冒着一缕缕的青烟,那是乡亲们为了取暖在烧柴草呢。
好些破旧的茅草屋,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破落了。
屋顶上的茅草,因为成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早就变得枯黄,稀稀拉拉的,有的地方都能瞅见里头的木梁了。
路上压根儿就没啥人,冷冷清清的。
村子边上是一大片开阔的田野,这会儿全让大雪给盖住了,一点儿绿色都瞅不着。
远处的山也被白雪裹得严严实实的,连绵不断的山峰,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又安静又遥远,而这座山叫长岭山,据说是连接大兴安岭的山脉,很大很大。
陈铭深吸了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呼地一下就灌进了肺里,冻得他肺管子生疼。
这样的天儿,对村里的乡亲们来说,可太难熬了,家家户户都一样。
取暖的条件不行,很差,吃的也不宽裕,每一天都得咬着牙过。
好多人家就靠着那点儿有限的粮食,硬撑着熬过这一整个冬天。
路过村东头的小卖部时,陈铭停住了脚,趴在那破木栅栏上,扯着嗓子就喊了一嗓子:“老张叔,搁家呢没?!”
没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了回应:“别扯着嗓子瞎喊了,我还没死呢,这就来!”
过了会儿,一个干巴瘦的小老头推开木门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把狗皮帽子往那光秃秃的脑瓜上扣。
出来一瞧,就看见陈铭趴在自家木门上呢。
“你搁这儿瞎瞅啥呢,陈老二,又来赊账的吧?”
老张头瞅着眉清目秀的陈铭,没好气地说道。
这小伙子以前多勤快啊,虽然说腿瘸了,但人品嘎嘎实在,也不知道后来就咋了。
跟老丈人闹掰之后,对媳妇也就越来越恶劣,就连家里的父母也都闹掰了。
这人咋就变成这样了呢!好好的一家人,让他给祸祸成啥样了。
“那个...... 老张叔,我想跟您借点高粱米,就一小簸箕就行......”
陈铭尴尬地挠了挠头,咧着嘴说道。
老张头看着陈铭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心里明白,指定是又让债主给堵上揍了一顿。
这孩子,真是没救了。
不过今儿个来居然不是赊酒喝,倒真是新鲜事儿。
“一小簸箕哪够啊,还不够家雀儿塞牙缝的呢。”
“你搁这儿等会儿啊。” 说完,老张头就转身回屋了。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