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乡村家庭迎接归来的女儿夏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人情味。夏芜刚从城里回来,对乡下的牛车、水牛等事物感到新奇,表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她内心的单纯与好奇。同时,文中也隐含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杨家抱错闺女的事情虽未详述,但通过村民的议论可以看出这一事件对家庭的影响,而夏芜的懂事与体贴则反映了她在经历生活变迁后逐渐成熟的内心世界。
剧情解析
本文主要围绕夏芜回到乡村后的第一天展开,情节简单却饱含深意。开篇通过杨国俊向杨四叔介绍夏芜引出背景信息,随后通过夏芜与水牛的互动、乘坐牛车回家的过程以及到家后的安排逐步推进剧情。整个过程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夏芜与乡村生活的磨合、杨家内部的家庭矛盾(如抱错闺女一事)、以及邻里间的关系网络等。最后,夏芜吃西瓜的场景成为高潮部分,不仅凸显了乡村食物的纯天然美味,还进一步强化了她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精彩节选
夏芜 还怕是闷热的罐头车,谁知跟过去一看,一头牛身上套着木板车,杨国俊站在车子旁边,和头戴草帽的老头正说着话。
“四叔,这就是我闺女,她这不是刚从城里回来么?坐不习惯公交车!”
“哦哦,这就是小芜啊!”被称作四叔的老头好奇地打量夏芜,赞不绝口道:““这闺女长得可真俊,就是有点瘦!” 我这牛车也颠,她坐的习惯不?”
杨四叔和杨国俊都是杨沟村的,前段时间杨家抱错闺女的事情传的轰轰烈烈,村里人都知道,还以为杨国俊好不容易养大的闺女飞了,没想到这又往家领个回来。
夏芜还没坐过牛车呢,她走过来,听杨爸和人聊天,好奇地看着拉车的牛,牛也好奇起看着她。
这头牛很奇特,体格粗壮,毛发灰黑色,牛角又粗又扁,向后弯曲。它的眼睛大如铜铃,瞳孔水润润的,温和地看着夏芜,然后把头伸过来,夏芜伸手去摸,它就乖乖地在她手心蹭了蹭。
季云舟 夏芜章节试读">
夏芜笑出声,杨四叔看到此景,也笑道:“老伙计还怪喜欢你这妮子,快上来吧!”
刘桂珍先上车,又把夏芜拉上来,把行李垫在身下,让夏芜坐着。
杨四叔拍拍牛屁股,说句:“走吧,回家。”
那牛真就听话地行动起来,它步伐缓慢,行动间还有铃铛声响,一切都有趣极了。
“妈,这是什么牛呀?”夏芜好奇地问。
“你四叔家养的水牛,都养多少年了!”
夏芜见过奶牛,还真没见过水牛,她又好奇问道:“水牛能干什么?拉车吗?”
她的话让车上几个大人都笑起来,杨四叔爽朗道:“水牛能干的事可多了,你看咱这田里长的稻子,都靠老伙计翻土耕地,它还能拉庄稼,拉车,还能产奶喝呢!”
“水牛也能产奶?”夏芜惊奇极了。
“水牛奶比黄牛奶还好喝嘞!”
“明天妈给你打点水牛奶,让你尝尝,是好喝。”
“桂珍啊,你也别费事,孩子想喝就去我家里,刚好我家母牛还在喂崽子呢,牛奶多的是。”
“好好好,那我就去四叔家讨点。”刘桂珍也没跟人客气。
“我替闺女谢谢她四爷爷了,”杨国俊道。
夏芜赶忙接道:“谢谢四爷爷。”
“哈哈哈,这有啥好客气的,你这闺女性子不错,好滴很嘛!”
牛车在乡间柏油马路上缓缓前进,隔好大一会才能有一两辆车从旁边经过,道路蜿蜒,一边是稻田,另一边是玉带一般的河,牛身上挂着铃铛,就像是喇叭一样,给人提醒。
风吹的轻轻,有时候走两步,水牛经不住路边野草的诱惑,便会停下来,用宽大的舌头卷起草吃起来。
夏芜探出头好奇地看,一不小心又和水牛对上视线。
她笑,水牛不好意思地抬起一只前蹄,停下吃草,继续前行。
他们走的很慢,一路上都在闲聊,说城里的车水马龙让人不习惯,饭菜也贵,就是人多,生活方便。
刘桂珍小声问夏芜颠不颠,夏芜在牛车上昏昏欲睡,干脆靠着妈妈的肩膀,闭上眼睛,享受安宁的清闲。
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远,她的思绪也慢慢腾空升起,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轻轻晃动她的肩头:“闺女,到家了。”
夏芜睁开惺忪的眼睛,适应光亮后,看见方才还很远的山此刻却离得很近。
“到家了?”
她被杨爸扶着下车,回头一看,车只剩一个空架子了,“老伙计呢?”
杨四叔哈哈大笑道:“你看那——”
夏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小河沟里,清澈的水下一头庞然大物正在慢慢游动,然后探出头来,又露出那双湿润温和的大眼睛。
“ “水牛水牛,一天不在水里泡会就难受!” 行了,我先带老伙计回家,你们也赶紧回去休息吧!”
“好,四叔慢走,赶明闲了我再去谢你。”
“不是啥大事,有啥谢的,走了。”
和杨四叔挥手道别,杨国俊提起夏芜的行李:“走吧,咱们回家。”
杨沟村虽然偏远,可响应国家号召,村里的泥巴地早都变成了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
杨国俊的家就在村里很普通的位置,离村口不远不近,村里建筑不少,可又隔的有些距离。
杨家门口就是马路,路对面有个一亩多点的池塘,旁边还有两块菜地,都是杨家所有。
杨家的房子只是平房,大门没锁,杨国俊推开门喊道:“爹,小文!”
“估计咱爹又把小文带出去了,”刘桂珍显然x y w ch,先安排女儿才是第一位的,她拉着夏芜进院子,“小芜,妈先去给你收拾房间,你在这等会。”
过道里的墙角堆了好几个绿皮纹的西瓜,杨国俊一边道:“还收拾啥,小薇房里的东西拾掇拾掇,小芜直接就住进去了。”一边撑开桌子,抱起一个西瓜去院子水井边冲洗,又去厨房拿刀,三下五除二切开。
刀尖接触瓜皮的瞬间,西瓜“砰”一声裂开,西瓜特有的香气盈溢在过道,坐车大半天,夏芜早就渴了,情不自禁吞咽口水,眼睛也离不开西瓜。
杨国俊把第一牙西瓜递给她,她接过来咬一口,立马睁大眼睛,比她吃过的进口瓜不知好吃多少倍!
杨国俊是个男人,心没那么细,可刘桂珍心细,她怕亲闺女回来后受委屈,又怕养女不知哪天回来看见自己的床没了也委屈。
可夏芜压根不在意这些,她像是猹一样,吃了一牙西瓜又吃一牙,摆摆手道:“妈,就听爸的,给我张睡觉的床就行,我不动她东西。”
“夏芜懂事的让刘桂珍心里可不是滋味了。”
家里不是没有多余的房间,前屋有两间房,东边是她和杨国俊的卧室,西边是老爷子的卧室。
后面三间屋,一间中堂,穿过中堂还有个后院,有卫生间,菜地,还有堆放柴火的地方。
中堂两边的卧室,一间是儿子的,一间是闺女的,侧屋是厨房和卫生间,她本来是想把儿子东西收拾收拾,让杨弘文跟他爷睡一个屋。
现在夏芜这么一说,刘桂珍真是恨不得抱着她哭,这孩子转变那么大,肯定在夏家受委屈了!
人物分析
夏芜:
夏芜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的性格鲜明且具有层次感。初见时,她对外界充满好奇,比如对水牛的兴趣以及尝试摸它;后来面对母亲刘桂珍的担忧时,她表现得十分懂事,主动表示不需要动别人的房间,显示出她的成熟与善解人意。尽管没有明确提到她在城里的遭遇,但从她的言行可以推测出她可能经历了某些挫折或委屈,使她变得更加坚强。
杨四叔:
杨四叔是一个典型的乡村老人形象,他热情好客、幽默风趣,说话直白但不失礼貌。他对夏芜的喜爱溢于言表,称其为“妮子”,并愿意无偿提供水牛奶,体现了邻里间的淳朴情感。
刘桂珍:
刘桂珍作为母亲的角色,展现出了细腻的一面。她既担心夏芜是否适应乡村生活,又顾虑养女的感受,处处体现着母爱的伟大。然而,当得知夏芜并不在意这些琐事时,她却感到心疼,说明她对女儿的现状有所察觉,暗藏忧虑。
章节评论
评论一:
文章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开,将乡村生活刻画得生动有趣。无论是水牛“老伙计”的形象,还是夏芜与家人之间温馨的互动,都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氛围不仅拉近了读者与角色的距离,也让人们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
评论二: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捕捉,成功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乡村环境。例如,水牛在河里泡澡的情节既符合实际又富有画面感,而杨四叔、刘桂珍等人朴实的语言更是为故事增添了几分亲切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