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情感冲突。主角面对丈夫周毅对另一个家庭(柳芸母子)的过度关心和偏袒感到愤怒和无助。文章通过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式,揭示了周毅的自私、虚伪以及对家庭责任的逃避。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烈士遗属”的特殊关照如何被滥用,以及网络舆论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剧情解析
本文主要围绕“高考状元名额争夺战”展开,揭示了一个复杂的情感纠葛。周毅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试图将原本属于小宇的清华录取资格转给林浩,以此满足自己的愧疚心理和社会责任感。然而,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也伤害了自己家庭的感情。
文章通过回忆穿插的方式,逐步展示了周毅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热心帮助柳芸母子,到后来逐渐模糊界限,最终发展成彻底忽视自己家庭的存在。这样的转变既令人唏嘘,又引发了关于人性和伦理的深刻反思。
精彩节选
一进屋,我就怒目质问。
周毅 烦躁地转着钢笔,这是他做决定时的习惯动作。
“浩浩这孩子不容易,他爸是烈士,当年救过我一命,这些年他们母子过得很艰难。”
他顿了顿,语气强硬起来。
“小宇成绩好,再过几年照样能考清华。但浩浩不一样,他很需要这个机会。”
“他爸死前嘱咐我照顾好 柳芸 母子,我不能食言,你多体谅体谅。”
这些话上辈子我就听过一遍,可再听还是像刀子捅心。
柳芸的丈夫是在缉毒行动中 牺牲 的。
周毅作为朋友主动提出照顾他们母子,我起初还觉得他重情重义。
我甚至经常让儿子把复习资料分享给林浩,嘱咐周毅多帮帮这孩子。
可没想到,他不仅和柳芸暧昧不清,现在连儿子苦读多年费心费力考来的状元都要抢走。
刚开始他还会说柳芸娇气,林浩叛逆,抱怨照顾她们很累。
我还劝他多包容,孤儿寡母不容易。
可后来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给家里的钱也断了,问就是出任务。
我和小宇以为他工作忙,省吃俭用撑过高中最苦的日子。
直到高考放榜,小宇成为省状元,我这才知道。
顾明礼 」全文+后续">
三年来,他拿钱给柳芸租了学区房,送林浩上最好的国际班,却连儿子的补习费都不肯出。
现在更是连儿子清华的名额都要抢。
“浩浩必须上清华,这名额浪费了不好。”
“更何况现在全网都知道小宇‘作弊’,就算去报到也会被同学指指点点。”
周毅点了一根烟,语气又不耐烦起来:
“同事领导都以为我跟柳芸在一起了,现在你带小宇闹这么一场,你让别人怎么看我?”
“你俩先回农村老家避避风头,等风波过去再说。”
“至于网上那些传言...就当是为了浩浩的前程,你们受点委屈。”
这个说辞我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了,内心早以麻木。
可笑,我怎么可能答应?
可他却掐着我的手腕威胁我,不同意就将小宇作弊的事情坐实,抓进牢里!
我痛出眼泪,感觉腕骨都要被捏碎。
上一世,小宇懂事又不甘的咽下所有委屈,劝我答应。
人物分析
主角(妻子):她是一个坚韧且充满母爱的女人,始终为儿子小宇着想。尽管遭受丈夫的背叛和压迫,她依然选择抗争,不愿让儿子承受不白之冤。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力。
周毅:作为故事中的反派角色,周毅的行为令人唾弃。他表面上以“照顾烈士遗属”为由,实则早已偏离正轨,逐渐演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语言中充满了操控意味,比如“同事领导都以为我跟柳芸在一起了”,试图用社会压力迫使妻子妥协。
柳芸母子:虽然他们并未直接出场,但却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柳芸的丈夫是烈士,这使得她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存在——需要被保护和支持。然而,在周毅的偏袒下,这种支持变得畸形,甚至侵犯到了主角一家的利益。
章节评论
评论一:本章情节紧凑,情感张力十足。通过妻子的视角,将丈夫周毅从一个看似重情重义的人逐步揭露为冷漠无情的角色。他不仅在物质上偏向柳芸母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亲生儿子的未来,这种行为令人愤慨,也让读者更加同情主角一家。
评论二:文章巧妙地利用对话推动剧情发展,例如“小宇成绩好,再过几年照样能考清华”一句,表面上是周毅的安慰之词,实际上却暴露了他的偏心与冷酷。而“你俩先回农村老家避避风头”则进一步突显了他对家庭的抛弃态度,让人不禁思考道德与责任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