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咸阳孤子,越王崛起记最新章节目录番外+全文

大秦扶苏大秦:咸阳孤子,越王崛起记全文完结版阅读

作者: 官小姑姑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1-01 18:43:09

状态: 连载

字数: 11.62万字

阅读人数: 9.8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赢非穿越为大秦四公子,无权无势如同空气,唯有建设系统是一线生机。面对分封禁令,他在始皇召议时孤注一掷,提出征伐百越作封地。获封后携系统南下,降服百越各部,建设领地,更得李斯联姻、始皇倚重,从孤子蜕变为大秦柱石。8.《大秦分封十九策》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1-01 18:43:09

【原文摘录】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绑定最强建设系统,请立即获取受封领地以激活系统功能!】

【提示:需朝廷正式册封领地后方可解锁系统全部权限】

赢非凝视着眼前虚幻的系统界面,只觉满嘴苦涩。

这恐怕是史上最荒唐的穿越事故。

没有之一!

穿越到这连如厕都要用竹木刮拭的秦代已属不幸,更荒谬的是连金手指都错配成建设类系统。

在这大秦疆域玩最强建设?

莫非嫌秦军战刀不够快?

还是质疑始皇帝填坑埋人的效率?

纵使赢非不通史书......

他深知,秦统一六国后,始皇嬴政为保大秦千秋万代,废除分封,创立了首个 ** 集权王朝。

就连备受器重的长公子扶苏,也因主张分封触怒始皇,不仅错失储君之位,更被迫自尽。

虽然这具身躯的原主也是始皇之子。

但比起母族显赫、深得圣心的扶苏,他的处境可谓天壤之别。

莫说与长兄相比。

即便是三公子赢高、六公子将闾,乃至幼弟胡亥,地位都远胜于他。

既无财力,又无人脉。

更不懂讨好卖乖。

在众多皇嗣中,他就像空气般毫无存在感。

这般境遇下,要动摇始皇的决策谈何容易?

偏偏系统激活的条件,竟是需获封一块朝廷认可的领地。

这简直强人所难。

当然,他大可不理会系统。

顶着四公子的虚名浑噩度日。

可想到十年后赵高与胡亥的屠刀。

忆起如厕用竹片、伤风能致命的艰苦岁月。

这个念头便立即打消。

说实话,若非系统尚存一线希望,三个月前刚穿越时他恐怕就已崩溃。

没有智能设备,没有娱乐消遣。

连馒头炒菜都是奢望。

这种生活对现代人而言无异于酷刑。

况且,他从不认为仅凭后世知识就能与朝堂群狐周旋。

非是他妄自菲薄。

那些超越时代的见识虽能傲视寰宇。

但书本智慧与人心博弈终究殊途。

莫说雄才大略的始皇——

随便从大秦朝堂拽个人出来,都能把他坑得倾家荡产……说不定他还乐呵呵替人数钱。

"想在这世道活命,不开挂不行啊!"

赢非长叹一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其实要没那条"必须朝廷册封"的规定,这事儿倒也不难办。这年头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交通更是一塌糊涂。莫说海外荒岛,就是大秦境内也多的是无主之地。悄悄圈块地盘搞建设,原本易如反掌。

偏偏那道紧箍咒卡死了所有捷径。

赢非不得不绞尽脑汁,琢磨怎么才能让政哥光明正大赏他块封地。

"公子,大王派使者到府,宣您即刻前往章台宫议政。"

管家福伯气喘吁吁跑来通报时,赢非正想到关键处。这突如其来的传召让他愣在当场。

—— 引自章节:第1章

 

所谓周礼,不过是为维护周室分封统治罢了。

换言之。

周礼精髓正在分封制。

扶苏既崇儒抑法,势必维护周礼,主张分封。

赢非等人对此洞若观火。

自然不必强做出头之鸟。

只需在扶苏发言时,留意始皇帝的神情变化。

根据皇帝的脸色调整策略。

若形势确实无法挽回,

便只能另谋他法。

始皇帝说完,目光扫过赢非人,

将他们细微的举动尽收眼底。

但出于某种考量,他并未点破,反而顺势说道:"扶苏,你身为长子,便由你先说吧。"

长公子扶苏的主张,始皇帝心知肚明。

只是他对扶苏及儒家推崇的分封制并不认同。

相较之下,李斯主张的郡县制更合他心意。

原因无他——

大秦历经六代君王励精图治,才得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若轻易分封诸侯,

何以对得起列祖列宗?

末代周天子的下场,

嬴政比谁都清楚。

毕竟周王朝正是亡于秦国之手,

那位周天子更是受尽秦昭襄王折辱,含恨而终。

这样的历史悲剧,

嬴政绝不容许在大秦重演。

可惜这位长子始终未能参透其中关键。

"禀父皇,儿臣听闻,自陇西至东海,常人乘车需三月方能抵达;"

"由象郡至九原,更需百日行程。"

"疆域如此辽阔,仅靠大秦一国之力恐难周全。"

"加之各地言语殊异、风俗有别,若强行统合,恐生祸乱......"

扶苏侃侃而谈,将胸中韬略尽数道来。

当始皇帝又一次听到这番言论时,眉头不自觉地皱起,眼底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

这并非他对分封制本身有所质疑。

纯粹是对长子扶苏感到失望罢了。

分封制并非不可讨论。

普天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谈论分封。

唯独扶苏不该提及。

原因再简单不过。

因为扶苏不仅是嬴政的儿子。

更是大秦的储君。

未来帝国的继承者。

哪有君主嫌疆域太广,要将国土拱手相让的道理。

这简直是败家子行径!

至于交通不便、官员不足、言语不通、风俗各异等难题?

这些当真算得上难题吗?

始皇帝眉头紧锁,迫切想知道扶苏究竟作何考量。

这也是他首次对扶苏的太子之位产生了动摇。

这样的人真能担起统治大秦的重任?

始皇帝的心思。

扶苏全然未觉。

他依然慷慨陈词,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最后。

扶苏再次强调自己的主张:"因此儿臣认为,大秦应当效仿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镇守四方,作为帝国屏障,保我大秦千秋万代!"

始皇帝听完不置可否。

他未作评判,转而看向扶苏身后的赢昆:"老二,你有何见解?"

—— 引自章节:第2章

 

不过他并未表露喜悦,只是饶有兴致地询问赢非:"依你之见,我大秦是否该将历代功臣尽数列入分封之列?"

始皇清楚记得,赢非是支持分封制的。

面对这个暗藏机锋的问题,赢非郑重其事地点头应答:"父皇明鉴,儿臣以为大秦既已一统天下,理当厚待所有功臣。"

"特别是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更不该遗忘他们的功绩!即便已故之人,也应将应得的荣光荫及子孙宗族,方能彰显大秦恩德。"

这番话令殿中不少大臣心潮澎湃。这些多为功勋之后,自身建树不及先祖,在灭六国时未立显赫战功。如今赢非提议将历代功臣纳入分封范围,无疑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始皇闻言轻笑:"你可知我大秦开国至今有多少功臣?"

赢非的提议虽显仁厚,实则难以施行。毕竟大秦历经三百余年方成霸业。

这期间为大秦立下功劳的又何止千百人?

若按赢非的想法推行分封——

纵使大秦打下再多疆土也不够分封。

始皇帝觉得这个儿子终究太过天真。

想笼络功臣后裔,却未考虑现实。

然而赢非的回答令他意外。

"回父皇,儿臣虽不知具体人数,但想来现有疆土定然不够分封。"

"既知如此,为何还要提?"始皇帝挑眉。

赢非深吸一口气:"六国疆土确实不足以分封群臣,更遑论历代功臣。但——"

他话锋一转:"儿臣念及先贤功绩,愿为其后裔争取应得的机会。"

殿中众人心知肚明——

所谓机会,便是分封之权。

始皇帝凝视赢非:"你待如何争取?"

此刻赢非目光灼灼:"普天之下皆属大秦,却无寸土冗余。儿臣以为..."

赢非再次重复了之前的话语。

这番话让始皇帝眉头稍展,却也平添几分困惑。

不仅始皇帝心生疑虑,殿内众人同样不解。

他们几乎被赢非绕晕了。

赢非刚说完“大秦疆域虽广,却无多余寸土”,

转眼又声称支持分封制,提议扩大分封范围,将历代功臣纳入其中。

前后言论自相矛盾,令人摸不着头脑。

然而赢非并未在意众人反应。

此前种种言论,不过是为最终目的铺路。

如今铺垫已足,终至图穷匕现之时。

只听他朗声道:“大秦欲分封群臣及历代功臣,然六国旧地有限,难敷所需。故臣以为,分封当行于外而王权守于内。”

“天地浩瀚,谁可尽窥?”

“我大秦虽统神州,然四方疆域,几何可知?”

“北方匈奴占地数倍于秦,其北之境,可有尽头?”

“东海之外岛屿星罗,更远处安知无新陆?”

—— 引自章节:第3章

 

在冯劫等人看来,赢非之策绝非寻常建议,而是足以改变大秦格局的变法之举。

若失败,不过折损些许兵力;

若成功,此法堪比商君耕战之策,将为大秦注入新的生机,令这战争巨兽再度驰骋疆场,开疆拓土,更攀高峰。

届时,大秦权贵皆可从中获利。

正因洞悉此理,冯劫率先表态,支持赢非。

章台宫内众人亦非愚钝,稍加思量,便纷纷附和。

“陛下,老臣以为四公子所言极是。我大秦吞并二周,扫灭诸侯,国力空前,自当承先贤之志,探索四方,开疆拓土,令日月所照,皆为秦土!”

“陛下,四公子此策,实乃为大秦指明前路,其志向之宏伟,臣深感钦佩……”

“陛下,老臣以为,四公子既有此雄心,我等自当全力支持……”

“臣附议……”

“……”

正如始皇帝所料。

章台宫内,无人反对赢非之言。

即便是昔日反对分封的丞相李斯,此刻亦默然不语。

而沉默,往往意味着默许。

当附议之声此起彼伏,众臣肃立,已然形成一股大势——

一股连始皇帝也不得不慎重权衡的大势。

赢非身旁的同伴们全都愣住了。

扶苏更是震惊得合不拢嘴。

他完全没料到,分封制还能这样操作。

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大胆的提议竟能得到众多大臣的支持。

这简直匪夷所思。

此刻扶苏满脑子只有一个疑问:

"这真是我那寡言少语的四弟?"

"该不会被人调包了吧?"

......

"准奏。"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此事就交由李爱卿督办,尽快拟定具体方案。"

始皇帝平静地说道,目光转向丞相李斯。

虽然他心里已经认同赢非的建议,但如此重大的决策仍需反复推敲。

只有经过充分论证,才能决定是否推行。

对这个结果,赢非并不感到意外。

毕竟这关乎大秦未来的国策。

若没有周密的规划,很可能动摇国本。

因此,即便始皇帝十分欣赏这个提议,仍要求李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至于何时实施,就要看李斯能否拿出令始皇帝满意的方案了。

始皇帝交代完李斯,转头看向赢非,威严的面容罕见地露出一丝赞许:"非儿的提议甚好,朕很欣慰。"

"不过最让朕欣赏的,是非儿的胆识和抱负,这两点颇有朕当年的风范,不愧是我赢氏血脉。你们兄弟都该向非儿看齐。"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赢非身侧的扶苏身上:"特别是扶苏,你身为长兄素有仁德之名,但有些事要看清本质,该多向非儿学着点,明白吗?"

突然被点名的扶苏怔在原地。

—— 引自章节:第4章

大秦:咸阳孤子,越王崛起记
★★★★★
官小姑姑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