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小说精彩章节试读

袁绍杨牧三国: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后续更新

作者: 云韵芸新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8 14:12:26

状态: 完结

字数: 10.75万字

阅读人数: 6.0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被袁绍弃如敝履的杨牧,转身成了曹操的军师司马。赵云为他冲锋,程昱替他铺路,荀彧与他共谋。袁绍至死不知:毁掉袁家的第一计,竟始于他亲自驱逐的那个“黄巾余孽”。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8 14:12:26

【原文摘录】

广纳贤才之际,田元皓任别驾,审正南掌治中,更有许子远、荀友若、逢元图等智谋之士齐聚帐下,一时威震河北。

洹水之畔。

邺都城门。

"杨牧!"

"任凭你如何钻营,黄巾余孽的烙印永远洗不脱。"

"若非主公念旧,岂会赐你这五百铜钱?"

"速速离去!"

谋臣郭公则立于城门,满面讥诮。

话音未落。

只见他扬手抛洒,铜钱叮当作响散落满地。

"可惜……"

"连赏钱都接不住的人,也只配趴在地上捡了。"

青石板上,杨牧目光沉静如水。

烽烟卷起乱世尘,一位异乡来客降临东汉末年。初至这片土地,他竟成了冀州地界的黄巾部众,迎面撞上新任渤海太守袁绍的铁骑。

生死存亡之际,尚未获得天启的杨牧只得屈膝投降。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重获新生,他岂愿做他人垫脚石?可黄巾贼的烙印早已扼断他的 ** ,唯有择良木而栖。

归顺袁本初后,他发现这位四世三公的后裔正值创业初期,帐下尚未形成复杂派系。凭借着对历史脉络的洞悉,杨牧自信能成为首席谋士,扭转袁氏败亡的命运。

初露锋芒时,他以黄巾旧部身份助袁绍平定冀州叛乱,又以宏图大略赢得主公青睐。更在韩馥治下冀州人心涣散之际,先逢纪一步献上妙计,助袁绍轻取州城。

未曾想,坐拥冀州的袁本初日渐骄矜,骨子里的门第之见显露无遗。若仅止于此,杨牧最多淡出权力中心。无奈他的才华如皓月当空,照得逢纪、郭图等名士黯然失色。

寒门出身又无世家倚仗,他很快遭到众人合力排挤。待袁绍志得意满之时,在郭图等人日夜诋毁下,终于动了驱离之意。

为保全爱才之名,袁绍遣郭图携亲笔荐书相送,欲使其转投曹孟德。然郭公则妒火中烧,不仅扣下荐信,更在长亭设下这场羞辱之局。

“五百钱?”

“留着给你当棺材本吧。”

杨牧淡淡扫了郭图一眼,目光在邺城城头停留片刻,转身策马离去。

马蹄扬尘间,他在心底刻下誓言:再临邺城之日,必率铁甲万千踏破城门!

“杨牧!”

郭图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面目扭曲。他本想看对方狼狈如丧家之犬,却像一拳砸进棉絮里,反被那股不卑不亢的劲头噎得胸膛发闷。

“卑贱的流寇,还真当自己受主公器重?”他猛然挥袖暴喝:“来人!”

溪边芦苇轻晃。

杨牧蹲在粼粼水光前,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佩剑。水面上那张憔悴面孔突然扯出苦笑:“终究是错估了袁绍,更小瞧了这世道烙在骨子里的尊卑。”

—— 引自章节:第1章

 

“黄巾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世家大族的扶持。反观袁绍、袁术、刘焉、刘表这些人,哪个背后没有世家支持?”

“就连如今祸乱朝纲、人人喊打的董卓,照样有世家大族撑腰,他甚至还与曾经的董太后同出一族。”

“而我选择曹操,是因为他虽然出自世家,却处于‘士’的最底层,因此他更重视才能,不拘泥于出身。”

杨牧再次提及出身,众人神情皆凝重起来。

在这个阶层固化的时代,谁不想成为高高在上的士人?可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加入黄巾,成了人人唾弃的蛾贼——这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痕。

即使赵云未曾沦为蛾贼,也深有体会。

尤其是想到杨牧,明明才智超群,却因出身微贱,最终敌不过名士的诋毁,落得被驱逐的下场。

一时间,众人皆沉默不语。

“诸位!”

“既然你们愿意舍弃袁绍麾下的前途追随我,我杨牧在此立誓,必定十倍、百倍地偿还!”

“吼——!”

“吼——!”

“吼——!”

原本沉重的氛围,因杨牧这番话,瞬间激昂澎湃。

望着众人欢呼的场面,杨牧肩头骤然沉甸甸的。

他眸光一凝,转瞬恢复了决然。

选择曹操,不仅是时局所迫,更因他通晓历史脉络。

东汉崩裂为三国,即便不学无术者亦知此事。

此刻江东势力零散,孙坚命丧刘表之手近在眼前,孙策尚未崭露头角,孙权更是稚龄幼童。

日后蜀汉之主刘备,眼下仅任平原相,麾下止有关张二将,千余残兵,全赖公孙瓒扶持度日。

反观曹操,兵强马壮,更将迎来转机。

其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却寥寥——

荀彧叔侄滞留冀州,郭嘉行踪成谜,贾诩隐于董卓麾下,程昱等人亦在观望。

此时投曹,恰逢其时。

"即刻启程!"

……

暮色笼罩邺城。

"你说什么?"

郭图拍案而起,细眼眯成险恶的弧度:"十余精锐尽殁?连凶手都查不出?"

迟迟未得的回音,竟是这般噩耗。

杨牧再度逃脱,意味着他精心设计的杀局又一次落空。

"罢了。"

他阴恻恻捻动胡须:"值此敏感时期,不宜大动干戈。"

忽而冷笑:"来人!将此事大肆宣扬,我要他——"

"沦为天下笑柄!"

兖州东郡。

十八路诸侯联兵讨董,逼得董卓焚毁洛阳,西逃长安。

曹操洞察董卓破绽,然诸侯各怀异心,无人响应追击。曹操孤军深入,几近命丧董卓部将徐荣之手。

此战之后,曹操深知匡扶汉室唯有自强。

—— 引自章节:第2章

 

见曹操真欲仿效文王故事,杨牧也见好就收,改以牵马代替乘车。此举既为平息赵云等人怨气,亦能彰显自身价值,更可彻底粉碎郭图诬陷之词。

"主公!"夏侯惇等将领面露愠色。

"无碍!昔日文王拉车定周祚八百年,今日曹孟德牵马,但求先生助我匡扶汉室!"

曹操朗声大笑,亲自为杨牧执鞭引路。这般恢弘气度令人折服,先前芥蒂随之烟消云散。

戏志才献策,杨牧的布局初现!

众人瞩目之下,

曹操亲自为杨牧牵马引路,一路进入濮阳城内。

郡守府中,

曹操当即设宴款待,将杨牧、赵云、廖化奉为座上宾,戏志才、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作陪。

这般礼遇,可谓郑重至极。

然而,曹操的盛情却引发了一众武将的不满。

凭什么?

杨牧不过黄巾出身,还是被袁绍驱逐的丧家之犬,怎配让主公亲自牵马,还以宾客之礼相待?

纵然是军师戏志才,当初也未得如此殊荣。

"阁下便是名震四方的杨牧杨先生?久仰大名!"

"在下戏志才,承蒙主公抬爱,现任随军军师。听闻先生有意赠我主一场大富贵,不知此言何意?"

简单寒暄后,戏志才直入主题。

他欲替曹操试探,杨牧究竟是夸夸其谈之徒,还是名副其实的谋略大家。

好戏开场!

见戏志才主动发难,夏侯惇等武将纷纷正襟危坐,脸上或轻蔑或玩味。

虽方才赵云与夏侯惇一战展现了过人武艺,

但杨牧被袁绍驱逐的事实在前,众人先入为主,加之其狂妄言辞,更令这些悍将心生不悦。

曹操听闻戏志才提问,不动声色地端起酒杯,眼中精光闪烁。

虽说赵云的惊艳表现已让他确信杨牧非庸碌之辈,故而甘愿牵马以表诚意。

但猜测终归是猜测,

是龙是虫,终须一见真章!

倘若杨牧仅是徒有虚名之辈,妄图以虚言惑众,那他必将承受曹操雷霆之怒。

席间众人目光交汇,空气骤然凝滞。赵云与廖化面色微变,暗自为杨牧担忧。戏志才看似随意的问询,实为生死考验——若答不能令曹操称心,即刻便有血光之灾。

杨牧却从容环视众人,将每张面孔的细微神情尽收眼底。最终,他的视线落在戏志才身上。

这位颍川谋士在史册中记载寥寥,《三国志》仅以"筹画士也"四字带过。曹操曾致信荀彧感叹:"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能令枭雄如此痛惜,其才略当与郭嘉比肩。有趣的是,史载戏志才由荀彧举荐,如今却主动投效,显见时势已生变数。

"曹使君胸怀大志,却困守东郡难展抱负。"杨牧收回目光,斩钉截铁道,"某此来,正为献腾飞之策。"

—— 引自章节:第3章

 

杨牧自嘲一笑:“袁绍轻易夺得冀州,声势日盛,而我却被他逐出营中,沦为天下笑柄。世人皆言我出身草莽,愚钝无谋,使君若用我,岂不引人非议?”

曹操闻言,神色凝重。他久经宦海,自然明白这番话看似自贬,实则试探。若应对不当,只怕难以留住这位谋士。

他正色道:“袁绍出身名门,目中无人,喜交虚名之士,外表宽厚实则多疑,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而我曹操生于宦官之家,自幼遭人轻视,早不在乎世俗眼光。先生大才,袁绍不识,实乃有眼无珠。若先生愿助我,我必以国士之礼相待,绝不相负。”

为表诚意,曹操竟指天立誓:“他日若背弃先生,甘愿死于刀斧,永堕地狱!”

鬼神之说,自古有之。刘邦曾假托赤帝之子以正名,张角亦借鬼神聚众起事。曹操虽为务实之人,此刻却愿发此毒誓,可见其求贤若渴。

杨牧听罢,不禁暗叹。袁绍家世显赫,初期占尽优势,却最终败于曹操之手,确有缘由。

【魅力超群的枭雄】

曹操展现出的气度远非袁绍可比,杨牧虽知他是乱世奸雄,仍不禁为之动容,郑重行礼道:"曹公过誉了。在下不过寒门草民,承蒙赏识,愿效犬马之劳,助公平定天下,中兴汉室!"

曹操闻言开怀大笑:"得先生相助,犹如周文王得姜尚,汉高祖获张良,何愁大业不成!"见杨牧改称"明公",更是喜上眉梢。

戏志才当即贺喜:"恭贺主公得遇良才,恭贺先生得遇明主!"夏侯惇等将领亦连声应和,帐中一派欢腾。

杨牧随后引荐道:"这位常山赵子龙,师承枪神童渊,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位襄阳廖元俭,出身沔南豪族,乃难得的将帅之才。"

赵云、廖化齐声拜见,曹操抚掌大笑:"得二位虎将,真乃天助我也!"即刻命人摆宴接风,席间对杨牧的礼遇之情溢于言表。

【捷报频传】

曹营帐内灯火通明,曹操见竟能同时招揽杨牧等三位奇才,尤其杨牧乃匡世之英,顿时喜不自胜,当即传令设宴相迎。

金樽美酒腾热气,珍馐罗列满堂香。

夏侯惇等人曾对杨牧颇有微词,此刻却争相举觞致歉:"昔日我等眼拙,怠慢了先生,万望海涵。"

杨牧朗笑应之,不过寥寥数语便化尽前嫌,席间顿时响起豪迈笑声。觥筹交错间,旧怨尽消。

直至月悬中天,盛宴方歇。曹操体恤众人旅途劳顿,特命亲卫护送诸贤至早已备妥的宅院安歇。

—— 引自章节:第4章

三国:我是曹操的首席谋士
★★★
云韵芸新
小说推荐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