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启元小说节选免费试读

「沈仲山沈砚」[大衍启元]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作者: 小麒呀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3 15:15:08

状态: 完结

字数: 11.83万字

阅读人数: 20.4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多女主+无系统+逆袭之路+开创新朝]历史系研究生沈砚,在图书馆翻阅南宋战史时意外魂穿,醒来已成大衍王朝罪臣之子。父亲遭主和派诬陷通敌,全家被贬往千里之外的云州,原身更在途中病逝,将烂摊子丢给了他这个“现代人”。拖着病体、揣着现代军事知识,沈砚刚躲过刺杀伪装的山匪,又在青阳关沦为官员诱饵,直面朔漠汗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3 15:15:08

【原文摘录】

应天城连下了三日雪,铅灰色的云压在宫墙顶端,将太和殿的琉璃瓦盖得只剩层冷白。御座上,大衍皇帝赵珩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扶手上的龙纹,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那双眼曾亲手剜过亲兄的眼、斩过皇叔的头,此刻落在谁身上,谁便觉后颈发寒。

没人敢提“立储”二字。

十七年前,时任端王的赵珩带着三千死士闯宫,血洗东宫时,连尚在襁褓的侄子都没放过;逼先帝禅位那日,御花园的池水红了整整半月,他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敢直言劝谏的长辈,最终都成了史书上“暴毙”的注脚。如今这位皇帝登基十七载,朝堂早被他杀得服服帖帖,唯有“立储”一事,成了谁都碰不得的禁区——他不信任何儿子,正如当年没人信他会乖乖做个亲王。

阶下的寂静被内侍尖细的通报声打破:“启禀陛下,十三位殿下在殿外候旨,请示安!”

赵珩喉间发出声冷哼,指尖停在龙纹的獠牙处:“宣。”

十三道身影鱼贯而入,棉靴踩在金砖上,积雪融化的水渍洇出点点湿痕。为首的是太子少傅教养的皇长子,封“雍王”,名赵瑾,今年二十五岁,眉宇间带着刻意装出的恭顺,却藏不住眼底对御座的窥伺;紧随其后的是皇次子“靖王”赵瑜,母妃是宠冠后宫的林贵妃,他穿着一身玄狐裘,手揣在袖中,仿佛只是来宫中转了圈;接下来是“瑞王”赵琪、“贤王”赵玥、“荣王”赵琛、“裕王”赵璋、“景王”赵玮、“惠王”赵琨、“顺王”赵璘、“康王”赵顼、“寿王”赵祺、“昌王”赵翊,直到排行最末的十三皇子,封“定王”,名赵宸,年方十岁,瘦小的身子裹在过大的锦袍里,冻得鼻尖发红,却仍规规矩矩地跟着兄长们行礼。

这些儿子,有的是他为拉拢世家所生,有的是后宫争宠的产物,还有的,他连名字都记不太清。可赵珩清楚,他们每个人身后都站着势力,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和他当年一样的野心——只待他一日驾崩,这应天城的雪,便要再染一次血。

“免礼。”赵珩的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的温度更冷了几分,“近日边境不宁,青阳关送来急报,朔漠人又犯了境。你们谁,愿替朕去看看?”

十三位皇子瞬间噤声。雍王垂着头,手指绞着玉带;靖王装作整理衣袍,避开皇帝的目光;连平日里最敢说话的三皇子瑞王,都只盯着地砖缝里的积雪。谁都知道,青阳关是绝地,去了要么战死,要么被朝中的主和派构陷,怎么都是个死。

赵珩看着儿子们的模样,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太和殿里回荡,带着彻骨的凉:“一群废物。朕当年像你们这般大时,早已提着刀闯过敌营……”

—— 引自章节:第1章

 

鹅毛般的雪片砸在山神庙的破屋顶上,簌簌声裹着寒风从窗棂的破洞里钻进来,火塘里的火苗被吹得明明灭灭,却好歹在这寒夜里撑起一片微弱的暖意。沈砚把最后一个烤得外皮酥脆的肉包子递给妹妹沈玥,看着她小口啃得满脸碎屑,忍不住伸手替她擦掉,指尖触到孩子冻得发僵的脸颊,心里又紧了紧。

“慢点吃,还有呢。”他声音放得柔,刚才又悄悄进了趟空间——不仅拿了新的肉包子,还抱了床厚实的羽绒被,怕样式扎眼,特意用马车里拆下来的粗布床单裹了两层,此刻正盖在发着低烧的母亲苏氏身上。

苏氏靠在石坛边,脸色比傍晚好了些,却仍拉着沈砚的手不放,指尖带着未退的凉意:“砚儿,这些吃食……当真都是你以前攒下的?”她出身书香门第,虽不谙世事,却也知道那包子馅料鲜嫩得不像寻常猪肉,粥里的皮蛋更是稀罕物,寻常人家连见都见不到,更别说装在那样精致的纸包里。

沈砚早有说辞,顺着之前的话头往下圆:“是之前在应天府时,先生给的赏。那位先生常去外邦讲学,带回来些新奇吃食,我没舍得吃,就一直藏在行李里了。”他故意提“外邦”,料定母亲不会追问——苏家从不与商旅打交道,对这些“异域之物”本就陌生,正好能搪塞过去。

沈仲山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个空碗,目光落在儿子身上,眼神复杂。他没说话,却记着沈砚白天应对巡兵时的冷静、找到食物时的妥帖,只觉得这场劫难像是把儿子一夜之间催长大了,可那股超出年龄的沉稳,又让他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究竟。

夜色渐深,困意随着暖意一同漫上来。张妈和另外三个婢女挤在火塘边,盖着凑在一起的旧棉絮,不多时就传来轻微的鼾声;沈薇抱着沈玥,靠在母亲身边,眼皮也开始打架。沈砚和沈仲山则守在庙门口,一人靠着门框,一人握着根捡来的粗木棍,警惕地听着外面的动静。

“爹,您还记得当年柳承业弹劾您时,那些所谓的‘通敌证据’吗?”沈砚忽然开口,声音压得极低,怕吵醒其他人。他翻遍了原身的记忆,只零碎记得父亲是被诬陷,却不清楚具体细节。

沈仲山身体一僵,握着木棍的手紧了紧,眼底闪过痛楚:“记得。是一封伪造的书信,说我私通朔漠将领,要出卖边境布防。可那字迹、那印章,全是假的!我本想找陛下辩解,却被柳承业拦在宫门外,连面都没见到,就定了罪。”

“就凭一封假书信?”沈砚皱眉,这栽赃也太粗糙了,显然是皇帝本就有意偏袒主和派,才会如此草率定案。

—— 引自章节:第2章

 

沈仲山扶着苏氏下了马车,看着眼前熙攘的人群,眉头却仍皱着:“咱们得先找个住处,再想后续的事。”他被贬往云州,却没规定具体抵达时限,洛城地处中途,正好能歇脚调整,可身上的银子本就不多,昨日又用了些,剩下的恐怕撑不了多久。

沈砚看在眼里,心里早有打算。他借口“去前面探探路”,悄悄拐进一条僻静的巷子里,闪身进了空间。公寓的书桌抽屉里,还放着他之前为了做历史模型买的一批小玩意儿——拇指大的铜制小灯笼,能打开的迷你木盒,还有几串用彩色玻璃珠串成的手链,都是现代工艺做的,在这时代格外新奇。

他选了几样最不扎眼的——三串玻璃珠手链,五个铜制小灯笼,揣进怀里的粗布袋子里,又把之前猎户留下的碎银子仔细收好,才回到巷口。

“爹,我有个主意。”沈砚拉过沈仲山,压低声音把想法说了,“这些东西是之前那位外邦先生送的,样式新奇,或许能卖些钱,够咱们住店和买粮食。”

沈仲山看着儿子手里的小玩意儿,铜灯笼精巧,玻璃珠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确实是他从未见过的样式。他犹豫了片刻,终究点了头:“也好,只是你要小心,别惹麻烦。”

沈砚应下,揣着东西往集市方向走。洛城的集市很热闹,卖菜的、说书的、打铁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找了个角落,把东西摆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刚放下,就有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小姑娘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玻璃珠手链:“这是什么?好漂亮!”

“姑娘,这是外邦来的手链,戴在手上好看得很。”沈砚笑着开口,拿起一串手链递过去。小姑娘接过戴在手腕上,对着阳光一看,珠子里仿佛有流光在转,顿时喜欢得不得了:“我要了!多少钱?”

“五十文就好。”沈砚报了个不高不低的价钱——他打听过硬通货的市价,五十文够寻常人家买两斗米,对这富家姑娘来说不算贵。

小姑娘爽快地掏出银子,买下了手链。周围的人见有人买,也纷纷围过来,看到铜制小灯笼能打开,里面还能放小蜡烛,都觉得新奇。有个妇人拿着灯笼翻来覆去地看,连声道:“这玩意儿做得真精巧,给孩子当玩物正好!”说着便掏了四十文买下。没半个时辰,三串手链和五个小灯笼就卖光了,沈砚手里多了三百多文钱,还有个酒楼的掌柜特意过来,问他还有没有类似的玩意儿,愿意出高价收。

—— 引自章节:第3章

 

终于冲到客栈门口,他没敢从正门进,绕到后院,翻过低矮的围墙,正好撞见正在院子里打水的福伯。

“小公子!你没事吧?”福伯看到他满身狼狈,还沾着血迹,吓得手里的水桶都掉了。

“福伯,别声张!”沈砚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快帮我叫醒爹娘和姐姐妹妹,我们必须立刻离开青阳关!”

福伯虽满是疑惑,却也知道事态紧急,连忙跑进房间。不过片刻,沈仲山扶着苏氏,沈薇抱着还没完全清醒的沈玥,匆匆从房间里出来。

“砚儿,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苏氏脸色苍白,拉住沈砚的手,摸到他掌心的冷汗,更是心慌。

“柳承业的人认出我了,现在全城都在搜捕我们。”沈砚语速极快,“我遇到一位壮士相助,他给了我出城的令牌,再晚就来不及了!”

沈仲山脸色骤变,也不再多问,连忙道:“快!我们走!”

一行人悄悄从客栈后院离开,沿着僻静的小巷往城西关卡走。沈砚走在最前面,怀里揣着复合弓,手紧紧攥着那枚黑令牌——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城西关卡前,果然守着不少兵卒,个个神色警惕,对往来行人仔细盘查。沈砚深吸一口气,带着家人走上前。

“站住!通关文牒呢?”守关的校尉拦住他们,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个人。

沈砚没说话,从怀里掏出那枚黑令牌,递了过去。校尉接过令牌,看到上面的“影”字,脸色瞬间变了,原本紧绷的神色也缓和下来,仔细核对了令牌上的纹路后,连忙将令牌还给沈砚,侧身让开道路:“几位请。”

沈砚心里松了口气,连忙带着家人快步通过关卡,不敢有丝毫停留。直到走出青阳关数里,看不到关卡的影子,众人才停下脚步,靠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

“砚儿,那令牌……到底是怎么回事?”沈仲山终于忍不住问,“那位壮士,你认识吗?”

沈砚摇了摇头,眉头紧锁:“我不知道他是谁,他蒙着面,只说让我们尽快离开,还引开了追兵。他的身手很好,杀李大人时,只用了一枚铁镖。”

“李大人?是柳承业的心腹李嵩?”沈仲山脸色一变——他当年在兵部时,与李嵩打过几次交道,那人阴险狡诈,是柳承业的左膀右臂。

“应该是他。”沈砚点头,“我猜,那位壮士要么是柳承业的仇家,要么……是某个暗中与柳承业作对的势力。”

苏氏抱着沈玥,担忧地说:“不管是谁,总归是救了我们。只是我们现在离开青阳关,接下来要去哪里?云州还去吗?”

—— 引自章节:第4章

大衍启元
★★★
小麒呀
小说推荐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