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小说精彩节选推荐

李承乾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小说节选免费试读

作者: 崔山口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14 08:53:21

状态: 连载

字数: 8.72万字

阅读人数: 14.8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父皇的江山是在玄武门杀出来的!好!那孤的太子之位,也当如此!太极殿上,他扔掉了所有的伪装,向整个大唐发出了最狂的宣言:“废物才顺位继承,是男人,就来玄武门碰一碰!”从这一刻起,历史,换了个写法!他,是现代的特种兵,丛林法则的信奉者,却一睁眼,成了大唐最憋屈的太子——李承乾。一个瘸子太子,一个被父皇厌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

第19章2025-10-14 08:53:21

【原文摘录】

他不是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掩护队友而被炸得粉身碎骨了吗?

这是哪里?

大唐太子,李承乾?瘸了腿,即将被废,流放黔州,病死他乡......

一段段属于“他”的屈辱记忆,与一个现代特种兵王的铁血生涯,在此刻诡异地融合。

他,穿越了。

穿越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太子之一。

此刻,朝会的议题,正围绕着他的四弟,魏王李泰。

起因是李泰上奏,请求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贤才,以弘扬文教。

这本是亲王结交名士的寻常之举,但李世民的反应,却让这件事变得不再寻常。

龙椅之上,他的父皇,千古一帝李世民,不仅当场恩准,更是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好!青雀(李泰的小名)有此向学之心,类朕!朕不仅准你开设文学馆,更特许你引学士入院,月俸之耗,皆由国库支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亲王开馆,自掏腰包是常理。由国库供养,这是太子东宫才有的待遇!

这是何等的恩宠!

“陛下圣明!魏王贤德,实乃社稷之福啊!”

“魏王此举,于文教大有裨益,功在千秋!”

阿谀奉承之声,立刻如潮水般涌向李泰。

李承乾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像一根根无形的刺,扎在他的身上。同情、怜悯,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他这个太子,身为国之储君,在文治上,竟被一个亲王弟弟衬得黯淡无光。

就在此时,御史大夫萧瑀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国有储君,乃定国安邦之本。魏王好文,太子亦当表率。然储君之位,关乎江山万代,当择贤能而立,方可安天下臣民之心......”

来了!

历史的车轮,分毫不差地碾了过来!

李承乾能感觉到,这具身体在控制不住地发抖,那是源于灵魂深处的恐惧。

但,如今主宰这具身体的,不再是那个懦弱的少年。

而是一个信奉“要么胜利,要么死亡”的现代军人!

退缩?就是把脖子伸到敌人的刀下!

在所有人的注视中,李承乾动了。

他扶着身旁内侍的手,缓缓站了起来。他的腿是瘸的,但脊梁,却挺得像一杆即将刺破苍穹的标枪!

他走出队列,动作很慢,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所有人的心脏上。

目光首先落在了志得意满的四弟李泰身上。

“四弟,”李承乾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刚从沙场归来的沙哑,“用国库的钱养几个书生,念念文章,这就是你的‘贤能’吗?”

“你......!”李泰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涨成了猪肝色。

—— 引自章节:第1章

 

所有文武大臣,无论派系,无论亲疏,全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魏王李泰,那张原本因得意而涨红的脸,此刻已经血色尽失,化为一片煞白。

他张着嘴,像是被扼住了喉咙的鸡,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是用一种看疯子的眼神,惊恐地望着自己的太子大哥。

国舅长孙无忌,那双一向深邃如古井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骇然与失控。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那个一向懦弱、甚至有些谄媚的外甥,怎么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自寻死路的话来!

而在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之上,大唐天子李世民,整个身体都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

他脸上的威严与慈爱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铁青。

那双曾阅尽天下风云的眼睛里,此刻翻涌着的是不敢置信、是滔天怒火,更有一丝被戳中最痛处的惊悸!

“砰!”

一声巨响,李世民狠狠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那沉重的金龙扶手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

“逆子!!!”

天子之怒,如同雷霆炸响,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龙袍鼓荡,一股恐怖的杀气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

那是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帝王煞气,让殿下百官不由自主地垂下头,瑟瑟发抖。

就在此时,谏议大夫魏征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浑身哆嗦着,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

快步出列,指着李承乾,痛心疾首地喝道:

“太子殿下!您......您这是要动摇国本吗!兄弟相残,乃是人间惨剧!”

“您怎能,怎能将玄武门之事挂在嘴边,以此为荣!”

“君臣之礼何在?父子之情何在?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面对魏征的泣血指责,李承乾只是缓缓地转过头,用一种冰冷而陌生的眼神看着这位以直言敢谏闻名的老人。

“魏公,”他平静地开口,“孤只问你一句。”

“十四年前的玄武门,我父皇是靠吟诵圣贤书,退了建成、元吉两位叔父的兵马吗?”

“你!”

魏征如遭雷击,顿时语塞。

这句话,太诛心了!它直接绕开了所有的道德和礼法,指向了那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绝不敢提及的、赤裸裸的权力真相!

李承乾不再理会僵住的魏征,目光重新投向龙椅上的李世民。

“父皇,您看到了吗?这满朝文武,都想让您的儿子,变成一个只知诵读经义、毫无血性的书生!”

“他们忘了,我李家的天下,是马上打下来的!不是笔下等出来的!”

“我今日所为,并非不孝,恰恰是最大的孝!”

—— 引自章节:第2章

 

阳光透过格窗的缝隙,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道道斑驳的光影,将大殿分割成明暗相间的囚牢。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死寂,往日里侍立在侧的内侍和宫女们,此刻早已被遣散,远远地躲在殿外,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李承乾被两名金吾卫毫不客气地“送”进大殿中央,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那条伤腿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让他眉头紧蹙。

“太子殿下,得罪了。”为首的金吾卫校尉面无表情地拱了拱手,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敬意,反而带着一丝警告。

“陛下的旨意,您好生在殿内思过。若无传召,踏出此门半步,我等便只能奉旨行事。”

说完,他便带着手下转身离去,脚步声沉重而又决绝,仿佛在践踏着东宫仅存的最后一丝尊严。

李承乾没有理会他们的威胁。

他缓缓直起身,环顾着这座他生活了十年的宫殿。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曾是他荣耀与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他背负的沉重枷锁。

前世,他也曾被禁足于此。

那时的他,惶恐、绝望、愤怒、无助,像一头困兽般在殿内咆哮,砸碎了无数珍贵的器物,最终在泪水与酒精中,将自己的意志消磨殆尽,一步步走向了侯君集为他编织的谋反陷阱。

但现在,站在这里的,是一个全新的灵魂。

他深吸一口气,那股属于特种兵的冷静与理智,迅速压制了这具身体里残留的少年情绪。

疼痛与羞辱,非但没能让他消沉,反而像兴奋剂一样,刺激着他每一根好斗的神经。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禁足?

在那高高在上的父皇和沾沾自喜的政敌看来,这或许是惩罚,是剥夺他权力的第一步。

但在他看来,这却是天赐良机!

一个优秀的猎手,在发动致命一击前,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一段不被打扰的、磨砺爪牙的时间。

而这座东宫,就是他最好的巢穴。

“常何。”

李承乾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一个身影从大殿的角落里应声而出,跪伏在地。

那是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宦官,身形微胖,面容普通,正是东宫的总管太监常何。

此刻,他满脸冷汗,身体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殿......殿下......”

“怕什么?”李承朝转身,瘸着腿,一步一步地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怕孤连累你?还是怕孤,就此倒台了?”

常何的头埋得更低了,几乎要贴到地面上,颤声道:“奴才不敢!奴才对殿下,忠心耿耿,苍天可鉴!”

—— 引自章节:第3章

 

有说他疯了的,有说他被逼急了的,更有甚者,已经开始私下押注,赌这位大唐的储君,还能在东宫的位置上待多久。

而此刻,风暴的中心——甘露殿,却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

李世民屏退了所有内侍,只留下一人。

他的妻兄,也是他最信任的肱股之臣,大唐司空,赵国公长孙无忌。

殿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李世民脸上的阴霾。

他没有批阅奏折,只是负手站在一幅巨大的长安舆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玄武门”那三个字,仿佛要将那舆图看出一个洞来。

长孙无忌侍立一旁,沉默不语。

他深知这位妹夫兼君主的脾性,此刻的天子,就像一头被触怒的雄狮,任何轻率的言语,都可能招来雷霆之怒。

良久,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沙哑而疲惫,不复白日里的雷霆之怒,却更添了几分令人心悸的寒意。

“辅机,你说,承乾他......是不是真的疯了?”

这个问题,长孙无忌在心里已经问了自己不下百遍。

他躬身答道:“陛下,太子殿下今日之言,确有悖人伦,大失储君体统。”

“但臣以为,或许是......是因魏王恩宠日盛,心中忧惧,故而言行失据,情急之下,口不择言。”

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措辞,既点出了李承乾的错误,又将其归咎于“情急”,试图为自己的外甥稍作开脱。

“情急?”李世民转过身,冷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自嘲与苦涩,“辅机,你我相识数十年,何时见朕如此狼狈过?”

“朕自登基以来,平突厥,定四夷,自问胸有乾坤,天下事尽在掌握。”

“可今日,朕竟被自己的儿子,用朕最不愿提及的往事,逼得哑口无言!”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怒火:“他不是疯了!朕看他,是清醒得很!”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刀,精准地捅在朕的心窝子上!他在质问朕,在挑战朕,在告诉满朝文武,他李承乾,才是我李世民最合格的儿子!”

“因为他够狠,够绝,敢于效仿他父皇的‘玄武门之举’!”

李世民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案几上,震得上面的茶杯嗡嗡作响。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

陛下看透了,看得比谁都透。

李承乾今日之举,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而是话语背后那套冰冷、残酷,却又让李世民无法反驳的——强权逻辑!

“陛下息怒。”长孙无忌只能再次劝慰,“承乾毕竟年少,性情偏激。加以时日,好生教诲,或可......”

—— 引自章节:第4章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
崔山口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