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针密密扎前夫节选试读

针针密密扎前夫「陈杏儿」章节免费试读

作者: 饮食客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10 13:09:23

状态: 完结

字数: 3.44万字

阅读人数: 20.5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十五岁出嫁,十六岁产子,丈夫突然征兵边关。陈杏儿带着婆婆和一双年幼儿女,从乡下来到县城。十八年,白日手织针绣,夜里浆洗缝补,终是熬坏了眼睛。未曾想夫妻一朝团聚,男人做了大将军,却另娶高门千金为妻。她想走,可有人舍不下她这“忠孝贞德”的名声。于是男人强锁她于府邸,婆婆命她伏低做小,儿女却不满她出身低贱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10-10 13:09:23

【原文摘录】

第二日清晨,李府的下人们清扫时发现。

那块“贞孝碑”,竟成了一地的碎石。

京城哗然。

......

轰轰…

轰隆隆!

浔安县?

一路将熟悉的景象看得清清楚楚,陈杏儿想,从地府回来一条命,还捎带还了她这对眼睛。

囚身于李府却好像眨眼之前。

耳边尚回荡着丫鬟嚼舌,一会儿说李耕和那位夫人的恩爱事,一会儿说老夫人今儿赏了好东西,还有少爷和小姐多孝顺。

末了不忘带一句:

“要是没这病秧子,府里尽美了。”

“嘘,虽是个瞎子,她好歹是老爷的发妻,少爷小姐的亲娘,反正没几日好活了,随她去吧。”

这句“随她去”,在陈杏儿咳到肺都要吐出来的地步,也没人肯给递一杯水。

再然后,便没了意识。

陈杏儿一路走进熟悉的小胡同,这里挤着二三十户人家,其中一间两室小屋,是她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住了十八年的地方。

她推开门,里面正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并一老妇坐在桌旁。

听见声响,那老妇手中打着毛线,眉间一皱,好似不耐烦地发出“啧”的一声。

“娘,我的墨呢,墨买了吗?”

李衍迫不及待地冲上前来,大声问道。

陈杏儿看着儿子尚还稚嫩的样貌,恍如隔世,然而乍一听他问话,遥远的记忆瞬间泉涌脑海。

原来她回到了正洸四年。

这年她二十有八,距丈夫李耕离家已过十二载,而她在一间绣楼里做绣娘,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搬来县城。

日子不富裕,靠她一人尽心尽力拉扯,三两顿倒也吃得饱。

“娘,墨呢?快拿来我看看!”

李衍见她不说话,急不可耐地抓起她的手,却没看到任何东西。

“怎么没买,我不是说了一定要的嘛,祖母!”

小子没能得偿所愿,立刻回头嚷嚷起来。

王李氏猛地一拍桌子瞪眼大叫,

“你个尥蹄子,孩子读书的东西你也敢缺斤少两,回头书念不了了咋办?”

陈杏儿轻轻蹙眉。

这块墨…

就是从这块墨开始的!

记得是城里盛行一款松烟墨,读书人间传的很广,书院里的学子也争先采买,李衍看同窗炫耀新得的墨眼馋,就逼着她也给自己买。

唯独就是,这种墨要五两银子一根。

陈杏儿的月钱才不过一两银,更不说这些年王李氏一直要吃养生的补药,哪里负担得起这种金贵玩意儿。

可王李氏跟李衍不管那么多,没钱就是她偷懒,不干活。

轻飘飘的一句:多洗几盆衣服,多做几件帕子就有了!

事实哪有那么容易。

做浆洗每回也就三两文,手洗破皮都不可能见着半两银子。

—— 引自章节:第1章

 

陈杏儿双膝跪地,却腰板笔直,铿锵有力道,“民妇陈杏儿,李家村人,携婆婆王李氏及儿女,状告前任浔安县令,谎报我丈夫李耕战亡,隐瞒其未死之事实,扣我丈夫不得归家,令我婆母不得颐养,我一双儿女总角金钗之年未偿见生父一面,孤儿寡老难以为继,苦熬十二载。”

“杏娘,我儿…我儿真的还活着?”王李氏扑跪在陈杏儿身边,颤声悲戚交加。

“娘!千真万确!”

“十二年,我孤儿寡母受欺至此,度日如年,凭什么?难道我等贫贱之身,就不是大齐的子民了吗?”

“儿…儿啊,我的儿啊!十二年啊,你遭了多少罪啊,这些年…边军死了那么多人,可是怎么活下来的啊?”

一时间,满堂皆惊。

县令唐为仁直到堂下哗然一片,才从陈杏儿清冷决绝的神情话语中回过神。

“啪!”

“肃静!”

唐县令打量着跪在硬石地砖上的女子,质问,“陈杏儿,你有何凭证!”

“当年,族中有一位堂兄名叫李丰,他和李耕一同被征兵,直到四年前,那李丰因腿疾过重,回到了家中。”

“李丰何在?”

“…他已病故,上个月的事。”

唐县令微微皱眉。

“此人手上有你所说的证据?”

陈杏儿又直了直身子,“他家办丧事,我们做妯娌的被叫去打下手,就是在那时候,我亲眼所见,焚烧的遗物中,有和我夫君来往的书信!”

“书信?”

“已经烧了,但见字面如此。”

陈杏儿说的不全是实话。

书信是真,却并非什么丧事中见过,而是前世李耕回到浔安震惊四方,打村里来争相拜访的亲戚中就有李丰一家。

当时那嫂子拉着她的手说:“我家那短命的回来以前都和四弟在一块的。”

还说他们曾有过书信呢。

“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王李氏激动之下竟来了气,想扑过去捶打她,“一个多月啊,耕儿要是在这一个多月里有个好歹,你个蠢妇死不足惜啊!”

陈杏儿任由王李氏拉扯捶打,嘴角却悄然勾了一下。

就该如此!

缺了你这一副死了人的泼皮耍赖劲儿给相邻和县太爷看,如何及时把你们一家子的“富贵”给找回来呢?

“肃静!”

堂上一声怒喝,王李氏这才停下撕扯。

唐县令的脸色分外难看,“那就是说,你并无凭证?”

“什么叫并无凭证?我儿还活着,他还活着!草菅人命啊!”王李氏捶地哀嚎,“我儿啊,我可怜的儿啊!”

唐县令无奈怒拍惊木,一边示意陈杏儿继续说。

陈杏儿整理一下衣物,抬起头,

“大人!李丰一家无人读书识字,他要看要写,必得寻他人相助,找到替他代笔之人并非难事!”

—— 引自章节:第2章

 

“对啊,你当告官是闹着玩的?要不是唐县令仁义,就该判你们的罪了。”

王李氏听得面上难堪,对着周遭一并恶言相对,错过了陈杏儿脸上一闪而过的轻笑。

还不够。

她会叫浔安的所有人知道,王李氏的蛮不讲理,还有她儿子做过的事。

说来,唐县令既不会甘得骂名,也不愿轻易得罪官场,李耕的苦头可还在后面呢。

王李氏为了儿子能做出什么来,陈杏儿再清楚不过。

到那时…

上辈子都熬了十八年,不过多个十来日,她等得起。

直到进了家门,陈杏儿才把胳膊用力扯出来。

“有你站的地儿吗,给我到外头跪着去!”

王李氏心气不顺,就想把人折磨一顿,身旁却有不同的声音。

“祖母,让娘做完饭再跪,我都饿了。”李绵道。

“不行,娘先去买墨,铺子都要关门了!”李衍道。

李绵哼的一声,“买什么呀,不看看时辰,掌柜早都走了,谁给你赊账,自己掏银子去吧。”

陈杏儿心下一动。

靠她的上供,王李氏这些年应当小有积蓄,具体多少,她还真没印象,毕竟她时常被当贼一样防着。

若李耕身陷囹圄,王李氏必然要拿银子替他打点。

…这可不行。

她的东西为李耕所用,恶心都没处呕的!

银子与其留在王李氏手里,不如发挥点用处,让官府赶在偃州爆发战事前带李耕回来,也更加稳妥。

陈杏儿撑开被捏皱的衣袖,轻轻撂了句:“买墨的事别想了。”

李衍一听就急了,“凭什么!”

“祖母!”

“胡咧咧啥!告诉你陈杏儿,别以为找到耕儿你就是功臣了,你还敢瞒了李丰家的信呢,这事儿没完!”

陈杏儿丝毫不慌,甚至慢悠悠倒了杯水,没来由的感慨了一瞬。

贫民常用粗陶,她曾经为王李氏过寿特意买了只白瓷杯,却一点比不上在李府。

王李氏就连教训她,都会专门找只琉璃盏朝她脸上泼热茶。

“虽然告了状,可日后官差怎么办事,什么时候找到人,娘心里有章程?”

想卸磨杀驴,以为李耕的事就算解决完,能继续磋磨她了?

点燃的火把可不会轻易浇灭,李耕带来的不归路,他们总会明白,一辈子都走不完。

王李氏听得一愣。

她不禁回想起九年前…

没了儿子的信,她就让陈杏儿去衙门打问,可听说衙门里全是去打听消息的,有的还会给官差塞钱。

陈杏儿也说拿点银子去,可巧那时,王李氏出嫁的大女儿跑回来反对。

—— 引自章节:第3章

 

她便和丈夫商量,只要从中截下这笔银子,定能解燃眉之急。

就是王李氏手里的不够,也要陈杏儿的月钱补上。

可要是多一笔债…

她了解亲娘的性子,保不准以后的月钱大半都要填进去!

她曾经盼着王李氏念及母女情分,抠出一点也罢,可眼见难得的好时机,关键她娘还有松口的迹象…

人呐,欲望总是愈发膨胀的。

“我想起来了,是听说学子喜欢,有的特地为了府试买呢。不过衍儿还没考学,买恁贵的墨做啥。”

“同窗都有了。”李衍攀比得理直气壮。

“唉,可怜咱们都不富裕,不然让姑父给你买,何苦叫你娘夹在中间为难。”

她想说不该买,又偏偏要陈杏儿担这名头,不过是怕王李氏不满,有气儿也先朝陈杏儿撒去。

果然,就听身边一声吼道:“她有什么好为难的!”

“我何时说为难,不过是问大姐要多少银子,娘好有个准备。”陈杏儿瞟了眼躲过目光的李玉兰。

“准备啥,我有几个钱,天天就被个眼尖嘴刁的惦记!耕儿不是你丈夫?你怎么不拿钱出来!”

“娘…”

王李氏这句嘴上不过脑子,便是摆明了骂陈杏儿,也叫别有心思的李玉兰一阵心虚。

可话都顶舌根了,“反正我没钱,不是能赊吗,你全都赊银子好了!”

“…”

“噗。”

陈杏儿赶忙压下嘴角,“给官差的银子找谁赊去?难道上人家跟前说‘给你二两,先欠着’吗。”

“你还敢顶嘴!”

“娘自己想法子去,又不是祖母要找官差的。”李衍也跟着帮腔。

陈杏儿懒得搭理他,“我没有门路,不是说姐夫找人吗,银子没有的话,只能请姐夫先垫上…”

怎么还推回自己身上了?

李玉兰好不郁闷,她可不是来送银子的!

“哎呀娘,弟妹嘴笨,可也没说错,哪有跟官差赊银子的。”

“也就委屈衍儿个把月,等他爹回来了,别说一块墨,买三块都使得!”

“真的?”李衍一听,不由得兴奋起来。

王李氏却紧着眉头看她,看得李玉兰一阵心慌。

“娘看我干啥,我要有钱早拿出来了,还能不管弟弟?可娘也知道,我家的银子都是公婆拿着…”

“…那,到底要多少银子啊?”

李玉兰见她终于松口,心下顺了气,“没个十天半月的肯定查不明白,林哥估计…少说也得十两。”

“十两!!”王李氏大惊失色。

好一个狮子大开口。

陈杏儿一听便知,李玉兰这趟目的就是十两,但就是行事…看上去小聪明,实则鲁莽。

不说把王李氏吓回去,但凡过一晚上,王李氏不会疑心她就怪了。

—— 引自章节:第4章

针针密密扎前夫
★★★
饮食客
小说推荐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