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诸善奉行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04 08:49:16
状态: 连载
字数: 4.04万字
阅读人数: 2.24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传言我们村的豆芽可使人长生。可是村里年年都会有女娃夭折,长寿的老妇更是稀少。每年的中元节,家家都会分到一小瓷碟豆芽。腥气弥漫,入口黏腻。简直比最苦的汤药还可怕。我十六岁生日过的格外隆重,凌晨祖神庙的钟声一响,我阿娘阿爹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兴奋的说:“终于该你发豆芽了!”
【目录】
第一章
...
第二章2025-10-04 08:49:16
【原文摘录】
我十六岁生日过的格外隆重,凌晨祖神庙的钟声一响,我阿娘阿爹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兴奋的说:“终于该你发豆芽了!”
......
在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的年月,我们村就能保证顿顿有蛋有肉。
男人不种田,女人不织布。全村只靠卖豆芽过活。
豆子常见,又是极容易的手艺,可偏偏我们村的豆芽千金难求。
祠堂碑文上记载,我们的先祖打猎时救了一位神医,他为感谢救命之恩,就传下了这种能使人长生的“豆芽”。几百年来,我们小村子出了上百位百岁老人。这“长生芽”自然声名大噪。
做长生芽一定要去后山的“祭芽堂”。而且,半年发一次。
做出的豆芽用桃木托盘装着,上面盖着大红绣“长生”的棉布。
我亲眼看见那些贵人不远千里,只为花重金求上这么一小撮。看他们宝贵的装进各种金盒银罐里,我只觉得好笑。
因为那豆芽真是十分难吃。甚至说很恶心。
每年的中元节,村子里家家都按人头分上几根。阿爹阿娘先把瓷碟端到阿祖遗像前供上半天,晚饭前郑重撤下,再哆嗦着手给我和阿弟每人一根。
一入口腥气弥漫,柴软黏腻。我每次都憋着气吞下,然后灌下一大碗汤。
阿弟年岁小,不会憋气,性子又倔,死活不肯吃。几番推拒,长生芽掉到地上,一向溺爱儿子的阿娘发了狠,拎起扫帚揍一顿。趁阿弟张大嘴巴嚎的时候,直接把带土的豆芽塞进他嗓子眼里。
那时在一旁抽着水烟的阿爹就会念叨:“这是多大的造化啊!不知好歹的东西。”
娘是舍不得打我的。
我们村女娃子金贵。从出生起,女娃的贴身棉布小衣都由阿娘搓软才能上身,家里好吃的也要紧着女娃。因为,只有女娃能发长生芽。
村东的老焦家生了一儿一女,都是傻的。儿子傻强自小没人看顾,常常摔的鼻青脸肿。女儿杏妮却是焦大伯背大的,养的白胖娇嫩。
可惜好日子不长久......
杏妮发好长生芽就病了。焦大爷一改往日疼女儿的模样,只管每日坐在大榕树下抽水烟,逢人还咧嘴笑。
“族长说了,今年我家杏妮发的长生芽最好。”
那口气,好比家里的牛会耕地,狗会看家一般自豪。
后来,清明未至,杏妮死了。
焦大爷连口棺材也没买,两张炕上的旧草席一裹,直接扔后山的狼沟里。我想比对畜生还是好了些,到底没吃她。
夜里,我听见阿娘阿爹嘀咕。
“发完芽子,傻杏妮啥活也干不了,嫁人也难,留着是拖累。”
“焦老头儿有强子传宗接代就够了。”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发了长生芽这辈子吃喝不愁。为何你不愿?”
“那也要能活着才行!你没发现......做芽女不死也很惨。我看她们......一躺就是几个月下不了地。”
拴柱站在我眼前,比我高出半个头。一说话额角的长疤就不停的扭曲、舒展,活像一条蜈蚣在爬。
他俯在我耳边,呼吸冰凉,“我知道一条隐秘的出村子的路。”
那就够了。
拴柱是我二叔在崖底捡来的。虽然他样貌有些骇人,还有些跛。可我二叔膝下无儿,打算让他给自己养老送终。
在中元节前一天,我跑了。
走了两天两夜陡峭的山路,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湿泥掺着腐叶和血水粘满了全身......可我终于逃出来了。望着不远处的莹莹豆灯,心里全是对拴柱的感激。
我按照拴柱说的,找了户人家做粗活。管我住宿和两餐。主家夫人看我干活实诚,年纪又小,对我格外好。每日下午余晖散尽,她会把我叫到身边给我讲戏文听。
歌颂爱情的「牡丹亭」,家国大义的「精忠报国」,更有不凡女子「文成公主」,「木兰从军」......
我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坍塌重建。
我凭借自己的双手站在这天地间。不在是圈养在村里待宰的牲畜。
可安心的日子过了半年。我阿爹、叔伯,就把我抓了回去。
是栓柱带他们来的。
他低着头走在最后,在我路过他身边的时候,他张了张嘴,一个声音也没发出来。
阿娘一把把我推进屋里,和婶婆们一起扒光我的衣服。
直到确认我完璧之身,皮肤光滑无伤,她们才满意的笑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好歹没误事。”
我明白,就要轮到我发“长生芽”了。
从那天起,我更金贵了。顿顿有蛋,餐餐补汤。跟栏里的猪一样,等待着那一天。
我弟拿着鸡毛掸子当令箭,每日在我门前看守。
“姐,你别跑!你得给我换好多东西呢!你保证比傻强他姐厉害。”
“如果,是用姐的命去换呢?”
我弟没有半分迟疑,“阿娘说祖神立下规矩,女娃就是发长寿芽换好东西的。”
我们世世代代都延续继承这种想法。或许有人曾跟我一样清醒、反抗......又跟我一样——认命了!
我十六岁生日过的格外隆重,村上足足摆了十几桌。我穿着新裁的大红衣服,惨白着脸,配合大人演戏。站了一天,笑了一天。丰盛的酒席,我滴米未沾也无人在意。
到了夜里,紧绷的神经松懈,我睡的很沉。朦胧中听见祖神庙里的午夜钟声。
“秋娥,秋娥。快起来。”
—— 引自章节: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