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宁安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13 11:30:11
状态: 完结
字数: 5.56万字
阅读人数: 8.7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年代+重生+资本家大小姐+养崽+*婚】姜瑶出身海市富商家,从小寄养在宁港市书香门第的外祖家。后来,她被人举报逼着下乡。在柳树沟成家后,大伯哥为救落水丈夫去世。丈夫愧疚,将进城的名额给了大嫂。留下她和孩子,没有一分钱,在农村活活饿死。重来一世,她带着孩子进城寻夫,却看到丈夫和大嫂一家相亲相爱,早就过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9-13 11:30:11
【原文摘录】
三人面黄肌瘦,身上的粗布衣裳又脏又破,补丁摞着补丁,与周围衣着鲜亮的城里人格格不入。
鎏金的门牌号反射着夕阳耀眼的红光,刺得姜瑶眼睛生疼,手里的信件被攥成一团。
这就是在城里打工的丈夫和大嫂住的地方。
前世,她出身海市富商家庭,却从小寄养在宁港市书香门第的外祖家。
被安排下乡当知青后,成分不好,被人骚扰、歧视、排挤。
恰在那时,宋文成对她百般照顾,俩人渐生情愫,结了婚。
后来,大伯哥为救落水的丈夫去世。
宋文成心里愧疚,说大嫂孤儿寡母不容易,便将进城的名额给了大嫂。
留下她和两个孩子,没有一分钱,在农村活活饿死。
现在实实在在的站在他们门口,她才知道,自己到底蠢得多离谱。
压住眼底翻涌的情绪,她抬手敲门。
“咚咚咚!”
“谁啊?”
大门内,出现一个中年男人。
看到门口的三人,他顿时皱眉,顺手拿起院内花圃旁的铁锹,挥舞着呵斥,“哪里来的臭要饭,滚滚滚!”
“妈妈。”两个孩子吓得往姜瑶怀里躲。
“不怕。”
姜瑶抬手安抚两个孩子,没有后退,面色镇定的望着那人。
“我来找我丈夫,宋文成。”
男人打开铁门的眼神微眯,而后嘲讽道,“这世道也真是变了,臭要饭的都会碰瓷了。”
“我们家厂长刚陪夫人出去买真丝做衣裳去了,你也不打听打听,就敢来冒充!”
姜瑶愣住。
宋文成是厂长,还有夫人?
那她算什么?
为他生儿育女,这么多年,她算什么!
真丝做的衣裳......
姜瑶摸了摸自己身上的粗麻布。
两辈子加起来,宋文成连的确良都没给他买过,更别说真丝了。
男人见他们不走,挥着铁锹赶苍蝇似的,猛地抬脚朝旁边的女孩踹过去。
“嘭!”
宋月单薄瘦小的身板飞出去,重重摔在地上。
“小月!”姜瑶瞳孔放大,着急慌忙的扑到孩子身旁。
宋月眼睛含泪爬起来,哽咽道,“妈妈,我疼。”
见她捂着腿,姜瑶赶忙检查,发现大腿红肿了一片。
男人可不管他们死活,姜瑶抱着孩子刚起身,就被他嫌恶地往路边驱赶。
就在此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缓缓停在大门口。
宋文成笑着从车上下来,姿态闲适的拉开后车门。
红色高跟鞋落地,声响轻轻叩击地面,李春桃穿着掐腰的真丝长裙,款款从车上下来。
凶神恶煞的男人回头,眼睛瞬间亮起来,恭敬地迎了上去。
身后的威胁消失,姜瑶护着惊恐的孩子,这才往身后瞥了一眼。
宋文成身着干净的白色衬衣,眼神柔情,扶着李春桃的后腰往门口走。
—— 引自章节:第1章
李春桃立马善解人意的上前,替宋月顺气,细声细气的打岔道,“文成,你小点声,看把孩子吓的。”
说着,含情的眼尾上扬,嗔他一眼。
姜瑶攥紧拳头,瞪着宋文成的杏眼迸出锐利的光,亮得吓人。
“除了每月一封信,我没有看到一、分、钱!”
闻言,李春桃假装给宋月顺气的手,微顿。
宋文成怔住,喃喃道,“不可能,我每个月给你寄50块和20斤的粮票......”
意识到什么,他看向李春桃,声音也变得迟疑,“钱票我都是交给大嫂保管的,每个月给你寄回去。”
李春桃睫毛下的眼神闪了闪,对上宋文成的视线,表情为难。
“文成,我......”
她顿了下,柔柔道,“忘了。”
说完,眼中立马露出泫然欲泣的委屈,“你也知道,这家里家外都得我操持,事情太多——”
“忘一次可以,你整整忘了五年,你骗谁呢!”姜瑶瞧不上她装模作样,冷声打断。
李春桃瘪嘴,柔情的桃花眼哀怨的看向宋文成,拖着调子喊,“文成!”
宋文成心神一荡,转头训斥道,“姜瑶,你懂点事,大嫂都说不是故意的,你还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
她如果计较,当初进城的就不是大嫂了。
一句不是故意的,就对他们五年受的苦,一笔带过。
姜瑶看着曾经说要对她好一辈子的男人,水雾弥漫的杏眼止不住的颤动。
或许是盯着他的视线太灼人,宋文成避开她的眼睛,冷硬的语气稍缓,“以后钱票,我亲自给你们寄,待会你们就回去。”
回去,回去!
从见面开始,宋文成就不断的赶他们走。
明明这么宽敞的地方,住三四家人都没问题。
大嫂能在这里享福,宋文成却独独要赶走她和孩子们。
原来他们才是一家人。
姜瑶彻底心死,冷言道,“要么分钱离婚,要么我们就住在这里,不走了。”
离婚?
宋文成震惊,随即铁青着脸呵斥道,“姜瑶,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离了我,你带着孩子还活不活?”
他都没管过他们,怎么好意思说出这些话。
姜瑶觉得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她也真的笑出了声,连眼泪都挤了出来。
五年啊!
哪怕他回来看一眼。
宋文成眉心拧成川字,不耐烦道,“姜瑶,你正常点。”
当年,他被毒蛇咬伤,她吓得哭成什么样了。
大小姐发着高烧,冒着大雨去蛇农那里给他求药。
鞋子丢了,走了十里路,脚底血肉模糊,硬是把药带了回来。
她有多紧张他、喜欢他,他是知道的。
现在闹脾气,不过是吃醋罢了。
姜瑶擦掉眼角的泪,语气坚定道,“离还是不离,你想好了告诉我。”
—— 引自章节:第2章
宋文成脸色骤变,呵斥道,“什么妾、暖房丫头的,张口闭口都是旧社会的糟粕,把你那套资本家的做派收起来!”
说完,想起什么,随即瞪了眼钟叔。
钟叔立刻缩了缩肩膀,偷偷瞅向李春桃。
李春桃眼珠子转了转,随即打着哈哈解释道,“什么厂长夫人,钟叔乱说的,他年纪大老糊涂了,姜瑶,你别跟他计较。”
过去的十几年,姜瑶如惊弓之鸟,最怕听到“资本家”三个字,更害怕看到户口本上,她名字后面登记的阶级成分。
这些年,村里人都可以拿着这三个字,对她大作文章,欺负她。
宋文成见她摇摇欲坠的样子,缓下声,“我知道你们一路奔波,累了才会胡思乱想,你带着孩子先洗漱,休息一下。”
姜瑶没否认。
她和孩子确实又累又饿。
李春桃热情地带着母子三人去卫生间。
经过一间开门的卧室时,见两个孩子脚步定住,姜瑶转眸看了过去。
对着门口的墙壁,挂着大嫂母子三人和宋文成的合照。
即便已经对宋文成失望,可看到全家福的照片,她还是忍不住又红了眼眶,“这是谁的房间?”
李春桃不动声色观察着姜瑶的表情,缓声笑道,“文成的。”
姜瑶走进卧室,“我拿件衣服。”
布兜丢了,她和孩子换洗的衣服也都没了。
拉开衣柜,一半放着男人的衣服,一半放着女人的衣服。
这都住一起了。
真是明着打她的脸。
李春桃站在门边,得意地瞄着姜瑶的表情,压住嘴角的笑,好言好语道,“姜瑶,我和孩子的衣服放不下,这才占了文成的衣柜,你可别又胡思乱想,生文成的气啊!”
静默了几秒,姜瑶冷静地扯下几件衣服,“不生气。”
这婚,必须离!
洗完澡,原本脏兮兮的母子三人,顿时变得亮眼。
宋文成看着走过来的三人,眼神被吸引了过去。
当初姜瑶生下孩子没多久,他就带着寡嫂进了城。
两个孩子一天一个样,他记不住,但对姜瑶的样貌清清楚楚。
当初,她怀龙凤胎,整个人都浮肿的变了样。
生孩子后,也像是生了场大病。
完全瞧不见初见时,清水出芙蓉的美态。
此刻,她洗去一身脏气儿,肌肤莹白,下巴尖俏。
湿漉漉的发尾滴水,纤瘦的身形套着白衬衫,空荡荡的,比起当初的美,多了抹楚楚可怜的娇弱。
尤其,宽大的衣摆遮住臀部,露出一双雪白纤细的长腿。
这样的穿着,衬着她略显苍白的面容,清纯干净,带着水汽,无声无息的诱惑。
—— 引自章节:第3章
即便改革开放几年,但十里八乡依然贫穷落后,村里人的观念也具有滞后性。
大家对她成分深深的歧视和优越,毫无变化。
下了公交车,姜瑶娘三来到热闹的新华路。
望着鲜活生机的街道和人们,她心里感叹。
真的是来对了。
才1982年,宋文成就过上了有车开,有人伺候的生活。
这不就是过去十年运动,禁止的腐败生活嘛!
真是风水轮流转。
8岁前,她过的日子可比这好多了。
可惜,一朝变天,家人下放。
资本家的标签,让她和家人失联,夹着尾巴做人,做到今天。
不管宋文成是怎么当上厂长的,但他敢过这么招摇的生活,就说明时代真的变了。
姜瑶带着孩子去旁边的烧饼摊买了个饼,顺便打听现在的局势。
烧饼摊的大叔,看他们穿的破破烂烂,却长得十分亮眼。
大家都说他的烧饼难吃,两个孩子却吃的香喷喷的,他格外高兴。
见姜瑶打听,眼睛瞄着四方,悄声打开了话匣子。
“小同志,社会变了,以前都说打倒地主、资本家,这两年国家又开始给他们平反了。”
“就去年,有不少黑五类右派分子,不仅被摘掉了帽子,国家还归还了财产。”
大叔说话的语气里,带着止不住的羡慕和酸味。
姜瑶心神一动,脱口道,“有名单吗?”
大叔怀疑的看她一眼。
姜瑶干笑,“我有个朋友成分不太好,帮她问问。”
“这种事哪有名单,得自己向原户籍地申请查询。”大叔声音低下来,好心道。
姜瑶心里一喜,又跟他打听摆摊的事情。
大叔也没藏着,小声告诉她,“带着介绍信,办好营业执照,在指定区域,就能摆摊。”
姜瑶脸上的笑意微僵。
她没有介绍信。
上辈子,村长女儿在城里做生意发达了。
她心里意动想出去,可村长以她资本家的成分特殊,不给开介绍信。
姜瑶和大叔道了谢,去供销社买了新衣服换上,便去了当年和外公外婆住的筒子楼。
沿着狭窄昏暗的楼梯上来,一条走廊串联多个单间,卫生间公用,面积狭小,仅能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筒子楼里,还住着当年的街坊邻居。
有人撩开门帘,看到她牵着两个孩子回来,愣了下,随即便认了出来,“姜瑶?”
是住在他们隔壁的陈婶。
姜瑶笑了下,“陈婶儿。”
陈婶激动的拍大腿,“哎哟,还真是你。”
瞥见两个孩子,惊讶道,“这是?”
“我的孩子,我在乡下结婚了!”姜瑶实话实说。
陈婶心里唏嘘,但面上不显,热情地领着娘三进了她家,“结婚好。”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