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颗桃子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05 11:35:08
状态: 连载
字数: 6.13万字
阅读人数: 13.0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十年前,溪清公主做为人质远赴邻国,以换取大梁国十年的休养生息。临走前一夜,两人抵死缠绵,谢齐舟喃喃着她的名字,说他此生只认她做将军府的夫人,将来一定亲自迎她回国。十年之期已到,谢齐舟如约而至,萧溪清掀开帘子,就看到谢齐舟单膝跪在车驾旁,以身为凳,欲让她踩着他的脊背下车。萧溪清红了眼,身子微微颤抖,正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
第九章2025-09-05 11:35:08
【原文摘录】
十年之期已到,谢齐舟如约而至,萧溪清掀开帘子,就看到谢齐舟单膝跪在车驾旁,以身为凳,欲让她踩着他的脊背下车。
萧溪清红了眼,身子微微颤抖,正要抬脚,谢齐舟身边的女子突然与他并排跪下道,
“公主,齐舟为第一台阶,臣女愿为第二台阶,让公主的每一步都走的平稳坦荡。”
闻言,谢齐舟转头看向身边的女子,语气不自觉温柔起来,“允凝....”
萧溪清看着两人在她面前眉目传情,渐渐冷下脸,翻身从车上跳下,来到那名女子的面前,
“你是谁?”
不过是正常的问话,那名女子却突然惶恐起来,
“臣女乃尚书府嫡女洛允凝,因感恩公主大义并心系谢将军,所以甘愿作妾,愿终生在将军府侍奉公主和将军。”
“还请公主成全。”
萧溪清的脸瞬间惨白,
“你说什么?”
洛允凝似是怕急了,连连磕头,谢齐舟心疼不已将人搀扶起并护在身后,看向萧溪清的眼神带了责备,
“早在三年前,陛下便亲点了我和允凝的婚事,允凝仰慕你,冒着抗旨的风险一再拖延婚期,她说,一定要等你回来,得你应允。”
“溪清,允凝柔弱良善,你不该如此疾言厉色的对她。”
十年前,谢齐舟风流倜傥,潇洒恣意,梁都里仰慕他的闺阁女子数不胜数,可他从未多看一眼,他微抬下颌看向萧溪清,满眼都是势在必得的柔情,
“在我心中,全天下子的女子加起来也比不上溪清你的一根手指头,此生我非你不娶,也只会娶你一个,如违此誓,让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时的信誓旦旦是真的,如今为了袒护别的女子对她面露不耐也是真的。
可她明明,什么都没说呀。
萧溪清死死攥着手心,看着思念入骨了十年的男人,在她的面前对别的女人呵护备至,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不愿再分给她时,突然就笑了。
她抬眸,看向不远处的将军府,入眼皆是喜庆的红,刺眼的红。
更衬的她那过去的十年,暗无天日。
萧溪清翻身上了一匹马,一鞭子下去,身下的马儿一路狂奔来到将军府门前,她昂起下巴,冷脸吩咐道,
“都拆了!”
“本公主最讨厌的,便是红色。”
将军府的下人们纷纷跪下,却一动不动。
萧溪清眯眸,声音愈发清冷,她翻身下马,手拽上红绸子那一瞬间,一柄剑横在了她的面前,
谢齐舟的声音冷沉无比却又带着深深的无奈,
“公主!”
萧溪清的心彻底冷下,她从来没想过,
十年前分开时,两人紧紧依偎依依不舍,谢齐舟一口一个溪清,清清。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她收回视线,跟着大太监进了宫,还没见着梁帝的面,就被罚跪在百官都会经过的一条主路上。
直到太阳再次升起,早朝结束,梁帝才在百官散尽后来到她的身边。
这是分别十年父女俩的第一次相聚,同萧溪清想象的温情也不一样。
她不知道哪里出了错,现实中的一切都与她的幻想背道而驰。
“萧溪清,朕教你的礼义廉耻,都忘了吗?”
“大庭广众之下逼婚谢齐舟,是想让整个梁都看皇家的笑话吗?”
萧溪清垂眸,声音淡淡,
“我刚从北赤回来,还未见父皇的面,父皇便罚我跪在太清门外8个时辰,就不怕外人看笑话了?”
“混账!北赤民风果然刁蛮,好好一个公主,竟被养成了这副刁钻的模样。”
梁帝气的面色涨红,抄起旁边太监手里的拂尘朝萧溪清身上抽打,旁边的宫女太监纷纷吓的跪在地上,无一人敢抬头。
萧溪清全程低眉垂头,一言不发。
梁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匆匆赶来,心疼不已却劝不住梁帝,倒是萧溪清先开了口,
“母后,不妨事的,父皇下手不重,还远不及我在北赤国受的万分之一。”
她这话声音不重,却震的萧帝的手再拿不住拂尘,片刻沉默后,拂袖而去。
萧后将女儿带回她的宫里,心疼的直掉眼泪,可几度张嘴,却什么也问不出口。
“溪清,你父皇如今的江山全靠谢洛两家,他即便有心疼你,也得顾全大局。”
“好在谢齐舟还算有良心,正妻之位一直给你留着,回头让你父皇封你做长公主,便是谢齐舟的官职也在你之下,你在谢府断不会受委屈。”
“允凝那孩子我也见过,恭谨温顺,也一定不会惹你生气。”
萧后见她神色逐渐平静下来,想是她听进去了,又道,
“他们成婚当天,你父皇给你的封号便会下来,到时候你去参加婚礼,所有人都得拜见你。”
萧后又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直到看到萧溪清神色困倦才终于起身离开,一直走到门边,才终于听到沉默良久的萧溪清缓缓开口,
“母后,我想搬出去住,还有,我同谢齐舟的婚事,就算了吧。”
萧后震惊,她是看着两个孩子长大的,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情谊深厚,尤其是自己这个女儿,她更是了解,一旦认定某个人,那就是一辈子,她坚持了十年,却轻言放弃,定是那谢齐舟,伤透了她的心。
萧后不禁红了眼,若她是寻常人家孩子的母亲,一定要上前将那谢齐舟骂个狗血淋头,可偏偏她们身在皇家。
她正要开口说什么,就看到萧溪清脸上挂着曾经她再熟悉不过的笑,挽着她的胳膊撒娇道,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所以当萧溪清住进公主府的第一天,
谢齐舟便领着洛允凝上了门。
两人在外等了一个时辰,洛允凝始终温婉恭敬,倒是谢齐舟,十分的不耐烦。
正要开口催促,萧溪清一袭红衣红袍走出来,在刚下过一场雪的冬日里格外的耀眼,
谢齐舟愣住。
在他的记忆里,萧溪清很少穿的这般艳丽,她从小恪守皇家规训,衣服多为大气端庄的颜色,哪怕是在少女最张扬的年龄,也是明亮的鹅黄,以至于每每念起她,脑子里都先是浮现一抹明黄。
可十年不见,曾经熟悉的容颜上已经没了少女的灵动和娇憨,取而代之的,是举手投足的风韵和说不出的风情。
“公主殿下,允凝斗胆请您参加我与齐舟的婚礼,您总要喝了我的妾室茶,我才能安心的嫁给齐舟。”
洛允凝开口,唤回了谢齐舟的思绪,他皱起眉头,原本定好的婚期又因为萧溪清推迟了一个多月,京都里到处都在传允凝的闲话,说她自降身份简直丢人,连公主都不愿与她共侍一夫。
还说她将来入了将军府,肯定会被公主日日打压。
“啧啧,真是贱呀,堂堂嫡女竟愿做妾。”
谢齐舟气的要死,直接抓了几个嚼舌根的进大狱挨了顿板子。
又找到洛允凝,
“我们的婚事,是陛下下的旨,由不得她不答应。反正一应事务都准备好了,咱们明天就成婚,风光大办。”
可洛允凝不同意,眼里甚至浮现淡淡忧愁,
“同为女子,我自然知道她心里的苦楚,不妨事,既然总会嫁给你,我就是等上一等,又如何呢?”
她越是体贴,谢齐舟越是对萧溪清不满,所以说出的话,也带了些刺,
“萧溪清,难不成你是仗着自己有功,便不将陛下的旨意放在眼里了?”
萧溪清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并不答话,只是接过婢女手里的酒壶,仰头喝下。
“你在喝酒?”
谢齐舟瞳孔皱缩,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将萧溪清手里的酒壶抢了过来,严厉斥责,
“你不要命了?”
萧溪清觉得好笑,看着空空的手道,
“你,还记得呀。”
记得她对酒液过敏,
儿时他们贪玩,偷溜到席面上喝了一壶的桂花酿后,萧溪清直接昏死过去,
她昏迷了多久,谢齐舟便在殿外跪了多久,只求萧溪清早日醒来。
自那以后,两人再一同出玩,碰到喝的,谢齐舟都会先喝一口,确定不是酒后再让萧溪清喝。
可她贪玩,每每闻到香甜的酒液,都会眨巴着大眼哄骗谢齐舟替她喝几口,因为她喜欢看他醉醺醺的傻样子。
—— 引自章节:第三章
萧溪清猛然抬头,死死盯着宣旨的大太监,迟迟不肯接旨,直到大太监变了脸色,萧后身边的桂嬷嬷匆匆赶来,附在萧溪清耳边小声道,
“皇上旨意下的匆忙,皇后根本不知,皇后的意思是让您先接了,她定会另做安排。”
萧溪清冷笑,已经不想分辨这话是真还是假,她紧紧攥着宽大的袖袍,里面塞着半个时辰前,北赤三皇子司南津飞鸽传来的信,
信里,他说赌约已生效,待他处理完手上一些私事,便会在七日后赶来,将她带走。
萧溪清并不想走,谢齐舟负了她,她不嫁他便是。
她又身为大梁国唯一的公主,为了大梁国远赴北赤做了十年人质,父皇母后总会多疼她一些,多纵容她一些。
即便此生不再嫁,除了听些风言风语,这一生想来也不会太难过。
可这道旨意,将她的幻想再次打破。
她敛下眼眸,噗通一声跪下,重重的嗑了一个头后,才将圣旨双手接过。
她嗑的很用力,毕竟以后再也没机会嗑了。
大太监和桂嬷嬷离开后,萧溪清烧了信,换了身男装便往酒馆赶去,她很早便听说那里有全梁都最好的说书人,只因为人又多又杂,哪怕偶尔出了宫,谢齐舟也从不带她去,只会每次见面时,将听来的故事再讲给她听。
萧溪清嫌听的不过瘾时,谢齐舟便哄她,
“待将来你成了我的妻,我便带你一同去听。”
她佯装生气捶他肩膀,
“本公主想去还需要你带?再说了,我什么时候答应嫁你了?”
想到过去,萧溪清摇头苦笑,真没想到一语成谶,如今竟真是她一人前来。
她多付了钱,店小二便将她引到前面的贵宾席,刚落座,便听到旁边传来清脆的巴掌声和叫骂声,
“老子摸你是给你脸,你躲什么!”
“信不信,我让你给我做小,你那老不死的爷爷都不敢说个不字?”
话落,一个年迈的老头挤进来跪到男人面前,
“大人行行好,我家小翠才12....”
他话说到一半,便被男人一脚踹出去老远,萧溪清咬牙,一个翻身上前踹向男人胸口,只是没想到动作幅度太大,簪子在空中滑落,待她落地时,长发散落披在身后,有眼尖的人认出她并高喊道,
“是溪清公主。”
萧溪清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吩咐人将那个男人抓走送官时,身后突然响起凌厉的声音,
“萧溪清,你贵为公主,竟然扮成男装来这种地方,还懂不懂廉耻!”
萧溪清冷下脸,回头便看到一脸怒气的谢齐舟和与他身边形影不离的洛允凝。
萧溪清转回头,并不想和他解释什么,沉声吩咐道,
“抓走送官。”
—— 引自章节: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