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飞冲上天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03 15:44:24
状态: 连载
字数: 6.34万字
阅读人数: 11.6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林川穿越古代大梁,绑定砍头就飞升的系统!为了能被女帝亲自下旨砍头,一路卷成农家状元。本以为能靠着贪墨钱粮,速通飞升剧本!谁曾想,迟迟等不来女帝的诏书。出于无奈,只能接着卷下去。什么结党营私,霍乱朝纲!一直到,将大梁两京一十三省都担在肩上!林川:陛下,我夜宿龙床,欺君罔上了,要不...就让我死一下吧?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
第8章2025-09-03 15:44:24
【原文摘录】
金銮殿之上,林川看着如同雪花般的弹劾奏折,面对将死的局面,他的心中却没有一丝慌乱。
甚至,还有那么一点想笑。
只因为穿越而来,他绑定了一个砍头就飞升的系统,只要能顺利被女帝下旨砍头就能直接飞升成仙。
可悲的是他农家子的身份,连见女帝一面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能够死在高高在上的女帝手中。
为了能被女帝砍头,无奈之下,一头扎进了科举大军,一路倦成了新科状元。
之后又多番谋划,在官场上狂卷,成为女帝铁杆心腹,掌控了负责赈灾的安抚司。
直到江南水患四起,他才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将赈济灾民的钱粮贪了七层,又在米粮里面大肆掺沙,掺麸糠,用残羹剩饭来赈济灾民。
当然了,他也不是真的出生,不顾及灾民死活。
因为赈灾嘛,朝廷出的钱粮只有三层那也是足够的,而且贪的那些银子,也都悄悄散给穷苦百姓了。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这笔赈灾钱款,从户部拨出,到了他的安抚司,在往下拨,经过地方官员商贾的层层盘剥之后,能踏马九一开就不错了。
银子到了他手里,可就没有那么多的中间商赚差价了。
即保证了灾民不出问题,又给自己网罗了一个砍头的大罪。
完美。
“呼。”
想到这里,林川忍不住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从穿越到现在他就一直在卷,为了成仙嘛,不寒碜。现在只要女帝这娘们一纸诏书,就可以飞升躺平了。
眼下百官群情激奋,甚至还有要上演以死明鉴的。
他实在想不出,还会生出什么变故。
要知道这大梁女帝可是弑兄囚父,登上这个皇位的,这等杀伐果决的狠人,又极度的厌恶贪官腐臣。
这下,绝对死定了。
也正如林川所料的那样,此刻端坐在龙椅上的女帝洛倾仙早就怒不可遏了,一双凤目尽是森寒。
大殿之中的气氛,也跟着一凝,陷入了沉闷中。
百官都不敢在言语了,一个个生怕引火烧身。
全都装起了鹌鹑。
这也更加剧了她的怒火,想到之前,还将林川列为心腹,想着好好提拔,甚至登堂拜相也未尝不可。
大梁江山两百载,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农家状元。
而且这林川中了状元后,还没倒向士族门阀。
洛倾仙一度以为,能够凭借这一契机,做出一番丰功伟业。
谁曾想,这厮竟然会干出贪墨粮饷之事。
这让她如何能不痛心?
你缺银子了,完全可以跟她讲嘛,一点赏赐的事情,非得去贪?还去贪赈灾的粮饷。
不知道她洛倾仙最恨的,就是这些素餐尸位之辈?
—— 引自章节:第1章
怎么也想不到,一直觊觎厚望的新科状元,甚至未来想当做文官魁首培养的人,会为了一点银钱背叛大梁。
没错。
就是背叛。
若不是出于信任,她也不会提拔林川进入安抚司了。
愤怒过后,洛倾仙又生出了些许迟疑,犹豫要不要砍了林川。
想到林川满腹治国经纶,斐然惊艳的文采,清白的家世,她是真的不舍得随随便便就丢弃掉。
大梁立国两百多年,上下被士族门阀垄断的太严重了。
就算是父皇在的时候,已经开始大力推动科举贫民化了。可出一个身家清白的可用之才,也非易事。
真正大梁的底层百姓,能得个秀才举人的功名,就已经封顶了,就算偶尔出一两个寒门子弟跃然殿堂,那也无不被门阀士族所把控左右。
林川就是两百年来,唯一一个另类的存在。
“好好的,为什么要贪钱。”
出于对贪官的痛恨,让洛倾仙的怒火又加剧了几分。
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这林川必须砍,不砍对不起天下百姓,若是文官士党纷纷效仿,大梁不是要乱套了么?
对于贪官污吏,决不能有半点姑息。
大梁建立的基础,就是前朝贪官污吏横行。
甚至她能以女儿身登上皇位,也跟身为太子皇子的几位兄长,四处横征暴敛,残害忠良,有一定的关系。
这才让她有这个机会,提着几位好兄长的头颅逼宫。
所以贪官的问题,必须要狠狠的严惩。
就是林川有天大的才华,也抵消不了他贪腐钱粮的行为。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求见。”
耳边突然响起的传报,打断了洛倾仙的思绪。
摆摆手示意下。
很快。
一道身披着飞鱼服的身影,跪伏在了书案前。
“陛下,经过锦衣卫的查抄,并未在犯官林川家中发现赈灾粮款,甚至,甚至搜查出的家财不过数百钱。”
说着,锦衣卫指挥使有点欲言又止。
很想说,会不会是搞错了,但碍于女帝的威仪,这些话并没有说得出口。
“这。”
一旁听到这话的洛倾仙,也陷入了沉默之中。
她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会不会是这厮将银两转移藏了起来,毕竟江南赈灾银两国库足足拨了几十万两,贪墨了这么多,不敢放在家中也是常事。
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追回这一笔银钱。
受限于门阀连年侵占吞斌,大梁的国库并不算富裕,二十几万两银钱追回来,能极大缓解大梁的难处。
肯定不能放任着不管,埋藏在暗处浪费。
想到这里,洛倾仙的脸色顿时更加阴沉了几分:
“摆驾诏狱,朕倒是要亲眼看看,这厮死到临头了,是不是还能如朝堂上,那般跋扈嚣狂。”
“偌。”
—— 引自章节:第2章
但这一刻,这一丝希望被她亲手给掐灭了。
此獠罪大恶极,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过往的经纶文采,不过是为了贪腐做出的伪装而已。
“这。”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早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甚至连欲言又止都不敢了。
现在只想当好鸵鸟,不然一旦被迁怒,革职抄家都算是轻的。
牢房里。
不知道正被死亡凝视的林川,撇了一眼气喘如牛的老头,有点懒得理会。
但对方的那个样子,得不到回应,肯定是不会罢休的。
想到这里,林川反问了一句:“老头,我问你,这落了难后,沦为流民的百姓,还能算是人么?”
“混账,如何能不算人?”
老头闻言,差点没气炸了,看向林川的目光,充满了愤怒,夹杂着浓烈的不满。
没想到在林川的眼中,这些百姓都不算人了。
“老头。”林川的目光突然幽深了些:“你见过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人吃人,为了一个馒头死一村人么?本官就见过这些惨剧。”
听到这话,老头眼底的愤怒更浓了几分:“你见过这些,是怎么忍心贪墨,给那些百姓吃食掺沙?”
他十分不理解,听说林川也是穷苦百姓出身。
就更不该做出猪狗不如的事情了。
牢房外,女帝也有着同样的疑惑。
虽然还没有统计完,她都能够想象的到,会有多少百姓因为林川的贪心,活活饿死在路边。
二十几万两,一个人花得完么?
缺银子了她可以赐下,但绝对不能跟她伸手。
想到这里,洛倾仙已经没有心情听下去了。
只想尽快提审林川,问脏银去哪了,好尽快平复江南水灾的影响,让百姓能够恢复生息,安居乐业。
就在她想要命人进入牢房时,再次传出的对话打断了她。
“你认为,不掺沙,不做的跟猪食一样,那些需要这口猪食救命的百姓,能够吃到嘴里么?”
“而做成猪食,掺上傻子,高高在上惯了的人怎么会吃?”
“你知道么?本官还没有出京城,就有人找上门了,将这笔赈灾的银款,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就女帝那个傻娘们,根本就发现不了。”
“我会这么做,也是断了有人打赈灾粮主意的可能。”
“江南水灾都赈济成功了,还不准我赚点差价?”
“多动动脑子,一把年纪白活了。”
林川略带着讥讽的声音,回荡在牢房之中。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贪的银子没有花在他身上一分。
但万一传出去落到女帝的耳中,最后不他的砍头了怎么办?
什么都可以耽误,就是飞升成仙不能耽误。
“这。”
角落里的老头,也陷入了沉默。
—— 引自章节:第3章
不多时。
锦衣卫指挥使的身影,就跪伏在御书房中。
“给朕去彻查,朕要知晓,江南赈灾的一应事务,还有江南灾民的具体情况,不得有半点的遗漏。”
“偌。”
听到诏命,锦衣卫指挥使不敢有半点的懈怠。
“对了,跟林川一个牢狱的,是何人?”
洛倾仙想起什么,开口问了一句。
“回陛下,是前任太师张嵩。”
锦衣卫指挥使回忆了一下,飞快的回应到。
因为这张嵩,是他亲手送进诏狱大牢的,所以并不难记起来。
“嗯?”
洛倾仙皱了皱眉,想起了这前任太师何许人。
在她登基之初,曾呵斥她得位不正,当场就抄了家,下了诏狱大牢。
要不是念在对方是真的一心为民,早就被诛九族了,甚至诛十族都不过分。
“算了,你先去彻查赈灾之事吧,文武百官也监视起来,朕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偌。”
锦衣卫指挥急忙领命,向着殿外走了过去。
大殿之上,只留下洛倾仙一人,望着幽幽跳动的烛火,内心十分的复杂。
说到底,还是舍不得就这么砍了林川这个混蛋。
大梁养士过万,却无一士思量报效国恩。
一个个挖空心思,只想着怎么趴在大梁的头上敲脂吸髓,想着榨干大梁,滋养他们背后的门阀。
而打破樊笼的关键,还是在千万农家之中。
只有让农和士的阶层打破,才能够看到一丝希望。
而这个希望,也恰恰是两百来年唯一的一个农家状元,林川的身上,所以她才会这般的恨其不争。
真要是如林川所言,百姓灾情妥善赈济的话。
她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一下,留林川一命。
另一边。
从皇宫离开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直接调集大批人手,前往江南各地,大肆搜查关于赈灾之事。
同时,也没忘了加派人手对监视文武百官。
只用了短短数日时间,锦衣卫就摸清楚了江南的大致局势,还有灾民受损和安置的情况,赈灾的过程之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全都事无巨细,一并被这些锦衣卫们,给收集了起来。
为了确保真实性,他们还十分罕见的,启动了锦衣卫在江南地区沉寂下去的暗卫,将收集的信息一一比对。
确认无误之后,才第一时间发往京都。
一封封八百里加急的密报,第一时间从江南各地发出。
只用了一日不到的功夫,就送到了御案之上。
“嗯。”
这些密报,让洛倾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因为光从统计上来看,这一场肆虐的灾情死了数千百姓。
并不是这个数字很多,而是太少了。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