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咕噜咕噜茶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8-10 09:17:34
状态: 完结
字数: 11.03万字
阅读人数: 3.1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重生复仇+宅斗权谋+满级女主+先婚后爱+虐渣爽文】母亲遭人暗害葬身火海,父亲抬了平妻一家团圆。留下六岁的宋拂衣被送往乡下自生自灭,赐婚也落到妹妹宋挽星身上。十六岁,她又被接回京城履行原定的婚约——给身受重伤命不久矣的小侯爷沈烬舟冲喜陪葬。小侯爷短命而亡,宋拂衣孤立无援。被逼饮毒封棺的前夕,她才知道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
第10章2025-08-10 09:17:34
【原文摘录】
她死死的咬着牙,冷汗从额头滑落,一字一句问朝她逼近的宋挽星:
“是你和......虞初然让我给沈烬舟陪葬的......”
宋挽星看着她,如同在看一只即将被碾死的蚂蚁。
“是又怎么样,你能奈我何?不仅我要你死,尤含霜也是我母亲让人放火烧死的!”
“你和尤含霜,从她嫁给父亲的那天起,注定要为我让路,谁也逃不了!”
母亲真的是她们害死的?!
恨意涌上心头,宋拂衣疯了般大叫着扑过去想撕扯宋挽星。
宋挽星又是一脚踹到她腹部,宋拂衣倒在地上痛苦蜷缩。
“为什么要对我们赶尽杀绝......为什么?”
头发被狠狠拽起,宋挽星强迫宋拂衣抬起头: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我不是虞氏的女儿,永宁大长公主才是我亲生母亲,我金枝玉叶,皇室血脉,岂可能为区区庶女!”
“杀了尤含霜和你,虞氏就是太傅府的夫人,而我也将是太傅府唯一的嫡女,你说为了这个身份,你和尤含霜该不该死?”
不是虞氏的女儿?
宋拂衣瞪大了眼睛。
十三年前,父亲从外面带回来虞氏和宋挽星,那时宋挽星两岁。
几年后虞氏怀孕,大夫说是男胎,以怀父亲的第一个儿子为由,虞氏向父亲提出想抬平妻。
母亲拒绝,随后突发意外葬身火海,她被送往濉州乡下。
直到十年后,她才被接回来,履行与定远侯府沈烬舟的赐婚。
她一直以为,虞氏和宋挽星是亲生母女,才容不下她和母亲......
欣赏着宋拂衣脸上的不可置信和痛楚,宋挽星愉悦笑道:
“反正今日是你的死期,索性让你死个明白!父亲还没娶尤含霜之前,他与我母妃两情相悦。要不是母妃被一纸圣旨送去北国和亲,哪轮到你母亲嫁给父亲?
“我是母妃离开天宸之前与父亲所生,养在她的亲信虞氏手下带回太傅府。三年后母妃回了国,宋拂衣,你以为尤含霜是在与虞氏和我斗?
“其实是与我背后权势滔天的永宁大长公主,还有父亲。你应该叫我一声长姐而不是二妹,明白了吗?”
还有这层隐情?
父亲.......与她们是一边的?
宋拂衣心如刀绞,难怪当年她指认母亲的死与虞氏有关,父亲不听,甚至觉得她无理取闹把她送去乡下十年!
原来是这个原因!
愤怒和怨恨充斥胸腔,宋拂衣双眼血红。
“呸!”
一口杂夹着血腥的唾沫吐到宋挽星脸上!
“你不仅是外室女,还是宋泓远与人通奸的私生女,贱货!”
生母是长公主又怎么样?
还不是上不得台面,一辈子见不得光被定在耻辱柱上任人唾弃!
—— 引自章节:第1章
“谁说不是呢,自从大夫人十年前火灾去世,她与虞夫人二小姐闹得不可开交,老爷把她送来庄子后就没打算接她回去,哪知这人没有自知之明想回宋府,害我们千里迢迢来接她,晦气得很!”
在丫鬟萍儿和徐嬷嬷的陪同下,宋拂衣走出来,将两人的话听了个明白。
在她旁边,还跟着此次来接她回京的管事人,虞氏的心腹周妈妈。
周妈妈瞪了两个婆子一眼,笑容可掬招呼宋拂衣:
“大小姐,东西都搬上马车了,即可启程。”
宋拂衣站在两个婆子面前没动。
嚼主子的舌根被当场抓包,张婆子和李婆子一点也不害怕。
她们是虞夫人的人,别说骂了这个被宋府放弃的前夫人孤女,就算苛待打了她,宋拂衣没有人撑腰,又能拿她们怎么样?
宋拂衣走向张婆子,“啪!”一个巴掌甩到她脸上。
“多年没回去,太傅府的下人就是这种态度对待主子的?”
张婆子打得趔趄到地上,见状周妈妈打圆场:
“大小姐,这婆子是新来的,不懂事,你别跟她一般计较。”
宋拂衣走向马车,来到马凳前看向姓李的婆子。
“你过来。”
见张婆子被打又唤她,李婆子堆起笑容走到宋拂衣面前:
“大小姐,有什么吩咐?”
“跪下。”
萍儿上前将马凳端走。
李婆子老脸一白,憋屈的眼神望向周妈妈。
宋拂衣眉目清冷:“谁给她求情,谁来替她。”
李婆子争辩道:“大小姐,奴才不过是说错了几句话,用得着这么羞辱吗?奴才是主母院儿里的人,你折辱奴才就是在打虞夫人的脸。”
宋拂衣一脚踹向她膝盖,李婆子吃痛跪倒在地。
“不敬主子,以下犯上,你觉得委屈,回了京到夫人面前去告状。不过这会儿,你不跪也得跪!”
李婆子羞愤着老脸趴到马车边跪下。
宋拂衣踩着她的背上了马车,萍儿和徐嬷嬷也一前一后踩着李婆子上了车。
启程后李婆子找到周妈妈哭诉:
“她不过是个弃女,宋府人人厌恶,妈妈为何要让我让着她啊,白白受这羞辱。”
周妈妈道:“这会儿而已,夫人要咱们安全无误把她接回京城是有大用处的,等她进了宋府困在后院,你想怎么磋磨都行,今日的账先记着,回去再跟她算。”
话虽如此,她还是往马车里瞟了一眼。
小芳每次寄回京城的信中都说宋拂衣胆小懦弱不成威胁,怎的亲眼看到,哪里像信中说的那样?
马车里。
“小姐,你没看到李婆子跪地受辱时的神情,跟吞了一千只苍蝇似的,太解气了!”
—— 引自章节:第2章
让他离世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回京路上遭到了定远侯的续弦何氏派去的刺客暗杀,加重了伤势。
前世所有人都想让她给沈烬舟陪葬,沈烬舟不同意,助她逃走。
奈何她命有一劫,还是随他去了。
这一世,她重生在被扔去濉州乡下的六岁时,十年时间,足够她蛰伏,救下沈烬舟,还他上世的善意。
金光镇,云来客栈。
凌昭服侍沈烬舟睡下,一开门,“咻咻”两支利剑朝他面门射来,无数蒙面黑影从房顶窜出。
“有刺客,保护少爷!”他避开,大声喊道。
侍卫燕回带人冲了出来。
沈烬舟从床上坐起,他左腿受了重伤,不宜行动,刚拔出挂着的佩剑。
“哐当。”
一名刺客踹门冲进房间,朝他急杀过去!
沈烬舟以剑撑地绕过刺客,利剑割断了对方的咽喉。
刺客的数量在他们之上,凌昭扶着沈烬舟在燕回的掩护下送入马车离开客栈。
沈烬舟伏在榻上,腹部的旧伤因刚才的一击渗出鲜血。
小腿传来钻心的剧痛,潜伏在血肉里的蛊虫像是知道了宿主在遭遇危险,蠢蠢欲动的想要占据他的身体。
后方有马蹄声传来,沈烬舟看去,十几名刺客骑马追了上来。
沈烬舟眸色冷沉,他尚未回到京城,就有人迫不及待想取他性命,是谁?
“这一战避不了,有机会你先走。”
沈烬舟道,他伤势严重,又蛊毒发作,面对这么多杀手,九死一生。
凌昭握紧了缰绳:“不,属下誓死保护少爷周全,绝不独逃!”
刺客很快将马车追上,双方陷入战斗。
沈烬舟体力不支,被一名刺客踢掉剑后,眼见就要被对方刺穿胸膛!
千钧一发之际,一名面具人从侧面闪出,挑开杀手的剑,寒光闪过,刺客喉间出现一道血线倒地气绝。
来人迅疾如风,在月光下犹如鬼魅,几个呼吸间剿灭数人。
刺客见来了一位高手保护沈烬舟,四散逃开。
沈烬舟也再支持不住,单膝跪地吐出一口血来。
“少爷!”
凌昭匆忙回到他身边,与宋拂衣合力将他送入马车。
“你是谁?为何救我。”
车厢里,沈烬舟警惕来人。
宋拂衣取下面具。
“等会儿再说这事,我先看你的伤势。”
她抓过沈烬舟的手腕查看脉象。
沈烬舟看着她,面若银盘,眉眼清秀,似乎在哪里见过。
半晌,宋拂衣蹙眉。
“脉象紊乱,沉浮不定,是中毒之症,伤口在什么地方?”
沈烬舟撩起左边的裤腿,小腿肚上,黑色的伤口处向四周扩散着蛛网一样的黑色纹路。
在黑纹中心,有一团活物涌动着向上攀延。
“西域嗜血蛊。”
—— 引自章节:第3章
沈烬舟道:“按她说的去做。”
宋拂衣微微一笑:“多谢小侯爷。”
她离开后,凌昭不明所以的嘀咕:
“少爷,她的话当真可信吗?会不会有古怪。”
沈烬舟看向腿上的绷带。
“她想搭上我们一起回京,需要名正言顺的理由,从山匪手下逃出来,再用我的人去救她的人,当然古怪。”
凌昭惊道:“竟有这样的心思?”
沈烬舟眉宇沉凝,宋拂衣说的属实,何氏要杀他,能调动这么多高手,身后必有其他人。
既然她背后有人,那他要对付的就不止区区一个女人,而是为何氏撑腰的幕后黑手。
宋拂衣......
沈烬舟微眯了目光,日后或许会是他的助力。
翌日上午,燕回带人救回萍儿和徐嬷嬷,宋拂衣飞鸽传书了一封信件送回京城。
两天后,她的马车抵达太傅府门前。
萍儿走上前对门房道:“去禀告老爷,大小姐回来了。”
一名管家模样的人从府里走出来。
“你就是从濉州回来的大小姐?”
他将宋拂衣上下打量,语气轻蔑。
萍儿不悦:“你什么态度?见到大小姐不行礼,还敢问这话?”
袁管家瞟了瞟宋拂衣的随从:
“夫人派的周妈妈去接大小姐,我没看见她,还不能怀疑她的身份了?”
萍儿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山匪,周妈妈和张李婆子被害了。你没看到周妈妈,这些人也不认识吗?”
她指着跟随周妈妈一起去接宋拂衣的四名小厮和丫鬟。
袁管家一惊,叫来一名小厮细问,而后道:
“原来真是大小姐,奴才是前年才在府中上任的新管事,眼拙没认出来,是奴才的不是。
夫人交代了,大小姐在外多年,回府的事宜低调,请小姐从侧门入府。”
“堂堂太傅嫡小姐回家,让走侧门?宋太傅是真心想接宋小姐回来还是怎么,也太过分了吧。”
另一辆马车上,凌昭望着这边的事好奇。
将宋拂衣送到太傅府后沈烬舟并没有走。
宋拂衣从小丧母被送到乡下,想来在宋家处境艰难,亲眼看到,的确如他所料。
“少爷,我们要不要过去帮帮宋小姐?”
沈烬舟道:“等等。”
看她怎么做。
面对袁管家的刁难,宋拂衣一个耳光掴到了他的脸上!
“我乃父亲嫡长女,远道归来让我走侧门?袁管家,这是虞夫人的意思还是你一个奴才的意思?”
“是虞夫人,把她叫出来,她不想让我回来我大可立即回濉州去!”
“若是你的意思,一介奴才,折辱主子,我看你是不想再当太傅府的管事了,不如打了板子逐出府去!”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