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风山雨歇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7-29 18:04:21
状态: 连载
字数: 11.54万字
阅读人数: 14.6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成为了大明亡国之君朱由检,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两天的倒计时!为了能够逆风翻盘,朱由检采取了驱虎吞狼的办法,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拖延时间的同时,让人散布假消息,打算提前让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还没反应过来的李自成,猛然听闻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清军朝着京师直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
第15章2025-07-29 18:04:21
【原文摘录】
此刻的朱由检欲哭无泪,拥有了原身记忆的他根本不用询问,已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当下所处的困局!
如今乃是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子时。
而崇祯煤山自缢的确切时间,就在三月十九。
也就是说,他只剩下两天时间,就得去那歪脖子树上挂着了!
“皇爷,王之心将杜勋带回来了!”
“正在大殿当中等着呢!”
王承恩的声音在寝殿门口响了起来,也将朱由检的思绪瞬间拉了回来!
杜勋!
不就是那个叛变投降了李自成的宣府监军太监么?
这刚好就是杜勋缒城劝降的档口啊!
好家伙,刚穿越过来,自己这个皇帝居然就要被一个太监居高临下的劝降了?
眼下内忧外患,九门封闭,仅靠着内城这点兵马,压根就守不住起义军的攻势!
更别说文武百官压根就没有多少抵抗之心,等到明天内城被攻破之时,满朝文武还能留在这金銮大殿当中的又有几人?
一想到曾经的朱由检在最后关头杀妻杀女,最后跑到煤山自缢,用一条绳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终结,心头就是突突直跳!
不行!
即便是还剩下两天时间,自己也必须要奋力一搏!
可自己该怎么办呢?
这地狱难度的天崩开局,仅有的两天时间,又如何能在绝境当中翻盘,让自己走出亡国自缢的困境?
系统呢?
该死的......都已经四面楚歌的绝境了,他居然还没有穿越者标配的系统?
是谁说的穿越必有金手指的,站出来我打不死他的!
“皇爷!”
王承恩的声音再次从背后传来。
“朕这就来!”
朱由检收敛心绪,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整理好了自己的龙袍,迈步朝着寝殿外走了出去!
乾清宫大殿当中。
只见东厂提督王之心躬身在侧,一旁乃是多日不见的的尚善监掌印太监、宣府监军杜勋。
“奴婢杜勋,见过皇爷!”
只见杜勋不卑不亢,似笑非笑的冲着朱由检拱手作揖,却不见行跪拜之礼。
“杜勋,你好大胆子!”
“朕问你,身为宣府监军,何故投降闯贼?”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个太监,脸色阴沉地质问道。
“皇爷,闯王势大,何必还要做无谓的挣扎呢?”
“今日奴婢前来,乃是给皇爷指一条活路,还请皇爷三思!”
杜勋却是不以为意,面色郑重地提醒道。
“你缒城入宫,乃是为闯贼说降?”
朱由检紧咬着后槽牙,一字一顿地质问道。
即便是他清楚杜勋缒城劝降的来龙去脉,此刻还是不免满腔的愤怒!
—— 引自章节:第1章
但吴三桂却以军饷不足为由,迟迟不肯入京。
至于南方的各路军队,基本都是缺粮缺饷的情况,即便肯北上支援朝廷,路上也会耽搁大量的时间,等他们赶到,黄花菜都要凉了。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便是能否抵挡李自成大军的关键!
眼下只剩下最后两天的时间,朱由检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促成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京!
既然吴三桂以缺饷为借口不肯发兵,那就只能剑走偏锋,逼他提前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了!
原本李自成攻破京师,就写了书信打算招降吴三桂。
只可惜吴三桂并不信任李自成,而陈圆圆被刘宗敏所辱,更是成为了吴三桂决定投降满清的导火索!
倒不是说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只是诱因罢了,为了一个女人肯定是不至于的。
更重要的还是整个关宁集团的生死存亡,夹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腹背受敌的吴三桂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
陈圆圆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选择的进程而已!
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进程!
“皇爷,这是为何?”
王之心在听完朱由检的吩咐之后,更是满脸的愕然之色。
“让你去你就去,为这么多做什么?”
“做好了朕回头重赏!”
朱由检瞪着眼睛不满地催促道。
虽然王之心是个软骨头,但在城破之前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眼下能用的人已然不多,东厂这点人马绝对要控制在手中!
王之心不敢多言,赶忙应声退了下去。
“襄城伯留下,其余众人先回去吧!”
等王之心离去,朱由检这才对着大殿内的几个官员吩咐道。
很快,乾清宫内就只剩下了朱由检和襄城伯李国祯二人!
“京营还剩多少兵马?”
朱由检也没废话,直接了当地询问道。
“回陛下,京营当前能战的兵力不足两万,仅有一万七千余人!”
“即便是算上东厂和锦衣卫,人数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五!”
身为京营提督,李国祯当前负责的是整个内城的布防,但他之上还有一个顶头上司,那就是同样身为九门提督的大太监王之心!
大明中后期很有意思,太监的权利大的惊人,包括军队亦是如此。
即便你是一军主帅,也得听监军太监的!
实际上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弱,但指望太监带兵打仗,那不就是帮倒忙么?
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压根就没发挥出来的空间,甚至还会被这些太监给坑了!
即便是在京畿之内,同样也是如此。
九门提督由太监担任,权利还在李国祯这个京营提督之上!
“如果全力守城,最多能坚持多久?”
—— 引自章节:第2章
朱由检直言不讳,眼下这三人都是当前可用之人,他用不着隐瞒什么,也算是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什么?陛下这又是何意?”
“若是吴三桂一怒之下降了多尔衮,清军入关便可长驱直入,岂不是引狼入室!”
朱由检的话,直接让三人惊呆了,李国祯更是一脸急切地开口提醒道。
“不......多尔衮是虎,李自成才是狼!”
“朕要做的就是驱虎吞狼,这也是眼下唯一能够解决京师之危的办法!”
“朕让王之心散步的消息,也不算是假消息,只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即便朕什么都不做,京师彻底被李自成攻陷之后,一切自然都会发生,吴三桂腹背受敌,投降多尔衮已成定局!”
“只有引关宁铁骑和清军入关,京师尚能有一丝喘息之机!”
“至少李自成能够给我们多拖一些时日!”
朱由检的计划其实很简单,但凡是他们能够在内城坚守,等到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大军抵达京城,李自成必然不敢再继续攻城。
如此一来,就能给己方争取更多的时间!
至于后续该如何破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也是眼下朱由检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
听完朱由检的计划之后,在场的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都在思考着这条计策的可行性。
“陛下,臣以为此计可行!”
“不过粮饷问题,陛下打算如何解决?”
李国祯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但基本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
经过朱由检这番详细的解释,他也明白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够翻盘的机会!
但计划虽然可行,眼下该如何解决粮饷,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你和王之心但凡是能够给朕守死九门,不放任何一人离开,粮饷问题朕自然就有办法解决!”
朱由检冷笑着说道。
大明穷么?
只能说穷的仅仅是朝廷和他这个皇帝而已。
老百姓没钱,朝廷没钱,皇帝也没钱,但是大明的这些官员勋贵,可不会缺钱缺粮!
李自成攻破外城之时,除了那些已经投降了的官员,大部分官员勋贵都及时将一家老小和所有财富迁入到了内城当中!
眼下这些钱粮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算是他不抄,等李自成攻破内城之后,也会抄了他们的家!
既然如此,这个恶人为什么就不能由他朱由检来做,非要便宜李自成?
“臣李若琏,参见陛下!”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匆匆而来,对着朱由检跪拜道。
“平身吧!”
“李若琏,锦衣卫当前还有多少人手?”
朱由检开门见山地询问道。
—— 引自章节:第3章
朱由检看到李若琏和王之心都露出了欲言又止地神色,当即心头一动,沉着脸说道。
闻言,在场的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相当的精彩!
这位皇帝陛下现在说话都这么粗鄙了么?
“陛下......抄家没问题......就是......就是如此这般抄家,怕是会让群臣人心惶惶,免不了有人会趁机生事......”
李若琏和王之心对视了一眼,吞吞吐吐的样子显得有些心虚。
“襄城伯,让你的京营分出点人手稳定内城局势!”
不等两人把话说完,朱由检就对着李国祯吩咐了一句,随后似笑非笑地望着李若琏和王之心继续道:“不就是怕你们平日里干的那点事情,被人咬出来么?
“真当朕不知道你们平日里那点德行?”
“放心吧,朕还不至于卸磨杀驴,你们只要把这件事情办妥了,以前你们做了什么,朕懒得高兴管,权当不知道!”
“这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了?”
朱由检明白,李若琏的锦衣卫和王之心的东厂都不是什么好鸟,平日里也没少和一些官员沆瀣一气!
让他们这般抄家,没准就抄到他们‘自己人’头上了,到时候没准就得把他们都给拉下水。
这是怕东窗事发之后,自己找他们清算呢!
“谢陛下!”
李若琏和王之心闻言,不由长松了一口气,赶忙跪地叩谢。
“赶紧去办,越快越好!”
“记住,你们最多只有两天时间,两天之内一定要把事情给朕办妥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对着二人催促道。
两人闻言,这才领命而去。
“那陛下,臣也先下去安排布防!”
李国祯见状,也打算赶紧回去配合一下李若琏他们的行动,毕竟这抄家得来的粮饷,可是京营接下来能否守得住的关键!
“慢着!”
“你手中还有多少火器?”
朱由检却是喊住了李国祯,话锋一转地询问道。
“这......三眼火铳还有三千多支,舀炮和虎蹲炮总计十八台!”
李国祯面色有些尴尬地解释道。
光是靠这点火器,想要守住内城肯定捉襟见肘。
“只有这么点么?”
“这样,你从京营当中抽调三千人出来,条件是不惧高,同时人一定要机灵,年纪不得超过三十岁!”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但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而是继续吩咐道。
“敢问陛下要这三千人做什么?”
李国祯满脸诧异道。
“你先把人选出来再说,朕自然有用处,接下来能否出奇制胜,就看这三千人了!”
“赶紧去办!”
朱由检并没有多解释的意思。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