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流光一剑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5-24 12:24:51
状态: 完结
字数: 5.56万字
阅读人数: 17.0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高考在即,身患阿兹海默症的奶奶每天都会给我发“高考倒计时短信”。然而,奶奶早已去世......
【目录】
第一章
...
第二章2025-05-24 12:24:51
【原文摘录】
我扫了一眼,刚准备收起,手机又再次震动起来。
是爸爸的来电。
“爸,什么事。”
“你奶奶今早走了,我已经帮你请了假,你现在到医院来。”
我大吃一惊,随即僵硬地应了一声,手机从我的掌中滑落。
原来刚才那条,就是奶奶给我最后的短信。
来到医院,我看到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奶奶整理遗容。
她的手里仍然双手握着那部每天给我发短信的老年机,放在胸前。
我几乎可以想象,当她给我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后,就溘然长逝的样子。
泪水夺眶而出,我扑跪在了病床前:“奶奶!你为什么现在就走了啊——!”
奶奶已经年过九旬,患有阿尔兹海默症。
很多事情她都忘记了。
忘记了父亲是谁,母亲是谁,甚至有时连自己是谁都不记不清了。
但她却唯独记得,我是她的孙子,今年要参加高考。
每天,奶奶都会用她那部老年机,在早上八点给我发一条“倒计时短信”。
最初,是长段的叮嘱。
之后,变成了短句。
有一段时间,只剩下了数字。
但过了一阵子,又变成了简单的问候。
我心里很清楚,奶奶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
即便如此,她依然还记得我,关心我,让我既感动,又揪心。
每天放学,我都会来医院探望奶奶。
插着氧气管的她,说话都已经有些含糊不清。
每次看到我,总像是生怕再看不到了似的,用力抓着我的手,不断“小林,小林”地喊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她喊一次,我就应一声。
直到最后,奶奶累了,才慢慢松开手,沉沉睡去。
奶奶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老革命,一生心血都投注在科教事业中。
最大的遗憾,就是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不是看书搞研究的料,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下海经商。
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家里再出一个大学生。
可惜,奶奶看不到了。
病床上,奶奶已经溘然长逝。
因为病痛的折磨,奶奶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但是抓着老年机的手,却非常有力。
两个工作人员费了好大劲,也没能掰开奶奶的手。
“算了,就把这个也一起火化了吧。”
在爸爸的建议下,手机就这么被保留了下来。
情绪崩溃的我,在医院里哭得很伤心,一度有些失控。
我不愿意相信,明明只剩这么几天就要高考,奶奶却先坚持不住了。
父母好不容易才把我拉到一旁。
“小林,你别难过,奶奶这个年纪走了,是有福了。”
“奶奶生前最关心的就是你的学业,你可千万不要辜负了她啊。”
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勉强点了点头,振作了一些精神。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但是,这种惜字如金的句式,还有发送的时间,又确实和奶奶每天发给我的短息如出一辙。
我分明记得,手机一直握在奶奶的手中,最后和遗体一起火化了。
放学后,我赶紧回到了家,拿出手机询问父亲。
“爸,这是怎么回事?”
“嗯!?”
父亲的表情惊讶中,又带着一丝惶恐:“不可能啊,奶奶的手机跟着她一起火化了,号也应该已经注销才对了。”
连父亲都这么说,那我就不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
我不安地问道:“难不成,真的有鬼?”
父亲笑道:“傻孩子,说什么呢,奶奶是多好的人啊,怎么会变成鬼呢。”
“那......那这个短信要怎么解释?”
这时,父亲忽然话锋一转:“不过,也难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嘛,她到死都握着那个手机不放,只怕里面有什么她的心愿未了。”
“心愿吗......”
奶奶的心愿,我当然是知道的。
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高考在即,这会不会是父亲为了让我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然后专心考试而设置的善意谎言?
如果是这样,那未免也太小看我了吧。
“爸,这该不会是你在忽悠我吧?”
“怎么会,你回拨一下试试不就知道了?”
我试着拨了回去。
铃响了一会儿之后,收到的只有提示音——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
我又试了几次,并且仔细听屋里有没有什么动静,但是结果都一样。
“怎么样?”
“......”
面对父亲的提问,我一言不发,放下了手机。
如果手机号没有注销,或者简单关机,那么得到的提示音应该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或着“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
而这个“空号”提示音,说明奶奶的手机号确实已经注销了。
我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小林,别怕,奶奶一直都是最疼你的,一定不会害你的。”
“嗯......”
我迟疑地点点头。
“好好考试,完成奶奶最后的心愿。”
“嗯,一定,那我看书去了。”
虽然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怪力乱神。
但这次,我似乎不得不信。
甚至,有一点想要相信。
我拿出作业,奋笔疾书。
第二天是一个阴天,乌云低沉,随时可能下暴雨。
八点,手机准时响起。
我拿出手机一看,果然又是来自奶奶的短信。
奶奶:还有11天,要下雨,带伞了吗?
我浑身一颤,紧张地环顾四周。
一切如常,只有早读的同学和巡视的老师。
然而,我却感到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
—— 引自章节: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