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启凡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5-03 07:51:36
状态: 完结
字数: 9.81万字
阅读人数: 4.3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机器的创造服务于人类的发展。但是人类是否能真正地驾驭这些机器?二十年前,一台能复制人的相机被修相机的田师傅捡到。他的学徒出于好奇,用这台相机造出了一个个活人。复制出来的活人因为和本体一模一样,就如同本体的影子一般,因而得名。一场血案的发生打破了本体和影子和谐共处的局面。人性的猜疑和自私在人类自身地位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七章2025-05-03 07:51:36
【原文摘录】
我不知道我的名字,来自哪里,又为何会来到这里。我失忆了吗?还是,我本来就没有记忆。
这二者之间有区别吗?有的。失忆的人,追寻的是过去,而没有记忆的人,着眼的只有未来。截然相反的方向,怎么可能会走出一条路来呢?
我被人群带动着,略微僵硬的脖子指挥着眼睛观察周边的建筑。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熟悉的道路,建筑,甚至还有熟悉的人。原来这一切都是我熟悉的。可是,都熟悉,偏偏却都记不起。
我脑子里突然迸出了一个“家”字。对,我的家应该就在这里。我举目四望,人潮涌动,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脚步漫无目的地踏在厚重的青石板上。青、灰、白铺满了整个城市,让我感到极度的不安。
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抹绿色,我立即靠了上去,想从压抑之中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也不知谁这么好心,将一盆长着白色花瓣的花摆在自家店铺门口的木架上。淡淡的香气改变了店门口这片小小空间的氛围,甚至影响到了经过这空间的路人。
我呆呆地看着这盆花,不愿意再转头回到刚才的死寂中。就在这个时候,花后面虚掩的店门打开了。一个小女孩从门里面走了出来,她的手上拿着一把五彩斑斓的彩虹伞。此刻,她正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我看看她的小脸,又看看她的花雨伞,顿时感觉我的世界鲜艳了起来。
小女孩见我直盯着她,羞涩地抿了抿嘴。我试着动了动我僵硬的脸,艰难地挤出了一个微笑。笑容很快有了反馈,她的嘴角一点一点地上扬,速度慢地,甚至将整个时空都拽地慢了下来。我心里第一次涌起了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是那种在心里铺了一层砂糖似的愉悦。我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一切,不愿开口破坏这愉悦的沉默。反倒是小女孩先开口了:“叔叔,你也是来找东西的吗?”
“嗯?”我有点疑惑。
她用足力气将伞举起,指向这家店铺的招牌,顽皮地回头冲我一笑。老旧的木头牌子上面写着“古州失物招领处”。
我盯着这块木头牌子,久久没有动弹,却不料小女孩把伞一放,直接把我拽进了那扇木门后面。木门后,一股霉味迎面而来。这味道应该是堆在两边墙角的杂物散发出来的。再朝前一看,正对木门的柜台后面,一道逼人的目光向我射来。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耸了耸鼻梁上的眼镜框,正上下打量着我。
小女孩小跑到柜台后面拉着老头的手说道:“杨爷爷,这个叔叔掉了东西。”
—— 引自章节:序幕
失物招领处的老头收留了我。现在,我也和那些堆在屋子角落里的衣服,扫把一样,成为了等着别人来认领的杂物。我没有和老头说话,就那么站着。毕竟,一个杂物,哪有和人说话的资格!
从中午,一直等到了傍晚,门外,天色慢慢变暗。老头一声不吭地站起来,从腰间拿出一串钥匙站在柜台后面看着我。我知道,我该走了。不等他说话,就径直走到了门口,站在那盆白花旁边,呆呆地看着人渐稀少的街道。夕阳,给这个世界洒上了一层绝望的暗红色。
老头拿着一根拐杖走了出来,锁好门之后也没有看我一眼,直接就走开了。大约也就五六步,他的拐杖没再向前。我好奇地看着他。似乎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他把拐杖重重地往地上一杵,扭头直勾勾地看着我,问道:“你今晚就打算一直站在这里?”
“我,我不知道。”我低下了头。
“造孽啊。来吧,我带你去找个能帮忙的人。”说完头也不回地朝着十字街口走去。
我迟疑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立马拔腿跟上了他。
走到街口,又折向西走了大约五分钟后。他在一个铁门前面停下了脚步。大门已经关上了,我跟着他从旁边的侧门走了进去。一个年纪稍小的中年胖子从侧门旁的房间里走出来拦住了他。
“老东西,所里都下班了,来干吗?”那中年人微笑着问道。
“我来找我儿子,怎么,你要拦我啊?”
“嘿,你个臭老头,有个儿子说话就是不一样啊。去去去,小杨在档案室整理文件,赶紧去,找完陪我下几盘棋。”那中年人笑得更好了。
说完,他看了我一眼,只是那么一眼,目光却黏在了我身上。我被他盯得浑身不舒服,无奈之下只好迎上了他的目光。可能是发现我没有跟上,招领处的老杨转过头看了看,却发现我和那个中年人都呆站在那里。于是折回来,问道:“老马,你搞什么鬼?别吓着人家。”
那个叫老马的胖子皱着眉头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我说道:“不可能啊,你怎么又来了?”
“又”,我一听,脑袋瞬间就膨胀了起来。“又”这个字,只能用在那些拥有过去的人身上,其本身就带有第二次的意思。而对面的这个人见到我的第一面就用了“又”这个字。说明这个叫老马的人,肯定见过我,知道我过去的事情。我紧张地盯着他,生怕漏掉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老杨见事情不对,上前一步问道:“老马,你是不是认识这个后生?”
老马没有理会他,而是朝着我试探性地问道:“五年前,你来过古州,你还记得吗?”
五年前,我连昨天的事情都不记得,更何况五年前。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雨水顺着房檐缓缓滴落下来,路上的行人纷纷收起了自己的伞,将其作为拐杖,好让自己不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跌倒。古州,依然是青色的建筑,青色的地面。一场大雨过后,雨水冲泡着整个镇子,散发出恰如我面前杯中茶的清香。我坐在茶馆的二楼,却沐浴在溢满整个镇子的茶香中。
医院是昨天老马带我去的,据老马说,那个大夫是五年前给我看病的那位。五年后,她已经不记得我了,就像我没能记住她一样。这里看病的流程很简单,她问了我几个问题,又拿着手电筒照着我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最后的结果也很简单:没什么大问题,回去休息几天,多喝点水就好了。
我迷迷糊糊地走出了那栋弥漫着药味的三层楼房,不知所措地看着医院两侧爬满墙壁的绿色藤蔓。蹲在一旁吸烟斗的老马见我出来立马站了起来,刚想问什么,就看到了我失望的眼神。于是他不再说话,撑着那把生了锈的大黑伞跟着我走进了雨中。是不是因为没有记忆,所以观察力特别敏锐?我分明看见了他的脑袋两侧,长出了前几天还没有踪影的白发。
我的确没有了记忆,但我相信之前的生活经历一定在我脑子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好让我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包括吃饭、睡觉以及正常人该有的羞耻心和愧疚感。这几天老马一直在陪我,我住在他家,和他一起吃饭,却没有付出一点报酬。老马这样对我只是因为我和他的人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交集。试想一下,五年前,如果老马没有遇见我。那么现在的我,就会像茶楼下的那个乞丐一样,在刚才的那场大雨中,瑟瑟发抖地躲在墙角骂天骂地。
想到这,我不禁抬起头,默默地看着老马,我要把他的脸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为的就是下次走丢了之后,再次见面时,我能先喊出老马的名字。这,是我唯一能回报给老马的。
老马的脸被缭绕的烟雾遮挡着,忽隐忽现。他似乎是注意到我的眼神了,但是他没有回头看我,而是朝楼下努了努嘴。我转头朝楼下看去。一帮孩子正在路上嬉戏打闹,其中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姑娘特别显眼,因为扎辫子的头绳是红色的,所以在整片青色中独树一帜。此刻,她正用她的双手鞠起路边的积水,奋力地朝她的同伴泼去。同伴们也不甘示弱,开始还击。路面上顿时乱作一团。那些积水被泼到了阿婆的裤脚上,阿婆露出了两颗大门牙;又泼到了墙角边的乞丐身上,乞丐也跳进雨后的街道和孩子们玩作一团。于是,整条街都活了起来。
老马看了很久,终于说话了:“你现在就和这帮孩子一样,什么牵挂都没有,一身轻松。”
我又望向他,以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力道点点头。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镇子很小,但也是因为小,所以亲近。镇上的人都知道,派出所看门的老马,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伙子。于是,好心的古州人开始给这个小伙子送东西。卖米的送米,卖鸡蛋的送鸡蛋,卖衣服的送来了几件防寒的衣服。
老马说:“小蓝,你真是好福气。也就只有在古州,才这么有人情味。”说完,他指了指那一袋大米,接着说:“就这些米,足够你吃几个月了。”
我咀嚼着这句话,没有回答。在我的潜意识里,如果我碰见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帮他。但是,为什么老马却说,只有在古州,才是这样。那么外面的世界,到底又是怎样的呢?我没有深入地去想,因为我是幸运的,漂泊到了一个这么“有人情味”的地方。而幸运的人,总是不愿意深思为什么自己如此幸运。
我在这里扎根了,镇子上的人见到了我,会笑着和我点头。有几个老奶奶,见到了我,甚至拉着我的手,边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方言,边用袖子抹眼泪。我好像成了悲剧的代名词,但是那又怎样,就像老马所说,古州已经好几年没有陌生人进来了。我的出现,给整个镇子添加了一种新的情绪,无论悲喜。
老马找了派出所的领导,看能不能帮我找个工作。领导很想帮我,但是派出所里的确没有适合我的岗位。说完领导正要走,忽然又停住脚步,回过头对老马说:“镇上不是缺司机吗?干脆让他跟着赵师傅学开车,这样也是一份工作,赵师傅也不至于太苦,两全其美啊。”
老马笑着说:“李所长,我们再考虑考虑吧。”
李所长接着说:“那行,你再好好想想。”说完就走了。
我兴奋地对老马说:“对啊,老马,我可以去做司机啊。”
老马笑着看着李所长走远,然后立马沉下脸,抖动着胡子,压低声音对我说道:“可以个屁,那是什么工作,镇子里有多少师傅在那条路上出过事,你知不知道。你那是去送死。”说完,他双手一背,黑着脸走回了值班室。这是他第一次冲着我发脾气。
我看着走远的李所长,又看着生气的老马。一种无奈之感,慢慢升起。
我低着头跟着老马走进了值班室,想看他,又不敢看他,这种尴尬,一直持续到下午。一个大妈提着一只刚宰好的鸡,找到了老马说:“老马,我听隔壁张婆婆说,你儿子来找你啦。你看看,你在古州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你还有个儿子。呀!在这呢,都这么大了。”
—— 引自章节: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