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奇异果果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5-01 10:30:20
状态: 完结
字数: 5.46万字
阅读人数: 13.8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重生+改嫁+虐渣+甜宠+权谋】漓安长公主夏知雪为了自己的首辅丈夫,残害忠良,欺压百姓,遭万人唾弃。哪料敌军入侵后,她竟是被丈夫亲手送上刑场。 重生到大婚当日,渣男携平妻逼婚,她果断换夫改嫁下等家仆,绝不再助纣为虐。 朝堂腐败,她便肃清乱臣; 皇兄惨死,她便以私兵誓死相护; 百姓动乱,她便为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5-01 10:30:20
【原文摘录】
城内硝烟弥漫,一架囚车自长公主府而出,昔日光鲜亮丽、嚣张跋扈的漓安长公主,早已没了往日容光。
夏知雪望向押解她的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她自十八岁嫁给江政言后,一心为他筹谋,助他从七品小官,一路升至内阁首辅。
为他,夏知雪豢养私兵、刺杀朝臣、屠戮百姓,荒淫残暴的罪行她做了个遍。
到头来,却只得到他一句:“当初,你不该动她。”
街道四周,围满了穷苦的百姓,他们看到江政言,却满目笑容,纷纷跪拜。
“谢谢江首辅一心为民,为我们求得平安盛世。”
“感谢江首辅大义灭亲,杀了这祸国妖女!”
“江首辅为我们弃暗投明,实乃现世活佛。”
夏知雪看到眼前的场景,只觉得可笑,一个通敌叛国的罪臣,竟被这些愚蠢的百姓当做是救世主。
若他们知道,自己的救世主才是鱼肉他们的人,不知该有何种神情?
囚车行至刑场处,她被押解着走向铡刀处,场下的喧骂声此起彼伏。
她绝望地闭上双眼,国破家亡,皇兄已死,她再无牵挂。
耳边的咒骂声逐渐模糊,她清晰地听到铡刀落下的声音,可嘈杂声依旧络绎不绝。
这刽子手怎么这么磨蹭?不是早该人头落地了吗?
嘈杂声越来清晰,她忍不住睁开眼睛,却被眼前的红布遮住了眼睛,什么都看不到。
忽地,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忽然响起,她猛然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刑场。
她急忙拽掉头上的红布,想看清眼前的状况。
红布滑落,眼前红红火火的长公主府,让她的神情恍惚。
她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衣服,又看了下掉落的红布,顿时反应过来,这是她成亲的那天。
地上的哪里是什么红布,是自己的红盖头,与之前一模一样的款式。
她重生了!
她竟然重生到了嫁给江政言的这天,重生到了自己的十八岁!
红盖头掉落,她身后的女官急忙捡了起来,要为她重新盖上。
夏知雪伸手拦住了她,将那盖头拿在手上,说道:“不用盖了,反正一会儿也要再掀开。”
女官不解:“殿下,这盖头该有驸马爷揭开才好,不然不吉利。”
夏知雪没有说话,拿着红盖头,望向了大门外。
她记得,用不了多久,江政言就会带着一个女子过来,对她说,这是他的妻子。
这个时候,她才知道,原来江政言在参加科举之前,便已经成婚,可他却从未向任何人提到过。
他高中状元,皇兄高兴,又见他和自己年纪相仿,当即就问了她的意见,赐了婚。
—— 引自章节:第1章
可她一个人根本拦不住那么多人,她抬头看了一眼夏知雪,忽然起身,拉着她衣袖,说道。
“妹妹你和夫君的婚事是陛下钦点的,咱们马上就是一家人了,你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欺负夫君,还是快让他们住手,你们赶紧拜堂吧。”
夏知雪拽过自己的衣袖,无所谓道:“陛下是给本宫赐了婚,可这天底下又不止一个江政言,怎么能说这个放荡子是本宫的夫君呢?”
江政言的衣裳已经被脱下,听到夏知雪的话,顿时恼火道:“夏知雪你胡说什么,当日在大殿上,你我都在,陛下点名赐婚,这驸马不是我还能是谁!”
此刻乔宛也慌张起来,这驸马爷的名号可比一个七品县令的名号重要得多。
“是啊妹妹,难道你还想抗旨吗?”
“抗旨?”夏知雪看着他们两个,冷笑了一声。
两人顿时心虚起来,不过江政言的身板很快就直了起来,就算她是陛下的亲妹妹又如何,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
夏知雪环视一周,这屋子里的人她都认识,有王亲贵族、有朝臣子嗣,有相侯公爵,只是没有一个叫江政言的。
她叹了口气,看来没有其他的办法,她只能从这些小厮中挑个长得顺眼的。
“去把这身衣裳给他穿上。”夏知雪指着一个清秀的小厮,对女官命令道。
众人皆是一惊,纷纷回过头看,只见一个身着相府家仆的小厮站在那里,这小厮看着虽清秀,但身姿英挺。
细看他的那张脸,这才发觉,长得也是极好看。他眉眼修长,鼻梁挺拔,薄唇淡如水,即使身着小厮的衣裳,也透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贵气。
不知是不是刚做工没多久,他身上没有家仆的那种卑躬屈膝,反倒多了些市井的放荡气息。
这样一个人放在达官显贵中,是最上不得台面的,要规矩没规矩,要态度没态度,看到公主点名要他,竟然还不赶紧跪下来谢恩,也不知傻愣在那里做什么。
夏知雪身后的女官见状,也劝阻道:“长公主殿下三思,此人身份低微...”
“行了,别那么多废话,赶紧去给他换衣裳。”夏知雪打断她后,又朝着到场的宾客致歉道,
“各位,本宫大婚之日出了些小状况,还请莫要见怪,待我夫君换好衣裳,再行仪式。”
欧阳亦谦被夏知雪的人带走的时候,他身后的侍卫差点就拔刀了,后被欧阳亦谦眼神警告,这才没动。
他们这次到漓安国,本就是要在暗中打探情况的,不能声张,眼下的情况虽然混乱了些,但总归是没有危险的,还是低调行事的好。
—— 引自章节:第2章
“自是真的,奴婢还听说,他回家的路上,跑得匆忙,将那鞋子都跑掉了,最后还是他带来的那个女人,给他捡回去的。”
“呵呵呵,那乔宛对他倒是衷心。”
“什么衷心啊,是那江政言跑一段,回头喊她一句,跑一段回头喊她一句,她想走都走不了。”
夏知雪回忆着上一世和乔宛“和睦”相处的日子,这人虽然出身低微了些,但却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
上一世,她能将乔宛留在府上一年才杀她,也是因为她很会在自己面前卖好。
稍微察觉到自己对她有不满的之时,她便会想尽办法讨自己欢心。这让夏知雪明知道她不怀好意,可还是会忍不住心软。
现下想来,若不是江政言躺在自己的枕边还在念叨着她的名字,自己绝对不会在一气之下杀了乔宛。
到了婚房,夏知雪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到床上就不想再起身。
欧阳亦谦自然而然地坐在了她的旁边,没有察觉到丝毫的不妥。
侍女见到后,愣了下,问道:“殿下,这交杯酒还喝吗?”
夏知雪一手拖着侧着的头,打量着欧阳亦谦,别说,这人仔细一看,可比江政言好看多了。
“喝,新婚之夜怎么能不喝合卺酒。”
侍女顿悟,当即去给两人倒酒。
合卺酒入口,繁琐的成婚仪式最后一项也结束,几个侍女收好酒壶,道了几句贺词,离开了婚房。
空荡荡的房间里顿时只剩下他们两人,夏知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没有了解他。
“小六子”这个名字,还是听他的同僚说的,他虽是在相府当差,可丞相大人根本就不认识他,说明这人在家仆里也不受重视。
想到这里,夏知雪不免有些心疼他,白瞎这么一张好看的脸,若是没有遇到自己,日后指不定要被什么人糟蹋呢。
被审视的欧阳亦谦,如芒在背,夏知雪那普度众生的眼神,看得他坐立难安。
他急忙起身,拱手行礼道:“公主殿下您休息吧,我去门外守着。”
说着就要出去,却被夏知雪喊了回来,“洞房花烛夜,驸马爷守在门外是什么意思?”
欧阳亦谦不解道:“殿下嫁给我,不过是要解燃眉之急,我总不能真的留在婚房,占公主的便宜吧。”
“还是个聪明的,不错。可你既知道本宫是要用你解燃眉之急,那你新婚夜守在外面的消息传出去,本宫这努力不就白费了。”
欧阳亦谦心底一慌,这公主难不成想假戏真做!
“可......”
“别可是了,柜子里还有被褥,你睡地上。”夏知雪打断了他的话,转身钻进了被窝,累了一天,她要好好休息休息。
—— 引自章节:第3章
“皮相确实不错,怪不得能让知雪做出这么冲动的事来。”夏知渊赞许的话中带着满院的语气,没有看夏知雪一眼,而是走到案前坐下,饮起了茶。
夏知雪见状,不用多想也知道他是在气昨天的事情,并未告知于他。
小心翼翼地问道:“皇兄可是在生臣妹的气?”
夏知渊冷哼一声,嘴硬道:“没有,公主殿下有勇有谋,婚姻大事都能做主,朕怎么敢生你的气。”
看来不仅是生气,还气得不轻。
夏知雪上前接过大太监手中的茶水,自己给他斟茶。
“皇兄,这件事没有跟前跟您商量是我的错,可那也是因为江政言办事太混蛋,事发突然,我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那江政言确实是个混蛋,可朕不是派了宫里的女官陪着你,为什么不让她来告诉朕。”夏知渊越说越气,“大不了朕亲自过去断了这亲事,你也不能...”
他看了一眼欧阳亦谦,这人面对自己时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坦坦荡荡地站在那里,让他原本说的话都改了口。
“也不能在堂上随便拉个人就嫁了啊!”
“皇兄这你可误会我了,我怎么会随便找个人就嫁了。”
夏知雪放下手中的茶壶,将欧阳亦谦拉到他面前,同他分析道,
“皇兄你看,这小六子是家仆出身,既没钱又没权,虽然是相府的人,可丞相大人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朝中没有任何站队,那也能代表我公主府不会站队。
现在朝堂争端诸多,内阁与相府,文臣和武将,还有寒门子弟对朝中世家也早有不满,皇兄想要解决这些争端,一把位高权重的刀自然是少不了的。”
她对朝中之事侃侃而谈,几句话就将夏知渊眼下头疼的问题,一一指出。
这让一旁的欧阳亦谦,朝她投来欣赏的目光。
昨天换夫一事,他还只是觉得这个漓安的长公主确实聪慧,今日的言论,让他惊叹夏知雪的睿智。
夏知渊刚才说她有勇有谋,他起初还没什么感觉,眼下却觉得,以夏知雪的聪明才智,若是男子,他们想要攻下漓安,只怕是要难如登天。
不只是欧阳亦谦,登基了两年之久的夏知渊,听到她这些话,也有些错愕。
夏知雪什么时候懂得这些了,她从不过问朝中之事,怎么忽然之间知道了这么多。
他疑惑的眼神落在欧阳亦谦身上,难道,跟他有关?还是得找人查一下他的底细。
可夏知雪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图,阻止道:“皇兄想多了,小六子对这些毫不知情,是臣妹想为皇兄分担,这才找翰林院的几位大人,打听了一些朝中的事情,分析出来的,皇兄若是不信,可找来翰林院的大人们问上一问。”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