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甄家小二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20 13:32:46
状态: 完结
字数: 3.12万字
阅读人数: 16.6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每天看啥说啥,想啥说啥,想说就胡说八道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看看乐呵乐呵得了!自从开始胡说八道,整个人精神状态稳定多了!
【目录】
第1章 人生的意义都在请假外
第3章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是什么?
第2章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第4章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第6章 努力存钱才是人间清醒
第5章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第7章 努力赚钱的意义是什么?
第8章 钱到底多重要?
第9章 一定要对钱有概念!
...
第10章 读书的意义2025-04-20 13:32:46
【原文摘录】
事实上,我们生活的重心似乎被工作所占据。除了工作,我们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如结婚需请婚假、生病需请病假、生育需请产假,以及因其他无法工作的原因需请事假,甚至亲人离世也需请假处理。这些重要时刻,似乎都只能在工作的间隙中得以完成。
自童年起,我们便被引导着踏上一条以学业为基、工作为终的既定轨道。从小学至大学,历经数十载寒窗苦读,其终极目标往往指向一份理想的职业。我们被灌输“敬业”的精神,将工作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仿佛它构成了我们存在的全部价值。
然而,当我们停下脚步,冷静审视这一现状,不禁要问:这真的是生活的真谛吗?人生的意义,难道仅仅在于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以换取维持生计的金钱,然后在短暂的假期中仓促完成那些本应成为生活核心的事件?
诚然,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着我们的生存、生活,乃至享受生活的点滴。通过工作,我们得以学习新知、拓宽社交圈层、实现个人价值。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当我们的时间、精力乃至情感都被其牢牢束缚时,我们是否还能触及到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系了。工作,仅仅是生活这幅多彩画卷中的一抹色彩,而非全部。它应当是我们追求生活目标的助力,而非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我们应当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但更应懂得在工作之外,去探寻那些真正能够滋养心灵、丰富人生的元素。
结婚、生子、陪伴家人、旅行探索、学习新知、追求个人爱好……这些才是构成我们人生画卷的斑斓色彩。它们不应被挤压在工作的缝隙之中,而应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与主旋律。我们拥有权利,也具备能力,去自主规划我们的生活,让工作成为服务生活的工具,而非主宰生活的力量。在这样的生活哲学下,我们才能更加自由地追寻人生的真正意义,享受那份由内而外的幸福与满足。
在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和谐共生中,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主宰。然而,要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压力重重的社会环境中。尽管如此,我们仍需不懈地探索,以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 引自章节:第1章 人生的意义都在请假外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风雨和挑战。人们常以为,最难的时候莫过于一事无成、身无分文,或是负债累累、求助无门,甚至疾病缠身、回天乏术。然而,有一种困境,远比这些外在的磨难更为深沉和难以言说,那便是心力的彻底衰竭。心力,并非单纯追求成功的执念,而是一种能够坦然面对世间万物的淡泊与从容。
当一个人的心力耗尽,他不再有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这种衰竭,不是肉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灵深处的枯竭。它让人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当下的感知,甚至对过去的回忆都变得模糊不清。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往往感到自己仿佛被抽空了一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世间的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王朝会更迭,钱财会散尽,大脑会老化,记忆会模糊,身体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腐朽。百年之后,无论曾经多么辉煌或落魄,每个人都将化作一抔黄土,回归自然的怀抱。这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宿命。
我们从虚空中来,最终又将回到虚空中去。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也带不走任何身外之物。因此,我们最大的底气,应该是对一切离别的豁达接受,对一切发生的坦然面对。过去已成历史,未来尚未可知,唯有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握和珍惜的。
放下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专注于活在当下,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度过每一个现在。珍惜每一个瞬间,感受每一次呼吸,品味每一份情感,这些都是生命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挫败而心灰意冷;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迷茫和恐惧。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塑造了我们的坚韧和勇气。它们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结果,而是专注于过程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了美好和惊喜。每一次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提升。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
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足够美好。你的笑容、你的泪水、你的喜怒哀乐,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如果没有了你,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将失去意义。因此,请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存在。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也不要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 引自章节:第3章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是什么?
他们不禁仰天长问:在这浩瀚的人生旅途中,我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为了拨开这层迷雾,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或许能从中捕捉到一丝灵感的火花,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首先,让我们走进真树的世界,这位被誉为日本第一宅男的传奇人物。在过去的27年里,他的足迹未曾离开过家门,依靠着父母的退休金,他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游戏是他的骑士,电影是他的公主,网络则是他探索未知的魔法地图。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或许单调乏味,甚至被贴上“失败”的标签。然而,真树却在这片狭小的天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对他而言,宅家的世界宽广无垠,足以承载他所有的梦想与追求。这种看似自我封闭的选择,实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对人生意义独特而深刻的诠释。
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位年轻旅者的非凡旅程。他就是凯文·凯利,一个怀揣着相机和自行车,勇敢踏上环球探险之路的20岁青年。从南太平洋的神秘岛屿到非洲大陆的原始部落,他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世界的多样与奇妙。随后,他又将探索的触角延伸至思想的殿堂,与全球顶尖的科技创业者、思想家和国家领袖深入交流,最终将这些宝贵的经历凝聚成一部部预测未来的著作。凯文的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求知之旅,他通过旅行与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边界,寻找着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知识与智慧。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像真树或凯文那样,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在现实的洪流中,更多的人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成为大厂中的一颗螺丝钉。他们或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或是怀揣着梦想的职场新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踏入了高薪科技企业的殿堂。然而,随着职位的晋升和责任的加重,他们却逐渐迷失在了无尽的忙碌与竞争中。曾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同,在日复一日的加班与压力中消磨殆尽。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意义,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了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这种看似光鲜亮丽的人生模式,虽然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与满足,但却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成长,导致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迷失了自我。
—— 引自章节:第2章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探讨何为真正的努力之时,我们往往会遭遇这样的情境:收入未达预期,便有人归咎于你的不够努力;晋升之路受阻,同样有人指出是你的努力不足;学业成绩不尽人意,亦是如此,努力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尺。凡此种种,当结果与期望存在偏差,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回响——是你还不够努力。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成功与努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呢?
从主观感受而言,我们或许会毫不犹豫地认同这一观点,毕竟“不努力何以成功”的言论早已深入人心。孩提时代,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耳提面命,要努力学习,否则将面临种种不利后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努力本身,并不足以推动成功的车轮滚滚向前。真正决定成败的,是那些能够持续产生积极结果的行为。
以塑造良好身材为例,你无需刻意努力减肥,只需坚持每餐适量,控制热量摄入,身材自会日渐匀称。
比如:小李是一位健身达人,他拥有令人羡慕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然而,他的成功并非来自“努力锻炼”,而是来自科学的饮食计划和持续的有氧运动。他每天按照营养师的建议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同时坚持每天跑步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通过持续的行动,他逐渐塑造出了理想的身材。
同样,若想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也无需费尽心力打扫,只需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整洁便如影随形。至于练就一手好字,临摹佳作远比盲目努力更为有效。
因此,成功的秘诀在于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并持之以恒地前行。即便过程中看似轻松随意,只要完成了成功所必需的关键步骤,无需过分努力,成功亦会水到渠成。试想,若有人自幼每日奔跑20公里上学,长大后参加马拉松比赛自然水到渠成,无需刻意努力。因为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成为马拉松选手的必备训练。
反之,若未经此等历练,贸然参赛,或许只能勉强跑完5公里便气喘吁吁,肺部仿佛要炸裂一般。即便你咬紧牙关,勉强再坚持几里,但身体已不堪重负,最终只能黯然退场,甚至昏厥在地。醒来后,你或许会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待你?明明已经如此努力,为何仍无法触及成功的彼岸?
其实,成功与努力之间并无绝对的关联。真正的成功,源于你清晰地知晓自己的目标,并明确哪些行为能够助你达成心愿。随后,你只需专注于这些行为,其他的一切,皆可抛诸脑后。譬如,当你夜晚渴望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时,你只需备好鸡蛋、西红柿、面条及调料,再寻得一份烹饪指南,剩下的,便是享受美食的时刻了。
—— 引自章节:第4章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