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墙内外小说精彩节选试读

大墙内外全集阅读

作者: 张银洲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12 06:34:01

状态: 连载

字数: 6.27万字

阅读人数: 4.04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83年8月全国“严打”为背景,描写了监狱管理人员对囚犯的严格管理和教育鼓励的人道主义情怀。男囚章林庭与女警李小萍因写作而接触,并发生许多纠葛。刻画了赵队长等管理人员的公正大义的性格。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监狱题材的长篇小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第一章:初识李小萍

第 二章 :当上保管员

第三章:业余抄写工

...

第四章:特别的差事2025-04-12 06:34:01

【原文摘录】

“积委会” 这个名称,起源于武家坡劳改农场,是中队级别的囚犯组织。就像学校里的“学生会”,都是由学生组成的。积委会由中队管教干警控制,协助管理监狱事务。积委会的全称是“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委员会”,也就是服刑期间表现较好的或有点文化知识的囚犯组成的临时性班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乌合之众” 可能更恰当。

1983年8月“严打”之后,一中队犯人暴增一倍以上。而中队里的管教干警却没有增加。上到中队指导员、队长,下到各分队队长、干事,一个萝卜一个坑,建制和人员始终如一。因此,“积极分子委员会”这个囚犯组织似乎也越来越重要了。监内纪律,清洁卫生,打饭秩序,集合点名,宣传报道,都有积委会成员的身影。

昨天晚上,一中队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赵队长在会上号召一中队全体服刑人员,积极向政府举报犯罪团伙的作案线索,并坦白个人未交代的余罪。揭发他人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可立功减刑;坦白余罪的一律从轻发落或免除处罚。会后,赵队长安排积委会主任梁家河与副主任李春生,要他们写一篇通讯报道,务必要发表在总场的《新生报》上。他还严肃地批评了积委会,说你们都是些文化人,连一篇像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新生报》一个多月都没发咱们中队的消息了!赵队长很生气的样子,说话的声音大的像个总统。他一边说,还一边敲着桌子,羞得积委会成员都低下了光光的脑壳。

梁家河主任趁机对赵队长说:没发表通讯报道,是我的责任。我刑期快到头了,心里很乱,杂巴拉事儿又多;李春生副主任,方保银、蒋大勇等委员,也写过几篇,交王干事送报社编辑部了,但不知什么原因,都没发表出来。

赵队长说:你的事我知道。你可以开个积委会成员会议,布置一下任务,初中以上文化的每人写一篇稿子,也不一定非得是通讯报道,诗歌呀,散文呀,评论呀,都可以写。在《新生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中队奖励改造分三到五分!

梁家河说:咱们中队有个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又是当过中学教师的,名叫章林庭,赵队长可以让他写一篇试试。

赵队长便马上问:谁是章林庭?

章林庭立即从人群中站起来:报告队长,我是。

赵队长说:你的档案我看过,只是对不上号。怎么样?你可不可以把今晚的会议写一写?

章林庭谦虚地回答:没写过这方面的东西,我试试吧。

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 引自章节:第一章:初识李小萍

 

吃罢午饭,章林庭就趴在地铺上写通讯报道。虽然是第一次写监狱的事儿,但这种应用文早已驾轻就熟了,写起来并不费力。通讯报道写完后,仍意犹未尽。想起中秋节那天晚上,中队每人发了两块月饼。这是他入监以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那天,是收割水稻,章林庭又累又饿,赵队长与王干事,正给收工回来的囚犯分发月饼。领到月饼,他立即咬了一口,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一个多月的看守所生活,虽然瘦了一圈,然而胃病却好了,也馋得很。从看守所到劳改农场,尽管身份未改变,但伙食好像一个穷人从解放前,来到了解放后。那天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望着月色,他感慨良多。心想,月亮太伟大了,她把光洒在大地上,不论是皇宫,还是监狱,都一样地给予光明。趁此机会,他便写了一篇千字小散文《特殊中秋节》。然后,去统计室买了一本横线稿纸,伏在桌子上把两篇文章抄写一遍,交给了梁家河。请他转交赵队长。

一连三天都是在晒场上干活。中队的稻谷已全部收割完毕。大部分囚犯的左手手指肚都被锯齿状的稻谷叶拉掉了皮。所以,最苦最累的农活就是收割稻谷。劳改农场收割水稻与章林庭家乡不同,先把水稻割掉,在地里晒干,然后,担到晒场上垛起来,等所有的水稻全部收割完,再找好天脱粒——就是打场。

人多力量大,二百多人干起活来风风火火。最后一场稻谷已经打完,稻草上垛,稻粒收起扬净,装包,总场的卡车把稻粒拉到米面加工厂的仓库里储存。

章林庭过去虽然多半时间都在上学,但他在农村长大,一般的农活也能拿得起放得下。摊场、翻场、扬场,他都会。

当那轮不知疲倦的大火球幽幽地钻进不远处的树叶间,秋天的太阳便像淬进水里的铁块,虽然还在升腾着热气,但失去了原有的威力和色彩,浓浓的树荫几乎遮蔽了整个晒场。一群青年囚犯开始像马驹子似的撒起欢来。他们在打谷场上跳跃、摔跤、翻筋斗。不是他们穿一身灰布囚服,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正在服刑的囚犯!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但他们都是被法律的铁链锁住了琵琶骨的“孙猴子”。

太阳还有一竿子高的时候,一阵自行车铃声响起,赵队长来到了打谷场。他支起自行车,站在打谷场上与姚、张二位队长交谈。一支烟的功夫,张队长拿着一本武侠小说走开了。姚队长则朝章林庭招招手,章林庭走过去,赵队长从自行车后座上抽出一张小报,兴奋地说:章林庭,这一期《新生报》发表我们中队两篇文章!

—— 引自章节:第 二章 :当上保管员

 

在被毁坏的工具中,铁锹首当其冲。不是锹柄断了,就是锹口卷了。维修,就得不断“点货”。囚犯们把索要吃的喝的抽的,称为“点货”,不知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在监狱里流行开来。章林庭点货把存折点得仅剩一角五分钱,连一盒“福星”牌烟卷也买不到了。

维修工具太频繁,也耽误了章林庭抄写小说的进度。两天过去了,还没有抄完。第三天上午刚出工,章林庭就趴在桌子上开始抄写。

中午收工,章林庭把损坏的工具用绳子捆了,拉到杂工分队去。拖拉机手吕鹏正在杂工分队修理拖拉机,见到章林庭,问道:点货没?章林庭说:点你个头!你修拖拉机是为中队服务。应该让中队生产队长点货。

吕鹏说:你们分队下午要犁黄豆茬,不点货,小心拖拉机坏掉!

章林庭笑道:“有酒没菜,拖拉机要坏;有菜没酒,拖拉机不走”,这是你们开拖拉机的机手,在大集体时的座右铭吧?可惜这里是监狱,没酒没菜,也得照干不误!

哈哈,你一个当老师的,也知道我们这行的规矩?

当然。我家也在农村。大集体拖拉机到哪个生产队,哪个生产队像接神仙似的。好酒好菜招待,喝毛尖茶还得往杯子里加白糖。人啊,只要掌握一点点小资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你们文化人也别装清高了!听说你写一篇狗屁文章,还能拿一块钱和三分。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搞特殊?

章林庭说:不跟你磨叽了。回去吃饭了。你还不回大院?

我修好再回,耽误下午犁地,又要挨训了!

章林庭小跑着追赶大部队去了。

李小萍早已急不可耐地在监狱门前等候。她目送最后一位犯人入了监,也没有看见章林庭,便问姚队长:章林庭是越狱逃跑了,还是被法院带走查余罪了?

姚队长说:你这孩子是盼着我们分队吃瘪呀?这个人一不会逃跑,二没有余罪!

话音刚落,章林庭就小跑着来到了。姚队长开玩笑说:你再晚来一步,李警官非关你小号不可!

李小萍说:我有那么不讲道理吗老队长?

章林庭从口袋里掏出小说底稿和抄写稿,李小萍接过来看了一眼,笑道:漂亮!非常漂亮!简直是书法艺术!这么好的字,喧宾夺主,谁还看小说内容呀?

姚队长说:我还是第一次听你夸奖人呢!

那是因为我没有碰到值得夸奖的字!你看这字,与铅字没有区别吧?

你的字也不差啊!不管好看不好看,倒是很独特的嘛!

老队长别取笑我了。不过,我要一下功夫,保证半年内赶上他的字!

姚队长笑着离开了。

章林庭正要进入大院,被李小萍叫住:哎!你慢着,还得写信封呢,形式与内容要统一嘛!

信封带来了吗?

在办公室里。

那就等晚上收工再写吧,我得进去吃饭,迟了耽误出工啊!

—— 引自章节:第三章:业余抄写工

 

李小萍的字很潦草,有些辨认不清的字,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摩。抄过几篇稿子之后,章林庭也想通了,不再为那些低级的描写而焦虑了。遇到不通不明的句子,他也进行一些改动。李小萍的字虽然难看,但李小萍的面容却很好看。他把一页页方格纸,当成了一面面小镜子,从中偷窥李小萍的相貌,暗嗅李小萍留在每个字上的指香。因此,抄写时,心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被动上升到主动。

九点多时,拖拉机手吕鹏来叫章林庭,说张队长有事安排。

吕鹏三十多岁,高个儿,黑脸膛。他捕前就是驻马店乡下一个大队的拖拉机手,来到中队依然干老本行。驻马店地区紧挨信阳地区,他们就是半个老乡。

章林庭问:什么事?大星期张队长也不歇着?

吕鹏说:可能是个人私事。

需要多长时间?

大概半天。

这么久啊!章林庭叹气说,今儿又抄不完了。他把稿纸与稿子摞在一起,压在地铺枕头下面。跟着吕鹏出了监舍门。张队长站在统计室门外,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不用问,肯定是武侠小说。

报告队长,章林庭立正喊道,我来了。

张队长的眼睛从书上移开,望着章林庭问:中队今天没安排事儿吧?

章林庭回答:大星期,没事。

那好。张队长和颜悦色地说,我要拉一车煤球回家,你和吕鹏去帮忙装卸好吧?

好。章林庭看了一眼吕鹏,跟着张队长出了大门。

大门外停着一辆四轮拖拉机,三铧犁已卸掉,,挂上了一个不大的拖斗。章林庭爬上拖斗,吕鹏驾驶拖拉机,张队长骑着半新半旧的自行车在前领路,三个人来到总场煤球厂。

煤厂堆满了黑色煤块,像一座乌黑的小山。煤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张队长开票付款,购买一千块煤球。章林庭和吕鹏开始从煤堆上搬煤球装车,张队长腋下夹着小册子,一边说着“小心”,一边踱步。大约装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装完。两个人的额头上都累出了细汗。

拖拉机驶出煤球厂,沿着场内沙石路开到公路上。

张队长家在偏远的乡村。他们经过一个集镇,名叫九里店。这个地方章林庭从未来过,颇感新奇。拖拉机拖斗前边还有四分之一的空隙,章林庭站在拖斗里,手扶前面的车栏,清凉的风吹着,暖暖的阳光照着,他感到很清爽。此时,他想迎着风大声呼喊两嗓子,但他忍住了。

—— 引自章节:第四章:特别的差事

大墙内外
★★★★
张银洲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