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援一疆情精彩章节试读

[一援一疆情]后续完整大结局

作者: 青甲书客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3-18 11:52:22

状态: 连载

字数: 11.62万字

阅读人数: 4.2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一援一疆情》讲述了潘海军和李秀梅这对夫妻在新疆援助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奋斗,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的精神。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敬佩。

【目录】

第1章 沙海行舟,援疆起航

第2章 破冰行动,心向暖阳

第3章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第4章 云开月明,希望之光

第5章 逆风飞翔,勇者无惧

第6章 资金到位,产业升级

第7章 众心协力,硕果累累

第8章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第9章 医者仁心,砥砺前行

第10章 风雨同舟,紧急抢救

第11章 仁心仁术,大爱无疆

第12章 医疗创新,疫情突发

第13章 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第14章 总结经验,强化管理

第15章 山高路远,医者情深

第16章 传承医术,点亮希望

第17章 制度创新,医疗新生

第18章 科技赋能,医疗升级

第19章 寒途困步,引资维艰

...

第20章 孤影逆潮,矛盾交加2025-03-18 11:52:22

【原文摘录】

而这里,除了漫天黄沙,便是远处起伏的山峦,一片苍茫。

"这就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地方?"妻子李秀梅的声音里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

她摘下口罩,呼吸着干燥的空气,不禁咳嗽了几声。

潘海军扭头安慰她:"别担心,秀梅,我们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是吗?"

他强挤出一丝笑容,但内心深处也泛起一丝不安。

出发前,他们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热情,此刻似乎被这无情的风沙消磨殆尽。

吉普车终于停在了一片低矮的土坯房前,村支书阿卜杜早已等候多时。

他热情地迎上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欢迎,欢迎!你们辛苦了!”

然而,语言不通成了他们交流的最大障碍。

潘海军试着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谢意,但阿卜杜似乎理解错了他的意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怀疑和警惕。

"他、他说什么?"李秀梅低声问,"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

潘海军摇摇头,正要解释。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村民抱着一个昏迷的老人冲了过来,嘴里喊着什么,语气焦急万分。

"发生什么事了?"潘海军意识到情况紧急,顾不上语言障碍,上前询问。

阿卜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神情激动,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一个词:"医生!医生!"

李秀梅见状,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准备上前帮忙。

然而,她还没靠近病人,就被几个村民拦住了......

"...不行!不能让她碰阿爸!"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挡在李秀梅面前,眼中满是敌意。

李秀梅尽量保持冷静,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听诊器,又指了指病人,尽量用简单的词语说:"医生,救人!"

"不行!你们这些外来人,都是骗子!"另一个村民也大声嚷嚷起来,"阿爸的病,只有巫医才能治!"

李秀梅急得满头大汗,病人的情况危急,耽误治疗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她求助地望向潘海军,却发现他也被几个村民围住,无法脱身。

僵持之际,阿卜杜挤进人群,用维吾尔语大声呵斥了几句,村民们的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

他转头对李秀梅说:"他们不信你,让我看看,我会说一点汉语。"

阿卜杜简单的描述了老人的症状,李秀梅初步判断是突发心脏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

然而,简陋的医疗箱里只有基础的药物,没有专业的急救设备,更别提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了。

李秀梅一边用有限的条件进行紧急处理,一边焦急地解释,希望能得到村民的配合,送老人去医院。

—— 引自章节:第1章 沙海行舟,援疆起航

 

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彩笔,从最简单的问候语教起。

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他还画了一些图画,生动形象地解释着每个词语的意思。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被激发出来,他们围着潘海军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潘海军总是耐心地解答,遇到难以解释的词语,就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学习的队伍,潘海军的身边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李秀梅也在为融入当地而努力着。

她深知,要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仅仅依靠现代医学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于是,李秀梅开始自学维吾尔医的知识。

她虚心向村里的老中医请教,学习草药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李秀梅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将现代医学知识与当地传统医学相结合,成功地治愈了阿卜杜的腿伤。

看着阿卜杜健步如飞地出现在村口,村民们对李秀梅的医术赞不绝口,曾经的怀疑和排斥也逐渐消散。

这天傍晚,潘海军和李秀梅并肩走在回住处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看来,我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李秀梅笑着说,“孩子们很喜欢你的课,村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我了。”

“是啊,”潘海军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眼中充满了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得到更多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突然,一个身影急匆匆地朝他们走来,潘海军定睛一看,是村支书阿卜杜。

他搓着手,目光在潘海军和李秀梅之间来回游移。

“潘干部,李医生,村委会今晚要开会……有些事情,想和你们商量一下……”他吞吞吐吐地说,“主要是关于……关于你们工作上的安排……”

潘海军和李秀梅对视了一眼,心中隐约猜到了一些。

这段时间,他们的努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阿卜杜的态度也日渐热情。

夜幕降临,清冷的月光洒在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里。

昏黄的灯光下,村民们围坐在长桌旁,气氛有些凝重。

潘海军和李秀梅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说说潘干部和李医生的事。”阿卜杜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这段时间,他们为了咱们村做了不少实事,教孩子们读书,给村民们看病,还自掏腰包买了不少东西……”

阿卜杜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有人点头赞许,也有人低头不语,甚至还有人发出一声轻蔑的冷哼。

潘海军深吸了一口气。

—— 引自章节:第2章 破冰行动,心向暖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着冷静,追问道:“阿卜杜书记,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审批下来?”

阿卜杜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解释道:“县里说咱们村的情况太特殊,项目资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潘海军眉头紧锁,追问道:“资金怎么了?”

阿卜杜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说道:“资金……不够了。今年其他几个乡镇也要搞建设,咱们村的项目被排到后面去了。”

潘海军的拳头攥紧,指节泛白。

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精心设计的农业发展计划,意味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成了泡影。

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潘海军四处奔走,他跑到县里找领导反映情况,又到市里寻求支持,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的面前。

与此同时,李秀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天深夜,村里一位孕妇突然临盆,情况十分危急。

李秀梅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产妇家中。

简陋的土坯房里,昏暗的灯光摇曳不定,产妇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

李秀梅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接生工作中。

然而,由于医疗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产妇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不行,必须马上送医院!”李秀梅当机立断。

然而,村里距离县城几十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想要把产妇安全送到医院,谈何容易。

李秀梅急得满头大汗,就在这时,产妇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情况万分危急……

“秀梅,别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县医院的救护车,他们正在赶来的路上。”潘海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他刚从外面回来,就听说了这边的情况,急忙赶了过来。

李秀梅抬起头,看到丈夫疲惫但坚定的眼神,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但她知道,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

“古丽老师,您放心,我们一定准时到!”李秀梅感激地握住古丽老师的手,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自从那天深夜的紧急生产后,李秀梅的名字就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亲切地称呼她“李大夫”。

而古丽老师的邀请,则让李秀梅感受到了另一种温暖——那是对知识和希望的渴望。

古丽老师是村小学里唯一的汉语老师。

她热情开朗,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也对潘海军夫妇充满了信任。

她希望他们能够在学校的活动上,给孩子们讲讲山外的世界,给他们带去更广阔的视野。

—— 引自章节:第3章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出什么事了,你慢慢说。”潘海军扶着艾则孜进屋,李秀梅也赶忙倒了杯热水递给他。

“是阿卜杜媳妇,要生了,可是孩子好像难产,情况很不好……”艾则孜喝了口水,稍微平复了一下呼吸,“村里的产婆说,怕是要去镇上的医院,可是现在这么晚了,路又不好走……”

李秀梅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艾则孜,你带路,我们马上去!”

顾不上多想,李秀梅拿起医药箱就跟着艾则孜冲进了夜色中。

潘海军不放心,也拿上手电筒跟了上去。

一路上,李秀梅都在祈祷,希望产妇和孩子都能平安无事。

到了阿卜杜家,只见屋里屋外挤满了人。

产妇痛苦的呻吟声让人揪心。

李秀梅顾不上其他,赶紧挤进屋内。

产妇的情况比李秀梅想象的还要糟糕。

由于长时间的生产,产妇已经筋疲力尽,孩子却迟迟没有生下来。

李秀梅一边安抚产妇的情绪,一边抓紧时间检查。

“不好,孩子胎位不正!”李秀梅心中一沉,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否则大人和孩子都会有危险。

李秀梅当机立断,决定使用新配备的医疗设备进行助产。

她冷静地指挥着周围的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操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屋子里的人大气都不敢喘,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终于,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孩子平安出生了。

“生了,生了!是个男孩!”

屋子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阿卜杜激动地握着李秀梅的手,语无伦次地说着感谢的话。

李秀梅看着眼前母子平安的画面,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回到家,李秀梅依然心有余悸。

如果今天没有那些新设备,后果不堪设想。

潘海军紧紧地抱着她。

他知道,妻子今天又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困难。

第二天一早,潘海军就接到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他多方奔走,为村里争取的农业发展项目资金终于批下来了!

挂了电话,潘海军激动地跳了起来,他要把这个好消息马上去告诉大家!

与此同时,李秀梅也被村里的妇女们团团围住,大家热情地表达着对她的感谢和敬佩。

“李医生,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是啊,要不是你,阿卜杜媳妇和孩子就危险了!”

看着一张张淳朴的面孔,听着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李秀梅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这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时,古丽老师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潘干部,李医生,今晚村里要举行个活动,你们可一定要参加啊!”

—— 引自章节:第4章 云开月明,希望之光

一援一疆情
★★★
青甲书客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