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字以极具张力的笔触描绘了艺术与情感双重背叛下的个体崩塌。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乐队内部矛盾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信任、创作归属与爱情忠诚的心理悲剧。
宋星烨作为乐队的创始成员和原创核心,他的音乐不仅是才华的体现,更是情感的寄托——尤其是那首“第一首歌”,象征着他与许佳觅从相知到共梦的全部过往。然而,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许佳觅却选择了沉默与切割。这种背叛不仅仅是职业上的排挤,更是亲密关系中彻底的情感否定。
更深层的是,文本通过直播弹幕、采访镜头等现代媒介,展现了舆论暴力如何被操控,以及公众形象如何轻易取代真相。“抄袭”成为一把利刃,无需证据便可诛心。而许佳觅作为PD(制作人)的身份,使她既是恋人又是权力掌控者,这让她的选择更具压迫性——她不是被动接受流言,而是主动参与构建叙事。
最终,当她说出“我的男朋友”时,不仅是对新关系的宣告,更是对旧情的公开处决。这场告别没有眼泪,只有精准的语言刺穿心脏。整篇小说在冷静叙述中积蓄巨大情绪能量,呈现出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爱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用最温柔的方式毁掉他。
剧情解析
本章围绕“乐队演出更换成员”这一事件展开,实则讲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身份抹除与情感清算。
故事始于练习室争执,宋星烨察觉曲子被改,试图质问却被压制。许佳觅一句“你的状态不适合上台”成为驱逐令,标志着他在团队中的正式出局。第二天巡演直播中,观众与弹幕一边倒支持新人,反映出舆论已被引导。
真正的高潮在于许佳觅的采访。她先是借“反对抄袭”间接坐实宋星烨的罪名,再以感谢林昭为契机,完成对其能力与地位的全面肯定。最后,她公开恋情,完成对旧情的仪式性埋葬。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显示出一场早已预谋的权力交接。而宋星烨只能坐在屏幕前,作为一个“已死之人”观看自己的葬礼。剧情结构紧凑,情感冲击强烈,具有强烈的现实隐喻色彩。
精彩节选
宋星烨 心口气一梗。
他深吸口气,语气也变冷了:““谁知道呢?也许问问这个营销号就知道是谁了。” ”
肖杰脸色更加难看:“你暗示谁呢你!”
“行了。”
许佳觅 一句话,整个练习室安静下来。
宋星烨眼中含着最后一丝光亮,期望地看着她。
这支曲子是乐队的第一首歌。
他写了多久,许佳觅就陪了他多久,又怎么会听不出来曲子被动过?
可目光相接的一瞬,他却发现许佳觅投向自己的目光冰冷得刺骨。
她语气淡淡,已是没了耐心:“不管有没有,你的状态都不适合再上台了。”
宋星烨这一瞬是窒息的。
他绝望地望着她。
许佳觅却已不再管他,沉声吩咐:“排练吧。”
所有r d获全胜地离开了,宋星烨被留在原地。
他缓缓闭上眼,只觉得天旋地转。
不管是合作伙伴还是女朋友,许佳觅有无数个理由信任他。
但她却选择了直接放弃自己。
心跳得厉害,一下下撞得生疼,宋星烨死死捂住心口,强撑着最后一丝尊严离去。
第二天的巡演如期而至。
宋星烨第一次坐在屏幕前看着自己的乐队直播。
演出结束后那吉他手朝着观众打招呼,换来的是阵阵喝彩。
就连弹幕也一片祥和。
【宋星烨一走顺眼多了。】
【能力不行还抄袭,走了最好,以后都别回来了。】
他隐去弹幕,看着屏幕上几人搂在一起,在漫天的彩带和欢呼中一起朝着观众鞠躬。
亲密无间,整齐划一。
可他却眼尖地看见,在正中间的l zh和许佳觅握在一起的手,十指紧扣。
宋星烨脸色微变,退出了直播。
愣愣坐了许久,他还是拿起手机,给许佳觅打去电话。
可那头忙音阵阵,电话石沉大海。
宋星烨的心跳沉重起来,却仍不想放弃,不断重播。
直到手机弹出新的热点,是许佳觅的采访视频。
点开一开,主持人在问:“许PD对于宋星烨抄袭的事怎么看呢,这次换了吉他手是不是这个原因?”
许佳觅沉默了片刻,冷冷开口,像是评价一个事不关己的人。
“ “作为原创音乐人,我对抄袭的事不会容忍。” ”
“至于舞台,我们也不愿辜负歌迷,想尽力献上完美的舞台。”
意思很明白,她不信宋星烨,也放弃了他。
宋星烨愣愣看着,呼吸一点点窒息。
不愧是许佳觅,短短两句话,便能让他绝望。
主持人话音一转。
“这次的舞台很成功,有最想感谢的人吗?”
许佳觅点点头,嘴角带上笑意:“我们的主唱l zh,虽然是新人,但却是乐队的主心骨。”
“如果不是他,不会有这么好的演出。”
“看来佳觅很喜欢l zh。”主持人调侃着,又自己找补,“作为队友。”
许佳觅却摇了头,语气很坚定:“不只是队友。”
这句暧昧十足的话让主持人一瞬都呆住了。
宋星烨看着许佳觅,心就这么沉入谷底。
只见许佳觅招了招手,l zh便出现在了镜头里。
她主动牵上了他的手,面对镜头眼含笑意。
“正式介绍一下,这是‘昨天已死’今后唯一的主唱,l zh。”
“ “也是,我的男朋友。” ”
珍之而重的男朋友三个字,随着手机落在地上,扭曲了声音。
宋星烨愣愣看着碎开的手机屏幕。
满是裂纹的画面里,许佳觅和l zh靠在一起,笑得甜蜜。
他忽然就想起,从前他们刚在一起时,许佳觅也曾认真地对着镜头做介绍。
“我是许佳觅,宋星烨的许佳觅。”
宋星烨那时只知道,她的爱大方干脆无保留,却没想到抽离地也这样决绝。
人物分析
宋星烨:
他是典型的理想主义创作者,将音乐视为灵魂的延伸,也将爱情视作精神支柱。他对许佳觅的信任近乎信仰,因此当这份信任被击碎时,他的世界也随之坍塌。他的痛苦不仅来自被诬陷抄袭,更源于“第一个不信他的人,竟是陪他写下第一首歌的人”。他的沉默离场和反复拨打电话,表现出极度的孤独与不甘,是一个被时代洪流与亲密背叛共同碾过的悲剧人物。
许佳觅:
她是理性与权力的化身。身为PD,她必须为团队负责;作为女友,她本应是最懂宋星烨的人。但她选择了前者,并以最决绝的方式切断后者。她的冷静令人敬畏也令人心寒。她并非不爱过,而是爱得太清醒——当爱情影响到事业格局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其牺牲。她的转变暗示了一个残酷命题:在聚光灯下,私人情感往往只是可替换的资源。
林昭:
虽着墨不多,但角色意义重大。他是“新人”,却是“主心骨”,象征着新鲜血液对旧秩序的取代。他与许佳觅的关系发展迅速且公开,似乎早有默契。他代表的是资本青睐的新面孔:年轻、听话、易于塑造。他的出现不只是人事更替,更是整个价值体系的重构。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一章堪称“无声胜有声”的典范。作者没有让主角咆哮或崩溃,而是用沉默、退场、碎裂的手机屏幕来传递撕心裂肺的痛楚。尤其是宋星烨退出直播后不断拨打无人接听的电话,再到看到采访视频那一刻的心理崩塌,层层递进,极具电影质感。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被至亲之人否定,比全世界误解更致命。
评论二:
许佳觅的形象复杂而真实。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恶女”,而是一个在事业与情感之间做出冷酷抉择的现实主义者。她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维护了团队稳定,又完成了个人立场的重塑。但她忘了,有些话一旦说出,就再也无法收回。特别是那句“不只是队友”,轻描淡写却如刀割肉,揭示了感情中最残忍的一面:原来早有预谋的离开,总是披着理性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