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亡国皇子在地府的经历,通过往生镜回顾了他生前的遭遇。表面上看,他是罪孽深重、引发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但随着往生镜的播放,人们逐渐意识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他的悲剧源于命运的不公与周围人的误解,尤其是他在被绑架期间所受的苦难,以及回国后遭受的歧视和冷漠。
剧情解析
故事围绕亡国皇子的死后审判展开,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 第一部分:冤屈与控诉
描述了亡国皇子死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包括兄长的背叛、未婚妻的抛弃,以及百姓的谩骂。这一部分着重展现了他的孤立无援,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他到底做了什么?
- 第二部分:真相揭露
通过往生镜的回放,揭示了亡国皇子童年的悲惨经历,尤其是被绑架期间的艰难生活。这部分不仅解释了他的某些行为动机,还为他赢得了同情,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精彩节选
我死时,
万鬼哀嚎,盛开了的护国神树一夜枯萎。
羌国人人都说是我罪孽深重,引发神怒。
我的兄长和未婚妻为平息众怒。
将我抽筋扒皮,
他们用我骨头做了引魂灯的骨架,皮肉做成了招魂灯笼。
祭祀天地,可羌国仍旧因此灭亡,
我成了亡国的罪恶,
入地府后,万民请愿,只求阎王能重判我的罪行,让我堕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 “身为皇子却不自爱,竟为了贪欢跑去勾引蛮夷女人,难怪他的未婚妻都看不上他!” ”
“让他去和亲入赘,他却故意惹怒那些蛮夷人,还大开城门让他们攻入盛京屠城!”
“都是这个懦夫!没用的男人,是他害死了我们!”
无数鬼魂叫嚣咒骂声,
她们的眼中满是恨意,
可等 往生镜 一点点放出我的过往,她们却又都悔不当初……
羌国国灭后,无数死亡的百姓和皇族都来了地府。
秋雨棠 姜鹤玄 姜越尘 」[卿绝情细雨熟青梅]后续更新+番外">
一听说和 亡国皇子 有关的事,顿时群愤激昂。
连最疼y弟的太子殿下都面露厌恶,
太子跪在阎王面前:“我知我弟弟罪恶深重,只求把那贱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我虚弱的灵魂飘在空中,心中酸涩不已。
阎王面无表情地看着哥哥,淡淡开口:
“待从往生镜中看完他的过往,是非恩怨自会有赏有罚。”
围观的百姓立刻叫好。
其中一个男人更是朝着台上摆放着我尸骨的方向吐了一口浓痰。
“呸,还要看一遍这贱人做的恶心事!”
“ “如果不是他临到和亲入赘时反悔,还给蛮夷公主下毒,她们怎么会一怒之下屠城!我们又怎么会死!” ”
“白眼狼!当年绑他的人,怎么不干脆把他杀了!”
污言碎语越来越过分,阎王的灵力也随着那些咒骂声,点在往生镜上。
那镜面闪着幽幽的淡光,片刻后清晰的人影印刻在上面。
是我刚十三岁时被接回皇宫的事。
三年那年,宫中发生暴乱,贼人趁机将我绑走,
我被找回来时,正在和一条恶犬抢半个馒头,
那些平日里我不敢招惹的官人,看着我窃窃私语:“他真是皇子啊?怎么这幅模样?”
人物分析
亡国皇子(主角):
主角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人物。他被视为罪人,背负着亡国的骂名,但实际上,他的痛苦远比外人想象得多。从十三岁时被绑架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从小就经历了非人的折磨,这些经历可能塑造了他后来的性格和选择。他并非单纯的懦夫或恶徒,而是一个被环境逼迫、最终成为牺牲品的人。
兄长(太子):
太子是典型的道德审判者,他对弟弟表现出强烈的厌恶和冷酷无情。然而,这种态度更多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压力,而非真正的了解。他的跪求阎王惩罚弟弟的行为,反映了家族内部关系的破裂,也暗示了皇室成员之间的冷漠。
羌国百姓:
百姓们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声音,他们的愤怒和指责体现了群体心理的盲从性。他们并未真正了解事件全貌,却急于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亡国皇子,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是一段充满悲怆与反转的故事,作者巧妙利用“往生镜”这一设定,让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主人公的命运。开头营造出一种众叛亲离的氛围,而结尾则揭示了真相,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令人动容。
评论二:
文章用大量细节描写刻画了人们对亡国皇子的厌恶情绪,比如吐痰、咒骂等行为,既增强了戏剧冲突,也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孤独感产生共鸣。同时,“往生镜”的情节设计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