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一章节以“忌日”为起点,迅速构建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作者通过主角在姐姐忌日当天的遭遇,揭示了家庭内部的冷漠与偏见,以及主角被误解、被排斥的孤独处境。
故事的核心冲突围绕“谁该为姐姐的死负责”展开,而主角作为双胞胎妹妹,却成为了全家仇恨的对象,甚至被父母剥夺了祭拜亲人的资格。这种情感上的背叛与道德上的扭曲,使得整段情节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张力与伦理冲突。
同时,温媛的出现、周明衍的态度,以及“她长得很像月莹”的评价,都暗示着家庭关系的重构与主角地位的进一步边缘化。而主角揭露自己也有伤痕的事实,则是她试图为自己辩护、争取理解的关键,但最终仍被亲情的冷漠所吞噬。
剧情解析
本章围绕“祭拜姐姐”的场景展开,主角在父母与周明衍离开后偷偷前来祭拜,却意外撞见他们带着温媛前来。温媛被父母热情接纳,而主角却被视为“不祥之人”,甚至遭到父亲的暴力对待。
主角试图解释自己也曾在车祸中受伤,但父母却拒绝接受,甚至认为她“不该活下来”。这一情节揭示了家庭内部的非理性与情绪化,也为主角后续的复仇或觉醒埋下伏笔。
剧情转折点:
主角揭开伤疤自证清白,却换来更强烈的排斥。
温媛的出现,象征着主角在家庭中地位的彻底丧失。
父母的极端情绪,暗示他们已经被悲痛与偏执控制。
精彩节选
“好,我答应您。”
每年的二月初八,是我姐的忌日。
自从三年前爸妈和我断绝关系后,他们就不允许我踏入姐姐的墓园。
三年来我都是等着爸妈和 周明衍 祭拜完,才会出现。
“爸妈,这是温媛。她长得很像月莹对吧?”
周明衍的声音让我的脚步一顿。
在抬头时就看到我爸妈红着眼眶,看着温媛。
他们甚至在姐姐的墓碑前,紧紧抱住了她。
“像,太像了。让我觉得月莹活过来了一样......”
我眼眶有些酸涩,不由自主抚摸上自己的脸。
要说最像姐姐的人应该是我,毕竟我和她是双胞胎。
但无论是谁,都像是极力想要把我排除在外。
看着许久未见的父母,鬼使神差的我走了出去。
“爸,妈......”
仅仅一句话,就让原本温馨的氛围彻底破裂。
周明衍厌恶的眼神刺向了我,我爸大步上前猛地就甩了我一耳光。
“你有什么资格过来!”
姜月奚 小说精彩节选推荐">
“如果不是你,你姐就不会死,你这个ch sh!”
一向温和的母亲,在见到我也忍不住撕心裂肺地喊叫。
即便过了三年,他们对我的恨意只增不减。
我的耳朵嗡嗡作响着,口腔里弥漫着血腥味。
“当年车祸,月莹死了,你却活着。不就是为了继承家业,争夺家产吗?”
“ “我告诉你,我没你这样的女儿,你早就被姜家除名了,没资格来祭拜你姐!””
我爸恶狠狠地瞪着我,说出的话如同利刃刺进我的胸口。
我深吸一口气,惨白着脸掀起了自己的上衣。
腰腹长达十公分的伤痕暴露在空气中。
我颤着声音。
“当初我也在车上,根本没有时间动手脚,姐姐的死真的不是我干的......”
“ “那为什么死的人不是你!为什么偏偏是你姐死了!””
我妈嘶吼出声,寒意瞬间席卷我的全身。
我愣愣地看着眼眶通红的母亲,狼狈地低下了头。
原来他们一直都在盼着我死。
“明衍哥,你不是说姜月奚从来都不会来祭拜月莹姐吗?这次怎么过来了......”
温媛的声音在周明衍身边响起,她和周明衍十指相扣着,像是想到什么,面露惊恐。
人物分析
主角(姜月奚):
双胞胎妹妹,三年前姐姐车祸身亡后,成为全家的“罪人”。她被逐出家门,连祭拜姐姐的权利都被剥夺。她内心充满委屈与孤独,但并未彻底崩溃,反而在压抑中逐渐觉醒。她的腰腹伤痕,是她试图自证清白的证据,也象征着她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创伤。
父母:
深陷悲痛与偏执之中,无法接受女儿的死亡,将所有的愤怒与责任归咎于幸存的女儿。他们的爱已经扭曲,变成了一种极端的惩罚机制。“我告诉你,我没你这样的女儿” 这句话,标志着亲情的彻底断裂。
周明衍:
似乎是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甚至被父母接受为“替代者”的存在。他对主角充满厌恶,似乎也参与了对她的排斥。他与温媛的关系,暗示着他可能是这场家庭权力更替中的受益者。
温媛:
外貌酷似主角姐姐,被父母当作“替代品”接受。她的出现不仅加剧了主角的边缘化,也让人怀疑她是否是这场家庭剧变中的一枚棋子。
章节评论
评论一:
本章通过一次墓前祭拜,撕开了家庭温情的表象,暴露出人性中最为残酷的一面。主角的悲惨处境,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冷酷,更是来自血缘亲情的背叛。作者以极强的叙事节奏与情感张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被至亲所弃”的痛楚。
评论二:
这一章节中,“为什么死的人不是你!” 这句话堪称全篇最刺骨的一击。它不仅是一句质问,更是父母情感扭曲的集中体现。这句话撕碎了所有关于亲情的幻想,也奠定了主角后续复仇或觉醒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