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揭示了主角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故事中的“我”不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一个深陷情感泥沼的失败者。他对于苏红鸾的感情充满了执念,但这种执念却在与顾景城的对比中显得苍白无力。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持,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婚姻、爱情以及个人价值之间的矛盾。
剧情解析
文章以“我”偶然遇见顾景城受伤为契机展开叙述。起初,“我”只是出于本能想要帮助这个陌生人,但在得知他是苏红鸾的男朋友后,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通过观察顾景城处理伤口的方式以及他与苏红鸾的互动,“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苏红鸾会如此痴迷于他。最后,“我”决定放下过去,接受离婚的事实,这也象征着一种解脱与新生。
精彩节选
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朝气,如同有魔力一般,竟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幼年时匪夷所思的梦想。
工程监理, 顾景城 。
注意到他工牌上的姓名,我忽的就明白了。
天生厌男的 苏红鸾 ,为何会对他如此痴迷。
我主动上前扶住了他。
“来,我带你去医院。”
“不用,我自己缝两针就行。”
顾景城熟练地去了旁边工人住的板房。
我鬼使神差地跟了过去。
却见他已经坐在镜子前,咬着牙用勾针穿了线,将额头的豁口缝合。
镜前桌上,摆着一张合影。
合影里的苏红鸾,依偎在他怀里,笑得格外的甜。
我的心变得好空。
结婚十年,我一直想看到她开怀地笑。
如今终于见到了。
只是,没在结婚照上,而是在工棚里的这张合照之中。
注意到我的目光,顾景城大大方方地拿起了照片。
“这是我女朋友,很漂亮吧?”
提起苏红鸾,他笑得坦荡又自豪。
“她条件很好,我不想配不上她。”
“所以,我想尽量省一点,早些买套房子。”
他主动解释着自己缝针的原因。
我狠狠吁出一口浊气,呼吸间带起了腥。
终于意识到,天生厌男的苏红鸾,找到了她眼里的特别。
只是,我用了十年时间,才确认了这份特别并不是我。
我正想说些什么时,他的电话响了。
来电提示:亲爱的欢。
“听说你伤着了?你别乱走,我现在过来带你去医院。”
感受到苏红鸾炽热的爱意,顾景城便有些焦急地解释。
我没有再听,落寞地退出了工棚。
回到车里后,我拨通了备注是老婆的电话。
“有事说事。”
“你知道吗?我刚才差点死了。”
我主动说着,便被她打断了。
“低劣的把戏。”
她挂断了电话。
我无言地调出了家庭定位。
从公司到工地的高速上,属于她的定位正在快速移动。
我便突然笑了。
经历了上一世的凄凉,却还抱有期望。
是我不对。
苏红鸾,等你照顾好了他,我们便离婚吧。
她的定位在城里兜兜转转,最终停在了她开的SPA店内。
我拿着离婚协议去找她,却被店长拦在了门外。
人物分析
“我”
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失败的丈夫和追求者。他对苏红鸾的爱执着且盲目,甚至到了自我否定的地步。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苏红鸾眼中的特别之人,但仍选择继续等待她的成长或改变,这份执拗让人既同情又叹息。
顾景城
他是一个踏实、有责任感的男人。从自己动手缝针到主动解释买房的原因,无不显示出他为了爱情愿意牺牲和奋斗的精神。他对苏红鸾的坦荡与自豪也说明了这段感情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与理解之上的。
苏红鸾
虽然她没有直接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性格鲜明、追求独立的女性。她“天生厌男”,却唯独对顾景城情有独钟,这表明她看中的是对方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条件。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是一段充满遗憾与无奈的爱情故事。“我”对苏红鸾十年的付出最终换来的却是冷漠与疏离,而她却在另一个男人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残酷,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爱情本质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感情才能称之为真爱?
评论二:
文中对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例如顾景城自己缝针这一情节,既体现了他的坚韧,也暗示了他为爱努力的一面。而苏红鸾主动打电话关心他,则进一步证明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相比之下,“我”的妻子显得格外冷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