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自闭症女儿后老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小说精彩章节试读

害死自闭症女儿后老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
姜菡
言情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悲剧性的家庭事件,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冷漠、自私与责任的缺失。姜菡在面对初恋求助时选择抛弃自己的孩子,体现了她对家庭和亲情的忽视,以及对外界情感需求的过度关注。而丈夫(沈先生)则展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和无助感,他在灾难面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决定离婚,表明他对妻子行为的失望已经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此外,故事还探讨了社会中某些传统观念(如“娃娃亲”、“青梅竹马”)对个人幸福的影响。这些看似浪漫的传统,在现实中却可能成为束缚婚姻关系的枷锁,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剧情解析

整个故事围绕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展开:因为母亲的疏忽大意,小女孩安安不幸死于游乐园事故,而小男孩则因受到严重惊吓患上失语症。这场悲剧的核心在于姜菡的选择——她为了帮助初恋而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情节张力:一方面,姜菡正在享受烟花盛宴;另一方面,丈夫却呆坐在急救室外,面对破碎的家庭和惨烈的现实。这种鲜明的反差使读者更加同情男主人公,同时也加深了对姜菡行为的批判。


精彩节选

六一儿童节,老婆终于许诺龙凤胎儿女去新开的游乐园坐摩天轮。

但因接到初恋的突发急性阑尾炎求助电话,她以“锻炼胆量”为借口,把两个孩子丢在暴雨中的游乐园。

 <a target=李轩 姜菡 害死自闭症女儿后老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完结版免费阅读">

我跪在监控室门口磕头哭求调取录像,她却陪着初恋吃喝玩乐。

她漫不经心地发来语音:

“摩天轮能有多危险?女孩就该学会坚强。”

三小时后,我抱着女儿残缺的娃娃外套,找到蜷在角落攥着小熊的儿子。

当晚姜菡放了满城烟花,庆祝初恋和她重归于好。

我呆坐在急救室门口,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子发酸。

心里焦急地等儿子消息,脑海却无法摆脱女儿惨烈的死状。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

十七个未接电话,全是姜菡的秘书。

最新一条微信是十分钟前发来的:“姜总今晚不回来了,请先生自行处理。”

“处理什么?处理我女儿被绞烂的尸体吗?”

恍惚间,我仿佛又听见女儿安安的惨叫,她被卷进齿轮时该有多疼?

想到这,心如刀割。

太平间方向传来凄厉的哭嚎,我僵硬地转头,看见岳父被人搀扶着跌跌撞撞冲过来,手里攥着染血的死亡确认书。

“安安……我的安安啊!”他瘫跪在地上,抖着手去摸我空荡荡的臂弯,“孩子呢?我的孙子在哪?”

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一个小时前,安安的尸体被找到,那团血肉模糊的残骸,甚至都拼不出一具完整的人形。

“姜菡在哪?”岳父突然抓住我的肩膀尖叫,“她女儿都碎成渣了,她还在陪那个男人?”

我盯着急救室的门,忽然笑了。

“多讽刺啊,此刻姜菡大概正挽着李轩欣赏烟花,而我们的女儿连全尸都没留下。”

看着岳父伤心欲绝,我狠了狠心终究提了离婚。

什么娃娃亲、什么青梅竹马……我都不要了。

岳父抖着身子想劝我。

这时急救室的门突然打开,医生摘下口罩:“沈先生,您儿子受到严重惊吓导致失语症,需要立即转院治疗。”

岳父的哭声戛然而止,他踉跄着跪下来抱住我的腿:“我们姜家造的孽啊!阿维,我不该让姜菡跟你结婚,姜菡那个该死的女儿……是我对不住你……”

人物分析

姜菡

姜菡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她将初恋置于高于家庭的位置,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安全问题。尽管她可能认为自己是在追求自由或爱情,但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家庭责任的严重失职。她的冷酷无情在文章结尾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得知女儿死亡时,她竟然没有第一时间赶回医院,而是继续陪伴初恋庆祝重逢。

沈先生(丈夫)

沈先生是这个家庭中唯一有责任感的人。他不惜跪地求监控室调取录像,只为找到孩子们的下落;他在急救室外等待儿子的消息,同时忍受着失去女儿的巨大悲痛。他的形象代表了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同时也象征着那些因伴侣不负责任而深受伤害的普通人。

岳父

岳父的角色虽然短暂出现,但他的反应极具代表性。他从一开始试图劝阻女婿离婚,到最后意识到错误并忏悔,这一转变说明他逐渐认识到女儿的过错,并愿意为家族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故事,它不仅反映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暴露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亲密关系的误解。姜菡的行为让人愤怒,她的冷漠和自私使得两个无辜的孩子陷入危险之中,尤其是女儿安安因此丧命,令人扼腕叹息。

评论二: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焦急寻找孩子,到得知真相后的悲痛欲绝,再到最后提出离婚的决心,每一步都显得真实可信。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害死自闭症女儿后老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
姜菡
言情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