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夫君为弟妹假死时,我送他入黄泉完结

重回夫君为弟妹假死时,我送他入黄泉
★★★
叶景安
言情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叶景安假冒弟弟叶景凡的情节,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欺骗。故事以悲剧开篇,通过妻子的视角展现了她对丈夫伪装行为的洞察力以及对背叛的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同时,文章在结尾处展现了主角超越个人仇恨的胸怀,将所有封赏捐给戍边将士,体现了她对国家大义的忠诚。


剧情解析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发现真相

主角意识到叶景安并非真正的叶景凡,而是冒充者。通过细节描写如“那些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总会出卖他”,强化了这一发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 第二阶段:复仇计划

主角假装悲痛,将叶景安赠予的发簪、香囊等物品全部焚烧,以此刺激对方心理防线崩溃。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对亡夫的悼念,实则是对叶景安的反击。

  • 第三阶段:升华主题

出殡当日,主角拒绝封赏并将之捐给戍边将士,完成了从个人仇恨到家国大义的蜕变。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她的高尚品质,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仇恨的力量。


精彩节选

所有人都说他们兄弟两人长得一模一样, 叶景安 也以为他演起自己的弟弟来肯定得心应手。

殊不知,就算他去除了手臂上的胎记,再怎么去模仿叶景凡,那些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总会出卖他。

更何况,我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一眼就能看穿他拙劣的伪装。

在女儿唤他"爹爹"时,他非但不认,更是害怕事情败露,将她弃于荒郊。

等我赶到时,只见到女儿血肉模糊的尸体。

而当我质问,他却倒打一耙,让我背负勾引小叔、害死亲女的污名,最终被逐出叶府,卖入娼馆受尽折辱而死……

望着眼前纸钱翻卷的火盆,恨意涌上心头。

我冲进屋,将那些曾被我视若珍宝的发簪、香囊,此刻全被掷入烈焰中。

叶景安慌忙伸手抢夺,却被火舌逼退,“温……嫂嫂,你这是做什么?这些不都是大哥送你的东西么?”

他知道我对这些物事多般珍视,见我一件不留的烧掉,终是绷不住神色。

面对他的质问,我装作痛哭流涕道:

“正因是你大哥所赠,我才要烧了它们,留着只会让我睹物思人,徒增苦楚。”

叶景安语气弱了几分,“可你也不该全烧了……至少留一两样……”

“人都没了,留着有什么用?”我打断他的话,“我还能指望几个死物顶替活人么?”

满堂亲朋皆叹我情深,多番劝他。

“景凡,你便由着你嫂嫂吧,景安去了,她心里不好受!”

叶景安张了几回嘴,终是没再说一句。

看着他竭力隐忍的样子,我自嘲一笑,既然他宁愿抛妻弃子也要和 乔莺莺 厮守,那我便成全他的一片痴心。

让叶景安这个身份呢,彻彻底底的消失吧。

出殡当日,圣旨到府。

我直接对前来封赏的太监拒绝道:

[重回夫君为弟妹假死时,我送他入黄泉]「乔莺莺 <a target=温竹青 叶景安」后续完整大结局">

“将军一生心系边疆,生前便不在意虚名,唯愿为国分忧、保境安民。如今边疆一日不安,恐将军泉下难安,恳请陛下将所有封赏尽数捐予戍边将士,收回将军封号另择良将。如此,方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让他得以安息。”

传旨的大太监听到我这一番话,眼中流出钦佩之意。

人物分析

叶景安:

表面上试图模仿弟弟叶景凡,但因下意识的行为习惯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为了与乔莺莺厮守不惜抛妻弃子,甚至嫁祸于妻子,展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然而,在面对妻子烧毁纪念物时,他的慌乱表明他对哥哥的情感并非完全冷漠。

妻子(主角):

她是全文的核心人物,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意志。她一眼看穿叶景安的伪装,并用智慧一步步揭露真相。最终,她选择放下个人恩怨,将封赏捐给戍边将士,展现了高尚的品格和家国情怀。

女儿:

虽然出场短暂,但她的死亡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转折点。她的惨死加剧了主角对叶景安的憎恨,同时也成为主角复仇的动力源泉。


章节评论

评论一:

本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主角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尤其是“望着眼前纸钱翻卷的火盆,恨意涌上心头”这一段,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叶景安的愤怒,又为后文的复仇埋下伏笔。

评论二:

结尾部分主角拒绝接受封赏并将之捐予戍边将士,这一行为不仅升华了主题,还塑造了一个有担当、心系天下的女性形象。这种从私仇到公义的转变,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丰满。


重回夫君为弟妹假死时,我送他入黄泉
★★★
叶景安
言情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