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以家庭伦理为背景,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情感纠葛。故事发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1976年的沈阳部队驻地卫生点,通过江裴暖与贺淮声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亲情、爱情和道德责任的冲突。丈夫贺淮声为了拯救青梅竹马佟思悦,不惜牺牲妻子江裴暖的感受,将刚出生的女儿送给对方作为心理慰藉。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也暴露了他对妻子情感需求的忽视。
江裴暖在产后虚弱的状态下,面对丈夫的选择感到痛苦万分,而婆婆黄玉兰的态度更是加剧了她的无助感。整个情节充满了戏剧张力,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传统伦理观念和现代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究竟该如何平衡个人幸福与他人需要?
剧情解析
本章的核心冲突围绕着孩子的归属展开。贺淮声希望通过送走女儿来拯救佟思悦,而江裴暖则坚决反对,因为她无法接受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交给别人抚养。在这个过程中,婆婆黄玉兰的支持使矛盾更加尖锐,也让江裴暖陷入绝望。
值得注意的是,贺淮声的心理活动表明,他早就做好了安排,只是碍于面子才假装征求妻子的意见。这种隐瞒和欺骗直接导致了双方的信任破裂。此外,大儿子贺远突然出现并主动提出过继的要求,为下一阶段的情节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精彩节选
贺淮声不仅要去给刚守寡的青梅竹马当老公,还要把她新生的孩子也一起带过去当礼物。
……
1976年,沈阳部队驻地卫生点。
江裴暖生完女儿还没睁眼,迷迷糊糊听见丈夫贺淮声在耳边不停说话。
【上辈子思悦就是因为受不了丈夫牺牲的打击疯了,没多久就自杀去世,这辈子我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我要怎么让暖暖同意把女儿送给思悦呢?重生这样的事情,她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什么重生?
江裴暖睁开眼时恍惚了一瞬,看着床边的丈夫:“淮声,你刚才说什么?”
贺淮声愣了一下:“媳妇,你终于醒了,我刚没说话啊,你是不是做梦了?”
江裴暖一愣,就在她以为刚才的话真的是自己的梦境时。
却又看见贺淮声欲言又止的模样。
“暖暖,你也知道,思悦因为老钱出任务牺牲,现在精神很不稳定急需人照顾。”
“作为老钱的战友,思悦的发小,我想带女儿去多陪陪她,转移一下她的注意。”
【只要我带着孩子装成老钱的样子陪在思悦身边,她就不会再寻死了,至于送孩子的事,还是等暖暖出月子再说吧。】
江裴暖看得很清楚,后面这句话响起的时候,贺淮声的嘴根本就没有动。
她没有做梦,刚才听到的,似乎是贺淮声心里的想法。
瞬间的诧异过后,是满心的不可置信。
作为妈妈,她怎么可能答应将自己刚拼死生下的女儿送给别人?
而贺淮声,居然还要借着老钱的身份,陪在佟思悦身边?
“江裴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像是猛地被插上了一刀,疼得她呼吸不过来。”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痛意,江裴暖直接拒绝:“不行,孩子刚出生是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我不会让你带去给佟思悦的。”
“而且还是佟思悦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提早发动差点一尸两命,你要照顾她,那我呢?”
哪知,一向什么事都纵着她的贺淮声皱了眉头,声音也沉了下来。
“思悦也是刚听到老钱牺牲的消息,情绪激动才一时失手,再说了你也没事,死者为大,你就不能多体谅体谅。”
他急切地抱着孩子起身:“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我先带着孩子去看看思悦。”
说完,他就直接朝门外走去。
“ “贺淮声!我不允许!” ”
江裴暖探身想要将孩子抢回来,可刚生产完的身子虚弱,她直接摔倒在地,发出‘咚’的一声响。
贺淮声脚步顿住。
【算了,上辈子暖暖这里也没出什么事,还是思悦那里比较紧急。】
江裴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贺淮声头也没回,再次抬腿离开。
地面冰凉刺骨,冻得她心脏像是结了冰,小腹也是一阵撕裂般的疼。
江裴暖不管不顾,用指甲抠着地面往外爬,嘴里喃喃着:“孩子,那是我的孩子……”
“儿媳妇,妈特意换了只老母鸡给你煲汤,你生完孩子身体虚,得好好……”
婆婆黄玉兰刚踏进病房,看见地上狼狈的江裴暖吓得脸都白了:“儿媳啊,你这是怎么了?”
她赶紧将江裴暖扶回病床上:“是哪里不舒服,你可别吓妈!”
江裴暖紧紧抓着黄玉兰的手臂,恳求:“妈,淮声要把我们的女儿送给佟思悦, “你快去把孩子抢回来!” ”
可黄玉兰却是脸色微变,将江裴暖的手拂了下去,没敢看她:“暖暖,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好同志,思悦一下子成了寡妇,她受不了这个打击的。”
江裴暖觉得又是一柄利剑直插自己心口。
小腹的疼让她嘴唇发颤,但她还是问了一句:“妈,这件事情,你也是答应的?”
黄玉兰缓缓点头:“思悦是我看着长大的,就像是我的闺女一样,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她真的疯掉,再说你们不仅有小远,以后也还能再生,可思悦什么都没有啊。”
江裴暖怎么也想不到,平时明事理的婆婆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她还想再说什么,刚刚生完孩子的伤口却撕裂开。
她疼得眼前一黑,直接就晕了过去。
等她再次醒来,是被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唤醒的。
“我的孩子,是不是我的孩子回来了!”
江裴暖睁开眼,就看见旁边贺淮声正手忙脚乱哄着孩子。
见她醒了,他眉眼都轻松了几分:“媳妇你终于醒了,女儿饿了,你赶紧给她喂奶。”
江裴暖顾不得那么多,赶紧将孩子抱了过来。
眼见孩子渐渐安静下来,在自己怀里乖乖巧巧的样子,江裴暖的心就化成了一滩水。
贺淮声伸手,轻轻握住孩子胡乱挥舞的小手:“媳妇,辛苦你了。医生嘱咐我你身体虚要好好休息,等孩子吃饱了,我就送她去思悦那里,你不用操心太多。”
江裴暖激动地收紧了抱着孩子的手臂:“贺淮声,你要把孩子带走,除非我死!”
她话音刚落,大儿子贺远突然从病房外闯了进来。
“爸爸,既然妈妈不答应,那就把我过继给思悦阿姨吧!”
人物分析
江裴暖
江裴暖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刚刚经历生产之痛,却仍要面对丈夫的冷漠决定。作为一个母亲,她本能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妻子,她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然而,在这场家庭危机中,她显得孤立无援,甚至连婆婆都站在对立面。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拒绝交出孩子,表现出坚韧的性格特质。
贺淮声
贺淮声表面上是为了朋友着想,实际上却忽略了自己家庭的重要性。他的内心独白显示,他早已计划好如何处理这件事,并试图用谎言掩盖真相。虽然他最终带回了孩子,但仍然坚持要把女儿送走,显示出他对佟思悦的特殊情感以及对家庭责任的逃避。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担当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黄玉兰(婆婆)
黄玉兰的态度反映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影响。她将佟思悦视为“自己的闺女”,认为应该优先照顾她的情绪,甚至愿意牺牲儿媳的利益来成全对方。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善意,但却忽视了江裴暖的实际感受,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矛盾。
章节评论
评论一:
这一章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环境。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江裴暖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痛苦。同时,贺淮声的行为虽然令人愤怒,但也能理解其背后的无奈与挣扎。这样的设定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真实可信,激发了读者强烈的代入感。
评论二:
文章结尾处贺远提出“过继”自己的请求,不仅增添了新的悬念,也为后续剧情埋下了伏笔。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并非简单的夫妻问题,而是涉及三代人之间的价值观碰撞。这使得故事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层面,更上升到了社会伦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