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困境。苏秀珍为了丈夫魏建国的命令,不得不频繁献血给林玫,但她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承受。在一次冲突中,她用乙肝病历单巧妙地摆脱了这一困境,并决定远离魏建国。文章通过这一事件反映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以及对他人痛苦的漠视,同时也展现了苏秀珍的坚韧与智慧。
剧情解析
故事围绕“献血”这一核心事件展开,逐步揭露了三个人物之间的纠葛。起初,苏秀珍被迫多次献血给林玫,而魏建国则以强硬手段维持这一局面。随着苏秀珍身体每况愈下,她终于找到了摆脱的方法——伪造乙肝病历单。这一转折点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也为后续她填报远方大学埋下了伏笔。最后,班主任李春梅的劝说进一步强调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婚姻的重视,而苏秀珍毅然决然的选择则象征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精彩节选
“那时,医院规定一人一年最多献两次血,可为了能让 苏秀珍 持续不断地向 林玫 输血, 魏建国 竟盗用其他人的身份。”
苏秀珍生二胎后,身体素质变差加上营养不良,根本架不住一个月一次放血。
她苦苦哀求魏建国,可仅仅消停半年后,他又用医院献血指标来暗示苏秀珍。
而苏秀珍只能一次次地妥协。
“最后,她的手臂、脚背、屁股、肘部等能扎针的静脉处都被扎得千疮百孔,雪白的肌肤上密密麻麻全是针口。”
刚从回忆中醒来,只见林玫“扑通“一声朝苏秀珍跪下来,哭得梨花带雨。
“都怪我身子不争气,得了这个病。求嫂子高抬贵手帮我一把,我实在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亡母留下的银手镯……要是嫂子不嫌弃,就拿去吧。"
病房的护士纷纷替林玫打抱不平。
“啧啧啧,现在有些人真是没良心。林姐的丈夫为了救灾区民众,牺牲在泥石流里。如今他爱人有难,有些人却选择见死不救,这还是人吗?"
听后,魏建国恶狠狠地瞪着苏秀珍:
“苏秀珍,今天由不得你耍小性子,如果你继续执迷不悟,我会以侮辱烈士家属的罪名直接将你逮捕!"
一旁的林玫见状,立马露出得意的笑容。
苏秀珍早就已经料到魏建国不会轻易罢休,她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份病历单:
“我刚刚跟大家开玩笑的,我得了乙肝,并不具备献血的资格。真是爱莫能助了。"
魏建国神色大变:
“这不可能——”
他马上抢过病历单,看到上面“确诊”两个大字后,彻底暴怒:
“明明一个月前我替你检查时,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怎么会——"
“苏秀珍,你到底搞了什么鬼?”
苏秀珍唇边勾起冷笑:
““听到我得了乙肝,我的未婚夫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而是斥责,我活得太失败了。” "
说完,不等魏建国开口反驳,苏秀珍便跑了出去。
她没回家,而是去高中班主任家里将高考志愿,填成了一千多公里外深北。
填完志愿到拿到录取通知书,需要七天。
七天后,她与魏建国,此生将不再相见!
“秀珍,我记得你和魏上校是有婚约的,你报这么远的大学,他不会有意见吗?"
班主任李春梅叹了一口气继续说:
“老师明白,因为林玫那件事,你和魏上校闹了点矛盾。可老师看得出,他心里还是有你的,老师还是希望你们能终成眷属。"
说这话时,李春梅满是感慨与唏嘘。
原来,这件事情竟然也传到了老师的耳里。
上一辈子,苏秀珍没忍不住跟魏建国闹了几回。
这个年代粮食短缺,营养跟不上,谁没点贫血,何必大动干戈。
人物分析
苏秀珍
苏秀珍是一个善良但又饱受折磨的角色。她最初因为爱与责任,默默忍受着频繁献血带来的痛苦。然而,当她发现自己的健康被严重透支后,开始反抗并最终选择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她的果断与勇气使她成为全文的核心人物,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一个。
魏建国
魏建国作为丈夫和军人,表面上是为了履行职责,但实际上却表现出极端自私的一面。他利用职权逼迫妻子献出超过身体极限的血液,甚至不惜威胁对方。他的行为揭示了某些人在权力面前丧失良知的现象。
林玫
林玫是这场悲剧中的另一个受害者,但她却通过伪装柔弱来操控局势。虽然她的丈夫因公殉职令人惋惜,但她对苏秀珍的剥削同样令人反感。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她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角色。
章节评论
评论一:
本文情节紧凑且充满张力,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将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苏秀珍面对压迫时的冷静处理方式,让人印象深刻。这种以智慧取胜的情节设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角色的成长,也引发了对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
评论二:
文章结尾处班主任李春梅的一番话为故事增添了更多层次感。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段感情似乎还有挽回余地,但这恰恰突出了苏秀珍选择离开的坚定决心。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剧情更加耐人寻味,也让读者对苏秀珍的命运投去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