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以程语汐和沈亦寒之间的矛盾为核心,展现了婚姻中的冷漠与痛苦。程语汐在失去儿子后试图通过离婚来结束这段令她窒息的关系,而沈亦寒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她的痛苦视而不见。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不仅揭示了两人关系的破裂,还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夫妻间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和情感缺失。
剧情解析
故事围绕程语汐与沈亦寒之间逐渐恶化的关系展开,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点:
小驰的死亡成为触发矛盾升级的关键事件,直接导致程语汐心理崩溃;
沈亦寒对江朗朗的偏爱加剧了夫妻间的裂痕,使得程语汐更加孤立无援;
程语汐主动提出离婚象征着她拒绝继续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家庭环境,标志着她个人成长的重要转折点。
精彩节选
程语汐 哭红了眼,给 沈亦寒 打了无数个电话,他却一个也没有接。
直到她火化了小驰,才通过江楚瑶晒出来的朋友圈得知,他那天在陪江朗朗庆祝生日。
而如今,她抱着这么明显的骨灰盒回来,他却依然浑然不知,甚至问都不问,被他罚跪了一夜的儿子,究竟哪里去了!
她趴在地上,哭到声嘶力竭,最后昏迷了过去。
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
看着新升的朝阳,程语汐心如死灰地爬了起来。
她小心地将骨灰盒安置好,然后拿出了行李箱,将自己的东西全部收拾了出来。
然后,她把这些年写给沈亦寒的情书、给他买的西装、偷偷拍的合照……
全部扔进了垃圾桶里。
随后,她拿起手机,联系律师。
“你好,我要离婚,请立即帮我申请诉讼离婚程序!”
“程小姐,您的请求我们收到了。我们会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在七天内发起诉讼,请您静候消息。”
挂断电话后,程语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静静看着窗外被风吹得晃起来的秋千,悲从中来。
从前,每到这样灿烂的晴天,小驰就会吵着要荡秋千。
他的笑声仿佛还在程语汐耳边回荡着。
可秋千架上已经空无一人了。
汹涌泪意涌上程语汐的眼眶,她只能捂住眼睛,任由眼泪打湿了手心。
好不容易平复好心绪,她抬起红肿的眼,却发现大门何时打开,沈亦寒回来了。
看见她哭红的双眼,他神色微微一沉,凝视许久后才道:“都多大了,还哭?是不是沈驰又吵着要我陪他去荡秋千?你告诉他,我没心思陪他玩这些小孩子的把戏。”
程语汐那张形如枯槁的脸上只剩下麻木。
她收回了视线,从喉咙挤出几个字。
“不需要了,我的儿子,再也不会吵着要你陪了。”
“那就最好。”
沈亦寒脱下外套,语气冰冷,“你去煮一碗药羹,我记得沈驰每次发烧你给他喝这个就好了。朗朗昨天玩水有些咳嗽,我担心他感冒了。”
若是以前,听到他提出这种要求,程语汐一定会立即起身。
现在她却一动不动,只觉得悲凉不已。
江朗朗玩水感冒了,沈亦寒那么上心。
小驰被雨淋了一天进了医院直到去世,他都没有问过一句。
到底谁才是他的亲生儿子?
她很想问个清楚。
可看到他脸上的冰冷,程语汐咽下了那些话,冷冰冰地回复了他两个字。
“不去。”
她这断然拒绝的态度汤沈亦寒有些生气。
但他也没有强求,冷着脸叫来保姆写下配方,亲自下厨。
看着他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程语汐不禁想起了三年前。
人物分析
程语汐:作为一位母亲和妻子,她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选择直面现实并追求自由。她的坚强与脆弱交织在一起,既有对丈夫的失望,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最终,她决定摆脱这段失败的婚姻,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面。
沈亦寒:他是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对待家庭成员缺乏关怀与责任。他更关注非亲生女儿江朗朗的需求,而忽视了亲生儿子小驰的存在,甚至在后者去世后毫无反应。他的行为暴露了其自私冷漠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严重缺陷。
章节评论
评论一:本文以悲剧为基调,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程语汐内心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她将所有关于沈亦寒的回忆物品丢弃到决定离婚,可以看出她已经彻底放弃这段感情。作者用对比手法强化了情节张力,如沈亦寒对江朗朗的关心与对亲生儿子小驰的漠视形成鲜明对照。
评论二:文章语言简洁却充满力量,尤其在细节处理上十分出色。例如“哭红了眼”、“悲从中来”等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波动。同时,沈亦寒的冷漠态度也让人为程语汐感到不平,进一步推动了故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