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转变后续全文免费阅读

结束转变
★★★★
周思婉
言情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渐冻症患者的视角,深刻地探讨了生死、亲情和人性的复杂情感。主人公在脑死亡后,灵魂脱离身体,目睹了自己母亲的行为和反应,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意义,如“取器官要趁热”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紧迫感;而母亲最终选择离开手术室去为女儿庆祝生日,则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和对生活的执着。

剧情解析

故事从主人公得知家属同意器官捐献开始,逐步展开她对死亡的平静接受以及对母亲的思念。随着剧情推进,主人公的灵魂见证了母亲在手术室前的反应,并通过母亲的对话和行为,逐渐揭开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最终,母亲因接到女儿的电话而离开了手术室,选择去为女儿庆祝生日。这一转折不仅升华了主题,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母爱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珍贵。

精彩节选

「好……了。

「家属……同意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只要静静等待死亡到来。

网上说。

「渐冻症」一旦发展到全身肌肉萎缩,那么离吞咽困难、呼吸衰竭……也就不远了。

我比他们幸运些,只用了半个月。

脑死亡后,医生第一时间把我推进了手术室。

取器官,要趁热。

我的灵魂脱离身体。

我看见枯瘦的遗体盖着白布,不断有人向我默哀鞠躬。

直到出现一抹熟悉的身影。

是妈妈!

她穿着白大褂,眉间是我未见过的柔和。

「是新来的大体老师吗?」她问。

「嗯,一个渐冻症小姑娘,才 21 岁。」

「这么年轻啊……」妈妈表情凝重,冲我鞠了一躬,「这孩子真可怜。」

所有的委屈,瞬间崩盘。

妈妈,你真的觉得我可怜吗?

妈妈刚要走,被主刀医生喊住了。

「周主任,您不是在研究『渐冻症』专题吗?

「要不要一起看看,哪些器官能用?」

我的灵魂莫名紧张。

[结束转变] <a target=苏祈月 周思婉 在线阅读">

掀开白布,妈妈就能认出我来吧?

看到我,妈妈会相信所有的一切,不是苦肉计吗?

还会觉得……

这孩子真可怜吗?

我看见妈妈动了动嘴,那是要说「好」的口型。

突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看到名字的瞬间,妈妈脸上浮出一层笑意。

「今天算了,我女儿生日。」

她摁下通话键,笑着转身离开。

没有听到身后同事的叹息。

「哎,这女孩太可怜了。」

「我跟她说 器官捐献 后,工作人员会对遗体进行修复,再送还给家属。」

「她却求我:能不能不送回?」

那人哽咽着,没再说下去。

因为我说,「我真的……没地方送。」

我的灵魂跟着妈妈走。

开车回家的路上,妈妈停了好几次。

因为烘焙店都没有苏祈月爱的蓝莓蛋糕。

最后她无奈地站在橱窗前。

人物分析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21岁的渐冻症患者,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心系母亲的感受。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爱,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委屈和遗憾。她希望通过捐献器官来帮助他人,但又害怕自己的遗体会给母亲带来更多的痛苦。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使她成为一个极具深度的角色。

母亲:母亲是一位医生,工作认真负责,对待病人充满同情心。然而,在面对女儿的生日时,她表现出了作为母亲的温情与责任感。她为了给女儿准备生日蛋糕,不惜四处奔波,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尽管她不知道眼前的大体老师正是自己的女儿,但她依然给予了尊重与关怀,这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章节评论

评论一:这篇文章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通过灵魂的视角,作者巧妙地将生与死的距离拉近,让读者感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沉重与无常。特别是母亲那句「这孩子真可怜」,既表达了她的同情,又引发了主人公深深的自问,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动容。

评论二:文中母亲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她既是医生,又是母亲,面对陌生病患时表现出专业与同情,但在得知是女儿的生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家庭。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母爱的力量,也揭示了人性中温暖与冷漠的双重面相,令人深思。

结束转变
★★★★
周思婉
言情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