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代郡」[三国:我的玻璃杯价值连城]最新章节在线阅读](https://image-cdn.iyykj.cn/2408/ddbd9cad1a991ea9fff05fe746bdc315.jpg)
作者: 酒时仙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1-07 13:21:15
状态: 连载
字数: 6.77万字
阅读人数: 10.3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成汉室宗亲,刘玄用一只现代玻璃杯,从汉灵帝手中换来了代郡的合法统治权。且看他如何用“奇珍”积累资本,在苦寒边地打造最强势力,搅动三国风云。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1-07 13:21:15
【原文摘录】
汉灵帝刘宏满面红光,目光灼灼地盯着案几上那只通体晶莹、纯净无瑕的水晶琉璃杯。与一旁色彩斑驳的半透明琉璃杯相比,这只新呈上的杯子宛如天赐之物,熠熠生辉。
“奇珍!绝世奇珍!”
刘宏小心翼翼地捧起琉璃杯,指尖轻抚杯身,眼中尽是痴迷与赞叹。他反复端详,仿佛要将这宝物的每一寸光泽都刻进眼底。
良久,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杯子,抬眼望向殿中静立的青年。
“你叫刘玄?”
“草民刘玄,叩见陛下。”刘玄恭敬行礼。
“听闻你亦是刘氏血脉?”刘宏问道。
“回陛下,臣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玄垂首应答。
刘宏微微颔首,侧目唤道:“张让。”
侍立一旁的宦官立刻躬身:“老奴在。”
“去宗庙查证族谱。”
“遵旨。”
张让悄然退下,经过刘玄身旁时,嘴角掠过一丝若有深意的笑。
约莫半个时辰后,张让无声归来,附耳低语:“陛下,族谱已验,刘玄确为中山靖王后裔。”
“甚好!”刘宏神色愈发温和。
又过片刻,刘玄怀揣盖有玉玺的任命诏书退出御书房。张让紧随其后,笑吟吟拱手:
“恭贺刘大人——不,该称代郡太守了!哎哟,瞧老奴这记性,应是‘代侯’大人才对!”
“公公折煞我了,唤我刘玄便是。”刘玄笑容谦和,袖中滑出一颗玲珑剔透的琉璃珠,“此番多蒙公公周旋,小小心意,万望笑纳。”
“哎呦,这如何使得!”张让嘴上推辞,手却利落地接过珠子,眼角的皱纹堆得更深了,“代侯此去幽州代郡,山高路险,盗匪横行,更兼鲜卑扰边。若大人不嫌,老奴可请陛下调派精锐护送……”
“全凭公公安排!”刘玄欣然应允。
张让甩了甩拂尘,眯眼笑道:“那便请代侯暂留洛阳,静候佳音。”说罢,施施然消失在宫廊深处。
三日后。
长安城外,官道上尘土飞扬。五百铁骑护卫着数十辆马车缓缓前行。车队 ** 的马车里,刘玄正闭目养神。
"这趟洛阳之行,收获远超预期啊!"
刘玄本是水蓝星人,三个月前意外穿越到三国时代。与他一同降临的,还有名为"神级淘宝系统"的金手指——只要拥有足够声望,就能在系统商城兑换任何物品。
穿越第七日,他凭借李白的诗句在洛阳文坛崭露头角,获得第一桶声望金。随即兑换了全套三国史籍,发现一个关键信息:汉灵帝刘宏自178年起公开卖官鬻爵。
抓住这个机会,刘玄随商队历时月余从幽州抵达洛阳。此后两月间,他不断"创作"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作,被洛阳文人誉为"诗仙"。
—— 引自章节:第1章
老人怔了怔,没想到这般顺利,连连作揖:"多谢官爷,多谢官爷!"
"要谢就谢郡守大人。"衙役摆手道。
"是极是极,谢郡守大人恩典!"
老人念叨着挪到粮仓前,当双手接过沉甸甸的五十斤粟米时,浑浊的眼眶顿时湿润了。竹杖叩地声声,混着哽咽的谢恩声在衙门里回荡。
这般场景正在代郡各处上演。无论是垂髫孩童还是耄耋老者,当赈济粮落入掌心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眶。虽汉制不兴跪拜之礼,此刻却有半数百姓面朝郡守府方向,虔诚地伏地叩首。
七日后黄昏,刘玄巡察归来。远远望见郡守府前乌泱泱跪着数百民众,为首的几位老者见他身影,立即带领众人高呼:"郡守活命之恩,没齿难忘!"
刘玄喉头一紧。
多淳朴的子民啊!
他摸着腰间装赈济册的革囊,胸中涌起热流。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确信:要让这方土地上的百姓,永远免受饥馑之苦。
劝返民众费了好些功夫。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刘玄随手点开系统界面,望着飞速增长的数据,不禁发出感叹。
……
姓名:刘玄
声望值:214,629
……
仅仅七日,声望值竟飙升八万!
回想当初在洛阳,耗费一个多月光阴,甚至搬出整部《唐诗三百首》,也不过攒下十三万声望。如今短短数日,便抵得上大半心血。
踏入郡守府门槛时,主簿田畴已静候多时。
这位字子泰的无终县人士,虽未跻身三国顶尖谋士之列,却深得曹操“文雅忠武,慎事明理”的赞誉。
正是他的到来,让这场波及三十万人的户籍整顿与赈粮行动变得井然有序。若非田畴主动请缨,此刻的刘玄恐怕仍深陷焦头烂额之中——毕竟穿越前的他,只是个尚未经历世事的高中生。
“大人。”田畴快步上前行礼。
“进展如何?”刘玄直切主题。
“托大人洪福,户籍登记与粮食分发皆按预期推进。”田畴翻开竹简禀报,“目前录得二十五万在籍人口,其中六万为新登记者,含五千外郡流民。已依您指示,将其分散安置至各乡。”
“善。”刘玄指尖轻叩案几,“该启动下一步了。”
“下一步?”田畴目露疑惑。
“子泰以为,五十斤粮食能撑多久?”
田畴掐指估算:“老弱妇孺约半月,壮丁至多一月。”
“正是!”刘玄叹息,“代郡本就贫瘠,去岁大旱更让百姓绝收。待存粮耗尽,易子而食的惨剧必将重演。”
见田畴眼眶发红深深作揖,刘玄沉声道:“与其赠鱼,不如授渔。”
……
—— 引自章节:第2章
领头的仍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百姓向刘玄表达感激之情。
刘玄费尽口舌,才劝退众人。
回到郡守府,田畴早已在此等候。
一月不见,田畴消瘦了许多。
“子泰,辛苦了。”刘玄关切道。
田畴淡然一笑:“值得。”
作为刘玄唯一的谋士,田畴不仅要主持人口普查,还需协调流民安置,兼顾修路事宜,终日奔波,日渐消瘦。
“单靠田畴一人力有不逮,需再招揽几位谋士。”刘玄暗自思忖。
听完田畴的汇报,见他步履蹒跚,刘玄不由分说,强令他回家休养三日,并从系统商城花费千点声望值购置补药相赠。
明知此举会让代郡建设暂缓,刘玄仍坚持己见。这并非收买人心,实是担忧田畴身体。
田畴离开后,刘玄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反复考虑着招募新谋士的事宜。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他脑海中闪过:李儒、贾诩、荀彧、荀攸......
但很快,这些念头都被他一一否决。
刘玄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的声望仅限于代郡及周边少数郡县,根本不足以吸引那些当世名士放弃现有官职,来到这偏远之地为他效力。
"唉......"
刘玄不禁发出一声长叹。
......
三日后。
代县东郊的山谷里,一座高大的擂台已经搭建完成。
经过三天的报名,六千新兵 ** 有两百余人报名参加这场选拔百夫长和千夫长的比武大会。
随着刘玄一声令下,演武正式开始。
起初刘玄并未过多关注比武,仍在为谋士之事烦忧。由于他强制田畴休养,代郡各项事务的推进明显放缓,这让他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寻找新谋士上。
就在刘玄为此事苦恼时——
"哗!"
场下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刘玄猛然回神,目光投向擂台。
只见台上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正与一名身高九尺、美髯垂胸的壮汉激烈交锋。
"砰!""啪!"
拳脚相交间,竟发出刺耳的破空声。
那长髯壮汉一记凌厉的扫腿袭来,青年敏捷闪避,这一腿重重踢在擂台边的木桩上。
"咔嚓!"
碗口粗的木桩应声而断。
场下又是一片哗然。
青年毫不畏惧,抓住机会一记直拳直取对方面门。壮汉侧身避开,青年随即变招腾空而起,手臂如战斧般劈下。
"来得好!"
壮汉大笑迎击,双拳如风。
转眼间双方已交手数十回合。
渐渐地,青年开始力不从心。
第十个回合时,壮汉猛然发力,一拳将青年击飞 ** 。
"胜者——关羽!"
随着裁判的高声宣布,刘玄怔住了。
那个似曾相识的长髯身影,这个名字......
—— 引自章节:第3章
虽然每日都有数十上百的流民迁入,但刘玄仍对人口增长速度感到不满。田畴、简雍等官员也深有同感——无论是修路、扩建城池还是开采石料,都需要大量劳力支撑。为此,刘玄特意派人到邻近郡县宣传代郡的惠民政策,虽有一定效果,但人力缺口依然巨大。
刘玄将参与建设的青壮们私下称作"代郡建设兵团"。为避人耳目,这支队伍对外隶属于新成立的建设司,主要负责统筹各项基建工程。在刘玄的规划中,他们不仅要完成当前的建设任务,将来还要承担新占领地区的建设,并在必要时作为预备兵源。
为此,建设兵团每日会抽出半个时辰进行队列训练。这种准军事化管理既能培养纪律性,又不影响工程进度。经过长期训练,这支队伍将具备快速转化为正规军的潜力。
这项训练计划实施半月以来,百姓的反应出乎意料。与繁重的建设工作相比,短暂的军事训练反而显得轻松。淳朴的百姓们甚至觉得这样的安排太过优待,纷纷提出异议。
郡守大人待我们恩重如山,自掏腰包发放粮食,出资修筑道路,不仅管饭管饱,还按月发放工钱。原本午饭后就有半个时辰的歇息时间,如今竟又额外增加了半个时辰。
这可不行!
我们休息得够多了,不能再占郡守大人的便宜。
在百姓们眼中,刘玄推行的半个时辰准军事化训练,分明是变着法子让大家多休息。政令颁布后的第三天,刘玄再次被激动的百姓团团围住。领头的仍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高声恳请郡守收回成命。
得知原委的刘玄哭笑不得,只得专门颁布新政令解释:这项训练对他至关重要。百姓这才勉强接受。
与此同时,军队训练也在持续推进。在关羽和张任的严格操练下,六千新兵逐渐掌握了战阵排列、兵器使用等技能,战斗力显著提升。
不对,现在已不止六千兵力。近两三月来,随着外郡流民不断涌入,刘玄又招募了一千新兵,将他们打散编入原有部队。采用六老带一新的方式,新兵很快适应了军营生活。
......
郡守府演武场上,兵器相击之声清脆响起。
"当啷!"
刘玄连退七八步才稳住身形,未及反击,咽喉已被银枪抵住。
"不愧是童渊大师的高徒,我又败了。"刘玄苦笑着收起长枪。
张任收枪抱拳:"郡守大人承让。您的进步有目共睹。"
"公义不必安慰我。"刘玄摇头叹息,"特训整月,仍接不住你十招......"
张任正色道:"上月比试只用两分力,大人接我八招。今日用上六分力,足见进境神速。"
听闻此言,刘玄神色稍霁。
—— 引自章节:第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