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精彩节选免费试读

[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乌托邦幸运儿免费试读

作者: Lector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1-05 15:13:06

状态: 连载

字数: 2.64万字

阅读人数: 2.64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一美分,购买眼睛;两美分,购买双手;三美分,购买军火;四美分,购买真相;五美分,购买一个国家。”1999年,世纪末的乌托里约诺斯。一切皆可贩卖,包括真相与灵魂。当一台遍布血污的自动贩卖机开始“售卖”分尸块、顶级毒品与军火武器时,传奇FBI特工威尔·诺斯菲尔德与搭档凯文·林奇知道,他们面对的远非普通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1-05 15:13:06

【原文摘录】

我站在巴比伦大街上,让这座伟大的狂野城市将它花哨的爪子搭上我的肩头。乌托里约诺斯。就连这名字听起来都像一杯掺了糖精的廉价朗姆酒,甜得发腻,后劲却让你头痛欲裂。一九九九年的最后一个月,空气中挤满了某种集体性的、歇斯底里的期待,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吉他弦,随时都会啪地一声断裂,抽在某个幸运儿的脸上。

街上热得像个醉汉的呼吸,潮湿,黏糊,带着一股海腥、廉价香水和两百万人蒸腾出的欲望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霓虹灯是这里的霸主,它们用氰化物的紫、赌场绿的翠,和某种叫不出名字的、介于桃色与谎言之间的粉红,蛮横地涂抹着夜空。西班牙语、克里奥尔语,还有几种我压根分辨不出的语言碎片,像流弹一样在汽车喇叭和萨尔萨舞曲的间隙里穿梭。每个人都像是在奔赴一场午夜后就会失效的约会,脚步匆忙,眼神闪烁,仿佛只要跑得够快,就能把旧世纪的霉运统统甩掉。

巴比伦,名副其实。街这边,穿着丝绸衬衫、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家伙们,正把大面额钞票塞进脱衣舞俱乐部门童手里,那门童的笑容假得像塑料花。街对面,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蜷在巷口,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一道被遗忘的污迹。橱窗里的电视机正声嘶力竭地播放着政治广告,某个笑容可掬的家伙保证会带来“一个新千年的崭新黎明”,屏幕的冷光映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像一摊融化的铁屑。

我点了支烟,让烟雾在肺里打了个转。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乌托邦,建立在沙滩、美元和无数个被悄悄抹去的名字之上。我的搭档凯文曾说,这里是天堂的等候室,只可惜,大多数人都拿错了号码牌。

一辆粉色的凯迪拉克像艘华丽的废船,慢悠悠地驶过,低音炮震得我胸骨发麻。车里的人冲某个穿着亮片短裙的姑娘吹口哨,笑声放浪形骸。就在不远处,“小乌托邦”夜总会的霓虹招牌像个巨大的、慵懒的眼睛,俯瞰着它的领地。我知道那地方,也听说过“大乔治”的名字。在这座城市里,你总会听说一些名字,它们像水下的暗礁,大多数船只平安驶过,只有少数倒霉蛋会撞得粉碎。

我看着一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家伙,正把一块印着“黄金时代电子产品!千禧年特惠!”的招牌往橱窗上挂。崭新的自动贩卖机在店里闪着冷冰冰的金属光泽,承诺着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满足。不知怎的,那玩意儿让我想起棺材,光洁,标准,里面装着人们自以为需要的东西。

—— 引自章节:第1章

 

电话铃响的时候,凌晨三点的晦暗正浓得像泼洒的墨汁。不是局里的专线,是直接打到我家里的那个,知道这个号码的人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通常都不会带来什么圣诞老人的好消息。果然,是凯文,他的声音像是刚从砂纸墙上磨过,又掺进了几盎司的寒意。

“威尔,穿上衣服。巴比伦大街,近港区路口。带上你的强胃散。”

“怎么?‘小乌托邦’的龙虾变质了?”我试图让声音听起来像刚睡醒,虽然我清醒得像块冰。

“比那糟。”他顿了顿,我几乎能听见他磨牙的声音。“有人在自动贩卖机里搞了个……展览。官方说法是恶性破坏公共财产,但第一个到场的巡警差点把去年的早饭都吐出来。快点,联邦缉毒局那帮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已经在路上了。”

我挂上电话,窗外的乌托里约诺斯依旧霓虹闪烁,像一颗永不疲倦的心脏。但凯文的语气给这片璀璨蒙上了一层油污。展览?在自动贩卖机里?

二十分钟后,我找到了那个地方。根本不用看门牌号,人群就是最好的路标。他们围成一道厚实、蠕动的肉墙,比狂欢节最热闹时还要拥挤。警车顶灯旋转着的红蓝光晕,像疯狂的画笔,一遍遍扫过他们亢奋或惊惧的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甜腻的铁锈味,盖过了海风的咸腥——是血,大量的血。

我亮出证件,像破冰船一样艰难地分开人群。窃窃私语、压抑的惊呼、甚至还有几声不合时宜的笑声,像苍蝇一样在我耳边嗡嗡作响。然后,我看到了它。

那台机器。一台老旧的“可口可乐”自动贩卖机,本该是鲜艳的红色,此刻却像是被扔进了屠宰场的搅拌机。大片的、已经发暗发黑的血迹泼洒在它的玻璃面板和金属外壳上,黏糊糊地往下流淌,形成一道道狰狞的泪痕。更多的血淤积在机器底部,在地面上汇成一滩不规则的黑红色泥沼,几只被光亮吸引的飞虫正不顾一切地往上面扑。

但真正让人胃囊紧缩的,是玻璃后面本该摆放饮料的地方。

没有可乐,没有雪碧,没有那些色彩鲜艳、承诺带来片刻快乐的糖水。取而代之的,是被某种极端暴力强行塞进去的“货物”。那不是完整的尸体,而是……部件。一段惨白的、带着明显关节的肢体扭曲地顶着玻璃;几根手指,像被玩坏后丢弃的玩具,散落在价格标签旁边;一团深色的、无法立刻辨认的组织堵住了出货口,像一团噩梦凝结成的块垒。而在这些之间,赫然可见几包用透明塑料封好的白色粉末,以及两三把粗犷、黝黑的手枪,它们和那些人体残块挤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渎神的静物画。

—— 引自章节:第2章

 

乌托里约诺斯市警察局的那位警督,名叫马库斯·索恩,像一堵穿着蓝色制服、肌肉发达且满怀敌意的墙。他的态度明确得像一记直拳:这是他的城市,他的辖区,他的烂摊子,联邦调查局的绅士们最好滚回他们的空调房去处理白领犯罪。

“索恩警督,”我尽量让声音保持平静,尽管喉咙里像塞了一把砂纸,“那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遭到破坏的公共财产’。那是人体残骸。那是违禁药品。那是未经登记的武器。任何一项都足以让FBI把这里变成我们的大本营。你是想让我现在打电话给助理局长,让他和你们的警察局长进行一场不太愉快的晨间对话,还是我们节省点时间,让你的人把警戒线挪开一点?”

索恩的下巴肌肉绷紧了,像块花岗岩。他的眼神在我和凯文之间扫视,凯文则挂着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懒洋洋的表情,靠在我们的车上,抽着烟,仿佛眼前的对峙只是一场无聊的街头戏剧。

“我需要上级授权。”索恩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去要。”我简短地说,寸步不让。

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另一辆车悄无声息地滑到路边。不是警车,也不是FBI的公务车,而是一辆低调的黑色雪佛兰。车上下来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身材瘦削,脸色苍白,像一根在档案柜里泡得太久的指头。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步伐精准地走到我们面前。

“诺斯菲尔德特工?林奇特工?”他声音平淡,没有起伏,“我是总检察长办公室的劳伦斯·佩蒂格鲁。鉴于本案涉及跨州犯罪工具——那台贩卖机很可能来自州外,以及潜在的、受联邦法规管辖的剧毒品与武器,总检察长办公室授权联邦调查局全面接管此案现场及后续调查。”他递给我一份文件,纸张崭新,墨迹似乎还没干透。“相关通知已送达乌托里约诺斯市警察局局长办公室。”

索恩警督的脸从花岗岩变成了猪肝色。他狠狠地瞪了佩蒂格鲁一眼,又瞪了我一眼,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像一头被抢走了骨头的斗牛犬。他猛地一挥手,对着手下吼道:“收队!让他们的人进去!看好戏了!”

佩蒂格鲁朝我微微颔首,像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录入任务,转身回到车上,黑色雪佛兰如同它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还未完全散去的夜色中。

“效率真高,”凯文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碾灭,“我都没看清他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别问,”我说,心里同样充满了疑问,但时机不对,“我们进去了。”

—— 引自章节:第3章

 

这个名字像一块油腻的石头,沉入我和凯文之间凝重的空气里。晨光终于艰难地刺破了乌托里约诺斯的霓虹帷幕,给巴比伦大街披上一层灰扑扑的、真实的外衣。但我们周围的空气,依然带着昨夜的血腥和此刻凯文话语里的寒意。

我们坐在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廉价咖啡馆里,油脂和咖啡因腐败混合的气味也压不住那萦绕不散的“屁味”。凯文搅动着面前那杯浑浊的液体,眼神盯着窗外开始苏醒的街道,仿佛能穿透那些逐渐增多的车流,看到某个隐藏在暗处的王国。

“‘小乌托邦’,”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不是没睡好,而是回忆带来的干涩,“不是那种藏在巷子深处、需要暗号才能进的贼窝。恰恰相反,它是巴比伦大街上最耀眼的玩意儿之一,就在前面不远,拐个弯就到。白天看起来像个超现代的艺术馆,晚上……晚上就是这座城市的欲望引擎。”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

“老板就是‘大乔治’,乔治·瓦格斯。古巴裔,八十年代初跟着马里埃尔偷渡潮来的。一开始在码头扛大包,据说因为下手黑、脑子快,很快就在帮派里混出了头。后来不知怎么搭上了线,开始做‘物流’——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走私。从雪茄、朗姆酒,到后来的人,再到现在的……主要就是毒品。”

“势力很大?”我问。

凯文嗤笑一声,带着点无奈的意味。“在这条街上,他的话比市长管用。‘小乌托邦’只是门面,用来洗钱和结交‘体面人’的。里面玩得很开,音乐是最新的,酒水是最好的,姑娘和小伙子……也是顶尖的。但最重要的是,那里是他的会客厅。你想在乌托里约诺斯做点见不得光的‘大生意’,不去‘小乌托邦’拜码头,几乎不可能。”

“警察呢?”

“你说索恩警督那样的?”凯文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有些人拿钱,有些人怕死,有些人觉得维持现状就好,毕竟‘大乔治’的地盘上,‘普通’犯罪率反而低。他讲究‘秩序’,他自己的秩序。FBI和地方检察官不是没想过动他,但这家伙滑得像条涂了油的鲶鱼。账目干净,手下忠心,从不亲自沾脏东西。你知道,标准的成功企业家模式。”他话语里的讽刺浓得化不开。

“所以,那个或者几个倒霉鬼,”我把话题拉回案件,“无论是去谈生意,还是去消费,都很有可能在‘小乌托邦’留下过痕迹。”

“这是目前最直接的线索。”凯文点点头,“那批货的包装和味道是他的标志。”

—— 引自章节:第4章

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
★★★
Lector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