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月螭不是乐痴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3 16:09:11
状态: 完结
字数: 11.15万字
阅读人数: 3.6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冷面规则官×自由不羁BUG】江敛的任务:清除规则破坏者林野。可她发现,这个“BUG”似乎在修正这个世界的错误。当规则开始杀人,当守护者变成共犯。江敛:“规则说她必须死。”林野:“你的规则,对我无效。”后来,江敛折断了规则之笔,以身为祭:“如果规则里没有她,那这规则,我来改!”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3 16:09:11
【原文摘录】
眼前,是一幅混乱的光学投影——某个次级世界的商业街区,此刻正陷入一场诡异的“规则紊乱”。
人群像没头苍蝇般乱撞,却始终无法离开那片方圆不足百米的区域。有人试图攀爬,无形的壁障将其弹回;有人想要挖掘地面,土壤却在瞬间恢复如初。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规则编号7341-B,‘行人靠右行走’,效力:失效。”
“规则编号8820-C,‘公共区域禁止喧哗’,效力:过载,触发无差别静音效果。”
“规则编号1109-F,‘区域内允许空间移动’,效力:扭曲,形成循环闭锁。”
冰冷的电子音毫无感情地播报着异常列表。
江敛的目光扫过数据流,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在检测故障代码。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对混乱的厌恶,也无对被困者的怜悯。在她眼中,这只是一次需要被修正的“错误”。
她抬起手,一柄由纯粹光能构筑的、造型简练的笔出现在她手中——规则之笔,规则审查官的身份象征与工具。
指尖轻动,规则之笔在虚空中划过,带起一串清冷的光痕。新的符文随着笔尖流淌而出,精准地切入那片紊乱区域的规则底层。
“定位紊乱核心节点。”
“覆盖错误规则:‘行人靠右行走’→‘行人依序前行’。”
“中和过载规则:‘公共区域禁止喧哗’效力重置。”
“修复扭曲规则:‘区域内允许空间移动’闭锁参数修正。”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近乎艺术的精准与效率。每一条指令都简洁、清晰,不容置疑。规则之笔的光芒所至,那片投影区域内的混乱景象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平。
撞墙的人发现前路畅通了;张嘴嘶吼却发不出声音的人听到了自己的喘息;试图挖掘地面的人发现土地恢复了坚实。
混乱在几十秒内平息,人群茫然四顾,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集体噩梦。他们不会知道,在某个更高的维度,一位规则审查官刚刚如同删除一段错误代码般,抹去了他们遭遇的异常。
江敛收起规则之笔,眼前的投影恢复正常数据流。工作日志自动生成:
【事件:规则紊乱734】
【地点:K-77次级世界,第3商业区】
【处理人:审查官江敛】
【处理结果:已修正。规则结构恢复稳定,无衍生损害。】
【耗时:1分47秒。】
【评价:高效。】
完美。
—— 引自章节:第1章
她端坐在数据分析台前,光幕上展开的是过去七个标准日内,发生在不同次级世界的十七起“微小异常”报告。单独来看,它们微不足道,甚至不足以触发圣殿的自动警报系统,大多由底层监测员标记为“待观察”。
【S-12区,瞬时重力波动,偏离基准值0.003%,持续时间0.7秒,未发现人为干预痕迹。】
【L-09世界,光影投射规则短暂失效,特定区域阴影消失1.2秒,后自动恢复。】
【K-45区数据传输节点,信息包传递出现无法解释的3毫秒延迟,路径清晰,无拥堵记录。】
琐碎,孤立,像是精密钟表内部偶尔迸溅出的、无人察觉的微小尘埃。
然而,江敛的指尖在光幕上轻点,将这些“尘埃”的时空坐标输入分析模型。线条连接,参数叠加。当第十七条异常数据被纳入后,模型发出了极其微弱的、几乎被忽略的共鸣音。
一个模糊的、非指向性的模式开始浮现。
这些异常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像是一串被巧妙掩饰的足迹,轻盈地踏过规则的边界,留下几不可查的涟漪。没有破坏,没有篡改,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说,是一种存在于规则缝隙间的、游刃有余的穿行。
江敛冰冷的眸子里,第一次映入了某种超出既定参数的东西。这不是规则紊乱,规则紊乱是系统内部的错误与崩溃,是可以用规则之笔修正的“病症”。而眼下这些,更像是系统之外的存在,轻轻触碰了规则的纱幔。
她调出规则回溯权限,锁定了一次发生在H-03世界边缘的、关于“物质短暂可穿透”的异常记录。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她“看”向那个时间点,那个坐标。
没有能量爆发,没有规则改写的光痕。只有在那短短的一瞬,那片区域的岩石,仿佛忘记了自身的“坚固”属性,允许一片落叶毫无阻滞地飘落而过。如同水波荡开,而后迅速弥合,不留痕迹。
回溯影像中,空无一物。
但江敛的规则感知,却捕捉到一丝残留的、迥异于任何已知规则力量的“气息”。那气息带着一种近乎傲慢的自由,仿佛规则于其而言,不过是可以随意拂开的蛛网。
她关闭了回溯影像,工作区内恢复了绝对的寂静。只有那恒定低鸣的规则和声,依旧在耳畔回响。
可江敛却觉得,这片她赖以生存、绝对信任的秩序之音,似乎被什么东西,极其轻微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 引自章节:第2章
规则圣殿悬浮于认知的顶点,它是万律之源,是编织现实经纬的纺锤。在这里,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并非沙漏中无情的滑落,而是无数世界线并行、交织、衍化所奏响的永恒交响。江敛行走于这交响的核心,她的步伐精准地契合着秩序的节拍,如同一个被设定好的精密符号。
她的工作间,是这片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个孤岛。四壁并非实体,而是由不断生灭、流淌的规则符文构成的光之瀑布。那些符文,时而如星辰般璀璨冰冷,时而如溪流般温顺蜿蜒,它们是世界底层逻辑的具象,是束缚着万物运行的、无形的锁链,也是江敛手中最为熟悉的工具。空气中弥漫着并非声音的“低语”,是规则在自我校验、相互啮合时产生的概念性回响,唯有像她这样的审查官才能“听”见,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关于秩序的全部奥秘。
刚刚处理完那场微不足道的“规则紊乱”,数据残影仍在光幕上如萤火般明灭。高效,精准,毫无冗余。对江敛而言,这如同呼吸般自然。她抬起手,指尖拂过虚空,调出下一批待处理的日常报告。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一条条信息,过滤着可能存在的异常节点。
然后,她的指尖在一份来自“边缘观测站”的报告上,微微一顿。
报告描述的是发生在“灰烬平原”——一个近乎被遗忘的、规则稀薄的世界残骸——的异常气象。并非风暴,并非雷暴,而是“色彩”的短暂失控。据监测员描述,在标准时间3.7秒内,那片永恒笼罩在铅灰色调中的平原,天空突然呈现出一种“不应存在”的、灼热的钴蓝与一抹流淌的、如同初生太阳般的金橙。没有能量读数异常,没有规则改写痕迹,色彩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仿佛一个幻觉,一次系统的“眨眼”。
报告结论是:“疑似底层渲染规则偶发错误,影响范围极小,无扩散风险,建议观察。”
“渲染错误……”江敛无声地重复着这个结论。规则圣殿的体系完美而封闭,如同一个无瑕的水晶球,内部的一切现象都应有其确定的因果链。“错误”可以理解,可以修正。但这份报告里描述的,更像是一种……“注入”,一种从外部强行添加的、不属于既定色盘的颜料。
她调用更高权限的“规则回溯”,并非简单的数据重放,而是试图触摸事件发生时,那片区域规则纤维本身的震颤。
意识沉入数据的洪流。
她“看”见了那片死寂的灰烬平原,感受着那里稀薄而僵硬的规则之力,它们如同干涸河床上的龟裂泥土,缺乏生机。然后,在那个精确到微秒的瞬间,某种东西“渗透”了进来。
—— 引自章节:第3章
【项目:微澜】的档案在她意识深处闪烁着幽光,那些零散的、看似无关的异常事件,像散落在时间沙海中的珍珠,而她,正试图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这根线,便是对“规则之外”的假设性推演。
她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报告接收。权限被悄然提升,她的意识如同无形的触须,延伸至规则网络更为细微的末梢。她开始主动扫描那些通常被忽略的“低信息密度区”——世界的边缘,规则的模糊地带,甚至是某些因过于稳定而近乎被遗忘的角落。她像一个耐心的守夜人,在浩瀚的数据星海中,搜寻着那一闪而逝的、不遵循星图轨迹的流星。
而痕迹,果然愈发清晰。
在“遗忘图书馆”——一个存储着已被替代或废弃规则的档案世界,她捕捉到一次“非授权访问”。不是暴力破解,没有留下任何访问日志,就像一阵风翻开了无人问津的书页,阅读了其中关于“短暂欢愉不应被课税”的古老条例,而后悄然离去,只留下书页上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带着嘲弄意味的“褶皱”。
在“机械蜂巢”——一个所有行为都严格遵循效率最大化规则的世界,她监测到一次生产线上微妙的“停顿”。万分之一秒的延迟,导致两个齿轮未能完美咬合,生产出一枚边缘带着奇异、不对称波纹的螺母。这枚“残次品”很快被质检规则剔除、销毁,但那一瞬间的“不完美”,却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江敛的心湖荡开圈圈涟漪。
这些痕迹,比之前的“色彩异常”更为隐蔽,也更为大胆。它们不再仅仅是旁观或点缀,而是开始与规则本身进行着某种轻盈的、近乎舞蹈般的互动。那个存在,似乎在试探规则的弹性,触摸其边界,甚至……在某些瞬间,与之共舞。
江敛调动了圣殿的“规则回溯之眼”,这是比个人回溯权限更为强大的工具,能更清晰地观察事件发生时规则底层的扰动。她将“力量”聚焦于那枚奇异螺母诞生的瞬间。
回溯视野中,生产线的规则逻辑如同一条条明亮而冰冷的金属轨道,引导着每一个零件走向既定的终点。然而,就在那万分之一秒里,一股无形的、柔韧如水流般的力量,轻轻“拨动”了其中一条关于“齿轮啮合精度”的规则线。
不是切断,不是扭曲,仅仅是……让其微微震颤了一下。
于是,精确的咬合出现了微不足道的偏差,对称的纹路衍生出自由的弧度。那枚螺母,便成了这次微小震颤的物理证明,一次规则被“触碰”后留下的、短暂的胎记。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