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下的成长章节分享

[微光下的成长]山涧奶奶小说章节试读

作者: 关河客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2 05:31:53

状态: 完结

字数: 2.80万字

阅读人数: 18.6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2 05:31:53

【原文摘录】

关友蜷在木板床的角落,薄得像纸片的破棉被根本兜不住这黔北深山腊月里的湿冷。风从木板墙的缝隙里钻进来,带着刺耳的哨音,刮在脸上,跟钝刀子割肉似的。

天还墨黑,灶房那边有了响动,奶奶窸窸窣窣摸索的声音,紧接着,几声压抑的、闷在喉咙深处的咳嗽,像是怕惊扰了这沉沉的夜。然后,那口用了不知多少年、边沿磕破了好几处的铁锅,被轻轻放在了灶台上,发出沉闷的摩擦声。

关友吸了吸鼻子,一股更浓郁的、带着霉味的苞谷茬子粥的气息弥漫开来,暂时压过了屋里原本的潮气和脚上那双张了嘴的解放胶鞋散发的、若有若无的酸腐气。

他摸索着套上那件袖口磨得发亮、棉花硬结成块的旧棉袄,又弯腰把解放鞋的鞋带使劲紧了紧,试图把那个咧着嘴笑的鞋头绑得服帖点。脚趾头在里面冻得有些麻木,一动,就像几根小冰棍在互相敲打。

“友娃子,趁热,吃口。”奶奶端过来一个粗陶碗,里面是大半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苞谷粥,粥面上飘着几点可怜的油星。旁边放着一小块黑乎乎的、硬得像石头的咸菜疙瘩。奶奶的手,枯瘦,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口和老茧,像一截被风干了的树枝。

“嗯。”关友低低应了一声,接过碗,蹲在冰凉的门槛上,埋下头,呼噜呼噜几口就把温吞的粥灌进了肚子。那点稀薄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还没来得及扩散,就被屋子里盘旋的冷气迅速吞没了。

他放下碗,抓起靠在墙边那个洗得发白、印着“尿素”字样的尼龙袋子,里面装着几本边角卷得像咸菜一样的课本,还有一个同样磕碰得坑坑洼洼的铝饭盒,里面是他中午的饭——通常是几个煮红薯,或者是一坨冰冷的苞谷饭,就着点辣椒水。

“我走了,婆。”他推开门,一股更猛烈的寒气劈头盖脸砸过来,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把脖子往那根本不存在衣领的棉袄里缩了又缩。

门外,天是那种沉甸甸的铅灰色,压得人心里发闷。山峦巨大的黑影还潜伏在四周,如同沉默的巨兽。脚下的路,是碎石和泥土混着的,被夜里的露水打得湿滑泥泞。

关友深吸了一口冰冷彻骨的空气,开始了他每天四个小时山路的第一步。这条路,他走了快十年。闭着眼睛,也能知道哪里该跳,哪里该绕。起初一段是陡峭的下坡,碎石在脚下哗啦啦地响,不断有细小的石子被踢落,滚进路旁深不见底的山涧,听不见回响。

—— 引自章节:第1章

 

关友踏进校门,身上湿冷的泥泞立刻成了焦点。几个蹲在墙角啃着冷馒头的高年级男生停下了咀嚼,目光像钩子一样挂在他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和一丝促狭的笑意。低年级的娃娃们则睁大了眼睛,有些害怕地看着这个浑身滴着泥水、像个从沼泽里爬出来的人。

他目不斜视,径直朝着角落那排破旧的平房教室走去。泥水顺着裤腿滴落在干燥起尘的泥地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迅速被尘土吸收的圆点。每一步,湿透的棉袄都在加重,冰冷地贴在皮肤上,汲取着他本就微弱的热量。

“哟!这是哪个泥塘里钻出来的龙王三太子啊?”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县城口音,是班上的刘建军。他父亲在乡供销社工作,算是同学里家境顶好的,常穿着一身半新的蓝色运动服,脚上是雪白的回力鞋。

关友的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攥着尿素袋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有些发白。他能感觉到更多目光汇聚过来,好奇的,嘲弄的,麻木的。

细妹跟在他身后,脸涨得通红,低着头,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

走到初一(二)班门口,班主任李老师正拿着一个掉漆的搪瓷缸子站在门口喝水。看到关友的样子,他皱了皱眉,花白的头发在晨风里微微颤动。

“怎么回事?”李老师的声音带着常年讲课留下的沙哑。

关友张了张嘴,还没发出声音,旁边的细妹就小声抢着说:“李老师,是……是路上车子溅的。”

李老师看了看关友满身的泥点,又看了看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和那双惨不忍睹的解放鞋,叹了口气,没再追问。“快去教室后面站着,把湿外套脱了,别着凉。”他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种见惯了贫困和意外的疲惫。

教室低矮而昏暗,墙壁斑驳,露出里面黄色的土坯。窗户上好几块玻璃碎了,用厚厚的塑料布钉着,风一吹就呼啦作响。二十几张破旧的木课桌歪歪扭扭地排列着,大部分学生已经到了,缩着脖子,揣着手,抵御着从四面八方灌进来的寒气。

关友走到教室最后面,那里堆着些扫帚和缺了角的簸箕。他默默脱下那件沉甸甸的湿棉袄,露出里面同样单薄、打了补丁的灰色褂子。冷空气瞬间包裹了他,激起一层鸡皮疙瘩。他把湿棉袄尽量拧了拧,搭在一个看起来相对稳固的破凳子上,然后拿出尼龙袋子里的课本。课本边缘被泥水溅湿了,晕开一片污渍。

他把饭盒放在脚边,靠着冰冷的墙壁站直。地面是坑洼的泥地,潮湿阴冷的气息不断从脚下往上冒。

—— 引自章节:第2章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全靠肌肉记忆和对这条路的熟悉在摸索。解放鞋早已湿透,每一次从泥泞里拔出来,都带着沉重的“啵唧”声,耗费着他所剩无几的力气。冰冷的雨水顺着头发流进脖子,与之前干涸的泥浆混合,又湿又黏。那件半干的棉袄再次被雨水浸透,沉得像一副铁甲,压得他几乎直不起腰。

黑暗浓稠得化不开,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也被风声扯得七零八落,更添了几分荒野的孤寂。他紧紧攥着肩上的尿素袋子,里面湿透的课本和空饭盒也变得沉重。细妹给的那块硬手帕,他一直攥在另一只手里,此刻也湿透了,提供不了任何温暖,只是一个冰冷的、坚硬的触感。

脑子里乱糟糟的。王老师念《背影》时微微发颤的声音,爹消失在雾气里的干瘦背影,早上那辆黑色轿车冷漠的光泽,刘建军嘲弄的眼神,细妹塞给他红薯时欲言又止的神情……还有身上这无休无止的冰冷和潮湿。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堵在胸口,让他喘不过气。

他咬着牙,一步一步往上爬。肺像个破风箱,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腿像灌了铅,每抬一次都需要巨大的意志力。饥饿感早已被寒冷和疲惫取代,只剩下一种麻木的、机械向前的本能。

不知道走了多久,黑暗中终于出现了一点微弱的、摇曳的光。那是寨子口悬挂着的一盏老式马灯,玻璃罩子被油烟熏得发黄,光线昏黄如豆,在风雨中飘摇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看到那点光,关友紧绷的心弦稍微松弛了一丝。他加快了些脚步,虽然每一步依旧艰难。

寨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雨声和几声零落的狗叫。夯土墙和木板房在黑暗中沉默地矗立着,像一个个蹲伏的阴影。他拐过几个弯,走到寨子最靠里、也是最破旧的一栋木屋前。

屋里没有灯光,黑黢黢的。他推开虚掩的、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霉味、草药味和微弱烟火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婆?”他试探着叫了一声,声音沙哑干涩。

黑暗中,灶膛方向传来一点微弱的响动,然后是奶奶熟悉而苍老的声音:“是友娃子回来了?”

“嗯。”关友应着,摸索着把尿素袋子放在门后,又摸索到墙边,那里有一个小木凳。他疲惫地坐了下来,开始费力地脱那双湿透的、沾满泥巴的解放鞋。脚已经冻得麻木,几乎没有知觉。

这时,里屋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带着痰音,是母亲。

—— 引自章节:第3章

 

天快亮了。是一种沉郁的、铅灰色的亮,透过木板缝隙渗进来,驱不散屋里的阴冷和晦暗。

关友动了动僵硬的身体,湿透的棉袄经过一夜,依旧冰冷地黏在皮肤上,只是不再滴水。他坐起身,骨头像生了锈一样发出细微的咯吱声。奶奶还在外侧睡着,面向墙壁,蜷缩着,呼吸轻微得几乎听不见。

他轻手轻脚地下了床,赤脚踩在冰冷潮湿的泥地上,一股寒气瞬间从脚底直冲头顶。他走到外间,看到昨晚摔碎的碗碴已经被奶奶仔细扫到角落,用一块破布盖着。空荡荡的灶台冰冷,铁锅里也是空的。

他没有生火,也没有去动那个米缸——他知道里面只剩下缸底薄薄的一层苞谷面。他走到门后,拿起那双依旧湿冷、沾着干涸泥块的解放鞋,默默地套在冻得通红的脚上。鞋里面还是潮的,脚趾一挤进去,就不舒服地蜷缩起来。

他拎起那个空瘪的尿素袋子,推开门。

寨子还笼罩在破晓前最沉的寂静里,只有几声零落的鸡鸣,有气无力。空气冷冽,带着雨后的清新和泥土的腥气。他抬头看了看自家低矮的屋顶,几片青瓦歪斜着,露出底下黑黢黨的椽子。然后,他转身,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踏上那条下山的路,而是朝着寨子后面、靠近山林的坡地走去。

那里,在一片乱石和枯草丛中,有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土堆,前面插着一块没有字的木牌。那是他爷爷的坟。爹出门前,曾带着他来磕过头,说让爷爷保佑他平安挣钱回来。

关友走到坟前,站了一会儿。枯草挂着水珠,打湿了他的裤脚。他看着那块被风雨侵蚀得发黑的木牌,脑子里空空的。爹没了,以后连个能磕头、能祈求保佑的地方都没了。

他慢慢蹲下身,从旁边的乱石堆里,捡起几块相对规整的石头,默默地、一块一块地,垒在爷爷的坟边,堆成了一个更小、更新的小石堆。没有墓碑,没有名字,就像这山里许多莫名消失的人一样,只剩下一个无言的标记。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和石屑。天光又亮了一些,能看清远处层叠的山峦轮廓,像凝固的灰色巨浪。

他转身,走下坡地,重新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山路。

脚步比以往更沉,不是因为泥泞,而是因为心里那个突然出现的、巨大的空洞。山路依旧崎岖,碎石硌脚,山涧水声轰鸣。他走得很慢,目光有些涣散,不再像以前那样机警地留意着脚下的路和周围的环境。

—— 引自章节:第4章

微光下的成长
★★★
关河客
小说推荐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