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冰糖脆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21 09:10:09
状态: 连载
字数: 3.23万字
阅读人数: 11.48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陈远穿越贞观年间,成了李世民御前“奇人”。别人穿越斗权谋、玩宫斗,他只想搞建设、攀科技。改良农具?只是开胃菜。养鸭治蝗?顺手而为。他左手《赤脚医生手册》调理皇后气疾,右手物理化学启蒙未来储君。活字印刷、灌钢法、水泥、蒸汽机……大唐的画风逐渐跑偏。当别人还在纠结站队时,他已成立大唐科学院,用科技为帝国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
第40章2025-10-21 09:10:09
【原文摘录】
夏末初秋,阳光透过葱郁的树叶,在陈远年轻的脸上跳跃。他站在某重点大学物理实验楼前的空地上,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座象牙塔的气息永远镌刻在记忆里。今天,是他作为“心连心”支教团成员,第三次前往那个千里之外的山区小学,也很可能是毕业前的最后一次。
肩上那个塞得鼓鼓囊囊的登山包,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里面装着的不仅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理科课本和教辅,更承载着一个年轻人对另一个年轻人最真挚的期许。那个名叫小辉的山区少年,有着超越环境的聪慧和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陈远记得上次离别时,小辉追着支教团的车跑了很远,就为问清楚“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定”。这个问题,促使陈远省吃俭用数月,凑钱买下了这套涵盖数理化生全领域的礼物。
“远哥!这边!就等你了!”一个清脆的女声从不远处传来。支教团的队友们正在大巴车旁挥手,带队老师已经开始清点人数。
陈远快步走去,与相熟的队友击掌打招呼。除了那个装满知识的背包,他随身还带着两样关键物品——贴身的哮喘喷雾,这是他自幼患病的保命符;以及背包侧袋里的《赤脚医生手册》和基础急救包,这是他作为团队安全员的责任所在。这些物品的携带都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喷雾是日常必需品,《赤脚医生手册》是应对山区缺医少药状况的实用指南。
“人都到齐了吗?我们准备出发了!”带队老师的声音带着即将开启旅程的兴奋。
陈远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熟悉的校园,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旁边那栋颇具现代感的物理实验楼。就在这一刹那——
嗡——!
一阵低沉却极具穿透力的嗡鸣声,毫无征兆地从实验楼方向传来!那不是爆炸声,更像是一种空间被强行扭曲、撕裂时发出的怪异声响。实验楼一侧的窗户猛地迸发出无法形容的、近乎纯白的强光,那光芒如同有生命的实体般瞬间倾泻而出,吞噬了楼前的一切!
陈远只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拉扯着他的身体,视野被刺目的白光彻底占据,耳边是无数怪异的尖啸和仿佛玻璃破碎的声音。天旋地转中,五脏六腑都像是被扔进了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在彻底失去意识的前一秒,他唯一的念头是死死抱紧了胸前的背包,那里有他未送达的礼物,和他对那个聪慧少年未来的全部期许。
当陈远再次恢复意识时,剧烈的头痛和恶心感几乎让他再次昏厥。他挣扎着睁开双眼,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僵住。
—— 引自章节:第1章
马蹄声如雷鸣般逼近,尘土飞扬间,一队人马已至眼前。这队人马与陈远之前见过的所有行旅都截然不同!前行开道的数骑,身着统一的暗色劲装,腰佩横刀,眼神锐利如鹰,动作矫健划一,显然不是普通的护卫。紧随其后的是一辆看起来并不十分奢华,但用料做工极为考究、结构稳重的马车,由四匹神骏的健马牵引。马车两侧及后方,还有更多甲胄齐全、气息彪悍的骑士护卫。
仪仗并不张扬,但那无形中散发出的威严与秩序感,让陈远瞬间明白,他遇到的绝非等闲之辈,很可能是这个时代的顶级权贵,甚至可能是......
这个念头让他心脏骤停!他现在这副模样——短发、奇装异服、面色青紫、喘得像条离水的鱼——冲撞了这等人物,下场可想而知!
他想躲,但虚弱的身体根本不听使唤。而且,他已经引起了对方的注意!
"吁——!"为首的开道骑士猛地勒住马缰,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后面整个队伍瞬间停了下来,动作干净利落,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前方何人?胆敢拦路!"一名骑士厉声喝道,声音带着杀伐之气。几乎在话音落下的同时,另外两名骑士已经策马上前,手中横刀虽未完全出鞘,但那冰冷的压迫感已扑面而来。
"我......咳咳......救......"陈远想解释,但剧烈的咳嗽和窒息感让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拼命挥舞着手,想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另一只手则慌乱地去摸背包侧袋里的喷雾。
他这副"手舞足蹈"、形貌诡异的样子,在侍卫眼中更是形同刺客!
"拿下!"为首的骑士毫不犹豫地下令。
两名侍卫翻身下马,如狼似虎地扑了上来,一左一右扭住了陈远的胳膊,巨大的力量让他感觉骨头都要被捏碎。挣扎间,他本就困难的呼吸彻底停滞,脸色由青转紫,眼球都开始向外凸出。
"咳......药......喷......"他从喉咙里挤出几个破碎的音节,用尽最后力气,将刚刚摸到的喷雾剂举到嘴边,按下了阀门。
"嗤——"
一股白色药雾喷出。这前所未见的"奇景"让两名侍卫动作一滞,下意识地松了松手,警惕地盯着他和他手中的"怪东西"。
这边的骚动,自然引起了核心马车内人物的注意。
马车侧面的小窗窗帘被一只骨节分明、沉稳有力的大手轻轻掀开一角。一道深邃而威严的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现场,最终落在了被侍卫制服、状若濒死、手中还拿着一个奇怪小罐的陈远身上。
与此同时,马车内似乎还有一道温婉而带着些许担忧的女声隐约传出:"陛下,外面何事?"
陛下?!
—— 引自章节:第2章
纸飞机是一个意外的突破口,但温情牌效用有限,且伴生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他必须尽快拿出更硬核、更具说服力的东西,将李世民心中“有趣的奇技淫巧者”的印象,彻底扭转为“不可或缺的实干能臣”。
“粮食是根本,但作物生长周期太长……水利工程牵涉太广,非一日之功……医疗见效慢,且风险高……”他摩挲着下巴,脑中飞速过滤着背包里那些知识,“需要一种立竿见影,且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最好还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个粗陶碗,碗底还残留着些许水渍。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
盐!
在这个时代,盐是绝对的硬通货,是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制盐技术相对落后,官盐往往颜色泛黄,带有苦涩味道,且含有杂质。若能拿出雪白纯净、味道纯正的精盐,其震撼效果和实用价值,将远超十架纸飞机。
更重要的是,制盐术的原理相对简单(溶解、过滤、重结晶),所需的物料也极易获取(粗盐、水、木炭、沙子、陶罐),非常适合在软禁条件下演示。
决心已定,陈远不再犹豫。
当那名中年内侍再次前来例行巡视时,陈远主动迎了上去,态度不卑不亢。
“公公请留步。”
内侍停下脚步,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眼神深处少了几分最初的冰冷,多了几分探究:“陈先生有何事?”称呼已悄然从“你”变成了“陈先生”。
陈远拱手道:“在下蒙陛下不杀之恩,又得公公照拂,心中感激,无以为报。空口无凭,难以取信于人。在下愿献上一小术,既可解宫中用度之需,亦可证在下所学,并非虚妄嬉戏之物。”
“哦?”内侍的声调微微上扬,“何等小术?”
“在下观宫中膳食用盐,色泽微黄,略带苦涩。”陈远缓缓说道,语气充满自信,“在下有家传秘法,可化此等粗盐为洁白如雪、纯净无涩之上品精盐。所需物料寻常,只需些许粗盐、清水、木炭、细沙、陶罐炉灶即可。成与不成,一试便知。”
“化粗盐为雪盐?”内侍的瞳孔微微一缩,脸上终于露出了明显的神情波动。盐务干系重大,他深知其中利害。若陈远所言非虚,这不仅仅是“奇技”,而是足以影响国计民生的“实学”!
他盯着陈远看了半晌,似乎在权衡此举的风险与惊世骇俗的成果。最终,对功绩的渴望和对陈远那莫名自信的好奇占据了上风。
“先生此言当真?此法……果真如此神异?”
—— 引自章节:第3章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就在窗外日头开始西斜时,院外终于传来了不同寻常的动静。不再是内侍细碎的脚步声,而是沉重而整齐的甲胄摩擦声,以及更多、更密集的脚步声,将这个小院围得水泄不通。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下来,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院门被缓缓推开。
率先进来的依旧是那名中年内侍,他此刻低眉顺目,态度恭敬得近乎谦卑,侧身让开通道,深深躬下腰去。
紧接着,一个身影迈步走了进来。
依旧是便服常袍,但那股不怒自威、睥睨天下的气势,却比上次惊鸿一瞥时更加清晰和磅礴。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没有带太多随从,只有两名看起来气息尤为沉凝、眼神锐利如鹰隼的老宦官悄无声息地跟在身后,如同两道没有生命的影子。但陈远能清晰地感觉到,院墙之外,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和弓弩正牢牢锁定着这个院子,锁定着他。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照灯,瞬间就落在了陈远身上,平静,却带着洞察一切的穿透力。
陈远立刻起身,依照记忆中有限的古礼知识,躬身长揖:“草民陈远,拜见陛下。”他没有跪拜,一来是现代人的本能,二来也是想试探一下这位千古一帝的容忍度,为自己争取一个相对平等的对话起点。
李世民没有立刻叫他起身,也没有在意他的礼数是否周全,他的目光扫过屋内,最终落在了桌上那张被小心摊开的宣纸上——上面正是内侍呈上的那堆雪盐。
他缓步走到桌前,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捻起一小撮精盐,在指尖细细摩挲,观察着其细腻的质地和纯粹的白色。随后,他竟真的将其放入口中品尝。
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陈远能感觉到,周围空气的压强仿佛都增大了几分。那两名老宦官的目光更是如同冰冷的刀锋,在他周身要害游走。
“此盐,确系你亲手所制?”李世民终于开口了,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直接穿透空气,落在陈远耳中。
“回陛下,正是在下亲手炼制。”陈远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声音清晰而稳定。
“用何法?”问题简洁而直接,直奔核心。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