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10-15 13:14:19
状态: 连载
字数: 5.05万字
阅读人数: 11.04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父母对节日仪式感向来不屑一顾。我工作后,他们却摇身一变,成了节日狂魔。从端午、中秋、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到父亲节、母亲节这些国外舶来品,再到我的生日。母亲甚至自创“生母苦难日”,要求我必须当众赞颂她的生育之恩。今年的闰六月,爹妈、亲戚很早开始给暗示。我等报销下来,马不停蹄奉上红包、备齐礼物,转头匆忙踏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
第三章2025-10-15 13:14:19
【原文摘录】
母亲甚至自创“生母苦难日”,要求我必须当众赞颂她的生育之恩。
今年的闰六月,爹妈、亲戚很早开始给暗示。
我等报销下来,马不停蹄奉上红包、备齐礼物,转头匆忙踏上了出差行程。
我以为尽孝后,能换来一段时间清净,不曾想一周后就收到母亲的短信:
【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今天七夕,你不给“情人”表示下?】
这趟差,是我主动争取来的。
毕业后,我的薪资在七千元左右。
一个人吃喝用度,本是足够的。
然而几个月来,大大小小的节日花销,却让我不堪重负。
公司的出差福利很好,我迫切需要出差的各项补贴,来给钱包回回血。
这一切都源于父母态度的转变。
不知为何,从前把“节日不过也罢”“这节没什么意思”“大家就是爱跟风”“现在的人就是吃饱了撑的”挂在嘴边的他们,突然变了性子。
我年初实习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父母提议:“这是个历史性时刻,咱们家涵涵可以自力更生了,出去吃个饭庆祝一下吧。”
那顿饭钱,自然由刚拿到工资的我来付。
我还另外给他们包了两个小红包。
当时,我还为父母以我为豪而感动。
谁料到,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闰六月,父母从公历六月就开始念叨,老家的习俗,女儿要在闰六月给父母送鞋袜、红饰品、吃闰月饭,孝顺的子女还会另外包红包。
今年开始实习后,爸妈再没给过我生活费,他们说反正我已经开始养活自己,女孩子要独立自强。
所以我手头一直很紧,每月吃喝住、水电网、人情再加上爸妈要过的各种节日,一直不宽裕。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数着日历,愣是没想到还有个闰六月。
手里没有余钱,所以一直拖到八月中下旬,想等拖了很久的开销。
这个理由不方便对外说,父母开始撂脸子,亲戚开始帮腔阴阳怪气。
好在闰六月的最后一周,报销下来了。
我赶紧把礼物买好,红包奉上——按照他们的标准,一次不能低于两千元。
做好这一切,我在第二天踏上出差的火车。
算了算,下个节日“中秋节”还隔一个月,出差补贴加下个月工资,应该够了。
如此盘算后,心底那根过节的弦总算松了松,长舒一口气。
今天是正式活动第一天,七夕主题,来了很多情侣,现场会很忙。
我和同事很早就起来,准备去活动现场帮忙搭建。
正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我们仨”家庭群弹出了新消息。
我眼皮一跳,心里隐约有些不安。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我的手指不受控地簌簌发抖,狂乱的心跳声震得耳膜发疼,眼前的事物逐渐出现重叠的虚影。
七夕情人节?天!
我奔六的父母要让我给他们过情人的节日,根据还如此荒唐?
我一直觉得“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很恶心。
“涵涵,吃好了?那咱们快点走吧,董哥那边人手不够。”
见我停下,同事芳芳催促道。
这声漫不经心的呼喊,恰好惊走笼罩在我心头的紧绷,将处于应激状态的我拽回了现实。
我点点头,默默关掉手机,没有回复。
等我紧赶慢赶忙完手中的活儿,已是夜里十点钟。
直到坐在项目组聚餐的席位上,我才终于腾出时间查看工作以外的消息。
点开家庭群,母亲大段大段的文字扑面而来,让人窒息:
【真是友爱的一家人,感情都不用维系了,过节连个电话都没有,一句问候也不见。这一天我都心神不宁,心像被千万根刺扎得千疮百孔。我忍不住反思,自己的人生究竟有多失败!扪心自问,和别人的父母相比,对自己的孩子我没有任何亏欠。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却连个节日问候都等不来!今天刷到朋友圈,有孩子给父母买了纯金对戒,文案写着‘父母在,我们永远是被捧在掌心的孩子。可当他们为抗起生活重担时,多少次错过两个人的浪漫。从今天起,让父母像年轻时一样,品味爱情的滋味。做父母的爱情卫士。毕竟,他们也曾用全部的温柔与爱,托举起我们的整个世界。’多感人的话,到我这儿却成了奢望!养出不知感恩的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悲哀,不如就当没我这个妈!】
这条消息发布于下午。
当时我在为情侣互动游戏缺少的道具来回奔走,累得满头大汗。
或许是见我没回复,父亲两小时后又补充了几句:
【涵涵,为人父母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愿你平安快乐。跟你说这些,不是图你什么,只是希望你能给父母一些感情上的回应,让我们知道你心里还惦记着我们。你已经长大了,这点道理应该懂。】
比起母亲字里行间看似反思、实则责备的口吻,父亲的话貌似通情达理很多。
可我就是知道,他们在充当彼此的打手罢了。
我如果给父亲准备了情人节礼物。
在收下礼物的瞬间,父亲就会叹息自己对不起妻子多年的付出。
母亲就会哀叹多年来父亲木讷无趣,鲜少给她仪式感。
之后,我必须再“替”父亲给母亲准备情人节礼物。
这让我想起毕业后母亲的第一个生日。
我们家向来没有过生日的传统。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早上,我跟母亲说了句“生日快乐,岁岁康健”就去上班了。
没想到,这天之后母亲足足阴阳怪气了大半个月。
她甚至会在我从她身边走过时,故意将脚伸到走道中央,把我绊一个趔趄。
在我洗澡时,将电源拔掉,让我冷水冲澡。
在我坐下吃饭时,将饭菜收起来。
这些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日常,让我每分每秒都如芒在背,苦不堪言。
我也曾小心翼翼地询问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好,她却始终缄口不言。
后来,父亲看似体贴地来给我提个醒:“涵涵,你也长大了。父母过生日,怎么能没有表示,只说句轻飘飘的话呢?这样,你妈早就看上一条珍珠项链,你买来哄哄她。”
后来,我花两千九买了那条珍珠项链,又包了个一千块的红包,母亲这才消了气。
最后,他们还教育我:“送礼得送双数,这次就算了,以后可不能只送一千块。。”
我心里嘀咕,一千不就是十个一百吗,怎么就算单数了?
可这话,我终究没敢问出口。
等到父亲生日,他们如法炮制。
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包厢里泛着冷光,我盯着父母的消息,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小涵怎么不吃?”
项目组长把烤肉推到我面前。
“因为这个项目连轴转,节日还出差,让大家不能跟对象过节,最近辛苦大家了,要好好吃。”
我挤出僵硬的笑,机械地夹了一块羊排。
母亲那句“不如就当没我这个妈”像杯刺鼻的劣质白酒,咽下后搅动地胃里翻涌着酸涩。
凌晨散场后,我在便利店拿了罐啤酒,站在公司安排的酒店楼下。
夜风卷席着城市里乌糟的空气直扑过来,令人气闷。
我看着群里的信息,上次送项链的记忆浮现。
母亲戴着项链在镜子前左照右照,嘴里却念叨:“其实我最中意的不是这款,这条珍珠太小了,我这个年纪戴略显寒酸。”
父亲不发一语,默默把我送上的生日红包塞进了床头的抽屉里。
颤抖着输入一长段道歉的话,又逐字删除。
酒精没让我生出勇气,最后只发了句:“改天回家聊。”
下一秒,母亲的语音电话就弹了出来。
“现在说!情人节都过了,还要让我们等到什么时候!”
她的声音尖利,裹着电视购物频道的背景音,刺地我耳膜生疼。
“你陈阿姨家女儿,今天给她爸妈订了豪华一日游,还送了汉服拍摄套餐......”
“妈,我今天真的很忙。”我打断她,不想再听到她说别人家孩子有多好。
“而且......”
我犹豫着开口。
—— 引自章节: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