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拿铁咖啡加糖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03:31
状态: 完结
字数: 7.65万字
阅读人数: 10.9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锦鲤+换爹+全家火葬场】御兽宗里成精的胖锦鲤。穿到身负“赤脚鬼”流言的炮灰幼崽裴又又身上。在东宫,嫡姐是福星降世,是捧在手心里的金枝玉叶。又又却是孽根祸胎,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小家伙一生气,扭头给自己换了个爹。世人皆笑:父女俩一个哑巴,一个结巴,对着一起也说不出个完整句子。还有人主动往火坑里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
第7章2025-09-06 10:03:31
【原文摘录】
“母......母妃,又又没有、下毒,若曦姐姐自己病哒!”
小女孩被滔天怒意吓地一步步后退,没注意身后已是万丈深渊。
紧随着脚下一滑:“呜呜!救命!
小女孩一不小心从悬崖边跌落。
作为母亲的太子妃伸出了手,下意识想拉一把。
可兴许是报应来得实在太快,太子妃想起今日狩猎场中发生的事。
手忽然在半空中停驻,眼睁睁地看着她极速下坠。
眼底带着一丝爽意和解脱。
“畜生,荼毒亲姐、抵死不认,小小年纪心肠却如此狠毒,你为什么不早些死!”
“今日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别怪母妃不救你!”
一身锦衣华服的太子妃许氏衣摆火红,眼底却冷淡如秋。
直到看到那个小身子彻底消失不见,心中多年的淤堵这才疏解下来。
太子妃如此痛恨又又,一切都缘自她在三年前生下的那对女儿。
早在怀孕之时,司礼监曾经算过。
说是太子妃此胎祥瑞,定能给大燕朝带来蓬勃新生。
且许氏当年腹大,当时就有人议论,要么是一男一女龙凤呈祥。
要么是双男,皇室嫡支双重香火,螽斯繁茂。
可偏不济,太子妃却生下了两个女儿。
大女儿裴若曦雪白粉嫩,八个月走路两岁认字三岁作诗。
妥妥的天资聪颖,应了那句福星降临。
小女儿生下来就皱巴巴的,体弱多病的她别说作诗了。
便是连话都说不囫囵,三岁了还是个小结巴。
东宫上下不喜,连名字也起的很是应付,“又”字表多余,所以她就叫裴又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许氏因此气愤不已!
司礼监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将这一切都归咎在,这个从娘胎里爬出来就命运多舛的裴又又身上。
这帮人最会杜撰无事生非,于是私底下悄悄告诉太子妃:
“娘娘,一胎双女,花开并蒂,瑞极必祸!若曦郡主天降福星,此女便是赤脚鬼转世!
瘦骨嶙峋、怨毒贪婪,她来世的目的就是为了吸食父母身上的气运好化解自己身上的邪异。
如今已经将您身上吸的差不多了,下面就该吸殿下的了......”
许氏当场就砸了茶盏,怪不得!
怪不得此女月子里就时常啼哭,扰的她脾气暴躁。
出了月子身体每况愈下,倒霉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来。
太子更是将东宫生不出嫡长孙的罪名怪罪在自己头上。
若没有生了又又,当初只生下裴若曦多好!
太子妃不恨太子薄情,却只恨这个为她带来霉运的灾星!
“这里是狩猎场,是她自己不小心跌落的,本宫不曾看见,你也不曾看见,懂了么?”
站在一旁的贴身宫婢点头,心中直庆幸。
—— 引自章节:第1章
显然太子妃的贴身宫婢嫌晦气,正在分分秒秒掐着时间。
坚决不肯早一秒出发营救。
“等等,这孩子身上......好多伤啊。”侍卫说。
本以为,东宫的小郡主当是光鲜亮丽,前呼后拥,毕竟时常出现在人前的裴若曦就是如此。
而这个小女孩,衣服底下的青紫、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枯黄肤色怎么都掩盖不住。
这小郡主,竟然被人虐待过?
裴珏唇角涌过同情,他也没想到太子的女儿竟然活得这般凄惨。
而又又好不容易抓到个救命稻草,枯瘦的小手抓着裴珏衣襟,说道:
“帅......帅蜀蜀,又又稀饭你,救又又!”
宁王虽不喜太子伪善,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女。
也做不到见死不救,于是命侍卫带人先回王爷营帐裹伤。
打算给小家伙安顿好填饱肚子,再给送回去。
而又又却不放手,“帅蜀蜀,玉......玉佩,你脚下!”
裴珏这才发现足下被什么冷硬的东西硌得生疼。
他弯腰拾起。
触手短暂的冰凉感与上面熟悉的纹路,令人一瞬间振奋起来。
可不就是母妃给他的玉佩!
“哦豁!”
侍卫也惊喜起来:“深山老林里,找一块小小的玉佩本就是大海捞针,本以为今夜定要空手而归。”
孰不知,刚下来没多久就听见幼崽呼救。
刚救了幼崽,玉佩不就找着了?
“王爷,这就叫好人有好报。”
三人火速赶回宁王营帐,前后不到一个时辰。
而这时方才带人下深谷去寻找踪迹的太子妃亲信,当然是扑了个空。
太子妃身边的张嬷嬷担心自己的事败露,又想着又又不可能有存活的可能。
于是想了一条绝佳的妙计交差,好戏一会儿就要开场了。
“呼呼,痛!”
宁王营帐中,裴又又刚由女婢换了身衣裳,侍女正给她上药。
可小幼崽对疼痛格外敏感,血迹还没止住,药粉撒在伤口上时就又来了波刺痛。
“帅蜀蜀,你表......赶走我好叭?”
“帅蜀蜀,又又帮你找到了玉佩,你......你当又又爹爹好叭?”
又又凭借在御兽宗里修炼的本领,立马就嗅到了这个人身上有绝好的气运精魄。
这要放在仙界,便是天生自带修为,绝对的天赋异禀。
只是看着那个人,周身仿佛被一团乌压压的黑气笼罩?
怪只怪太子爹实在不像样,又又好不容易下凡,当然不肯放过这个天生气运之人。
说不定将来还能养成皇帝呢。
小家伙小嘴嚷个不停,眼底的疑惑也越来越深,最后试探性问:
“帅、帅蜀蜀,你是不是......不会说话呀?”
气氛在一刹那凝滞。
—— 引自章节:第2章
帝王心头一软,却还是教育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今后可万不能给你阿姐端那有毒的粥饭喝了,可能记住?”
又又歪了歪脑袋,不解说:“没......没有捏,那木薯粉的粥,是张嬷嬷端给姐姐哒!”
众人视线看向被侍卫抓着的张嬷嬷身上,原来方才她是心虚方才跑啊。
好在抓了个现行,辩无可辩。
小孩子不会撒谎,帝王一下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大胆奴才!给主子投毒竟然不知悔改,还敢栽赃陷害以奴欺主,找一副假的骸骨来糊弄主子,给朕拉下去砍了!”
张嬷嬷嚎叫着不敢看太子妃,被面色铁青的御前侍卫带下去行刑。
“张氏。”帝王语气冰冰。
“自己的亲生女儿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有没有下毒害人也不清楚,难为你见着假骸骨竟信以为真,哭得肝肠寸断!”
“又又!都是娘亲错怪了你!”
太子妃只得收起悔恨与惊愕,漫着笑意不达眼底的脸抱起又又。
“吓死母妃了,这一夜你都去了哪里?”
太子裴峥的脸也顺时冷了下来。
“圣驾即将回銮,既然没事,那回宫之后就给孤好好禁足。今后不经父王母妃允许,不得踏出东宫半步!”
咦?
围观的人发现,既然太子管教小郡主如此严厉,那夜里又怎会让她独自一人出去玩耍?
亲生骨肉死而复生,不应该是劫后余生的巨大兴奋么?
怎么瞧着太子夫妇两人,言语倒是很厌恶的样子?
又又怯生生的推开张氏,抱着大燕帝的脚磕磕绊绊说起来:
“皇......皇祖祖,又又表回去,他们打......打又又!”
这简直是反了天了。
对于从小被太子妃张氏捏在手中磋磨的小可怜,从前的又又何敢在陛下面前说话!
更别提有胆子反过来状告亲生父母了。
但胖锦鲤敢呀!
太子妃身体陡然失控,被人戳穿了伪善面孔的她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裴峥眸底愈发阴冷,宽袖中的手指攥得咯咯直响:
“你小小年纪不学好,竟学坊间坏孩子撒谎骗人那一套,
东宫是缺你吃了还是缺你穿了,竟让你拐回来,捅亲生父母的心窝子?”
一时间,帐子外头议论纷纷,帝王的几个宫妃说:
“这孩子竟然满口谎话?太子妃被她气得坏了身子,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恶毒心思,长大了可是贻害四方啊......”
“司礼监不都说了这孩子天生就带着邪性?食人气运、吞人精华......如今看来果然是真的。”
前头忽然传过来一束冰冷的目光,两位议论的大人立刻住了嘴。
又又随便被人怒斥几句就委屈得不行,她脸颊鼓鼓的,说起话越来越语无伦次:
—— 引自章节:第3章
可父王让她帮着说话,却只能上前。
“皇祖父。”裴若曦跑向帝王,一把强势地将又又手臂推开,自己却扑向帝王的怀抱。
“又又是若曦的妹妹,纵然她劣性不改还有很多坏毛病,可若曦愿意管教她,哪怕耽误了学业也甘愿,您就将又又留在东宫,让我们阖家团圆,好吗?”
又又眼睛瞪得滚圆,怎么还有人把自私自利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这裴若曦还得和太子夫妇是一家人啊。
宁王眉头微蹙,一把将又又扶起来藏在身后。
然后给贴身侍卫递了个眼色。
袁玉甘当嘴替:
“太子、太子妃,我们家王爷是说,厌弃小郡主的是你们,如今不让她去宁王府的还是你们。
既然不肯善待孩子,为何不能放她一条生路?”
又又原本还担心帅蜀蜀不肯认她养她呢,如今倒开始维护起来。
更加坚定了她要换爹的心思,小鼻孔立刻“哼”了一声。
“就......就要!”又又抱起宁王的大腿,一脸傲娇:“宁王就是我亲爹,鬼才要做你们东宫的孩子!”
幸好是在御前,裴若曦差点就原形毕露:“你、你骂谁?”
......
帝王终是连夜命人更改了玉牒,将裴又又的姓名记在了宁王名字后面。
帝王和宁王一家走后,看热闹的人群散去,唯剩太子一家愣在原地。
“这小东西怎么像是变了个人?先前见谁都是怯生生的,今日怎么敢在御前说话,还敢告我们东宫的状?”
太子妃冷嗤一声。
“殿下,宁王胆敢当着众人的面接下圣旨抚养东宫的孩子,这不是拐着弯的告诉世人我们东宫不如他宁王?这摆明了是要下东宫的面子。”
裴若曦也一脸轻蔑:“还有人上赶着把吸人气运的赤脚鬼请回家?
父王您不必介意,五皇叔即便认下又又也没关系,
等到他有命拿没命享的时候,您再把这双倍岁俸给收入囊中。”
太子裴峥将后槽牙咬得咯咯直响,经过女儿这一番苦劝心情才好点。
若曦可真是他东宫的福星啊。
太子立刻唤了心腹过来。
“将狩猎场上布置一下。”
太子最后说:“这孩子纵然孤不愿养,也轮不到他养,不给他点颜色瞧瞧,真叫他以为风头可以盖过孤头上去。一个从小就患哑疾的皇子,孤闭着眼睛都能赢了他!”
一个多时辰后,便是卯时半刻,此时天已经大亮。
捕猎要趁早,开旗之前,大燕帝许诺,此次秋狝以动物珍稀名贵取胜,数在于精。
同时以随开国皇帝征战过的金弓为彩头,作为头名的奖励。
满朝王公大臣皆是骇然。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