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稀枝枝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02 10:06:06
状态: 完结
字数: 3.42万字
阅读人数: 10.24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1V1+双洁+先婚后爱+日久生情+从小相识】【简介】“若你恨我,便用这条命赔你。”大梁晋王萧珩,冷血无情,战功赫赫,却偏偏对太子妃楚明澜藏了十年隐忍爱意。丞相嫡女沈知楠,温婉知礼,却因一道圣旨,成了他不喜的王妃。当她为救太子妃拼死相护,浑身浴血倒在他怀里时——萧珩才发现,这个向来乖顺的王妃,骨子里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9-02 10:06:06
【原文摘录】
盖头下,她看见一双玄色锦靴停在自己面前,金线绣着的螭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一柄玉如意缓缓挑起盖头,她下意识抬眸,正对上萧珩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睛。
——冰冷,淡漠,没有半分新婚之喜。
他生得极好看,眉目如刀裁,鼻梁高挺,薄唇微抿,一身喜服衬得他身姿挺拔如松,可那双眼里却像是凝着终年不化的寒霜。
“沈知楠。”他开口,嗓音低沉冷冽,连名带姓地唤她,不带半分亲昵。
她微微颔首,嗓音温软却沉静:“王爷。”
萧珩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一瞬,随即移开,淡淡道:“今日起,你便是晋王妃。该守的规矩,该尽的本分,想必不用本王多说。”
沈知楠指尖微蜷,面上却依旧平静:“妾身明白。”
他不再多言,转身朝门外走去,背影挺拔如松,却透着疏离。
房门被轻轻关上,屋内霎时寂静下来,唯有烛火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响。
沈知楠静静坐着,良久,才缓缓松开攥紧的袖口,指尖有些发麻。
她垂下眼睫,唇角抿了抿,低声道:“......原来,是不满这门婚事啊。”
声音极轻,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霜降红着眼眶走进来,声音哽咽:“小姐,王爷他......去书房了。”
沈知楠抬眸,看着铜镜中自己盛装的模样,轻轻抬手,将凤冠取下。珠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无妨。”她嗓音柔和,却透着一股坚韧,“备水吧,我累了。”
霜降欲言又止,最终只是低低应了一声,转身去吩咐侍女准备热水。
沈知楠独自坐在梳妆台前,指尖轻轻抚过眉心的花钿,眼底情绪晦暗不明。
——她早知道这场婚事不过是帝王权术的产物,却没想到,萧珩的厌恶,竟如此不加掩饰。
烛火摇曳,映照着她清丽的侧脸,眸光如水,却深不见底。
......
夜风穿窗而入,案前烛火摇曳,将萧珩的影子拉得修长而孤寂。
他站在书房中央,目光落在桌案上摊开的兵书上——《六军镜》,楚明澜最常翻的那一卷。
指尖无意识地抚过书页边缘,那里有一道浅浅的折痕,是当年她翻阅时留下的。
三年前的北境军营,大雪纷飞。
北境的雪下得极大,萧珩提着刚猎到的雪狐兴冲冲地往主帐跑,玄色大氅上落满碎雪,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瞬间凝结。
他本是想将这雪狐送给楚明澜的——她前几日还说想要一条雪狐毛领,可军中猎户都说这畜生狡猾,极难捕获。他花了三天三夜,才在悬崖边的老松树下寻到踪迹。
—— 引自章节:第1章
萧珩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最终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
——他本想说“不必如此”,可话到唇边,却又觉得多余。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填满了沉默。
晋王府门前,萧珩下车后径直去了书房。
沈知楠回到清晖院,霜降替她取下披风,忍不住嘟囔:“小姐,王爷这是连管家权也不打算......”
“霜降。”沈知楠声音不重,却让霜降瞬间噤声,“这里是王府,不是沈府。”
霜降咬了咬唇,低头道:“是,奴婢知错。”
沈知楠望向窗外,暮色已沉,院中的海棠树影婆娑。她指尖轻轻点着案几,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书房内,萧珩盯着兵书,却半晌未翻一页。
老管家在门外徘徊许久,终于硬着头皮叩门:“王爷......”
“何事?”萧珩语气冷淡。
管家躬身道:“王妃既已入府,这府中中馈......不知该如何安排?”
萧珩一怔,这才想起此事。他抿了抿唇,忽然想起晨起时,沈知楠独自站在府门前的身影——翟衣上的金线在朝阳下泛着细碎的光,衬得她沉静如画。
“日后府中一切,都交由王妃处置。”他淡淡道。
管家如释重负:“老奴这就去禀告王妃。”
清晖院内,烛火初燃。
老管家恭敬地将对牌钥匙呈上:“王妃,王爷吩咐,日后府中诸事,皆由您定夺。”
霜降眼睛一亮,却见自家小姐神色如常,只轻轻颔首:“有劳管家。”
沈知楠指尖抚过那串青铜钥匙,冰凉的金属纹路硌在指腹上,带着些许陌生的触感。钥匙顶端雕刻着精细的螭纹,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这是萧珩的私库钥匙。
她微微蹙眉,抬眸看向管家:“这......也是王爷吩咐的?”
管家笑得恭敬,低头答道:“是的,王妃。”
沈知楠眸光微动,心中掠过一丝诧异。萧珩连新婚夜都不愿在她房内,如今却将私库钥匙交予她?
管家见她神色,又补充道:“王爷说府中一切都交由王妃定夺。”
沈知楠轻轻颔首,不再多问,只道:“有劳管家。”
待管家退下,霜降忍不住凑过来,小声道:“小姐,王爷竟连私库都交给您了?”
沈知楠垂眸,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钥匙纹路,低声道:“或许......只是不想费心罢了。”
——毕竟,他连见她一面都不愿,又怎会在意这些琐事?
书房外,老管家踏着月色离开,心中暗自思忖。
“王爷说‘府中一切交给王妃’,私库......应该也算府中事务吧?”
—— 引自章节:第2章
萧珩一怔,“回门?"他声音有些哑,仿佛这两个字是硬从胸腔里挤出来的。这才想起来,抿了抿唇道:“王妃她.....”
下人道:“奴才来的时候王妃还未出门,管家让奴才来通知您回去,他想办法拖延一会,这会就....."。
萧珩站起身道:"备马。"
沈知楠刚踏出朱漆大门,霜降正扶着她的手准备上马车,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她抬眸,正见萧珩勒马停驻,玄色大氅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内里绛紫色蟒袍。
他翻身下马,气息微乱,显然是疾驰而来。
两人四目相对,沈知楠怔了一瞬,随即垂眸,恭敬行礼:“王爷。”
萧珩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心口忽地一窒。
——她太平静了。
没有委屈,没有质问,甚至连一丝怨怼都没有。仿佛他的缺席理所当然,仿佛她早已习惯这样的冷落。
他宁愿她哭闹,宁愿她像寻常女子那般质问他为何不来,而不是这般......云淡风轻。
喉间似有什么哽住,他动了动唇,最终只淡淡道:“回吧。”
语毕,他转身上了马车,背影孤冷。
沈知楠轻轻点头,沉默跟上。
车厢内,松木香的气息依旧清冷。
萧珩坐在一侧,目光落在窗外飞掠的街景上,却什么也没看进去。余光里,沈知楠安静地端坐着,指尖轻轻搭在膝上,腕间白玉镯映着透帘而入的微光,衬得肌肤如雪。
他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又觉得多余。
——解释自己忘了回门日?
——辩解自己并非故意冷落她?
可这些,她会在意吗?
沈知楠亦未开口。
她只是静静看着自己的指尖,想起方才祖母死死攥着她的手,低声哽咽:“楠儿,若实在委屈,便回家来......”
回家?
她如今的家,是晋王府。
沉香燃到第三寸时,沈知楠忽然转头。她衣袖拂过紫檀小几,带起一缕若有似无的墨香——是昨夜看账簿时染上的松烟气息。
"管家昨日送来府中账簿与各商铺地契。"她声音像浸过雪的竹叶,清凌凌的却不刺人,"王爷可有哪处须特别交代的?妾身记下。"
萧珩衣袖下的指节猛地收紧。她怎么能?怎么能在经历了这样的羞辱后,还平静地同他讨论庶务?
"没有。"他声音里藏着砂砾,"王妃自行安排即可。"
车窗外掠过卖花担子,几瓣早梅粘在纱帘上。沈知楠伸手拂开,她看着萧珩映在窗纱上的侧影,那紧绷的下颌线像是刀刻的。
"好。"
一个字落下,车厢重归死寂。
—— 引自章节:第3章
一滴雨砸在萧珩手背,冰凉刺骨。他抬头望向阴沉的天色,云层里隐约有电光窜动。
"王妃出门时未带伞具,"管家偷眼觑着主人神色,声音愈发低了,"这雨瞧着要下大,老奴已备好车马......"
"伞给我。"
萧珩截断话头,玄色袖口掠过青石阶,带起一阵松木气息。管家怔了怔,忙将早已备好的青竹油纸伞递上。
天色渐暗,厚重的云层压得极低,远处隐隐传来闷雷的轰鸣。
太子府与王府不过隔了两条街巷,萧珩却走得步步生风。
雨水顺着伞沿淌成珠帘,在他靴尖前溅起细碎水花。路过太子府西墙时,他下意识侧目——那株老梅今年竟早早开了花,零星的粉白被雨打落,粘在墙角青苔上,像极了合卺夜沈知楠眉心的花钿。
拐过最后一个街角时,雨幕中突然传来清脆笑声。萧珩脚步一顿,看见太子府朱门前,楚明澜正亲昵地挽着沈知楠说话。
"二弟!"楚明澜先发现了他,笑眼弯弯地挥手,"这么着急来接人啊?"
沈知楠闻声转头,她微微睁大的眼睛里,映着萧珩被雨水打湿的半边肩膀。
“哎呀!”楚明澜在她身后轻笑,促狭地眨了眨眼,“景哥说得果然没错,二弟这是着急了。”
沈知楠微微一怔,抬眸望向伞下那人。
萧珩的目光隔着雨雾与她相接,眼底情绪晦暗难辨。
沈知楠缓步走下台阶,踏入他的伞下。油纸伞不算宽敞,两人衣袖相触,却又各自克制地保持着分寸。
“今日多谢嫂嫂招待。”她回头对楚明澜轻声道别。
楚明澜挥了挥手,笑意盈盈:“快些回去吧,这雨怕是要下大了——”她顿了顿,又冲萧珩扬声道,“二弟,路上可要多照顾些知楠呀!”
萧珩低低“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归途静默
雨丝渐密,敲打在伞面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沈知楠安静地走在他身侧,余光瞥见他的衣袖已被雨水打湿了一片,而伞面却始终倾向她这一边。
“王爷怎么亲自来了?”她轻声问。
萧珩脚步未停,声音混在雨声中,显得有些低沉:“......下雨了。”
——只是这样简单的理由。
沈知楠不再多言,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里还沾着马奶酒的淡淡香气。
王府大门处,雨水顺着廊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沈知楠站在廊柱旁,望着萧珩远去的背影——玄色衣袍被雨水浸透,紧贴在他肩背上,勾勒出凌厉的线条。
他的脚步未停,甚至不曾回头看一眼。
水珠从他发梢滑落,洇湿了衣领,也洇湿了她眼底最后一丝微光。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