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9-01 08:00:01
状态: 完结
字数: 6.06万字
阅读人数: 17.48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我家和谢家是世仇可我还是对谢池春情根深重以至于后面因他而锒铛入狱,家破人亡在流放之地身死后,我的灵魂飘回诰京看到谢府张灯结彩,喜乐震天,谢池春另娶他人的那一刻我才顿悟,自己以前究竟有多蠢才会认为谢池春喜欢我到甚至愿意放下世仇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第四章2025-09-01 08:00:01
【原文摘录】
才会认为谢池春喜欢我到甚至愿意放下世仇
再次睁眼
我又重回向谢池春表白的那天
寒风凛冽,飞雪飘扬。
披麻戴冠的送葬队伍隐入风雪。
鲜红亮丽的送嫁队伍打破寂白。
大喜之日,谢家宾客满堂,锣鼓喧天。
千里之外,寥寥几人的送葬队伍走到荒地,寒风呼啸和泥土挖掘的声音交织。
我暗暗许愿,如果有下一世,不要再这么傻了。
再次睁眼,耳边是探春宴上世家贵女们的欢笑声。
我还在恍惚。
有人推搡轻道,“不是你说要表明心意,怎么人到面前了,却说不出口呢。”
我如梦初醒般打了个寒噤。
抬头。
面前人面美玉,剑眉冷眸,是我无数次噩梦中曾深深质问的容颜。
“有事?”他冷道。
我猛的后退一步,“没事。”
身边的人不解,提醒道,“夕楠,你不是有重要的话对谢小郎君说吗?”
她压低声音,“好不容易帮你约出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我重新被推到那人面前。
对上那双如墨的眸子,我的心绪起伏,憎恶,厌恨和一些难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都被我强行压了下去,化作一个难看的笑容,“我想说,谢公子头上的玉冠和衣裳不搭。”
“你特意找我来,就是为了说这无关要紧的事?”谢池春蹙眉。
我点头。
“那你手中的桃花呢?”谢池春问。
我这才察觉手中紧攥着的桃枝。
探春宴上,女子有心仪的男子,便可借递桃花表明心意,前世我便是如此。
我来不及看清人,就把手中的桃枝塞到谢池春身边的人的怀中。
“这是我给你的。”
“阮姑娘,你爱慕的竟是我。”那人声音夸张。
我点头,正想借羞涩离开,手腕却被狠狠拽住。
“你的桃枝,到底是要给谁?”谢池春面色冷硬。
我快速扫了一眼,道,“我要给谁,与谢公子有何干系,再者,霍小将军英明神武,我心之向往有什么问题吗?”
周围窃窃私语之声四起。
“她不是爱慕谢池春?怎么又变成了霍明启?”
“许是谢公子太冷了,再喜欢也架不住啊。”
我扯开自己的手,离开了宴会。
回到谢家。
我看着久违的迎春园出神。
爬上紫藤花的秋千,池塘中游动的锦鲤,游廊亭角挂着的风铃。
一切都是这么的有生机,不似漠北荒原的寒冷荒芜。
我闭了闭眼,道,“来人,帮我把这些东西都拆了。”
那年谷雨,我救下一名失忆的男子,让他在这院子中养伤。
他虽沉默寡言,可也温柔耐心。
他替我搭了秋千,推我在这院中飞扬。
他陪我丢着鱼食,笑看锦鲤吃成胖乎乎一团。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身后传来淡声,“你素日宝贝这些东西,又是谁招你了?”
转头,是阮家大小姐,阮玲玉。
她眉目清冷,姿态疏离,没有被风雪摧残的如同老妪,也没有因高烧不退,毁了一只眼。
我走过去,忽而紧紧的抱住她。
“姐……”
阮玲玉面上一阵错愕。
我泪如泉涌。
来得及,一切都来得及。
探春宴上的消息传了出去。
第三日,霍家便派人来提了亲。
我被父亲叫到书房。
“你前些日子绝食要嫁给谢池春,如今怎么变成霍家来提亲。”
我出声,“我愿意嫁给霍小将军。”
阮晋眼珠一转,笑呵呵道,“我女儿长大了,懂得为家族着了。”
我与阮晋虽不亲近,可到底是血脉相连。
我开口,“爹,北方雪灾不断,你可想要去赈灾?”
阮晋呵斥,“朝堂之事,你一介女流莫要妄议朝政。”
我没忍住劝阻,“爹,女儿并非要干涉朝堂,只是前几日听说,去年去北方赈灾的官员,有三成折在了路上——不是冻饿而死,就是被灾民冲散,更有甚者,还被当地贪官克扣了赈灾粮款,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见面前人的目光有些松动,我放软声音,“况且,女儿听到一些风声,谢池春作为监察官也要去北方,似乎另有任务。赈灾一事,总得先摸清底细,若是贸然领旨,岂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阮晋眼神上下扫过我,最终点了点头,“我会考虑的,你安心在家待嫁便是。”
提点到这儿,我也不多话了。
上一世,阮晋起了贪污的心思,被谢池春抓住把柄,又顺藤摸瓜出昔年他父亲的死因。
谢池春带着铁骑踏进阮府时,阮晋当即喝下毒酒,畏罪自杀,大哥二哥和旧案有关,择日斩首,而其余人则没入贱籍,流放漠北。
我目光微黯,但愿不要重蹈覆辙,但若是,我保不了其他人,只能趁早提醒三姐,早做打算。
夜里,我正要入眠,忽而听到清脆的鸟鸣。
这是我和谢池春约定见面的暗号。
我闭上眼,假装没听见。
但片刻,烛影摇晃闪过。
“你没睡。”身后传来谢池春笃定的声音。
我叹息一口,坐了起来。
“深更半夜闯人闺阁,不是君子所为吧。”我冷道。
谢池春一身墨色衣裳,眉头紧蹙,“你怎么了?”
我裹着被子,隔着纱帘默然无语。
谢池春声音平静,“我听说,霍家来提亲了?”
我开口,“是。”
“你别答应他。”
我皱眉,“这和谢公子无关吧。”
谢池春顿了顿,忽道,“我错了。”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谢池春从怀中掏出一枚玉环,轻轻放在桌面上,“我不日就要去北方赈灾,以此玉环为约,等我回来后,就娶你。”
“等我。”
竹影摇晃,谢池春的身影消失。
我走下来,捏起那枚精致的玉环,而后重重的摔了出去。
玉环碎成几小块。
我笑着,眼角却溢出眼泪。
上辈子我的确在等谢池春,只是等回来的不是婚约,而是家破人亡。
得知他回来那天,我在城门等了好久,却等不到谢池春的身形。
直到有人说,阮家出事了。
我赶回去,只看见谢池春狠狠的踩着大哥的脸。
阮家几个子女,唯独大哥对我不错。
我哭着求谢池春放开。
他面若冰霜,看也没有看我一眼,雷厉风行的指挥官兵压住阮家人,包括我。
后来在狱中,受刑后,三姐高烧不断。
我拿出玉环,求狱卒帮我带给谢池春,我想求他救救我三姐。
我等了很久。
等来的,只有狱卒告诉我,“谢大人说了,不想见阮家人。”
我问道,“那玉环呢?”
“玉环?他没看,让身边的人直接扔了。”
那天,无论我如何声嘶力竭的呼救,都没有人再理过我。
我抱着昏迷的三姐哭了很久。
甚至在想,现在的谢池春,是我认识的那个吗?
过了很久我才想明白,谢池春接近我,一开始就是为了复仇,也许连失忆都是谋划好的。
他让阮家人对他放松了警惕,然后出其不意,咬住七寸。
阮晋没再如之前那般去赈灾,我却更加紧张。上一世阮家倒台后,我才真正知道,父亲和哥哥们做的事。
谢池春曾经念过的罪行罄竹难书,我闭了闭眼,想到一个人能帮我。
我把能掌握的证据整理成册,交给了霍明启。
上面的罪行不至灭门,却也不容轻判。
霍明启不解,但依然照做,将证据悄悄递给皇上。
我数着日子,彻夜难眠。
在谢池春从北方回来之前,终于,阮晋被罢官,几个哥哥也相继被贬。
我长舒一口气,好歹留了一条命。
阮家和霍家的婚事照旧。
我看着被送来琳琅满目的嫁衣,随意指了一件。
阮家虽落败,为了讨好霍家,阮晋仍强撑着送我体面出嫁。
我好奇的看着镜子里面面容映丽的新娘。
一道冷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你真想嫁他?”
我转头,看见阮玲玉暗含担忧的眸光,淡淡一笑,“是。”
至少上一世,在那些旁人对我们避之不及的日子,霍明启愿意出手帮我。
“若我不曾见过你与他并肩月下,霍明启倒也算良人。”阮玲玉道。
我扶正珠钗,“是不是良人,又有谁说的准呢?”
“如今阮家落败,阮晋别有一番心思,你也该早日寻个好去处。”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我不用你操心,谢池春得知你另嫁他人,听说办完差事后日夜兼程赶了回来,你还是关心你自个儿吧。”阮玲玉面色复杂。
“好。”
踏出阮府门槛的那一刻,耳畔响起爆竹的声音,喜乐声和贺喜声同时交织在一起。
我被人牵引,坐上喜轿,心却没敢放松。
果不其然。
起轿时,马儿的嘶鸣声由远及近。
“阮夕楠,你不能嫁给他。”谢池春还是赶到了,“我回来了,我能娶你。”
“谢小郎君,今天是我家姑娘的喜事,还请你放行!”
“谢公子。”
谢池春拦在队伍面前,家仆想要带走他,却根本近不了身。
我掀开车帘,看向那双清冷的黑曜眸子,“谢池春,我从没说过要嫁你?”
谢池春眸中夹着碎冰,声音清洌,“你胡说什么,你向月老祈愿,此生唯愿一人心,为何又?”
周围窃窃私语,全是看好戏的目光,毕竟过去一年,我追在谢池春身后的事有目共睹,送糕点送荷包,一副非君不嫁的模样。
我攥紧手中的手帕,声音变冷,“过去是我不懂事,看不懂人的脸色。”
“谢小郎君分明不愿接我的糕点,我还要硬塞过去,分明不喜我的香囊,接下后却又转赠他人。”
“你对我处处退避三舍,划清界限,是小女子不得体了,为之前的所作所为,向谢公子道歉。”
以前我总是盼啊盼,盼着面前面无表情的郎君,变回迎春园中那个沉默耐心的爱人。
“并非如此。”谢池春深黯的眸底惊涛骇浪,似乎急切的想要解释什么,却又闭紧了薄唇。
“谢大人,拦住霍某的新娘,这是作何?”
霍明启带着一众人赶到。
许是收到消息,他提前来接亲了。
“霍明启,她不喜欢你。”谢池春声音冷漠如雪。
霍明启哈哈大笑,“得妻如此,己是我之幸事,又怎能奢望佳人有意。”
我透过摇晃的头帘,抬头看向他,心中划过一丝异样。
“我今天不会让你带走他的。”谢池春眼神锋利。
“那霍某也绝不相让。”霍明启活动手腕,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模样。
“够了。”为了避免争端影响大婚,我下轿,走到谢池春面前,放轻声音问道,“你就这么恨我吗?”
“什么?”谢池春似乎没有听清。
我嗤笑,“你背后派人搜集阮家罪证,表面又装出这么一副情深的模样,怎么,是阮家提前倒台,让你猝不及防了?”
谢池春眼神微张,满是错愕,片刻他祈求道,“我们中间的事,我会给你个交待,但是今日,你能别赌气嫁他吗。”
我走上前去,挽住霍明启的胳膊,声音平静,“至少他对我来说,是个良人,而谢池春,你不配。”
霍明启扶住我的腰,带我飞身上马。
—— 引自章节: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