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8-28 15:18:53
状态: 完结
字数: 4.55万字
阅读人数: 1.9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结婚纪念日恰巧遇上七夕节,老婆林心悠送了我一只鹦鹉。快递打开的瞬间,鹦鹉突然发出奇怪的声音。“心心,叫老公!”我整个人被钉在原地,而鹦鹉还在扑腾。我脑子里一片轰鸣,随后拿起手机拨通老婆的电话,声音发紧:“这鸟哪来的,怎么会说话?”总裁老婆语气轻松:“一个合作伙伴不要的,别大惊小怪,好玩吗?”我嘴上笑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第四章2025-08-28 15:18:53
【原文摘录】
我脑子里一片轰鸣,随后拿起手机拨通老婆的电话,声音发紧:“这鸟哪来的,怎么会说话?”
总裁老婆语气轻松:“一个合作伙伴不要的,别大惊小怪,好玩吗?”
我嘴上笑着回答真好玩,心里明白我们的婚姻走到头了。
……
我几乎从不过问林心悠的任何社交,我笃信我们十三年的感情坚不可摧。
我不想怀疑她。
可那只鹦鹉学出的话,让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小丑。
花鸟市场里,各类禽鸟,无比腥臊。
我举着手机里的鹦鹉照片,一家家地问过去。
“这品相的爪哇鹦鹉,说话这么利索,便宜不了。”
“我们这儿只有老李家,专做这个,熟客才卖。”
一个店家给我指了市场最深处的一个棚子。
我找到那家“李氏珍禽”,一个精瘦男人正在给一群画眉添水。
我把照片给他看。
他扫了一眼,就乐了:“原来是小红豆啊,它当然记得。”
“就上上个月的时候,一个浑身肌肉的小伙子来买的,特意挑了只最聪明的,说是要送给心爱的女人。”
他拉开抽屉,翻出一个旧账本。
“买家姓宋,叫宋哲,还加了我微信,说以后养不好随时问。”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猛地拧了一把。
我记下那个名字和微信号,道了谢,转身就走。
回到家,林心悠已经回来了。
她脱下高定的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真丝衬衫,正站在开放式厨房的吧台边倒红酒。
“阿言,回来了?”她回头看我,笑容带着精英的完美和疏离,“今天公司上市纪念,开瓶82年的拉菲庆祝一下。”
她永远是这样,高高在上,在外是雷厉风行的科技公司美女总裁。
在家里,也依旧维持着她的女王气场。
我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她。
脸埋在她散发着昂贵香水味的颈窝里。
“心心,我们……好像很久没有夫妻生活了?”
她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
“乖,最近公司在准备新产品发布会,是我事业最重要的关口。”
她歉疚地看着我,漂亮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温度:
“等忙完这一阵,我一定好好陪你,带你去马尔代夫潜水,嗯?”
我笑着点头。
心里却像被灌了铅,不断下沉。
那只名叫“悠悠”的鹦鹉,正在客厅的笼子里,用黑漆漆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们。
我没有再问。
深夜,林心悠睡熟后,我拿着她的手机,走进了我的书房。
我不需要密码,她的手机录入了我的脸。
这是我们之间,我曾引以为傲的“信任”。
我打开她的微信,搜索“宋哲”这个名字。
没有。
再用那个微信号搜索。
跳出来一个头像。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对了,阿言,”她放下平板,忽然开口,“下周我要去巴厘岛参加一个投资人峰会,大概要去一个星期。”
我正在切牛油果的手,轻微地顿了一下。
“这么突然?”我若无其事地问。
“嗯,临时通知的,一个对公司未来至关重要的会议,推不掉。”她喝了一口咖啡,语气平静。
我点点头,把早餐推到她面前:“好,那你注意安全,那边热,记得防晒。”
她笑着说好,伸手摸了摸我的脸,像在安抚一只宠物。
她出门后,我立刻打开了宋哲的朋友圈。
果然。
就在十分钟前,他更新了一条动态。
“期待一周后的巴厘岛浪漫之旅,要和我的女王一起,在金巴兰海滩看最美的日落。”
下面配了一张机票的截图,目的地,巴厘岛。
日期,和她说的出发日期,一模一样。
我没有愤怒,也没有嘶吼。
只是平静地开始为她的“出差”准备行李。
我把她最喜欢的几套泳衣和长裙一一打包,把她的防晒霜、晒后修复全部装好。
甚至贴心地放了一本她最近在追的商业杂志。
林心悠看着我为她忙碌,眼里那罕见的愧疚,几乎要溢出来。
“阿言,辛苦你了。”她从背后抱住我,“等我回来,一定加倍补偿你……”
我转过身,踮起脚尖,亲了亲她的脸颊。
“说什么傻话,我们是夫妻。”
我的笑容一定很完美,完美到她看不出任何破绽。
她放心地走了,那天我去机场送她。
VIP休息室,她拥抱我,在我耳边低语:“在家乖乖等我,别给我惹麻烦。”
我笑着挥手,目送她走进登机通道,直到她的身影不见。
转身,我脸上笑容消失。
没有回家,直接开车回了我位于市郊的个人工作室。
作为一名顶级的独立程序员,写代码是我的生命。
我要查的,是林心悠。
是这位年轻有为、被誉为商界奇迹的科技女王。
她赖以成名的那款核心算法,她整个商业帝国的基石。
有件事我之前没追究过,像一颗深埋的种子。在今天,终于被这肮脏的背叛,浇灌得破土而出。
大学时,我和林心悠是不同专业的。
她是经管系万众瞩目的女神,我是计算机系默默无闻的技术宅。
我们因为一场校园创业大赛相识,我被她的野心和魅力吸引。
她也说,欣赏我的才华和纯粹。
我们在一起后,她经常来我的工作室,看我写的那些复杂的代码和算法模型。
有一款算法,我命名为“普罗米修斯”,寓意为人类带来火种。
她说我的构想是天才级的,给了她无限的商业灵感。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核心的算法架构,关键的逻辑回路。
甚至是一些我个人习惯性的、带有恶趣味的注释,都一模一样。
她只是用更专业的商业术语和更严谨的格式,将我的心血,包装成了她自己的专利。
她偷走了我的灵魂,构建了她的商业帝国。
然后站在云端,对我俯首表达她的爱意和占有。
这世上还有比这更荒谬、更恶毒的事情吗?
我将所有的证据,做了多重加密备份,刻录进一张不起眼的芯片里。
走出工作室,清晨的阳光有些刺眼。
我拿出手机,看到宋哲的朋友圈又更新了。
一张照片,是在巴厘岛的某个无边泳池里,他赤裸着上身,健硕的肌肉上挂着水珠,笑得张扬又得意。
林心悠没有出镜,但泳池的水面倒影里,清晰地映出了一个穿着比基尼的女人,正举着手机为他拍照。
配文:“她说,我是她见过最棒的风景。”
我冷笑。
给一个在顶尖科技媒体做主编的朋友,打了电话。
“帮我个忙,林心悠回来之后,最近的一场公开活动是什么时候,在哪里?”
林心悠从巴厘岛回来的那天,特意给我带了礼物。
一块百达翡丽的限量款手表。
“阿言,我觉得这个最衬你的气质。”她亲手把表戴在我的手腕上。
镜子里的我,面无表情。
“喜欢吗?”她问。
我扯出一个笑容:“喜欢,谢谢你。”
这款表,我前两天刚在宋哲的朋友圈里见过。
他发了一张购物小票的特写,正是这块表:“给只会写代码的傻子买的垃圾,女王的眼光真好。”
他甚至还@了一个账号,那个账号没有名字。
头像是黑色的,朋友圈是空的。
那是林心悠的小号。
她用这个号,小心翼翼地,给他每一条动态点赞。
多么可笑。
一个运筹帷幄的商界女王,玩着中学生才会玩的把戏。
她大概觉得,自己聪明到可以瞒天过海,把两个男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她甚至还和我分享她“峰会”的趣闻。
“这次会议见到了好几位华尔街的大佬,高盛的总裁还特意称赞了我的新产品构想。”她神采飞扬地说着。
我静静地听着。
偶尔点头,附和一两句。
“对了,后天下午我们公司有个新产品发布会,你要来吗?”她终于说到了正题,“这次发布的主题,我觉得你一定会感兴趣。”
“哦?是什么主题?”我问。
“『普罗米修斯2.0』——科技的信任与远见。”
她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眼神里带着创造者的优越感,在邀请我瞻仰她的神迹。
我几乎要笑出声来。
信任与远见。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悠悠在笼子里,安静地梳理着它油亮的羽毛。
我开车到发布会现场,国家会议中心的巨大会场里已经座无虚席。
各大媒体的长枪短炮,业界的竞争对手,手握重金的投资人.
甚至还有几位相关部门的领导,都坐在前排。
林心悠在台上,穿着一身闪耀的白色礼服,戴着无线麦,风华绝代。
她看到我,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是掌控一切的自信。
我找了个后排的角落坐下,把鸟笼放在脚边,用一块黑布盖住。
发布会开始了。
林心悠的声音很好听,富有感染力。
她用宏大的叙事,从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谈到未来的元宇宙,描绘着她即将用“普罗米修斯2.0”创造的全新世界。
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宋哲就坐在第一排,仰着头,满眼崇拜地看着她,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
她说得越是天花乱坠,我就觉得越是荒诞。
一个窃贼,在大谈特谈创造。
一个骗子,在剖析何为远见。
她享受着不属于她的荣耀,享受着谎言带来的光环。
而我,就是那个被她踩在脚下,成就了她这一切的愚蠢男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发布会终于进入了尾声的记者提问环节。
各大媒体的记者踊跃地举手。
林心悠游刃有余地回答着一个个问题。
我静静地等着,等到所有人都问完,现场安静下来的那一刻。
我站了起来。
整个会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我身上。
林心悠显然没料到我会提问。
她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温和得体的笑容,扶了扶耳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位先生,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她用对待普通观众的客气口吻,仿佛我们素不相识。
我先弯下腰,将脚边的鸟笼提了起来,接着放在我面前的空座位上,掀开了盖在笼子上的黑布。
那只羽毛绚烂的鹦鹉,顿时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里。
人群中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在提问之前,我想先向林总介绍一位特别的来宾。”我扫视全场,语调平静。
“它的名字叫悠悠,是由林总一位『朋友』所赠。”我特意加重了“朋友”两个字。
林心悠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坐在第一排的宋哲,脸色瞬间变了,眼神带着怒意看我。
我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悠悠对林总今天讲的『信任与远见』这个主题,似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悠悠可能无法用复杂的理论来阐述,但它会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它的感受。”
说完,我高高举起了鸟笼。
悠悠歪着头,看着台上光芒四射的林心悠,突然用黏腻的男声,尖叫起来。
—— 引自章节: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