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月为暮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8-02 11:40:04
状态: 连载
字数: 10.47万字
阅读人数: 8.0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一个前世被现实彻底碾碎的天才建筑设计师,重生于动荡年代末期的贫瘠山村,利用超越时代的知识和对“家”的执念,从改造一间土屋开始,逐步建设美丽乡村,引领时代浪潮,最终实现自我救赎和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8-02 11:40:04
【原文摘录】
顾建业猛地睁开了眼睛,剧烈的头痛伴随着深入骨髓的寒意,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喉咙干得像要冒火,浑身更是酸痛得仿佛被十几头牛碾过,每一寸骨头都在哀嚎。
“嘶......”他倒吸一口凉气,试图撑起身体,却发现四肢绵软无力,眼前的景象也带着重影,天旋地转。
这是哪儿?
破败、低矮的土坯房,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几根明显朽坏的檩条裸露着,仿佛随时会承受不住积雪而垮塌下来。墙壁上糊着报纸,早已泛黄卷曲,露出底下坑洼不平的泥胚。
不是他那间位于城市角落,阴暗潮湿却至少是砖混结构的地下室。更不是......更不是他记忆中那些拔地而起,线条冷硬的钢筋混凝土丛林!
“轰!”
无数混乱而破碎的记忆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猛地冲入他的脑海!
是摩天大楼的炫目灯火,是设计图纸上精准的线条,是掌声与赞誉,是冰冷的铁窗,是妻子决绝离去的背影,是父母坟前冰冷的墓碑,是同行鄙夷的目光,是项目垮塌时震耳欲聋的轰鸣,是无尽的悔恨、不甘与彻骨的绝望......
然后,是另一个“顾建业”的人生。
一个同样叫做顾建业,却年轻、孱弱、成分不好、在这红旗沟挣扎求存的知青。父母被打成“右派”,下放改造,他高中毕业便被送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接受再教育”。性格懦弱,沉默寡言,是知青点里谁都能踩一脚的软柿子,更是村里人眼中“城里来的废物”。不久前因为劳累过度加上风寒,一病不起,高烧不退,昨天......昨天好像就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呼......呼......”
顾建业,不,现在应该说,是占据了这具年轻身体的,来自四十多年后的那个绝望灵魂顾建业,呼吸着冰冷而浑浊的空气。
他......重生了?
重生在了这个特殊的、动荡的年代末尾?重生在了这样一个贫瘠、落后、几乎看不到希望的山沟里?
荒谬!可笑!
老天爷是嫌他上辈子死得不够惨,不够窝囊吗?从一个被毁掉一切、万念俱灰的失败者,变成一个食不果腹、任人欺凌的弱鸡知青?这算什么?命运的恶趣味?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愤怒涌上心头,几乎要将他再次吞噬。
—— 引自章节:第1章
但他现在这副身体状况,别说上山砍柴,就是走到院子里都得喘半天。硬撑着去,恐怕不等柴砍回来,自己就得先交代在冰天雪地里。
不行,必须想办法!
他挣扎着下地,扶着冰冷的土墙,勉强站稳。打量着这间不足十平米的“蜗居”,也是他和另外一个名叫“李文秀”的男知青合住的地方。此刻李文秀应该也出工去了,屋里只有他一人。
目光再次扫过屋子里的每一处破败。
墙角的裂缝最大,冷风就是从那里倒灌进来的。屋顶西北角的茅草最稀疏,隐约能看到外面灰蒙蒙的天光,下雨下雪肯定漏。最重要的,是那个土炕。
顾建业走到炕边,伸手摸了摸炕面,冰凉刺骨。他又观察了一下灶膛和烟道的设计。
简陋,粗糙,而且......效率极低!
前世,他虽然是搞现代建筑设计的,但为了某些特殊的仿古或生态建筑项目,也深入研究过不少传统民居的构造,包括北方常见的火炕。眼前这个土炕,灶膛开口太大,烟道太直,大部分热量都直接从烟囱跑掉了,根本没在炕体内有效循环。难怪烧再多柴火,屋里也暖和不起来,炕面更是凉得快。
“蠢!”顾建业忍不住低骂一声。这不是浪费柴火是什么?在这种缺衣少食、燃料宝贵的年代,简直是犯罪!
饥饿感再次袭来,伴随着身体的寒冷,让他一阵阵发晕。
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做点什么。至少,要先解决取暖和挡风的问题。
砍柴是去不了了。他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并且尽可能不彻底得罪王大力那帮人。
“咳咳......”他故意用力咳嗽了几声,让自己本就嘶哑的声音听起来更加虚弱。
然后,他扶着墙,一步步挪到门口,拉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寒风扑面,雪沫飞扬。几个知青正背着砍刀、绳子,缩着脖子往村外走,王大力赫然在列。
“王......王哥!”顾建业靠着门框,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王大力不耐烦地回头,看到顾建业那副仿佛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眉头皱得更紧:“又怎么了?装死?”
“不是......咳咳......真不行了,”顾建业捂着胸口,喘着粗气,“头晕得厉害,浑身没劲儿,恐怕......恐怕是昨天烧得太厉害,还没缓过来。这要是上了山,怕是......怕是得麻烦大家把我抬回来......”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身体确实虚弱,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时间,需要留在屋子里。
—— 引自章节:第2章
木炭在粗糙的泥地上滑动,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黑色印记。顾建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前世无数个日夜在绘图板前度过的经验和习惯,仿佛刻印在了灵魂深处。哪怕工具如此简陋,环境如此恶劣,当他开始勾勒一个“家”的轮廓时,一种久违的专注和满足感,竟悄然驱散了些许身体的寒意和虚弱。
他没有注意到,门口那道缝隙后的目光,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好奇而又胆怯。
直到一阵细微的、刻意压低的咳嗽声响起。
“咳......咳咳......”
顾建业猛地回神,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绷紧了身体,警惕地循声望去。前世的经历让他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响动都异常敏感。
门口,一个小小的身影几乎缩在门板后面,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怯生生地望着他。
是一个小女孩。
顾建业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但并没有完全卸下防备。他打量着这个孩子,瘦小,单薄,脸颊和手背都冻得发红,甚至有些皴裂。那身洗得发白、打着好几个补丁的花棉袄,显然不足以抵御这严酷的寒冬。
“你......有事吗?”顾建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一些,但久病初愈的沙哑,还是让这问候显得有些生硬。
小女孩似乎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又往门后缩了缩,小手紧紧攥着衣角。过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说道:“顾......顾家哥哥,俺......俺叫小石头。是......是李爷爷叫俺来的。”
李爷爷?顾建业在原身的记忆里搜索了一下。是村里的老支书,李顺才。一个看起来还算正直,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原身之前发高烧,似乎就是李爷爷找人给弄了点草药。
“李爷爷让你来做什么?”顾建业问,心里快速盘算着。
小石头这才从门后完全走出来,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用一块看不出原来颜色的破布包着。她踮着脚尖,费力地将那个小包裹递过来。
“李爷爷说,你病着,食堂的饭估计也凉了。让俺......让俺把这个给你送来。”
顾建业接过那个小包裹,入手温热。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烤得略有些焦黑的红薯,个头不大,但在这缺粮的年月,无疑是珍贵的食物。
一股暖意,不仅仅是来自红薯的温度,也从心底悄然升起。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位素未谋面的老支书,竟然还记挂着他这个无亲无故、成分不好的知青。
“替我......谢谢李爷爷。”顾建业的声音柔和了一些。
小石头点了点头,乌溜溜的眼睛却好奇地瞟向了地上那些凌乱的线条。她以前从没见过这种东西,歪着小脑袋,忍不住小声问道:“顾家哥哥,你......你在地上画啥呢?”
—— 引自章节:第3章
他成功了。哪怕只是初步验证,但这证明了他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就是前世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时代是切实有用的!
“顾家哥哥,好像......不怎么暖和了。”小石头缩了缩脖子,小声说道。她刚才蹲在炕边,确实感觉到了一点点不同,可现在又和之前一样冷了。
顾建业点点头,看着灶膛里微弱的余烬,说道:“柴火太少了,烧不起来。”他看向小石头那空了的小篮子,又看了看她依旧冻得通红的小脸,心中一动。
“小石头,你想不想......以后冬天屋里能暖和一点?”顾建业的声音带着一种诱惑力。
小石头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大眼睛里充满了渴望:“想!冬天太冷了,俺娘的手每年都生冻疮,晚上睡觉脚都焐不热......”她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温暖几乎是一种奢侈的愿望。
“我刚才改了一下这个炕灶,”顾建业指了指炕,“如果烧的柴火够多,应该能比以前暖和不少。你看......”他将手伸到刚刚加固过的烟道附近,“这里如果烧热了,整个炕面都会热起来,晚上睡觉就舒服了。”
小石头似懂非懂,但“暖和不少”这几个字她是听明白了。她看看炕,又看看顾建业,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可是......柴火......”她小声嘟囔。村里家家户户都缺柴,尤其是这种大冬天,山上的干柴早就被捡秃了,湿柴又不容易烧。
“所以,”顾建业看着她,认真地说,“如果你能帮我找一些柴火,越多越好,干一点的树枝、树根、或者没人要的旧木头都行。等我把这个炕彻底修好了,以后......你可以常来我这儿烤烤火。”
对于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来说,“常来烤火”这四个字,简直是天籁之音。
小石头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有两簇小火苗在跳动。她用力点头:“俺知道!后山坡那边有些树根露在外面,俺爹说不好砍,没人要!还有......还有打谷场那边晒麦秸垛下面,可能有些干透的碎柴!”
她的小脑袋瓜飞快地转动着,努力搜寻着一切可能找到燃料的地方。
“好,”顾建业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但是不要勉强,注意安全,也别让家里人担心。找到多少算多少。”他知道,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