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风色芽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7-27 13:58:27
状态: 连载
字数: 5.55万字
阅读人数: 16.8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后,叶秋正处在人生岔路口——要么随便找个男人嫁了,要么下乡当知青。 看着一众歪瓜裂枣,叶秋再次坚定自己为祖国奉献的决心,当即利索地转身回家收拾包袱。 好在穿越必带金手指,虽然她的金手指有点废,但将就着也能用! ...... 青山大队来了一个奇怪的知青,看着白白嫩嫩的,竟然是个扎人的硬茬子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
第18章2025-07-27 13:58:27
【原文摘录】
这不是叶家发生的第一次争吵,从她穿越过来的这五六天,类似的场面几乎天天上演。
为的就是谁接班留城里,谁下乡。
叶家有四个孩子,老大叶春,结婚好几年了,跟他爹叶卫军都在机械厂里上班。
老四叶冬年纪还小,刚考上高中。
老二叶夏和老三叶秋,一个二十,一个十八,都是下乡的年纪。
叶卫军是津市机械厂的五级钳工,在大城市不算什么,但是在津市这样的小城市,五级钳工已经是厂里的中流砥柱了。
就是靠着叶卫军,叶家才能在这个特殊年代养大四个孩子,还送了每个孩子上学,甚至还给老大叶春买了一份工作。
叶卫军每个月工资能有五十七块五,所以他的工作是绝对不能动的,不然叶家可以直接迈入赤贫家庭了。
赵丽在罐头厂上班,工作倒是能腾出来,但是,两个女儿,谁接班?谁下乡?
按着原本的打算,叶秋性子弱,话也不多,身体比不上叶夏结实,怕她下乡被人欺负,就说让她接班,叶夏性格像她妈,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儿,让她下乡,家里经常帮衬着,总不会让她在乡下过不下去。
本来都说好了,叶夏也同意了,赵丽这几天到处倒腾穿的、用的、吃的,就是想让大女儿带着下乡。
但是前几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叶夏突然反悔,不愿意下乡。
嚷着都是叶家的女儿,凭什么让老三接班?
叶家就是为这事吵起来的,也得亏他们天天吵架,叶秋才能在短时间把事情理清楚。
她是六天前穿越过来的,前世是个牛马打工人,卷生卷死才全款买了自己的房,还没享受几天,一觉醒来,她就变成了这个“叶秋”。
从原身的记忆里,这个年代跟华国的七十年代相差无几,地名人名略有不同,但历史上的大事件相差无几。
这是个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时代。
想到这儿叶秋就心疼地捂住心口,她的全款大平层啊!
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按照政策来说,女同志要么结婚、要么接班,不然统统都要下乡。
叶家人也不是没想过让两个女儿结婚,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啊!
稍微周正点儿的男同志早就被挑走了,能剩到现在的,都不能说不适合结婚,那是多看两眼就觉得造孽!
在阅遍一众极品男人后,叶家终于还是死了这条心。
女儿下乡虽然又苦又累,但总比被嫁进虎狼窝好。下乡了家里还能补贴,要是嫁错人,家里难道还能养着女婿一家?
—— 引自章节:第1章
虽然乡下的日子苦,睁眼闭眼都是灰扑扑的农村,但有着家里提前准备的物资,加上老三叶秋每个月都给她寄钱、票,跟别的知青相比,她的日子过得算是非常不错了。
直到后来她不顾家里的反对,嫁给了当地大队长的儿子,为了他跟父母闹翻,甚至还断了跟家里的联系。
就连参加高考,她也是想着考上之后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
但她高估那个男人,她一透露参加高考的想法,那个男人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却明里暗里给她找了很多麻烦,让她没时间看书复习。
不出所料,她落榜了。
那个贱人,竟然厚着脸皮装模作样地安慰她!
要不是后来回城,她这辈子也不会知道家里好不容易给她寄过去的复习资料全被她的丈夫给烧了!
知道真相的她不顾一切离了婚,还把女儿也抢了过来。
但那时候她都三十多岁了,错过了高考,城里招工也没考上,只能当临时工维持生计......
只可惜一觉醒来,她只记得过几年会恢复高考。至于什么时候恢复、考什么,她完全不记得了。
就连那个男人长什么样子她都不记得,更别说别的机遇了。
反正她就坚定一个大决心:打死都不下乡!
叶夏坚定地握紧拳头,只要不下乡,她怎么都行!
一旁沉默观察的叶秋也注意到了二姐奇怪的表情,脑海里的系统也不停地发出提示音。
“检测到异能量,是否进行能量采集?”
叶秋一心两用,一边跟姐姐道谢,一边拒绝系统的提示:“等会儿再说。”
经过一番商讨,叶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叶秋下乡,叶夏接班,每个月给叶秋寄五块钱,持续三年。
但赵丽的工作也不是一直属于叶夏,只能说是她接班避免家里两个女儿全都下乡的结局,工作还是要传给老四叶冬的,叶夏也能趁上班这几年好好找一个婆家,结婚之后自然要把工作留在叶家。
叶秋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在听完之后,自己回了房间,叶家人体谅她的心情,没人打扰她,各自忙去了。
“咔哒——”
叶秋锁上房门,往后一躺,落在床上,看着头顶灰白一片的天花板,在心里呼唤。
“系统,系统?”
过了一会儿,机械音在脑海里响起,“02314,为您服务。”
02314跟着她穿越过来的,自称“异能量采集系统”,能收集她身边的异能量来兑换她所需要的物资。
叶秋,“你刚才检测到了什么异能量。”
02314机械答复:“检测到叶夏身上有时空缝隙的能量,建议宿主采集。”
叶秋猛然惊坐起,“时空缝隙?”
“是的,疑似是宿主穿越时候引起的时空波动,导致叶夏沾到了时空的痕迹。”
—— 引自章节:第2章
“当年闹饥荒,我们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在津市安顿下来之后,我给老家寄过几封信,虽然这么多年也没回去看过,但是青山大队到底是咱们老家,好歹有一些亲戚和旧相识,老三过去了,遇到事也不怕找不到人。”
在他的记忆中,青山大队的人说不上全是大善人,但大多淳朴和善,村里人遇到困难也愿意搭把手,再加上亲戚这层关系,总比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强。
赵丽点头赞同:“你爸说得对,有亲戚帮衬着总是要好些,青山大队离咱们这儿也不算很远,是个不错的地方了。就是冬天有点冷,老三你放心,我这个当妈的肯定都给你准备好。”
叶卫军和赵丽都不指望女儿靠工分养活自己,叶秋身体弱,他们当父母的得提前给她备好。
综合考虑后,叶卫军一锤定音,“就去青山大队,咱们现在就去知青办报名。”
早报名还能选选下乡的地方,要真拖到最后,那就只能全听知青办安排的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叶夏忙着接班,其他人则想尽办法去换全国粮票和工业票,棉衣棉被也尽可能地多准备。
好在赵丽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哪怕养着四个孩子,还给老大买了个工作,家里还能有些积蓄。
叶家每个人都忙忙叨叨地给叶秋准备物资,全是让她带着下乡的。
就连一向最会占便宜的大嫂张晓燕,虽然也抱怨几句酸话,但也给叶秋送来不少好东西。
不得不说,现在物资才是最大的底气,看着家里准备的东西,对于下乡后的生活,叶秋也多了更多信心。
这几天她已经采集到了叶夏身上的异能量,系统回收后才第一次向她展示了可兑换的商品。
只能说,就算像02314说的跟世界意识合作,但废物统就是废物统。
只能说她太年轻了,不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系统商城里的商品不能说跟包罗万象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据02314所说,“异能量采集系统”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只能采集宿主能接触到的异能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功能。
就连现有的这个简陋至极的系统商城,还是02314考虑到宿主可能存在的需求才申请搭载的。
也正因如此,系统商城里的商品才会如此受限,只能兑换一些当前时代已有的物品,范围还被严重限制。
什么杀伤力热武器、高精尖科技产品......
只能说,你也是想瞎了心。
非专业的就是非专业的,比不得小说里那些系统。
还好叶秋没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系统身上,不然她现在绝对受不了这个重大打击。
—— 引自章节:第3章
几个小时后,车厢又再一次热闹起来,一些外向的知青还张罗着互相介绍。
“大家都是去建设国家的,既然分到一个车厢,那就是缘分,不然我们自我介绍一下,说不定还有人能分到一个公社。”
有人带头,气氛更加热烈。
“我是孙明,分到三石公社。
“我分到......”
一个接一个的自我介绍,叶秋随大流也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巧合的是,上车遇到的那个颇为外向的男青年竟然也被分到了青山大队。
苏青欣喜道:“哟,这可真是缘分啊!”
在茫茫人海中,两人竟然能分到一个大队,那几率真的太低了。
因为心情不错,叶秋也笑着跟苏青聊了几句。
火车上路的时间太长,连着做了几十个小时,一开始大家还有精力天南海北地聊天,到了后来,都各自闭目养神。
尤其是带了重要行李的,那真是夜里都不敢入睡,时不时就要看几眼行李。
02314虽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当个报警器还是够格的,因此,叶秋还是睡了几回。
不过就算这样,等她拎着行李下车时,整个人还是有些恍惚。
冰冷的空气迎面扑到脸上让她一激灵,终于完全清醒。
“这就到地方了?”苏青探着脑袋左右张望。
叶秋也四处打量。
川省的火车站跟老家没什么区别,都是灰扑扑的一片。
然而湿润的空气,青秀的山,入眼的绿色,总算能感觉到这里距离老家隔了大半个中国的距离。
“叶秋妹子,咱俩一起走?”
苏青招呼叶秋,跟他一起来的同伴分到别的公社,已经跟着别的知青离开了,这一趟火车分到青山大队的就他们俩。
叶秋应了一声,把行李挂在身上,快步追上苏青。
两人一路大厅,好不容易才找到集合的地点,到的时候,周边已经站了二三十个人。
叶秋与苏青自然地融入人群中。
苏青充分发挥其外向的性格,像只花蝴蝶似的在人群中穿梭,没多久就凑到叶秋身边压低声音说他打听到的消息。
“我听说朝阳公社条件最好的是红叶大队,粮食收得多,知青过得也比别处好,青山大队就要差点了,粮食收成不行,你说咱们要是分到红叶大队多好。”他的语气充满了羡慕。
叶秋侧着小声回答:“都是朝阳公社的,估计差不多。再说了,咱们知青过得好不好,可不光看粮食。”
对于青山大队的情况,叶秋早有预料。
要是环境好,谁会闲得没事去逃荒?
但叶家有叶家的考虑。
一个长得不错的女知青,下乡后最大的问题可不是粮食不够吃或者干不了农活。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