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秦小侍医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7-19 09:20:28
状态: 连载
字数: 7.13万字
阅读人数: 11.1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秦江穿越到大秦,心声被嬴政听见,救了嬴政一命。之后,嬴政发现自己可以听见秦江心声。嬴政:“秦江,寡人要征燕国,何人可为将?”【王翦辛胜李信啊。】嬴政:“秦江,寡人欲求长生,如何?”【看见那个来拜见你的徐福了吗?他不但会炼丹,而且还能毒死你!】嬴政:“秦江,寡人何时会死?”【快了。你要那么信任赵高,不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
第19章2025-07-19 09:20:28
【原文摘录】
他就是大秦帝国当今秦王,嬴政!
而今天,是燕国使臣来大秦求和的大日子!
此时,秦国连灭韩、赵两国,风头正盛。
为阻止秦国,燕太子丹便派遣门下食客荆轲和秦舞阳,携秦国叛将樊於期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图献秦。
但,真正的目的,是伺机刺杀秦王嬴政!
而此事,大秦无人知晓。
此刻,距离荆轲图穷匕见,只有几个呼吸的功夫!
咸阳宫的大殿内,一个少年正好奇的看着四周,一脸新奇。
这里就是咸阳宫啊。
那上面的就是始皇帝嬴政了?
今天,眼下,正是荆轲刺秦王的时候!
想到此,少年不禁偷偷看了看自己的师父一眼。
他叫秦江,实际上是个穿越者,来到大秦已经三年了。
原主是御医夏无且的徒弟,也叫秦江。一直以来都跟在夏无且身边学医。
而今天,因为是大秦难得一见的盛世,夏无且就带着他来见见世面。
【荆轲刺秦王啊。这个可是实打实的现场直播,想不到我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这等大戏。】
嘭!
殿中,正在欣赏督亢地图的秦王嬴政,眼睛猛地一瞪。
何人说话?
荆轲刺秦王!?
这荆轲是刺客!?
恰在此时,荆轲播弄卷轴的手已经到了尽头。
地图尽,匕首现!
“喝啊!”
只见荆轲怒吼一声,一跃而起朝秦王扑去。
他抓住嬴政衣袖,匕首当胸就刺。
只听撕拉一声,秦王的衣袖在挣扎中撕烂,他得以躲开致命的一击。
随后,绕柱而行。
大殿内,本来满心欢喜的文武百官,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住了。
遂大乱。
大秦规定,百官上殿议事,不可携带兵器,所以此时,大殿里的大臣全都是手无寸铁。
唯一有武器的,只有秦王嬴政。
但那佩剑长一米有六,此时匆忙间,嬴政竟是拔剑不出。
而咸阳宫的护卫,未经诏令,是不可上殿的。
“保护大王,保护大王!”
大殿内混乱不堪,群臣在远处大声呼喊,却无一人敢上前。
身为一个御医,夏无且也和其他人一样,被眼前的情况吓住了。
忽然,夏无且感觉肩膀一轻,自己的药箱居然被人拿走了。
扭头去看的时候,正看到秦江狠狠的掷出了药箱,正中那追逐中的刺客荆轲。
那燕国刺客,被砸的踉跄了一下。
趁此机会,嬴政终于和他拉开了距离。
可腰间的长剑,还是无法拔出来。
【从背后拔啊。把剑绕到后背啊!】
大殿之上,此时的秦王嬴政正处于慌乱中,闻言如醍醐灌顶,立刻将剑从腰间挪至背后。
—— 引自章节:第1章
“夏无且,你想要什么赏赐?”
夏无且一愣,忙回答道:“夏无且无甚功劳,只求大王安康就好。”
“你确实没什么功劳。寡人且再问你,刚才那药箱,是你丢的吗?”嬴政冷冷看着夏无且,再一次问。
夏无且一阵挣扎:“是,是小人的徒弟秦江丢的。”
嬴政冷哼:“你可知罪?”
“小人知罪。”
“来人!把夏无且赶出咸阳宫!秦江留下!”
“是!”
立刻就有两个玄衣侍卫进殿,将夏无且拖了出去。秦江同情地看着自己的师父,却没有出言求情。
刚刚遭遇了一场刺杀的祖龙嬴政,随便一个小错都能引得他大发雷霆,夏无且被没赐死已经是命大了,秦江可不敢在这时候触霉头。
再说了,秦江跟在夏无且身边,这两年也没得啥好处。印象中原主小时候,还差点被夏无且拿去试药!
与其说是徒弟,不如说是下人。
秦江怎么说也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可受不了这种压迫。
【没了好,没了我就是自有人啦。这几年苟在大秦,等祖龙一统六国之后,就找个世外桃源混吃等死喽!】
【反正现在天下也没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安全的了。】
跪在地上,秦江偷偷的琢磨着。
他面前,秦王嬴政正一脸平静的看着秦江,眼神玩味。
寡人要一统六国?
虽然嬴政对大秦有信心,且如今也已经灭了两国,但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是否真的能灭六国而后一统中原。
而现在,面前这个少年,却似乎笃定无疑的认为,自己能够一统六国?
他凭什么?
略作沉吟之后,嬴政面朝秦江开口了:
“秦江,你救了寡人的命。想要什么赏赐?”
此时,大殿内的群臣都已经恢复了平静,威严全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跪在地上的少年。
刚才的凶险谁都看得见,而秦江的救命之恩,也是实打实的。
秦王的赏赐,那绝对是无比丰厚的。
可以说,现在只要秦江开口,给他封爵都不是不可能的!
真可谓是一步登天啊!
秦江跪在那里,惶恐的回答:“我,我不知道。”
【赐我两百金就行了,最好再给我发栋大宅子,送二三十个美女,然后我就等着躺赢啦。】
秦江的心态让得嬴政不禁莞尔。
他为秦王,当然知道下面的人多数时候都是心口不一的,所以也不恼,只是有些奇怪,这小子竟然不趁机找他要个官当当。
要知道,此时大秦帝国蒸蒸日上,先后灭了韩、赵两国,令得其余五国瑟瑟发抖。要是能在秦国当官,荣华富贵就是唾手可得的。
寡人倒要看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 引自章节:第2章
秦江一句话,如同炸雷,让满殿群臣目瞪口呆。
“什么意思?这小子,拒绝大王的赏赐?”
“嘶......小子!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秦王给你的赏赐你都不要?那你想要什么?”
“大王,此子目中无人,狂妄之极!臣请把他轰出去!”
就连秦王嬴政,都脸色阴沉的看着秦江。
寡人给你的赏赐,你都敢不要?
面对满朝文武的不忿,秦江只是一脸无辜的回答:
“我小胳膊小腿儿的,穿甲都走不动路,如何保护大王?”
“我是不想辜负大王的厚爱啊。”
群臣一听,不禁愕然。
再看那秦江,虽然长的面皮白净,仪表堂堂,但确实身材偏瘦,不是上阵杀敌的那等猛士。
保卫秦王的虎贲之士,哪一个不是尸山骨海里杀出来的百战之兵?
用此子当护卫,确实不恰当。
秦江躬身站在那里,一脸的沉痛和遗憾:
“小人自小生活贫苦,食不果腹,致使身子骨孱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
“若为近侍,进不能杀敌于百步之内,退不能护大王于周全。”
“今日行刺之事,若换成另外一强健者,断不可能让那荆轲近身大王十步之内啊。”
“还望大王,三思。”
群臣听了,纷纷颔首。
老将王翦更是直言道:“确实,今日若是我儿王贲在此,大王是不会受此惊吓的。”
“我儿蒙恬若在,也定能手刃那刺客!”
嬴政看着面前的少年,如果不是听到了他的心声,差点就要被这小子感动到了。
【嘿嘿,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机灵鬼?哼,寡人倒要看看,你能怎么机灵!
今天我还就留定你了!
“秦江所言有理。你如此孱弱,确实当不得上阵杀敌的猛士。做我的侍卫,也只会让其他将士寒心。”
“如此,那你来寡人身边,当一个此后饮食起居的宦官吧。”
【我特么......你还不如让我当侍卫!老子不要当宦官啊。】
秦江欲哭无泪,弯腰站在那里,愣是不敢谢恩。
嬴政似笑非笑的看着秦江,忽而捉弄心起,转头对在座百官道:
“诸位,快来帮寡人劝劝秦江,可不能让外人以为寡人刻薄寡恩。”
王翦:“大王言之有理。秦江,还不谢恩?”
李斯:“秦江,宦官无需上阵杀敌,也不需为大王挡刺客。你面相不错,却是一个好落脚。”
【我谢你妹夫!我还没娶妻生子,不能当阉人啊。】
秦江一咬牙,问:“大王,我还能......反悔吗?”
嬴政憋着笑,故作威严道:“哼,覆水难收。寡人要你当侍卫你不当,怎么现在又想当侍卫了?”
—— 引自章节:第3章
一边派遣使臣向齐楚等国求救,一边联合代王赵嘉,同样组建二十万大军,抗击秦军。
彼时秦刚灭赵,赵国土地已经尽归于秦,但其境内还有不少残余势力在抵抗。
秦国大军进入赵境之后,当地的百姓极不配合。甚至经常性的有游击军骚扰。
可惜这次领军的是大将军王翦。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的能力毋庸置疑,所以秦军的进度十分顺利。
双方,战于易水。
秦军大胜。
......
咸阳宫。大殿。
嬴政看着手中的战报,一脸的平静。
下方,臣子左右站立,一个个却都很兴奋。
因为出兵燕国的战事非常顺利,燕、代联军在易水阻击秦军,结果被大将军王翦率军击败。
王翦再一次的向天下,彰显了大秦铁骑的赫赫之威。
此战事一旦宣扬出去,其余几国肯定已经瑟瑟发抖了。
这样看来,统一六国,不是梦想!
现如今,秦军正陈兵易水,收拢平稳战果的同时,也在等着咸阳这边的进一步指示。
是乘胜追击,还是稍作休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都需要嬴政做决定。
大秦如今已经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正因如此,才越要小心谨慎。
因为稍有差池,就可能大厦倾覆。
这样的事情,过往年间,已经发生过不少了。
此时,只见将军蒙恬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大王,那燕国兵败,已经不足为惧,臣以为应该趁胜追击,拿下燕国,为我大秦国土,再添一块!”
嬴政微微心动。
但他不动声色,还在等待。
果然,右相冯去疾迈步而出,提出了不同意见:
“大王。我大秦连续几年用兵,战果斐然。如今已吞韩、赵两地。但两地民心背离,根基不稳。”
“臣以为,应该先行停下脚步,稳定韩、赵之地,休养一番,来年再战!”
文官武将,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两个答案。
都有道理,都不算错。
所以蒙恬和冯去疾都没有与对方争论什么。
他们深知对方只是在其位而谋其政,都是对的。
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件事情,总归需要取舍的。
而唯一决定这个帝国应该怎么走的,是坐在上首的那位。
秦王嬴政。
此时,嬴政看着手中的战报,思索着蒙恬冯去疾的话语,一时之间,也有些犯难。
于是,他敲了敲桌子,对一旁侍从吩咐道:
“寡人有些饿了,让秦江送些吃食过来。”
“喏。”
不多时,秦江上前,给嬴政送上食物。
他谨小慎微,一言不发,低着头,也不对殿内的事物东张西望。
—— 引自章节:第4章